学术投稿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845X
  • 国内刊号:11-5909/R
  • 影响因子:0.78
  • 创刊:1999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108
  • 全年订价:5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双效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1年5期文献
  •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在个体化人眼模型中成像质量的研究

    目的 根据不同患者眼部解剖参数建立个体化眼模型,研究植入不同设计的人工晶状体(IOL)后的光学表现.方法 计算机数字模拟实验.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IOL Master采集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后人眼结构数据,应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建立个体化眼模型,分别模拟植入不同设计的3种非球面IOL(SofPort AO、Tecnis Z9000、FY60AD)和1种球面IOL(YA60BBR),计算这些IOL眼3 mm、4 mm、5 mm瞳孔下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和对比敏感度函数(CSF)曲线.结果 随瞳孔直径增加,全眼MTF、CSF曲线高度下降;3 mm瞳孔下,个体化眼模型中3种非球面IOL的MTF和CSF曲线与球面IOL接近;5 mm瞳孔下,个体化眼模型植入4种IOL后MTF和CSF曲线差异明显,不同解剖结构参数个体获得佳MTF和CSF曲线的IOL种类不同,在空间频率较高时更加明显.结论 根据人眼解剖参数建立个体化眼模型可以模拟该个体眼睛光学系统的光学质量.不同解剖结构的人眼光学系统获得佳视觉质量所需的IOL种类不同.

    作者:南莉;汤欣;刘永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角膜松解切开术矫正散光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估角膜松解切开术(AK)在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ACPIOL)时矫正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高度近视患者45例(75眼),按主觉验光结果分组:联合组30例(52眼),散光度≥1D,等效球镜度为(-16.89±4.45)D,佳矫正视力为4.69±0.24,先行AK再行ACPIOL;单纯组15例(23眼),散光度<1 D,等效球镜度为(-15.33±3.36)D,佳矫正视力为4.82±0.17,直接行ACPIOL.术后1周、9个月,观察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度、眼总散光度和角膜散光度的变化.使用CRAVY矢量分析法将散光分解后进行相关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术前和术后观察样本的变化.结果 佳矫正视力:术后1周、9个月,联合组为4.81±0.15 和4.85±0.16,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1);单纯组为4.88±0.16和4.93±0.14,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61,P=0.069).等效球镜度:术后1周、9个月,联合组为(-0.61±1.14)D和(-0.68±1.06)D,单纯组为(-0.57±0.89)D和(-0.77±0.70)D,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验光度数进行CRAVY矢量分解、换算后,术前和术后9个月,联合组为-2.10 D×0.82°和-0.44 D×92.60°,单纯组为-0.52 D×82.18°和-0.28 D×92.04°.术后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角膜地形图进行CRAVY矢量分解和换算后,术前和术后9个月,联合组为-1.65 D×95.59°和-0.44 D×178.70°,单纯组为-0.52 D×7.82°和-0.28 D×92.04°,术后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的安全系数为1.03(4.85/4.69),有效系数0.79(1.66/2.10),预测性为-0.44 D.结论 AK在ACPIOL术中矫正规则性散光是安全、有效、稳定的,预测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常枫;薛安全;俞阿勇;周和政;王勤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结膜松弛症睑板腺功能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睑板腺功能障碍(MGD)与结膜松弛症(CCh)的关系,观察挤压睑板腺分泌排泄法对MGD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CCh患者100例(200眼),男45例,女55例,年龄为46~87岁,平均(72.6±5.5)岁.采用眼表面疾病指数(OSDI)积分法对患者进行眼部症状问卷调查评分;观察患者睑板腺开口;测定泪膜破裂时间(BUT);对异常睑板腺分泌物行涂片染色;同时利用非接触红外线睑板腺照相系统进行睑板腺检查.对CCh伴有MGD患者随机分为睑板腺挤压治疗组(挤压组,24例)和抗生素眼液、人工泪液治疗组(对照组,22例).治疗后1、2、4、8周进行随访观察,取第8周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配对t检验.结果 CCh伴有MGD者46例,占46%.不伴MGD患者的OSDI积分为21.6±5.9,伴MGD患者的OSDI积分为46.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72,P<0.01).MGD挤压治疗组治疗前的OSDI和睑板腺开口积分分别为45.8±8.9和2.1±0.3,治疗后分别为21.2±4.8和3.2±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70、2.688,P<0.05).不伴MGD患者BUT值为(7.8±0.9)s,伴MGD患者的BUT值为(5.9±0.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89,P<0.01).挤压治疗组治疗前BUT值为(5.7±0.9)s,治疗后BUT值为(7.1±0.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10,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除OSDI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t=24.330,P<0.01),BUT及睑板腺开口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例伴MGD患者的睑板腺分泌物涂片检查发现,26眼分泌物涂片除脂质外,还含有上皮细胞、正在凋亡的细胞和大量的细胞碎屑及少许炎症细胞,7例奶黄样分泌物涂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少量上皮细胞.结论 CCh多伴发MGD.睑板腺挤压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MGD的方法,可以作为伴发MGD的CCh患者的重要的辅助治疗.

    作者:张兴儒;周欢明;李青松;张振永;唐建敏;项敏泓;刘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白内障患者术后残留散光的研究

    目的 研究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IOL)矫正白内障患者术后残留散光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期间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住院的白内障患者59例(69眼),术前角膜散光≥0.75 D,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实验组33例(37眼)和对照组26例(32眼).两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实验组植入AcrySof Toric IOL,对照组植入AcrySof SN60AT IOL.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检查记录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状态、角膜曲率、AcrySof Toric IOL的轴位.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中UCVA为0.1~0.3的分别有1眼(3%)和10眼(31%);0.4~0.6分别有22眼(60%)和15眼(47%);0.7~0.9分别有5眼(14%)和6眼(19%);≥1.0分别有9眼(24%)和1眼(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isher's exact=0.000,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残留散光为0~0.75 D的分别有25眼(68%)和4眼(12%);1~1.75 D的分别有12眼(32%)和19眼(59%);≥2 D的分别有0眼(0%)和9眼(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isher's exact =0.000,P<0.05).术后3个月,实验组37眼中有32眼发生旋转,IOL旋转均<20°,其中≤5°有16眼(57%),6°~10°有7眼(19%),11°~15°有9眼(24%),平均值为5.8°±5.0°(0°~15°).术后3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术源性散光分别为(0.66±0.17)D和(0.62±0.24)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内障手术中植入AcrySof Toric IOL在短期内可安全有效地矫正白内障患者部分术后散光,提高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

    作者:邢茜;管怀进;吴坚;袁莉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有限元数字模拟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目的 以有限元数字模拟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初步研究术后角膜后表面隆起度改变同各项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数字模拟研究.使用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系统采集116只近视人眼角膜上各特定点的高度图数据,并计算各点坐标,以非线性回归拟合角膜前、后表面通用曲面方程;建立角膜的三维立体模型,模拟LASIK手术;引入生物力学参数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术后角膜后表面隆起度改变同各项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近视国人角膜前后表面均呈椭球形态,其前表面方程为:X2/8.78+Y2/8.68+(Z+9.79)2/9.792=1 (Residual=115.50,R2=0.99);后表面为:X2/8.40+Y2/8.19+(Z+11.89)2/11.352=1 (Residual=96.63,R2=0.99).模拟结果示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隆起度变化受弹性模量的影响大,与角膜瓣厚度、光学区直径、眼内压及屈光不正矫治度数成正比.结论 近视眼角膜前后表面均为椭球面,有限元分析结果证实角膜生物力学性能是影响LASIK矫治近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包芳军;王晓幸;陈世豪;倪寿翔;郁继国;王勤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上海市某区学龄儿童双眼视功能保健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学龄儿童双眼视功能保健知识(knowledge)、态度(attitude)、行为(practice)(简称KAP)现状,为科学开展双眼视功能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调查研究.被调查对象来自上海市某区4所普通小学,每校一至四年级整群随机抽样,各抽取1个班.根据双眼视功能理论,参考眼科和公共卫生学专家意见,自行设计学龄儿童双眼视功能保健KAP调查问卷(加注拼音).要求调查人员统一指导语,受检者根据自己主观感受在不交流情况下,限时20 min作答.数据采用x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共完成问卷调查624例,获得有效问卷503份,总有效率80.6%.双眼视功能保健K、A、P问卷回答正确率,各年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年级间K、A、P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得分各年级男、女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年级内K、A、P得分三者比较,总体均数不全相等(F=47.828、48.568、48.004、50.330,P<0.05);K与A之间、A与P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与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级学生双眼视功能保健A得分高于K、P得分.结论学龄儿童双眼视功能保健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保健行为实施情况比较差,但态度却良好、端正.我们应充分结合学龄儿童双眼视功能保健KAP的现状和特点,有针对性地科学开展双眼视功能健康教育.

    作者:高玉;钱东瑾;景明;周哲;孙琰;翟新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近视眼LASIK术后与RGPCL配戴后的点扩散函数对比分析

    目的 通过测量点扩散函数(PSF),对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早期与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矫正近视后明暗视下的视觉质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屈光度匹配的两组中高度近视患者进行对比观察.A组为LASIK组,22例(44眼),等效球镜度为(-6.84±1.65)D,行常规LASIK;B组为RGPCL矫正组,25例(49眼),等效球镜度为(-6.43±1.59)D,给予同一材料和设计的RGPCL矫正.术前及术后3个月,对两组行3 mm和6 mm瞳孔直径下的PSF检查.对两组矫正前后组内和组间的PSF差异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结果 ①LASIK组:术后3个月,近视患者低中频率调制传递函数(MTF)值较术前下降(3 mm瞳孔直径,2.98~23.81 cpd;6 mm瞳孔直径,2.98~9.42 cpd;P均<0.01),而高频MTF值变化不明显.②RGPCL组:与戴框架眼镜时比较,3 mm瞳孔下,低中频率MT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高频率MTF值升高(18.85~37.70 cpd,P均<0.05);6 mm瞳孔时,各空间频率(2.98~37.70 cpd)MTF值均有上升.③无论瞳孔大小,RGPCL组各空间频率MTF值变化均明显大于LASIK组(P均<0.05).结论 LASIK手术后早期患者视觉质量存在不同程度下降,而配戴RGPCL可改善患者视觉质量.

    作者:张静;张士胜;姜珺;郑景伟;瞿佳;王勤美;王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传统LASIK和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对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对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行LASIK手术的患者38例(76眼)和行SBK手术的患者41例(73眼),采用德国WaveLight公司角膜地形图仪(Allegretto Topolyzer)搜集这些患者手术前后的角膜地形图数据,转换得到像差数据,以Zemike多项式形式表示高阶像差.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术后所有眼裸眼视力>0.8.LASIK手术前后垂直彗差(Z31)、水平彗差(Z-13)、慧差(|Z|13)、三叶草像差(|Z|33)、球差(Z04)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t=10.201、2.990、-8.525、-2.140、-16.736,P<0.01); SBK组相应的像差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t=12.840、2.899、-12.518、-2.944、-23.854,P<0.01).LASIK组和SBK组Z13,Z-13,|Z|13,|Z|33手术前后变化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IK和SBK手术均会增加角膜高阶像差,但两种手术对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作者:孙毅;唐静;鲜依鲆;王琳;邱乐梅;邓应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上海市盲童学校学生视力状况及致盲原因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上海市盲童学校(以下简称盲校)儿童视力状况及致盲原因,为防治儿童盲提 供依据.方法 横断面研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防盲计划(WHO/PBL)儿童盲与低视力检查记录表和工作手册自制调查表,于2010年4月对上海市盲校163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裸眼远视力和佳矫正远视力,部分儿童辅以电脑验光和主觉验光;采用裂隙灯和眼底镜进行眼前段和眼底检查.数据录入后,按WHO/PBL标准定义进行视力损害分级,并分析盲和严重视力损害的原因.对数据进行分类计数,求百分比.结果 163名盲校儿童中,盲89人(54.6%),严重视力损害者32人(19.6%),一般视力损害者35人(21.5%),视力无损害者7人(4.3%).盲及严重视力损害儿童致盲主要原因为先天性和遗传性因素(37.2%),致盲首要解剖部位为视网膜(41.3%),首要病因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18.2%).可避免性盲64例(52.9%),其中可预防盲29例(24.0%),可治疗性盲35例(28.9%).导致一般视力损害的主要病因是先天性白内障(15例,42.9%).结论 上海市盲校儿童盲和严重视力损害儿童致盲原因构成已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似,ROP是主要致盲原因,建议加快建立健全ROP筛查与诊治网络,并大力推进低视力康复工作.

    作者:何鲜桂;朱剑锋;徐洪妹;戴锦晖;陆丽娜;张珊;薛枫;梁清锋;冯浩雁;黄馨慧;陈济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误诊为双眼视神经炎的多颅神经炎一例

    患者,男,49岁,主因“双眼视力下降29年,双耳发闷发胀、双眼眶部疼痛1月”入院.入院前15 d在我院耳鼻喉科行听力检查,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该患者自1981年底自觉双眼视物逐渐模糊,双眼视力下降程度相近,不伴眼痛,当时于外院诊断为“视神经炎”,用青蒿、小剂量激素治疗(剂量不清),效果不佳,双眼视力稳定在0.1.

    作者:汪静洋;邱怀雨;黄厚斌;李芃;赵朔;魏世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多巴胺在近视中的作用

    众多关于形觉剥夺和光学离焦近视眼模型的研究显示,视网膜信号对眼球的局部生长具有调节作用,而多巴胺(DA)作为视网膜上一种主要的神经递质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有可能成为阻止近视眼发生发展的一种药物.本综述就视网膜中DA的产生、DA神经元及其受体的分布、生理功能等一般情况以及DA在近视眼模型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和影响近视的可能机制进行了归纳.大量研究表明,DA在近视眼模型的发生发展中确实起了重要作用,且倾向于支持其对近视的保护作用,然而,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作者:李文涛;杨智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一种电脑软件弱视治疗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一种电脑软件弱视治疗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可行性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51例(86眼)弱视儿童纳入本研究,分为实验组(24例44眼)和对照组(27例42眼).实验组采用一套根据现有弱视治疗理论设计的电脑软件弱视治疗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门诊弱视治疗方法——氦氖激光照射以及海丁格光刷进行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随诊观察3个月到半年,对两组的有效率及实验组治疗前后弱视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相关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73%,对照组为5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中度弱视患儿,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77%,对照组为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62,P<0.05).对于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4%,对照组为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7,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PVEP检查以1°、30′及15′视角刺激时,平均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振幅均较治疗前上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2.47、2.34,P<0.05).结论 该电脑软件弱视治疗系统功能全面,可作为儿童弱视治疗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

    作者:林小铭;宋少劼;丁坤;陈绮文;叶雪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在正视化反馈回路传入通路上的未知领域

    It was found about 25 years ago that the retina can detect the position of the plane of best focus,averaged over time,and adjust axial eye growth to achieve and maintain the best match of photoreceptor and focal planes.This occured mainly independently and locally all over the visual field,and was limited by low pass filtering through optical aberrations,eye movements and mechanical and structural constraints.大约25年前研究者们发现视网膜可以感知佳聚焦面的位置,并且控制眼球的生长速度,使得光感受器细胞层与聚焦面达到佳匹配,并维持该状态.这一过程能够独立发生于视网膜的不同部分,但是该过程受光学像差、眼球运动、眼球的机械和结构方面的限制.基于已有的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发现大脑能够识别出不同的视网膜离焦信号,学者们认为,视觉引导的正视化是一闭环反馈回路,这可能可以解释儿童屈光不正发生的机制,但是这一假说至今尚未得到证实.

    作者:Frank Schaeffel;蒋丽琴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玻璃体腔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反义寡核苷酸对近视的影响

    目的 建立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动物模型,玻璃体腔内注射不同浓度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反义寡核苷酸(ASON),观察NMDAR1 ASON对豚鼠近视的调节,探讨其在近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3周龄三色豚鼠随机分为6组:A组(正常对照,10只)、B组(右眼遮盖3周,10只)、C1组(右眼遮盖3周+玻璃体腔注射100 ng NMDAR1正义寡核苷酸)、C2组(右眼遮盖3周+玻璃体腔注射生理盐水)、C3组(右眼遮盖3周+玻璃体腔注射10 ng NMDAR1 ASON)、C4组(右眼遮盖3周+玻璃体腔注射100 ng NMDAR1 ASON).C1~C4组在遮盖2周时予以玻璃体腔注药1周.实验前及实验3周时对各组进行视网膜检影和A超测眼轴,免疫组化法测NMDAR1的蛋白表达变化,RT-PCR定量检测NMDAR1的mRNA含量变化.各组测量值之间的差异采用one-way ANOVA检验,将各组测量值与NMDAR1 ASON注射浓度进行二元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A、B、C1~C4组之间屈光度、眼轴长度、NMDAR1蛋白表达及mR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247、142.213、43.215、592.435,P<0.05).B组及所有C组右眼呈近视状态,眼轴较自身对侧眼长.B组与C1、C2组遮盖眼屈光状态及眼轴、NMDAR1的蛋白表达及mRNA含量变化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C3、C4组遮盖眼依次近视屈光度数下降,眼轴延长减慢,NMDAR1的蛋白含量和mRNA含量下调.屈光度与注射浓度呈正相关(r=-0.695,P<0.05),眼轴长度、NMDAR1蛋白表达、NMDAR1 mRNA表达与其呈负相关(r=-0.731、-0.625、-0.821,P<0.05).结论 形觉剥夺可明显上调豚鼠视网膜NMDAR1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NMDAR1 ASON玻璃体腔注射能通过下调NMDAR1的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来减缓近视的进展.

    作者:文丹;刘双珍;毛俊峰;谭星平;夏朝华;付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早期生长因子1和晶状体蛋白α-A基因多态与近视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 本实验通过关联分析,研究早期生长因子1(EGR1)和晶状体蛋白α-A (CRYAA)基因的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SNPs)与人类近视的关系.方法 实验研究.抽取2870名志愿者外周静脉血并制备DNA,其中包括1052名对照者(对照组)、615名中度近视患者(近视组1)、640名高度近视患者(近视组2)和563名先天性高度近视患者(近视组3).分别用直接测序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的方法对EGR1基因的1个tSNP(rs11743810)和CRYAA基因的2个tSNPs(rs872331、rs3788061)进行基因型分析;然后用x2检验分析tSNPs与近视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对于EGR1基因的1个tSNP和CRYAA基因的2个tSNPs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近视(全部)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11743810:P=0.700、0.922;rs872331:P=0.377、0.166;rs3788061:P=0.444、0.303).近视各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GR1和CRYAA基因的多态与本组人类近视的遗传易感性无关.与动物模型不同,EGR1对人类近视的遗传易感性很可能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高阳;黎仕强;肖学珊;郭向明;张清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病理性近视线粒体DNA替代环区多态性研究

    目的 对病理性近视线粒体DNA替代环(D-Loop)区进行测序,分析D-Loop区变异位点或多态性与病理性近视的关系.方法 实验研究.对127名病理性近视患者和104名正常对照者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双向测序,与修正的剑桥参照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变异位点.临床数据处理分析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变异位点频率差异使用x2检验和Bonferroni校正检验.结果 在127名病理性近视患者线粒体DNA D-Loop区中发现变异位点168个,3个为新的变异位点,其中有53个变异位点只在病理性近视中出现,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的变异位点数目为1270个,平均每名病理性近视患者为10个;T152C在病理性近视中占19.7%(25/127),在正常对照中占31.7% (33/104),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4.412,P=0.036),但经过Bonferroni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理性近视线粒体D-Loop区为高度变异区域,为一个变异热点区域,线粒体D-Loop区变异位点是否与病理性近视有关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赵福新;周翔天;张娟娟;薛安全;瞿佳;管敏鑫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正视和近视青少年对比度视力与像差的关系

    目的 比较初发性近视、进展性近视以及正视青少年明、暗环境下对比度视力(CVA)的差异,及其与像差和瞳孔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群组研究.58名年龄为12~16岁的青少年根据屈光状态及近视发生时间分为3组:正视组18人,等效球镜度(0.00±0.20)D;初发性近视21人,等效球镜度(-1.03±0.33)D;进展性近视19人,等效球镜度(-2.67±0.77)D.记录受试者左眼CVA、瞳孔直径和全眼波前像差.采用配对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初发性近视组的CVA低于进展性近视组和正视组(F=199.17、234.54,P<0.01),在低对比度(25%、10%)和暗环境下更为明显.3组青少年受试者明环境下全眼总像差(除去一阶和二阶离焦)、高阶像差、四阶球差以及彗差的均方根值[分别为(0.205±0.108)μm、(0.101±0.057)μm、(0.028±0.039)μm 以及(0.066±0.056)μm],低于暗环境下的各像差值[分别为(0.599±0.257)μm、(0.355±0.141)μm、(0.148±0.122)μm 以及(0.195±0.034)μm],差异具有统计意义(t=14.94、16.71、7.89、6.28,P<0.05).在同一亮度环境下,近视组像差与正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明环境100%对比度下,CVA与总高阶像差存在负相关关系(r=-0.275,P<0.05)外,其余情况下,CVA与高阶像差、瞳孔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 初发性近视者CVA低于进展性近视和正视者,差异在低对比度和暗环境下更明显.初发性近视CVA的下降与视网膜成像质量下降无直接关系,可能为皮层因素起主导作用.

    作者:乐融融;保金华;任凤英;吕帆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全光谱光照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泌多巴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索不同光谱组成的光照射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分泌多巴胺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在细胞培养箱内建立光照系统后,将体外培养的RPE细胞分别放置于无光照(对照组)、全光谱低强度光照、红绿蓝(RGB)光谱低强度光照、全光谱高强度光照、RGB光谱高强度光照环境中进行培养,连续光照24、48 h后进行检测.利用WST-1法检测各处理组之间RPE 细胞增殖率的改变,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多巴胺分泌水平.用one-way ANOVA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WST-1检测结果显示:连续光照24h后,低强度光照下的全光谱光照与RGB 光谱光照对RPE细胞增殖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高强度光照下,全光谱光照组的RPE细胞增殖率低于RGB光谱光照组(P<0.05).连续光照48 h后,无论在哪种光照强度下,全光谱光照比RGB光谱光照更能抑制RPE细胞的增殖(P均<0.01).HPLC检测结果显示:连续光照24 h后,低强度光照下的全光谱光照与RGB光谱光照相比,对RPE细胞分泌多巴胺功能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高强度光照下,全光谱光照组的RPE细胞分泌多巴胺的水平高于RGB光谱光照组(P<0.01).连续光照48 h后,同一光照强度下,全光谱光照组RPE细胞分泌多巴胺的水平高于RGB光谱光照组(P均<0.05).结论 光的光谱组成也是调控RPE细胞分泌多巴胺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调控作用与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密切相关.在评估光延缓近视发生发展的作用时应该考虑光的光谱组成.

    作者:陈灿;蓝卫忠;林丽霞;王延东;付东;杨智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医者典范 总编楷模

    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专家,北京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杰出的总编辑钱贻简教授,因病于2011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7月12日清晨,全国各界的代表和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编辑们前往北京医院送别钱老,在告别室中摆放着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以及众多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送来的花圈.7月21日,北京医院隆重召开了缅怀钱贻简教授座谈会.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北京医院院长林嘉滨、笔者等近百人参加了座谈会.

    作者:游苏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