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眼表综合分析仪在干眼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择70例(135眼)干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查指标包括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ⅠT)、睑板腺分泌物性质检查,以及利用眼表综合分析仪系统——Keratograph 5M进行泪河高度测量、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以及睑板腺检查.Keratograph 5M与传统检查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干眼患者睑板腺状况评分与OSDI评分及BUT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及线性回归进行分析,Keratograph 5M分析眼表状况的重测信度用组内相关系数评价.结果 70例(135眼)患者OSDI评分为(15.8±3.4)分,SⅠT为(6.0±7.7)mm,泪河高度为(0.27±0.13)mm,BUT为(7.9±5.5)s.睑板腺分泌物评分为(3.3±1.4)分,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为(3.4±1.6)分.测得的BUT时间越短,SⅠT越短(r=0.474,P<0.01);泪河高度越低,SⅠT越短(r=0.432,P<0.01).睑板腺分泌物评分、睑板腺照相评分与OSDI评分呈正相关(r=0.673、0.752,P<0.05),与BUT呈负相关(r=-0.638、-0.603,P<0.05).眼表综合分析仪的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ICC值在0.84~0.89之间).结论 眼表综合分析仪能够直观地评价干眼患者眼表状况,是一种非接触性、无创、可重复性强的快速检查手段,具有实际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万珊珊;杨燕宁;袁静;成进魁;赵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糖耐量异常(IGT)人群和已确诊2型糖尿病(DM)尚未进展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人群的视觉功能的异常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变化,探讨糖代谢异常造成的视网膜损伤.方法 横断面研究.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有2型DM病史10~15年但尚未进展至DR的患者76例为2型DM组,同期、同院就诊的IGT病史3年以上尚未进展至DM的患者79例为IGT组,随机选取同龄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进行OCT、视觉对比敏感度(CS)、视力、眼底镜等检测,2型DM患者进行FFA检查.以上受检者均取左眼的OCT和CS测量值计入统计结果.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2型DM组和IGT组的视盘周围RNFL厚度与对照组的差异,分不同的年龄段比较2型DM组、IGT组与对照组CS检测值的差异,并采用相关分析分析RNFL厚度和CS检测值的相关性.结果 2型DM组RNFL的厚度值全周为(98.3±10.3) μm、视盘上方象限(114.8±14.7) μm、下方象限(128.5±15.4)μm和鼻侧(71.4±8.6) μ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GT组的RNFL的厚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2型DM组的CS检测值与对照组比较,40岁~年龄段在6、12、18 c/d频段有明显差异(P<0.01),50岁~年龄段和60~70岁年龄段在3、6、12、18 c/d频段有明显差异(P<0.05),IGT组40岁~年龄段在12、18 c/d频段有明显差异(P<0.05),50岁~年龄段在6、12、18 c/d频段有明显差异(P<0.05),60~70岁年龄段在6、12 c/d频段有明显差异(P<0.05).CS在6 c/d频段的检测值与RNFL平均厚度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0.596,P<0.01).结论 2型DM患者在视网膜尚未出现可视的微血管病变以前,已经存在RNFL变薄和CS代表的部分视功能的减低;CS等视功能的减低的出现可能早于RNFL变薄.
作者:冀向宁;张习;韩风梅;李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眼底血管样条纹(AS)并发CNV的临床特征,探讨光动力疗法(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AS合并黄斑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1例(42眼)AS的临床资料,包括BCVA、眼底表现、FFA、ICGA以及OCT.其中18例(22眼)合并黄斑CNV,先采用PDT治疗,3d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定期随访,至少随访12个月.随访时如发现视力下降、黄斑区出现新病灶、视网膜下或层间积液、CNV活动性病变,则重复玻璃体腔注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21例患者均双眼发病,仅5例(24%)合并全身病变,男性为主(76%),其中18例(86%)继发黄斑CNV,BCVA显著低于病变未侵及黄斑者.联合治疗的22眼末次随访时BCVA较治疗前提高10.4个字母;OCT示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从基线的(338.4±55.2) μm降至(212.6±36.2) μm;FFA(ICGA)显示15眼(68%)CNV完全闭合,渗漏消失,5眼呈瘢痕染色.所有患者接受1次PDT,平均玻璃体腔注射次数3.2次.1例PDT后出现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出血吸收,5例发生一过性眼压升高,4例出现结膜下出血,均完全恢复,无其他明显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眼底AS具有特殊的眼底表现,FFA (ICGA)有助于明确诊断,相当比例的患者可继发黄斑部CNV.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能有效控制AS合并黄斑病变的病情进展,显著改善患者视功能,减少CNV渗漏,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中山;宋艳萍;丁琴;叶娅;曾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患者,女,66岁,因“左眼红肿疼痛半个月”于2013年10月24日拟“左眼眶蜂窝织炎”急诊入院.患者半个月前左眼红肿伴明显疼痛,曾先后到当地诊所和医院就诊,未明确诊断,给予全身静脉滴注抗生素等药物(具体用药不详)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左眼视力明显下降,病情有加重趋势,故来我院就诊.门诊行眼眶MRI检查示左侧眼眶内弥漫性异常信号影,拟“左眼眶蜂窝织炎”收入院.患者一般状态差,间断呕吐,不能进食,睡眠差,大小便正常.既往有高血压、贫血病史3年,否认其他全身疾病史.
作者:王雅坤;解正高;陈放;赵明;王健;肖芹;段钰;李洪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患儿,女,7岁,因自幼双眼视力不佳,伴眼球震颤及斜视,于2011年1月21日来我院眼科就诊.患儿足月顺产,无吸氧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史:其母亲患有双眼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ersistent hyperplastic primary vitreous,PHPV)伴双眼白内障、左眼视网膜脱离.患儿眼科检查:双眼矫正视力0.12,双眼眼球震颤,右眼内斜.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散瞳眼底检查显示:双眼自视乳头起有一灰白色实质卷起的视网膜皱襞,黄斑移位被皱襞遮挡(见图1).
作者:孙则红;戴冬姝;王志学;赵俊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紫外线刖蓝光-核黄素胶原交联法能显著提高角巩膜组织胶原纤维的机械强度,核黄素在胶原交联中既是光敏剂,也是保护剂,其在眼组织内的含量直接影响着胶原交联的效果与眼组织的安全.而核黄素在角巩膜内的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且需要合理的检测方法来判断,现将对以上两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张学敏;张丰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OCT评估羟氯喹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的损害.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对30例使用羟氯喹治疗少于5年并且没有发生眼底改变的患者和30例健康者进行视力、视野、眼底和OCT的检查.结果 治疗期间视力、眼底和视野的检查均无异常.OCT发现服用羟氯喹组患者的内层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内外圈各象限均有显著降低.结论 OCT能观察到羟氯喹对视网膜的早期损伤.
作者:胡赛静;毛崇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角膜胶原交联术经过十余年发展,在欧洲已成为治疗膨隆性角膜病变的常规手段,可以有效地阻止角膜膨隆的进展,同时在眼科临床其他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该技术仍在国家审批过程中,我国作为角膜植片严重匮乏、广泛大量开展角膜屈光手术、严重感染性角膜炎仍是主要致盲因素之一的国家,我们亟需重视对角膜胶原交联术的认识,倡导并推动该技术在我国眼科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作者:陈世豪;王勤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新超高紫外线强度超高紫外线能量经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A-CXL)方法治疗原发性圆锥角膜,评价该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共13例(13眼).采用超高紫外线强度超高紫外线能量经上皮A-CXL法,紫外线辐射强度为45 mW/cm2,照射时间为2 min 40 s,总能量为7.2 J/cm2.术前和术后7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检查包括眼科常规检查、UCVA、BCVA、屈光不正、角膜曲率、角膜前后表面高度(AE、PE)、角膜表面上下不对称性指数(IVA)、角膜薄点厚度(CT)、补偿眼内压(IOPcc)、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等.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分析各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UCVA (F=6.111,P<0.01)和BCVA(F=9.734,P<0.01)显著提高,球镜度减少(F=5.871,P<0.05),陡峭子午线曲率(F=19.651,P<0.05)和大角膜曲率(F=3.253,P<0.05)显著下降,AE (F=23.958,P<0.01)和PE (F=20.832,P<0.01)显著下降,IVA减少(F=4.068,P<0.05).CT(F=4.180,P>0.05)、ECD(F=1.812,P>0.05)和IOPcc (F=0.332,P>0.05)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高紫外线强度超高紫外线能量经上皮A-CXL治疗原发性圆锥角膜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陈世豪;李旖旎;张佳;丁萍;王勤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紫外线引发角膜交联光动力学的关键问题,并以实验数据确认紫外线在核黄素内的吸收动力学理论.方法 耦合动力学方程的数值求解和分析公式推导出3个重要的参数:安全深度(z*),安全剂量(E*)和交联时间(T*).经由对时间函数的核黄素吸收系数实验测量,核黄素的动态频谱显示光敏剂随时间的耗竭.角膜交联光动力是由7个关键参数决定:核黄素(B2)的消光系数,浓度,光敏剂穿透深度,紫外线的强度和剂量,照射时间以及角膜厚度.结果 核黄素浓度范围为0.1%-0.2%,穿透深度范围为0.02~0.04 cm,安全剂量范围为2.3~8.2 J/cm2.我们的数学模式显示,较高的紫外线强度和消光系数导致较短的表面交联时间,而角膜厚度大的交联时间也增加.安全深度为消光系数和光敏剂浓度的反比函数.结论 基于我们的新的发现,角膜胶原交联术的动态安全参数包括安全深度,安全剂量,交联时间,和安全光敏剂浓度,我们提出一个新的交联临床规范.
作者:林瑞腾;程大川;张朝凯;张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跨上皮紫外线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病例研究.对36例(54眼)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行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表面麻醉下采用意大利SOOFT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仪将0.25%的核黄素导入角膜10 min(电流1.0 mA),370 nm的紫外线照射9 min(能量10 mW/cm2).平均随诊(14.1±2.3)个月.术后1d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术后1、3、6、12个月复诊.检查指标包括UCVA、BCVA、眼压、角膜曲率、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生物力学、角膜活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对手术前后的各项指标行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1d裂隙灯显微镜下发现角膜上皮点状混浊、水肿,次日好转.未出现角膜溃疡、角膜溶解、haze、剧烈眼痛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患者UCVA从4.27±0.23提高到4.41±0.20(t=3.962,P<0.01),BCVA从4.69±0.23提高到4.82±0.14(t=3.507,P<0.01);Kmax下降(1.25±0.68)D(t=9.351,P<0.01);散光值下降(0.30±0.21)D(t=7.227,P<0.01).角膜大压陷深度从(1.21±0.11)mm下降为(1.16±0.12)mm(t=4.131,P<0.01).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厚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法可以有效控制进展期圆锥角膜的发展且未出现类似传统去上皮法导致的多种并发症.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方法是安全、有效的,有望取代去上皮法成为进展期圆锥角膜首选的治疗方式.
作者:刘丽梅;张少斌;赵倩;秦玉霞;刘玉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低渗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角膜较薄(角膜基质厚度<400 μm)的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圆锥角膜患者8例(8眼).所有患眼刮除角膜上皮后,行低渗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患者的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薄处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患者薄处角膜的厚度为418.0 μm,刮除角膜上皮后为383.5 μm,交联治疗后12个月为414.0 μm.治疗前角膜顶点的大K值、BCV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58.2 D、0.52(logMAR)和2 698.5 cells/mm2,治疗后12个月,上述数据分别为58.9 D、0.46和2 685.9 ceHs/mm2.结论 低渗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术是治疗角膜厚度<400μm的圆锥角膜有效、安全的方式之一.
作者:顾绍峰;崔长霞;樊兆珊;王利华;陶祥臣;张泳;牟国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能量紫外线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术对难治性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疗效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自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就诊的药物及羊膜移植手术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予行高能量紫外线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术.手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随访,对患者行疼痛感评分、常规裂隙灯显微镜检查、IOP、视力、前节OCT角膜厚度测量及内皮数量和形态检查.使用方差分析对术前及术后参数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13例(13眼)患者入选并顺利接受高能量角膜胶原交联术.患者术前疼痛指数为7.6±1.2,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分别为5.3±1.6和5.5±1.7,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F=8.593,P<0.01);术前角膜上皮缺损评分为4.5±0.5,术后1周及1个月时评分显著下降,分别为3.4±0.6和2.8±0.9(F=12.580,P<0.01);术前角膜透明度评分为2.7±0.5,术后1周及1个月时角膜透明度显著增加,评分分别下降至1.9±0.5和2.2±0.6(F=6.122,P<0.01);术前角膜厚度为(862.2±146.4)μm,术后1周及1个月时角膜厚度显著降低,分别为(707.5±92.7)μm和(718.8±47.2) μm(F=5.859,P<0.01).但术后3个月时部分患者角膜上皮缺损增加、角膜透明度下降,角膜厚度回升,且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能量角膜胶原交联术能够在术后早期显著改善难治性大泡性角膜病变眼部症状,增加角膜透明度,降低角膜厚度;但其疗效并不持久.
作者:吴护平;林志荣;罗顺荣;刘昭升;董诺;商旭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近年来我国一些研究机构陆续刊行医院专科排行榜,这无疑是了解医院及某些专科优劣的有效途径之一,现也有一些患者通过这些排行榜来选择医院,各医院和医师们对排行榜的认可度也正在逐年提高.2014年11月1日,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正式发布了2013年度的中国医院佳专科声誉排行榜(眼科)[1](见表1).2014年12月30日,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医学科学发展论坛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发布了2014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学科排行榜(眼科)[2](见表2).其中,中国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已经发榜5年,而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学科排行榜是首次发榜.
作者:胡亮;林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视力表是眼科临床和视觉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检查工具,现针对临床和研究中比较容易被误解的视标增率、视力记录和部分研究论文中出现的视力统计等问题进行阐述,并以此解读视力表的设计核心内容,这将有利于对视力表的科学理解,避免应用上的失误,使视力表的使用更加科学和规范,如此可获得准确的视力记录和统计结果,使之更好科学应用于视力普查、眼科临床和科研等.
作者:王晨晓;瞿佳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