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845X
  • 国内刊号:11-5909/R
  • 影响因子:0.78
  • 创刊:1999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108
  • 全年订价:5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双效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5年7期文献
  • 国人白内障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简表的研制及其测量特性评价

    目的 研制国人白内障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简表Catquest-9SF并评价其在中国白内障人群中的适用性、项目区分度及信、效度,为中国白内障人群的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评价提供科学、简便的工具,并初步分析白内障术前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对原Catquest-9SF量表进行翻译、回译和跨文化调试,选取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确诊的白内障住院患者150例行量表调查,其中50例患者由2名调查者先后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内部一致性、评定者间信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等分析,评价量表的适用性、项目区分度及信、效度,并分析得分的相关因素.结果 国人白内障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简表Catquest-9SF简短易行,项目区分度好;总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评定者间信度的Bland-Altman 95%一致性界限为-2.1~2.0,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评定者间信度高度相关(r=0.988,P<0.01);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98;结构效度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1个公因子,解释方差百分比为55.89%,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5.89%.量表得分和视力(r=0.43,P<0.01)及年龄(r=-0.22,P<0.01)的相关性显著,不同性别的患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5),不同文化程度和第一眼/第二眼手术的患者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国人Catquest-9SF量表在中国南方地区适用性好,且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评价中国南方地区白内障人群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简单而有效的可行工具.

    作者:黄锦海;陈海丝;高蓉蓉;章思芳;包芳军;王勤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视神经吸断伤动物模型的制作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易行并可用于研究影响视神经再生外加因素的新型视神经损伤模型.方法 实验研究.成年SD大鼠20只,行腹腔麻醉,经眶上缘切口分离至左眼球后极部,暴露视神经,用微波管在球后离视盘2.0 mm处完全吸除视神经纤维0.5 mm,在吸断处注入PBS溶液,继而逐层缝合眶上缘切口.另选5只大鼠不造模,作为正常组.于损伤后15 h,在相同测量条件下行造模眼和正常眼视网膜电图(ERG)和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结果 通过视神经纵行冰冻切片观察,视神经纤维损伤量较为一致、准确;造模眼ERG和VEP图像仅为基线,均无正常眼ERG和VEP图像的波峰及波谷出现;视神经冰冻切片拍照证明,视神经鞘膜保留完整,轴突轴浆已中断,可见2个断端.结论 采用视神经吸断方法制作动物模型,造模眼视神经轴突已被吸断,无电传导功能,视神经损伤模型造模成功.

    作者:尹丹萍;孙志东;蔺海燕;陆士恒;喻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应征入伍者眼部情况调查及体检标准探讨

    目的 调查军人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对生活、训练的影响,并对屈光手术后应征者入伍眼部体检标准进行探讨.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2013年5-12月对解放军医院医疗体系部队中部分因近视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军人情况进行调查,包括一般情况、手术前近视时间、近视度数、手术到入伍时间间隔、手术医院级别、手术方式、术后恢复情况、目前眼部不适和对生活、军事训练及作业的影响等.结果 共收集因近视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军人837例,手术年龄小仅16岁,以中度近视为主,手术后到入伍时间间隔短不足1周,手术主要在眼科专科医院或者三级医院眼科进行,以基质切削为主[93.1%,主要为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大部分术后恢复良好,10.4%的屈光手术后军人有明显不良主诉,其中0.8%对日常生活和军事训练有严重影响.大部分屈光手术后军人眼部情况和目前制定的有关应征者入伍体检标准相关内容相差较大.结论 军人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大部分恢复良好,少部分有不良主诉.现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入伍应征者眼部体检标准和现实情况差距较大,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作者:肖建和;蒋华;李世洋;邢星;黄燹;马开放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FBN1基因新突变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眼病晶状体脱位一家系三例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一汉族晶状体脱位家系3名患病成员的原纤维蛋白-1(FBN1)基因突变分析,追踪观察眼睛、心血管及全身临床表现,分析FBN1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关系.方法 系列病例研究.收集该家系所有成员的眼与心血管系统等全身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直接测序法对该家系所有成员进行FBN1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 研究发现3名晶状体脱位患者均携带FBN1基因一个新的错义突变(c.1999T>C;p.Cys 515Arg),而家系中正常个体无此变异.SIFT和PolyPhen-2生物信息学分析数据高度支持该变异为致病性突变.家系中3名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晶状体脱位,1名年长患者还伴有主动脉瘤样扩张.结论 FBN1基因c.1999T>C的突变可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眼病晶状体脱位.家系患者的的临床表现存在异质性,年轻患者是否可确诊为马凡综合征还需长期追踪观察.

    作者:崔云;马良;尚艳峰;李聪慧;李丹;蔡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极低频电磁场对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 研究极低频电磁场(ELF-EMF)作用下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的分子病理改变,探讨其在近视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根据细胞是否暴露于50 Hz电磁场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观察hRPE细胞形态的改变,CCK8检测hRPE细胞的增殖活性,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hRPE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情况.ELISA检测hRPE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2及FGF-2的表达情况,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与非暴露组相比,暴露组hRPE细胞形态发生改变;hRPE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103/孔,t=-7.069,P<0.01;8×103/孔,t=-3.652,P<0.05;10×103/孔,t=-6.974,P<0.05);RT-PCR分析显示,暴露组hRPE细胞MMP-2、TIMP-2及TGF-β2 mRNA表达水平较非暴露组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62、6.277、4.940,P<0.01);而暴露组FGF-2 mRNA表达水平较非暴露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05,P<0.01).ELISA检测显示暴露组hRPE细胞上清中TGF-β2表达上调,FGF-2表达下降,与非暴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9、4.441,P<0.05).结论 ELF-EMF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体外培养的hRPE细胞的增生及相关细胞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ELF-EMF可能通过调控hRPE细胞病理改变进而诱导近视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洁;朱煌;杜尔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程度近视眼LASIK术前及术后多焦ERG的变化

    目的 对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不同程度近视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均测定黄斑区不同部位的视网膜功能,然后评价其差异.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2012-2013年期间收集沧州市中心医院屈光门诊18~32岁的近视患者91例(169眼),分为低度近视组30例(58眼),中度近视组32例(57眼)和高度近视组29例(54眼).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术前检查,具备手术条件,术前及术后均应用德国Roland公司的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ERG)仪RETI-SCANK系统记录近视患者黄斑区mERG的一阶反应,分别测定各环N1、P1波的潜伏期和振幅密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比较3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各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别.结果 各组术前及术后mERG的振幅密度在第1环大,随离心度的增加均逐渐降低.潜伏期在第1环小,随离心度增加均逐渐延长.不同程度的近视组术前及术后的mERG相比较发现;3组mERG各环的振幅密度及潜伏期在术前及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IK对于近视眼眼底黄斑区视网膜功能没有影响.

    作者:高瑞新;赵俊华;范玉香;李朝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黄斑区脉络膜骨瘤一例

    患者,女,28岁,因发现左眼视物模糊2周,于2014年3月1日到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眼科就诊.2周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眼中心视力下降,无视物变形,无眼红、痛,无畏光、流泪,无头痛、恶心及呕吐,既往无系统性疾病、外伤及手术病史.眼科检查:Vod:1.00,Vos:0.12,矫正无提高;IOP:OD:13 mmHg(1 mmHg=0.133 kPa),OS∶ 14 mmHg.

    作者:纪风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双侧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眼部表现一例

    患者,男,62岁,因“左侧持续性头痛5d伴晕厥1次”于2013年9月14日入院.入院当天晨起时突然晕倒,5 min后清醒,清醒后对晕倒过程不能回忆,四肢活动自如,无心慌、胸闷,由家人送来检查;头颅CT见左侧基底节区片状高密度影,边缘基本清晰,同时见左侧基底节区小类圆形低密度影,考虑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软化灶形成.入住神经内科治疗.

    作者:李健;金科;惠卫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新一代视网膜假体研究进展

    视网膜色素变性(RP)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影响全球750万人口,是遗传和年龄相关性致盲的主要原因.尽管近年出现了一些新的疗法,如基因疗法和干细胞疗法等,视网膜假体仍然是严重的晚期RP和AMD患者治疗的上佳选择.为增强设备的性能,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功能性视力,研究人员正努力打造新一代的高解析度视网膜假体,希望有效解决现有的问题并拥有重要的安全功能.现讨论一些关键性的设计要素,比如植入位置的选择、植入设备的固定、微电极矩阵的设计与选择;同时探讨对于新一代假体非常关键的安全性能参数,包括电荷密度和电荷守恒、耗电量以及散热、通道失电压监测与自锁、反向数据链路等.希望能对设计人员、医师以及患者有所启示.

    作者:杨佳威;陈浩;瞿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高度近视合并POAG的临床特征研究进展

    高度近视常常同时合并POAG,由于其眼底视盘和视网膜脉络膜等改变使其很难在早期发现POAG的合并存在.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高度近视合并POAG对提高患者的视觉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就高度近视与POAG的联系,高度近视合并POAG时相关的视功能改变做一综述,期望为临床诊断提供有益线索.

    作者:李立;郭海霞;韩泉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手术治疗同时解决了患者屈光和白内障问题.尽管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手术早已被证明是安全可靠且高效的.但是,高度近视患者常伴有眼轴变长、前房变深、玻璃体混浊、液化及后脱离、周边视网膜劈裂、萎缩、后巩膜葡萄肿等问题,因此,相比较普通的白内障手术,合并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手术从术前准备到术中、术后并发症预防等具有更大的挑战.现就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晓霞;万修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VisuMax飞秒激光辅助的穿透性角膜移植16例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16例VisuMax飞秒激光辅助的穿透性角膜移植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16例(16眼)患者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眼科行VisuMax飞秒激光辅助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500 kHz飞秒激光进行供体及受体角膜的90°垂直边切.主要评价指标包括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CVA)、散光度、角膜厚度及内皮细胞计数等.随访时间为(9.6±5.6)个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UCVA从术前的光感~0.15提高到术后的手动~0.5,BCVA从术前的光感~0.3提高到术后的手动~0.8,平均散光度为(2.91±2.57)D,中央角膜厚度为(554.9±23.3) μm,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 433±322)cells/mm2.结论 VisuMax飞秒激光辅助的穿透性角膜移植由于切口对合精确,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较小,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作者:陆燕;朱小敏;曹谦;杨丽萍;王春红;黄振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工程技术在眼视光医疗器械的应用进展

    眼睛既是复杂的生物器官,也是精密的光学器官.相较于其他临床专科,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相关技术在眼科的应用前景很大,眼科不断引进各种生物材料及新式医疗器械.现就眼科临床诊疗技术和器械中常用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进行系统的概括,以促进这类技术及器械在临床中更好地应用.

    作者:陈浩;黄锦海;林全愧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基于角膜地形图仪系统的数据获取研究与实现

    目的 应用Orbscan Ⅱ角膜地形图仪系统,设计开发角膜数据分析软件来自动获取角膜数据,为角膜的临床诊断提供自动分析功能.方法 实验研究.在现有的角膜地形图仪系统的基础上,角膜数据分析软件通过API Hook挂接到Orbscan进程,在检查测量角膜过程中,由程序即时获取数据,并通过共享内存文件的方式,将数据读取到角膜数据分析软件的程序进程当中,实现角膜数据的采集、获取及分析.结果 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偏微分分析和拟合回归处理,计算产生360条半子午线的Q值.在vC++6.0开发环境下,利用OpenGL绘图技术,形象地展示了个体化角膜表面的非球面性质及形态图形.结论 角膜数据分析软件能自动获取Orbscan Ⅱ角膜地形图仪系统中的角膜数据,达到软件开发上的无缝链接,提供实际三维角膜形态与Q值分布图,更好地扩展了角膜地形图仪系统的功能,为角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和自动分析功能.

    作者:岑琴;谢忠好;黄学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角膜屈光手术用飞秒脉冲光纤激光器

    目的 搭建脉冲宽度小于200 fs,单脉冲能量大于50 nJ的低重复频率飞秒光纤激光器;利用光学扩束和聚焦实现该激光器在猪眼角膜上爆破打孔的实验效果.方法 实验研究.采用具有超长保偏光纤的放大自相似结构的环形腔激光器作为种子源;采用预压缩-放大-二次压缩的结构对种子源输出的信号光进行放大和整形,实现高于参数水平的锁模激光输出;采用透镜组对激光进行扩束;采用不同数值孔径的平场物镜对扩束后的激光进行聚焦,并且设计平场物镜的焦点在角膜组织内部,实现猪眼角膜爆破打孔实验.结果 激光器实现了19.1 MHz、109 fs、1.4 W、73.2 nJ的锁模激光输出.在将锁模激光经过透镜组进行5倍扩束以后,采用数值孔径为0.2的平场物镜对激光进行聚焦,聚焦点在猪眼角膜组织上打出的爆破孔孔径为45~75 μm;采用数值孔径为0.5的平场物镜对激光进行聚焦,聚焦点在猪眼角膜组织上打出的爆破孔孔径约为30 μm.结论 在低重复频率的放大自相似结构的环形腔激光器中引入保偏光纤能有效地提高激光器的稳定性;预压缩-放大-二次压缩的放大整形结构可实现高质量的脉冲压缩放大效果;利用扩束镜和高数值孔径的平场物镜可实现高质量的眼角膜组织爆破打孔.

    作者:刘一州;崔一凡;孔梓昀;陈昆仑;张健;苏杭;胡亮;李红波;陈世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带细菌滤过装置的滴眼液瓶在自体血清治疗干眼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带有特殊细菌滤过装置的、无需添加防腐剂的滴眼液瓶装载的自体血清治疗干眼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60例干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常规制备自体血清后,均不添加防腐剂,一组装载于带有特殊过滤装置滴眼液瓶(装置瓶组),另一组装载于普通瓶(普通瓶组).开启后装置瓶使用期限为14 d,普通瓶为3d.2组参与者在用药前和用药后2、4周均行表面麻醉后的Schirmer Ⅰ试验(主要疗效指标)、干眼症状问卷表、泪膜破裂时间和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测来评估自体血清疗效.另采用家兔60只,2组各30只,装置瓶和普通瓶自体血清开启后按常规方法给家兔点眼,使用后第3、7、14、21天行瓶中血清细菌培养检测污染率.数据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基于秩次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30瓶普通瓶中,第3、7、14与21天分别有0、2、4、12瓶污染;30瓶装置瓶中,均未出现污染.4周治疗时期内,2组间表面麻醉后Schirmer Ⅰ试验、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和角膜荧光素染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带细菌滤过装置的滴眼液瓶可以有效降低自体血清污染风险,在不影响临床疗效的前提下延长单包装制剂使用期限.

    作者:邸新;王国栋;张晓博;徐玲;何向东;何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