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845X
  • 国内刊号:11-5909/R
  • 影响因子:0.78
  • 创刊:1999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108
  • 全年订价:5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双效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7年1期文献
  • 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联合LASIK治疗近视的早期临床效果

    目的 评估快速紫外线/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ACXL)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术后6个月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取18例(36眼)近视患者,先进行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角膜瓣复位前用Vibex Xtra核黄素溶液浸润角膜基质床90 s后复位角膜瓣,应用辐照强度为30 mW/cm2的紫外光(KXL系统)照射角膜90 s,总能量为2.7 J/cm2,进行ACXL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对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视力、屈光度、角膜形态参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角膜生物力学特征等进行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各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UCVA,IogMAR)从术前0.93±0.34提高到-0.05±0.08,等效球镜度(SE)从(-8.03±1.86)D减少到(-0.29±0.39)D,平均角膜曲率从(44.79±2.10)D减少到(37.96±2.32)D,角膜厚度从(524.6±25.2) μm减少到(437.7±27.0)μm,角膜大屈膝峰距从术前(5.48±0.31)mm减少到(4.99±0.44)mm,大压陷深度从术前(1.09±0.12)mm增加到(1.18±0.18)mm.除ECD和大压陷曲率半径外,其余指标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02~26.68,P<0.05).术后6个月随访期内,未见屈光回退、角膜扩张、感染和非感染性角膜炎等并发症.结论 ACXL联合LASIK能够有效矫正近视,术后6个月效果稳定,无明显并发症,但长期效果及临床适应证仍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吴莹;田磊;王丽强;葛梅;黄一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无病史资料的角膜屈光术后IOL度数测算方法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测量无病史资料的角膜屈光术后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33例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白内障患者,分别采用Haigis-L公式法、Shammas公式法、Olsen 2公式法、Pentacam mTNP法、基于OCT公式法测量IOL度数,综合5种测算结果选择IOL度数.白内障术后实际屈光状态与预测屈光状态之间的差异为预测误差(PE),预测误差的绝对值为绝对误差(AE),计算PE<±0.5 D、<±1.0 D和<±1.50 D的百分比.采用t检验、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X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基于OCT公式法、Shammas公式、Haigis-L公式这3种方法的PE与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6、-4.61、-6.61,P<0.05).对于PE,Olsen 2公式与Pentacam mTNP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OCT公式法、Shammas公式、Haigis-L公式3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2种方法与后3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AE,Olsen 2公式与Pentacam mTNP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OCT公式法与Shammas公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2种方法与后2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aigis-L公式与以上4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预测误差<±1.0 D的百分比分别为48%(基于OCT公式法)、50%(Shammas公式)、62%(Haigis-L公式)、81%(Olsen 2公式)、85%(Pentacam mTNP法),前2种方法与后2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aigis-L公式与其余4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准分子角膜屈光术后使用Olsen 2公式、Pentacam mTNP法测算IOL度数的结果优于基于OCT公式、Shammas公式、Haigis-L公式这3种方法,但仍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作者:刘晓敏;黄钰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CRX基因突变影响视紫红质转录表达和NRL蛋白稳定性的细胞学研究

    目的 在细胞水平上,探讨存在和缺乏神经视网膜亮氨酸拉链(NRL)的条件下,视锥-视杆细胞同源异形框基因(CRX)突变型对调控视紫红质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并分析CRX突变型对CRX和NRL蛋白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分别构建携带野生型和c.C766T (p.Gln256X)无义突变型的CRX基因,以及共表达NRL基因和牛视紫红质基因启动子萤光素酶(pBR130-1uc)的表达载体,分别转染体外培养的293T细胞和ARPE-19细胞,再行双荧光素酶检测分析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以持家蛋白GAPDH作为内参照.结果 与野生型CRX蛋白的表达导致牛视紫红质启动子表达5倍的激活率相比,CRX/c.C766T(p.Q256X)突变所造成的相应激活率降至1/4.共表达野生型CRX和NRL基因后,激活率增高至30倍,而共转染CRX/c.C766T和NRL后,牛视紫红质蛋白的活性降至1/13.以持家蛋白GAPDH作为内参,可见存在CRX/c.C766T突变时,CRX蛋白的稳态水平大幅下降,且CRX/c.C766T突变型对NRL蛋白的稳态有一定的影响,出现NRL增高的现象.结论 在细胞水平上,CRX基因的c.C766T(p.Q256X)突变可降低所调控的视紫红质蛋白的表达,并对CRX蛋白和NRL蛋白的稳态均造成一定的影响.

    作者:赵娜;吕雅素;陆勤康;王红婷;王惠云;童奇湖;张咸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TK、PRK和CXL联合治疗LASIK术后角膜膨隆的临床疗效

    目的 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和核黄素诱导的长波紫外线角膜胶原交联术(CXL)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摩镶术(LASIK)术后角膜膨隆进行交联和屈光重建,评价该方法对LASIK术后角膜膨隆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择早中期LAISK术后角膜膨隆患者14例(16眼),均采用PTK+PRK+CXL进行治疗,记录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前表面大曲率(Kmax)值、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应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行数据分析.结果 16只患眼术前的LogMAR UCVA中位数为0.50,术后1、3、6个月的logMAR UCVA中位数分别为0.10、0.10和0.00,与术前相比均提高(P<0.01);术后1、3、6个月Kmax的中位数值分别为44.80、44.85、45.20 D,均较术前(47.15 D)降低(P<0.05);角膜厚度的中位数值在术后1、3、6个月分别为450、422、420 μm,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1、3、6个月的BCVA、ECD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TK+PRK+CXL治疗LAISK术后角膜膨隆安全、有效,术后UCVA提高、Kmax降低.

    作者:王君喆;徐琳琳;朱伟;牟国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角膜屈光术前奥布卡因滴眼液对角膜及角膜上皮厚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角膜屈光术前表面麻醉剂奥布卡因应用前后患者角膜、角膜上皮厚度及其均匀性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3月1-30日在本院眼视光中心拟行SMILE术的连续病例30例(59眼),在滴表面麻醉剂奥布卡因前后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AS-OCT)对中央6mm直径范围内角膜及角膜上皮的厚度进行测量,测量区域分为中央区(直径2 mm)、旁中央区(直径2~5 mm)、中央周围区(直径5~6 mm),后2个区域再分别分为8个象限,通过比较上-下侧、鼻-颞侧的差值以及极差、标准差来评估角膜、角膜上皮厚度变化.通过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用药前后角膜散光度、瞳孔中央角膜厚度、偏心值e、角膜薄点厚度及其位置差异.通过自身配对t检验和轮廓分析比较表面麻醉剂对角膜、角膜上皮厚度的影响.结果 30例(59眼)患者中共发现2例(3眼)患者在表面麻醉后角膜上皮厚度显著增厚.各象限角膜上皮厚度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瞳孔中心角膜厚度表面麻醉前后分别为(535.6±25.1)μm、(537.7±25.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P<0.01);颞下方(2~5 nun)角膜在表面麻醉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P<0.05);角膜和角膜上皮鼻-颞侧差值、上-下侧差值、极差、标准差在表面麻醉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面麻醉前后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偏心值e值在表面麻醉前后分别为(0.56±0.10)D、(0.57±0.1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0,P>0.05);角膜薄点厚度及位置分布(距角膜中心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布卡因滴眼液对角膜、角膜上皮厚度及其均匀性分布影响较小,但不能完全排除其对角膜形态的影响,在屈光手术术前检查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付单;高颖;汪琳;朴明子;周行涛;于志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上皮瓣下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原发性圆锥角膜

    目的 探讨保留上皮瓣的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ACXL)治疗圆锥角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对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17例(17眼),术中先制作完整的上皮瓣,掀瓣后使用0.1%核黄素浸泡角膜基质10 min;再应用KXL系统进行紫外光照,光照强度30 mW/cm2,连续照射4 min,总能量7.2 J/cm2,后复位上皮瓣.分别于术前,术后1、3个月,1年检查裸眼视力(UCVA)、显然验光、佳戴镜矫正视力(BCVA)、haze分级、角膜曲率、圆锥角膜指数(KI)、角膜薄点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等.采用一元重复测量方差分析、Dunnett-t检验和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1d3例患者疼痛评分2级,余均为1级.术后5d所有术眼角膜上皮愈合.术后1年UCVA逐渐提高(F=3.245,P<0.05);等效球镜度逐渐降低(F=3.466,P<0.05);角膜平坦曲率(K1)和陡峭曲率(K2)先升后降(FK1=5.572,P<0.05;FK2=8.659,P<0.01);KI逐渐降低(F=3.660,P<0.05);角膜薄点厚度变薄6%(F=20.501,P<0.01);BCV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保留上皮瓣的ACXL控制圆锥角膜进展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钰;陈跃国;夏英杰;杨红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文版IND-VFQ-33在白内障人群中的应用与评价

    目的 研制中文版印度视功能量表(IND-VFQ-CN-33),评价其在中国白内障人群中的测量特性,并初步分析白内障患者术前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对IND-VFQ-33量表进行标准的翻译、回译和跨文化调试后,选取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确诊的白内障住院患者293例进行调查,其中45例患者用于评估2名调查者信度.通过Cronbach's α系数分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评定者间信度;内容效度指数评估内容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估结构效度,评价量表的适用性、项目区分度及信度、效度.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条件下生活质量的差异,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双眼远视力情况下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中文版IND-VFQ-CN-33项目区分度好.内部一致性和评定者间信度较高,总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3.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84;结构效度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8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7.62%.男性患者的心理评估子表得分高(t=-3.27,P<0.05),文盲患者的视功能子表(t=-3.03,P<0.05)和心理评估子表(t=-3.45,P<0.05)得分高.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双眼远视力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6~24.37,P<0.05).结论 IND-VFQ-CN-33在中国白内障术前人群中适用性好,具有较优的测量特性,可用于中国白内障术前人群的生活质量评估研究.白内障男性患者的心理方面生活质量下降较女性更加显著,文盲患者的视功能和心理方面生活质量下降较非文盲患者更加显著.

    作者:陈海丝;高蓉蓉;郭燕;朱森淼;赵陈培;王勤美;俞阿勇;黄锦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神经生长因子滴眼液对兔眼LASIK术后角膜神经修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兔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将15只(30眼)薄瓣LASIK术后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NGF组(NGF治疗)、阳性对照组(人工泪液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与阴性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滴眼),每组各5只(10眼).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中央角膜上皮下神经密度(SND)、上皮下神经数量及浅基质神经密度、浅基质神经数量,并进行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及3组之间各神经参数的差异.结果 术前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NGF治疗组SND分别为(10 801±3 331) μm/mm2、(11 619±3 932)μm/mm2、(12 299±2 622)μm/mm2,上皮下神经纤维数量分别为12.2±3.4、11.6±2.7、13.1±2.7,浅基质神经密度分别为(7258±1 242)μm/mm2、(8 148±2 462)μm/mm2、(8 984±1 526)μm/mm2,浅基质神经数量分别为8.5±1.4、8.9±2.6、10.1±2.1.与术前相比,3组所有的神经参数在术后1周均明显减少(P<0.01).与术后1周相比,NGF治疗组SND、浅基质神经密度在术后1个月均上升,而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的SND、浅基质神经密度在术后3个月才开始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上皮下神经数量在术后3个月开始上升(P<0.05);NGF组和阳性对照组的浅基质神经数量在术后1个月上升(NGF组P<0.01,阳性对照组P<0.05),并且NGF组的浅基质神经数量在术后1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NGF滴眼液对LASIK术后角膜神经的损伤再修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张莎莎;桂四凤;钱倩;吴震宇;余野;黄逸青;江露;胡亮;瞿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浓度核黄素-蓝光交联对兔眼巩膜组织生物力学的影响

    目的 通过使用不同浓度核黄素联合蓝光照射对兔巩膜组织行胶原交联,评估交联后的巩膜生物力学强度,探讨蓝光-核黄素交联法较合理的核黄素浓度.方法 实验研究.选取成年健康新西兰白兔共10只(20眼).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5只.均选取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2组分别应用0.1%(Ⅰ组)和0.5%(Ⅱ组)核黄素溶液联合460 nm蓝光进行巩膜胶原交联,术后2个月处死动物,取巩膜标本进行单轴拉伸试验,检测应力-应变指标,即杨氏模量、极限应力.采用配对t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兔眼巩膜的应力-应变曲线呈非线性变化,符合σ=Aexp(B×ε)指数方程,2组实验眼杨氏模量均较对照眼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Ⅰ组:t=19.78,P<0.01;Ⅱ组:t=7.82,P<0.01);类似的,实验眼极限应力也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Ⅰ组:t=4.90,P<0.05;Ⅱ组:t=4.30,P<0.05);Ⅰ组实验眼杨氏模量较Ⅱ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5);类似的,Ⅰ组实验眼极限应力也较Ⅱ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3,P<0.05).结论 蓝光-核黄素胶原交联法可有效增强兔眼巩膜的生物力学强度,0.1%为核黄素-蓝光交联法较合理的核黄素浓度,能更大限度地增强交联术后巩膜的生物力学强度.

    作者:邹迎;张淼;张丰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尼曼-匹克病合并双眼眼底黄斑异常二例

    病例1:患儿,男,3岁,因“发现肝脾肿大10个月”入院,无明显不适,发育正常.家族中无类似患者.入院检查:神志清,双肺呼吸音粗,腹软不胀,肝肋下8 cm,脾肋下16 cm,过腹正中线1.5 cm,已入盆;腹部B超提示右叶大斜径11.4 cm;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及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均升高,分别为71、89 U/L,总胆固醇正常;胸部CT结果显示两下肺渗出;中枢神经系统未见异常;骨髓细胞学检查见典型泡沫细胞,提示尼曼-匹克骨髓象(见图1),根据临床体征,诊断为尼曼-匹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NPD)B型.

    作者:叶海昀;乔彤;王伟;骆文婷;郑文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光感受器与双极细胞间突触在视网膜脱离后的重塑

    视网膜脱离(RD)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近年来研究发现,RD后光感受器与双极细胞间突触结构会遭到破坏,这一组织学上的变化对RD患者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影响.现就光感受器与双极细胞间突触在RD后的重塑进行综述,探讨RD术后视功能恢复不良的可能机制.

    作者:孙隽然;孙晓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近视的预防和治疗:从研究证据到临床实践

    近年来,近视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上升,儿童近视和高度近视逐渐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关于近视防治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但在有效性和适用人群上仍存在一定的争议.笔者对国内外重要的研究数据和结果进行了客观的总结,并对近视防治进入临床实践的前景作出初步的评价.

    作者:陈燕先;何明光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