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戴平光眼镜加语言暗示和颞侧皮肤刺激加语言暗示治疗癔症性视力下降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12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诊断为癔症性视力下降的患者32例,根据采用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戴镜组(20例)和器械组(12例).戴镜组采用配戴平光眼镜加语言暗示治疗,器械组采用泪道扩张器刺激颞侧皮肤加语言暗示治疗.采用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及组间视力提高差异,并用x2检验比较组间视野好转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器械组视力提高0.78±0.21,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2,P<0.001);戴镜组视力提高0.82±0.21,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4,P<0.001).组间视力提高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P=0.45).器械组视野好转率为83%,戴镜组为8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0,P=0.30).器械组2例(2/12)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破皮,1例皮下淤血,戴镜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1.89,P=0.002).结论:戴平光眼镜加语言暗示治疗和泪道扩张器刺激颞侧皮肤加语言暗示治疗均能有效提高癔症性视力下降患者视力,但后者可能出现皮下淤血或破皮等不良反应,前者无并发症,安全性更高.
作者:刘波;杨于力;王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评价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在亚临床期圆锥角膜与单纯高度散光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符合Rabinowitz诊断标准)46例(50眼,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及单纯高度散光患者(散光度>2.5 D)52例(76眼,单纯高度散光组).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各组角膜薄点的前后表面高度、角膜薄厚度、曲率对称性指数(IVA)、高度偏中心指数(IHD)、平均角膜厚度进展指数及Belin角膜扩张分析D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并进行受检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出有用参数,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出佳诊断界点.结果: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与单纯高度散光组间角膜薄点前表面高度(t=6.77,P<0.001)、角膜薄点后表面高度(t=-9.00,P<0.001)、角膜薄厚度(t=3.12,P=0.002)、IVA (t=8.35,P< 0.001)、IHD (t=8.94,P< 0.001)、平均角膜厚度进展指数(t=5.59,P<0.001)、Belin角膜扩张分析D值(t=13.01,P<0.001)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ntacam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和单纯高度散光鉴别诊断价值较高的指标(ROC曲线下面积≥0.9)为角膜薄点后表面高度和Belin角膜扩张分析D值.结论: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对高度散光患者的角膜参数进行分析,有助于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筛查.
作者:胡启迪;许玲俐;朱冬青;张哲;毛伟;周雨声;李钦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探索以多媒体为载体的视觉感知训练系统对弱视儿童视功能的改善程度,探讨影响视觉感知训练疗效的因素.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以北京世纪坛医院及海军总医院眼科门诊确诊的112名3~11岁的弱视儿童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配到多媒体组(56例)或同视机组(56例);2组均在矫正屈光不正及遮盖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弱视训练治疗;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的视力、立体视等,并定期随访.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2组不同疗程(训练10次、20次、30次)的疗效、视力提升幅度及影响因素.结果:在弱视治疗的各阶段多媒体组的疗效均高于同视机组(Z=-4.128、-4.806、-3.063,均P<0.001);训练10次、20次时多媒体组的视力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同视机组(t=3.471、3.290,均P<0.05).在7~11岁儿童中(Z=-2.631,P=0.009),在中重度弱视患者中(Z=-3.050,P=0.021),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中(Z=-2.864,P=0.004),多媒体组的疗效均优于同视机组.2组视力的提高幅度与初始视力呈中度相关(r=0.690、0.650,均P<0.05).结论:以多媒体为载体的视觉感知训练系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佳疗效,且视力的提升幅度和性别、弱视程度及弱视类型等有关,该训练系统在弱视的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任骁方;肖林;颜少明;杨明迪;卓德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新型炎症因子白介素-17(IL-17)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625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是否发生DR将其分为DR组和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并对DR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2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DR 251例(40.2%),NDR 374例(59.8%);与NDR组相比较,DR组年龄(t=3.012)、糖尿病病程(t=-3.873)、动脉硬化发生率(x2=23.791)、空腹血糖(t=2.659)、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值(t=-5.917)及血清IL-17水平(t=5.242)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性别构成、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吸烟、舒张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OR=1.120,P=0.003)、A/C值(OR=1.014,P=0.028)及IL-17(OR=0.854,P=0.002)是DR的危险因素.结论:IL-17与DR密切相关,检测血清IL-17水平对DR的预测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王静;公慧敏;梁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应用Fourier分析法对比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矫正近视散光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FS-LASIK及TPRK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共267例(453眼),其中FS-LASIK组137例(228眼),TPRK组130例(225眼).分别收集术前及术后3~6个月间早的一次随访数据,包括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CVA)、主觉验光度数、角膜地形图等.应用Fourier分析法将术前、术后屈光度转换成术前总散光(TJ0、TJ45),术前角膜散光(CJ0、CJ45),术后总散光(RJ0、RJ45)及散光矫正率(CRJ0、CRJ45),比较2组散光矫正的准确性.2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协方差及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组内数据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FS-LASIK组散光分量及矫正率为TJ0=0.369 D,TJ45=-0.043 D,CJ0=0.695 D,CJ45=-0.018 D,RJ0=0.000 D,RJ45=0.000 D,CRJ0=100%,CRJ45=100%,TPRK组的散光分量及矫正率为TJU=0.369 D,TJ45=0.000 D,CJ0=0.600 D,CJ45=0.003 D,RJ0=0.000 D,RJ45=0.000 D,CRJ0=100%,CRJ45=100%.2组间相比,TJ0、TJ45、CJ45、RJ45、CRJ4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S-LASIK组CJ0、RJ0大于TPRK组(Z=-2.615,P=0.009;Z=-2.419,P=0.016);TPRK组CRJ0大于FS-LASIK组(Z=-1.978,P=0.048).组内参数相比,FS-LASIK组TJ0大于TJ45,CJ0大于CJ45(Z=-10.886、-12.926,P<0.001),RJ0与RJ45、CRJ0与CRJ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RK组TJ0大于TJ45,CJ0大于CJ45(Z=-10.539、-12.735,p<0.001),RJ0与RJ45、CRJ0与CRJ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S-LASIK及TPRK手术矫正近视散光的垂轴成分及斜轴成分的散光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江露;谢文;胡中立;周海涛;徐鹏;胡亮;吕帆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6个月患者的角膜前表面非球面性参数Q值以及不规则指数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激光中心行SMILE患者52例(96眼,SMILE组),行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患者49例(96眼,SBK组),分别于术后10 d,1、3、6个月,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患者角膜前表面6 mm范围的非球面性参数Q值及角膜前表面不规则指数进行检测.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SMILE组术中去除的角膜组织厚度明显大于SB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17,P<0.001).2组间术后各时间点的Q值、曲率(Km)及小曲率半径(R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MILE组术后l、3、6个月的角膜变异指数(ISV)均高于SB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8、-2.030、-2.628,均P<0.05).SMILE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垂直不对称指数(IVA)、高度不对称指数(IHA)、高度轴偏心指数(IHD)、圆锥角膜指数(KI)值均高于SB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0 d、1个月、3个月时,SMILE组的中心圆锥角膜指数(CKI)值小于SBK组(t=6.715、5.003、2.810,均P<0.01).SMILE组、SBK组的Q值改变量均与术前等效球镜度(SE)呈负相关(r=-0.750,P< 0.001;r=-0.886,P<0.001).结论:与SBK术后相比,SMILE术后角膜前表面Q值变化不大,但ISV、IVA、IHA、IHD及KI值增加.SMILE和SBK术后Q值的改变量均与术前SE呈负相关.
作者:张文文;蔡剑茹;程新梁;陈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成人斜视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分析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方法:调查研究.收集202例斜视患者(斜视组)和110例眼位正常者(眼位正常组),采用中文版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量表(CAS-20)评估患者的术前生存质量,同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婚姻、斜视病程、职业等个体因素信息,及斜视类型和斜视度、复视与否、弱视与否等斜视特征信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分析不同个体信息和不同斜视特征对患者术前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斜视组CAS-20得分为56.8±16.7,眼位正常组得分为98.0±4.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P<0.001).斜视患者中伴复视者的视功能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无复视者(t=-1.987,P=0.047);伴弱视的斜视患者的总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不伴弱视者(t=-2.122,P=0.004);水平斜视度>25△者的社会心理维度得分低于斜视度≤25 △者(t=2.523,P=0.007);不同偏斜方向的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无明显区别.年长斜视患者生存质量得分低于年轻斜视患者(r=-0.260,P<0.001),病程长的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低于病程短的斜视患者(r=-0.142,P=0.035);已婚患者量表得分显著低于未婚者(t=2.981,P=0.004);非学生斜视患者比学生斜视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低(t=-2.084,P=0.038).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斜视病程和有无伴弱视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成人斜视患者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明显差于眼位正常人群;已婚、非学生族群、伴复视者或伴弱视者的生存质量量表得分低;年龄、病程和是否伴弱视是影响斜视患者术前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作者:陈园园;李以跑;许梅萍;余新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患儿,女,2岁7个月,足月顺产,出生时胎膜早破,胎心音弱,哭声弱,无抢救病史.18个月时仅会扶站,现仅会扶走,无意识地发出“妈”的音节,愉快表情,神智清,认知差,头发棕色,双足外翻.映光法检查示双眼呈外斜视状态(可交替性注视),交替遮盖示眼球由外向内动.三棱镜检查示-40△,眼球各方位运动可,视力检查欠合作.
作者:叶海昀;冯金彩;王斯颖;李苑;乔彤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近年来梅毒发病率有明显回升趋势,它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或血源感染性疾病,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梅毒.获得性梅毒是性传播疾病,因梅毒感染眼部而首次就诊者,多数患者不愿意提供或者不知道性病史,使得梅毒所致感染性眼病的诊断比较困难.梅毒多见于青壮年不洁性接触者,而发生于老年患者少见,更易被误诊误治.我院近期先后诊治了2例因眼底病变就诊的梅毒感染的老年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燕红;章微微;陈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恒河猴属于非人灵长类动物中的一种,因其形态解剖、生理机能与人类相似,已作为实验动物广泛运用于医学领域.为了进一步了解人眼和恒河猴眼球的正常形态、结构以及彼此之间的解剖学差异,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分别从角膜、晶状体、视网膜、巩膜结构、屈光参数以及眼压等6个方面,阐述恒河猴眼与人眼的异同点,为以恒河猴为实验动物模型进行人类视觉系统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欧阳博文;张丰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近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全球约有1.63亿人患有高度近视(占总人口的2.7%),而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会增长到9.38亿(占总人口的9.8%).在区域分布上,亚裔人群的高度近视患病率远高于非亚裔人群[2-7].非亚裔人群中,青年人的高度近视患病率为2.0% ~ 2.3%,中老年人的高度近视患病率为1.6%~4.6%;而在亚裔人群中,青年人的患病率则达到6.8%~21.6%,中老年人的患病率为0.8%~9.1%.我国就是一个典型的高度近视高发国家,而且我国青少年的高度近视患病率在6.69% ~ 38.4%之间[8-10],呈现出年轻化趋势.高度近视常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甚至失明,目前已为我国第二大致盲原因.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我国高度近视的诊疗水平,使高度近视的防控工作引起广泛重视,特撰写此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描述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来分析眼科研究中的两眼数据.方法:针对在眼科研究中常用的两眼设计与配对设计中所产生的两眼数据,我们介绍了可用来分析两眼数据的各种统计方法,包括比较均值,比较两组中位数,两组率及两组生存率.并以不适合的和适合的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了<60岁与≥60岁患者的双眼眼压作为例子.结果:一只眼睛数据的分析只会导致偏差或降低比较效率.没有考虑两眼相关性的统计方法所得的P值(P=0.02)比考虑两眼相关性的统计方法的P值(p=0.098)小.结论:当两只眼睛的数据均适合用来分析时,应使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来调整双眼间的相关性.只用单眼数据或者忽略双间眼相关分析可能会导致不正确的结论.
作者:应桂双;梁远波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