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845X
  • 国内刊号:11-5909/R
  • 影响因子:0.78
  • 创刊:1999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108
  • 全年订价:5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双效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9年1期文献
  • Visumax飞秒激光辅助制瓣LASIK术中不透明气泡层及相关因素

    目的:研究Visumax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中不透明气泡层(OBL)产生的类型、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6年7月1日至8月20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行飞秒LASIK的患者154例(300眼)的临床资料,等效球镜度为(-5.88±1.51)D.飞秒激光采用Zeiss公司Visumax飞秒激光仪,将术中产生的OBL分为瓣外OBL、瓣内快速OBL和瓣内慢速OBL.300眼按角膜曲率平均K值分为A组(<42 D)、B组(42~46 D)和C组(>46 D);按角膜瓣的厚度分为D组(100 μm)、E组(110μm)和F组(120μm);按角膜厚度分为G组(<500 μm)、H组(500~ 540 μm)和I组(>540 μm).统计不同角膜曲率、角膜瓣厚度、角膜厚度情况下3种OBL产生的比例,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眼均发生OBL.以瓣外OBL作为参照,角膜瓣越薄,越容易出现瓣内快速OBL(r=-0.719,P=0.034)和瓣内慢速OBL(r=-0.875,P=0.044).以瓣内慢速OBL作为参照,角膜曲率越高,越容易出现瓣内快速OBL(r=0.923,P=0.046);角膜瓣越厚,越容易出现瓣外OBL(r=0.897,P=0.044).结论:OBL的产生与角膜曲率、角膜瓣厚度、角膜厚度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瓣外OBL、瓣内快速OBL和瓣内慢速OBL对Visumax飞秒激光辅助的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及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作者:唐水晶;薛劲松;张森俊;徐英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SMILE矫正近视术后一年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低、中、高度近视术后1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眼科行SMILE并完成1年随访的近视患者86例(141眼)病历资料,按照术前等效球镜度(SE)分为3组:低度近视组:-0.50 D<SE≤-3.00 D,35眼;中度近视组:-3.00 D<SE≤-6.00 D,54眼;高度近视组:-6.00 D<SE≤-10.00 D,52眼.分析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的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CVA)和SE情况.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各组UCVA随时间点的变化均逐渐提高(P<0.001).术后1年,3组UCVA≥5.0的眼数分别为35 (100%)、54(100%)、50(96%);3组有效指数(EI)分别为1.00±0.01、1.00±0.01、0.99±0.02;3组BCVA均较术前提高,低、中度近视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73,P<0.001;F=19.53,P<0.001),高度近视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均无BCVA较术前下降2行及以上者,BCVA达到术前或更好者分别为:34(97%)、51 (94%)、47(90%);3组安全性指数(SI)分别为1.01±0.01、1.01±0.01、1.00±0.01.术后1年内低度近视组SE保持稳定;中度近视组术后早期SE略偏正,后逐渐趋于0,并保持稳定;高度近视组术后早期为正视,到术后1年略偏负.结论:低、中、高度近视患者SMILE术后均获得了良好的视力,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其中低、中度近视效果更佳.

    作者:姜黎;沈政伟;江文珊;魏润菁;吴金桃;刘洁华;李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聚散参数对集合不足患者视疲劳症状的影响

    目的:探讨视功能参数对集合不足患者视疲劳症状的影响,以期找到能反映集合不足患者视疲劳程度的相关指标.方法:回顾性研究.从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集合不足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年龄为(22.7±9.3)岁,排除斜视、眼部疾病、外伤史、屈光参差以及调节功能障碍.根据视疲劳症状问卷(CISS)总分按疲劳程度由重到轻分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或无症状组3组,其中重度组20例,中度组19例,轻度或无症状组19例,分析其远/近隐斜量(PD/PN)、近距BO侧模糊点(PB)、恢复点(PR)与视疲劳程度的关系.使用Sheard法则Psheard=2/3PN-1/3PB以及隐斜与恢复点差值PR-N=PR-PN(PD/PN为外隐斜,计算用正数)进行计算.Psheard大于0说明不满足Sheard法则,PR-N小于0说明恢复点小于隐斜.使用方差分析进行数据比较.结果:视疲劳重度组(-9.5△±4.1△),中度组(-5.0△±3.1△),轻度或无症状组(-13.6△±5.4△)的P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458,P<0.001).3组间PB、P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Psheard值(重度组为1.9△±3.0△,中度组为-2.1△±3.0△,轻度或无症状组为3.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70,P<0.001),中度组与轻度或无症状组、重度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度组Psheard小于0,说明满足Sheard法则.轻度或无症状组和重度组Psheard大于0,不满足Sheard法则.重度组PR-N值为-5.6△±3.2△(95%CI:-7.4△,-4.3△),中度组为0.6△±4.6△(95%CI:-1.6△,2.9△),轻度或无症状组为-11.6△±6.5△(95%CI:-14.8△,-8.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127,P<0.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隐斜和恢复点的关系对集合不足患者的视疲劳症状有影响,当恢复点小于或略大于隐斜量,即PR-N<2.86△(中度组95%CI),容易出现视疲劳.当PR-N<-8.49△(轻度或无症状组95%CI),可能发生近距的间歇性抑制,症状反而减轻.

    作者:汪育文;郑福浩;陈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评价FS-LASIK、SBK、 LASEK术后生物力学变化

    目的:研究3种角膜屈光手术在手术前后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及不同术式间的差异.方法:前瞻性研究.对2016年2-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眼科行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患者64例(125眼)手术前后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进行分析,其中55眼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47眼行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23眼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应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仪(CST)对患者进行测量,选取其中第一压平时间(AT1)、第二压平速度(Vout)、大压陷曲率半径(HC-radius)、大压陷幅度(DA)、眼压(IOP)进行分析.术后1d、1周、3个月进行随访.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FS-LASIK组中各项生物力学参数与中央角膜厚度(CCT)(AT1∶ r=0.455,P<0.001;Vout∶ r=-0.286,P=0.034;HC-radius∶ r=0.357,P=0.007;DA∶ r=-0.341,P=0.011;IOP:r=0.436,P=0.001)、角膜剩余基质床厚度(RST)(AT1∶ r=0.563,P<0.001;Vout∶ r=-0.417,P=0.007;HC-radius∶ r=0.552,P<0.001;DA∶r=-0.395,P=0.012;IOP∶ r=0.516,P<0.001)、大切削深度(AD)(AT1:r=-0.721,P<0.001;Vout:r=0.466,P=0.002;HC-radius∶r=-0.407,P=0.009;DA∶r=0.596,P<0.001;IOP∶ r=-0.612,P<0.001)均有较强相关性.SBK组中各项生物力学参数均与CCT (AT1∶ r=0.364,P=0.012;Vout∶ r=0.408,P=0.004;HC-radius∶ r=0.326,P=0.025;DA∶ r=-0.362,P=0.012;IOP∶ r=0.387,P=0.007)有较强的相关性.LASEK组中仅AT1(r=0.625,P=0.001)、IOP(r=0.624,P=0.001)与CCT有相关性.3组的AT1、HC-radius、IOP和CCT较术前均减小(均P<0.05),Vout、DA较术前均增加(均P<0.05).3组间比较,术后1周时FS-LASIK组的AT1、IOP值明显大于LASEK组(AT1∶ F=7.313,P=0.001;IOP∶ F=4.979,P=0.009),Vout和DA值明显小于LASEK组(Vout∶ F=3.420,P=0.038;DA∶ F=9.024,P<0.001),SBK组的各项参数值位于2组之间,与FS-LASIK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时,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角膜厚度足够时,3种手术方式均能安全可靠地矫正近视.FS-LASIK由于飞秒激光切削的精确性和优越性,术后能够更快恢复生物力学的稳定性.LASEK的生物力学变化与剩余基质床厚度和切削深度的相关性较低,在患者近视度数较高,角膜相对较薄时,可以优先考虑该术式.

    作者:曹雪倩;王晶;赵峰;程梦雅;王林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非球面Toric人工晶状体成像质量的蒙特卡洛分析

    目的:对Toric人工晶状体(IOL)的球差进行优化,并且对其旋转、偏心的耐受性及成像规律进行研究.方法:实验研究.使用计算机光学模拟在ZEMAX软件中对Toric IOL球差进行优化:①球面结构优化,分别优化IOL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径和厚度.②Toric IOL球差的优化,设计优化目标分别为:-0.26、-0.1、0μm球差的Toric IOL.在模型眼中,球面和非球面Toric IOL分别在3、4、5mm瞳孔直径条件下随机偏心0~0.5 mm,旋转0°~5°,进行1 000次模拟,分别计算平均调制传递函数(MTF)、MTF的离散分布及蒙特卡洛分析.结果:MTF的离散分布:3mm瞳孔时90%的情况下-0.1 μm和0 μm球差的Toric IOL的MTF分别≥0.77和≥0.78,优于-0.26 μm球差IOL的90%的测量值(≥0.55);5 mm瞳孔时90%的情况下-0.1 μm球差IOL≥0.35,0μm的IOL≥0.29,优于-0.26 μm的IOL(≥0.16).MTF的蒙特卡洛分析:3mm瞳孔时,在大部分情况下-0.1 μm和0μm球差Toric IOL都优于球面IOL,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4 mm瞳孔时,3种非球面的Toric IOL几乎在所有情况下MTF都优于球面IOL;5 mm瞳孔时,在100%的情况-0.1 μm和0μm球差非球面IOL的成像质量都优于球面IOL.-0.26lμm的非球面IOL对偏心和旋转的耐受性较差.结论:对Toric IOL球差的适量的优化,可以提高模型眼的成像质量并保持对误差条件下的耐受性,在综合情况下获得更好的光学质量.

    作者:张斌;刘丹岩;柴茜楠;杜颖华;邢国献;段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正常成年人年龄相关性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及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HD-OCT)测得的正常成年人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随年龄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进展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6年6-9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某单位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共195例(390眼),年龄21 ~90岁,以10岁为一组,分为7组(21~30岁、31 ~40岁、41~50岁、51 ~60岁、61~70岁、71~80岁、81~90岁).应用HD-OCT进行pRNFL厚度平均值及各个区域厚度参数测量,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pRNFL厚度的差异,同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矫正,探讨年龄、性别、眼压、等效球镜度(SE)对pRNFL厚度平均值的影响.结果:终195例(352眼)的数据用于分析,pRNFL厚度为(96±10)μtm;在21~90岁之间,随着年龄增加,pRNFL厚度平均值减少0.21 μm/年(x2=46.34,P<0.001);pRNFL厚度在40岁和70岁后分别出现陡坡样下降,其间pRNFL保持相对稳定.除年龄因素外,pRNFL变薄与SE向负值方向发展有关(β=-1.49,x2=11.93,P=0.001),而与性别(β=0.73,x2=0.34,P=0.560)和眼压(β=-0.24,x2=2.10,P=0.148)无关.结论:pRNFL厚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变薄,在40岁和70岁后分别出现陡坡样下降.pRNFL变薄与年龄增长、近视屈光度增高有关,而与性别和正常范围内的眼压波动无显著相关.在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的进展分析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作用.

    作者:霍妍佼;郭彦;王怀洲;李蕾;王宁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冬凌草甲素协同TRAIL诱导OCM-1A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考察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与冬凌草甲素联合使用时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株OCM-1A细胞和C918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研究.以体外培养OCM-1A细胞和C918细胞为研究对象,加入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终浓度分别为0.625、1.25、2.5、5、10、20 μmol/L)和TRAIL(终浓度分别为6.25、12.5、25、50、100、200 ng/ml),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用PI单染结合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Annexin-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用免疫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如死亡受体DR5、A-Caspase-3蛋白、XIAP蛋白表达量变化.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TRAIL单独使用时,对OCM-1A细胞有一定程度的抑制,TRAIL浓度为200 ng/ml时抑制率高为36.5%;冬凌草甲素单独作用时,对OCM-1A细胞的抑制不明显;当二者联合使用时,对OCM-1A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TRAIL 200 ng/ml联合冬凌草甲素20μmol/L作用于OCM-1A时抑制作用强,抑制率为87%,而对C918的抑制增强效果不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发现处于G2期细胞显著增多,提示细胞被阻滞在G2/M期,免疫印迹结果显示DR5、A-Caspase-3表达增强,而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减弱.TRAIL与冬凌草甲素联合使用后对C918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不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冬凌草甲素和TRAIL共同作用于OCM-1A细胞时,明显增强各自单独作用时候诱导的凋亡作用.

    作者:查桂平;陆勤康;陈剑英;赖晓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益气祛风止痛颗粒剂对经上皮激光角膜切削术后眼部自觉症状的改善作用

    目的:评价益气祛风止痛颗粒剂改善经上皮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后眼部自觉症状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行TPRK手术的患者52例(102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26例(50眼)及对照组26例(52眼).对照组予常规滴眼液术后点眼,中药组予常规滴眼液点眼联合益气祛风止痛颗粒剂口服,共7d.术后1、3、5、7d进行裸眼视力、眼部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眼压、中央角膜上皮厚度(CCET)检查.计量资料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中药组眼部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且中药组的裸眼视力于术后1、3、5d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5d,中药组上皮愈合率高于对照组(x2=4.003,P=0.045);术后7d,中药组CCET高于对照组(t=2.082,P=0.042),且中药组术后7 d CCET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1,P=0.245);术后7d,2组间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术后7d的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祛风止痛颗粒剂能有效缓解TPRK术后眼部不适症状,促进角膜上皮生长及视力恢复,且无升高眼压的不良反应.

    作者:邓蒙蒙;张月强;李华;尹连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热量限制对成年弱视小鼠初级视皮质突触可塑性的调控作用

    目的:探讨热量限制(CR)对成年单眼形觉剥夺(MD)弱视小鼠视皮质突触可塑性的调控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研究.将54只新生健康昆明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MD+自由进食(AL)组、MD+CR组,每组18只.小鼠21日龄时构建MD模型,35日龄时去除剥夺因素,63日龄时通过行为学检测视敏度及电生理检测视功能;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皮质组织中可塑性相关蛋白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突触素(SYP)、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等的表达;RT-PCR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采用重复测量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数据差异.结果:终正常组、MD+AL组、MD+CR组分别有14、18、18只小鼠完成研究.从第1周开始,MD+CR组小鼠体质量百分比的增加明显低于MD+AL组(P<0.05).MD+AL组小鼠视敏度明显低于正常组和MD+CR组小鼠的视敏度(P<0.05).MD+AL组小鼠PSD95、GAP-43、SYP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和MD+CR组小鼠(P<0.05).MD+AL组小鼠视皮质中IGF-1 mRNA水平较正常组和MD+CR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CR能改善成年MD弱视小鼠视觉功能,增加视皮质中可塑性相关蛋白的表达,重新激活视皮质可塑性,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IGF-1的表达有关.

    作者:吴小影;罗瑜琳;刘政海;涂艳琼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合并青光眼及面神经麻痹一例

    患者,男,70岁,因“左眼疼痛伴视力下降1周”,于2016年5月15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016年5月8日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眼疼痛,左侧头部疼痛,伴视力下降,于昆明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左眼青光眼?”,2016年5月13日前出现左侧额部及眼睑周围皮肤带状疱疹.后患者于2016年5月15日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左眼带状疱疹性角膜炎,左侧颜面部带状疱疹”收住入院.既往史:否认眼部疾病及眼部外伤史;患2型糖尿病7年,使用门冬30R胰岛素皮下注射,平日血糖控制情况好;无高血压及心脏病病史;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史及手术史等.

    作者:朱晨晨;唐永赢;赵学英;张远平;马林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角膜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角膜神经痛是目前眼科领域中一个新的、定义不明确的疾病.强烈的症状但缺乏明确的体征表现往往使该疾病不易诊断及治疗.为了避免临床工作中更多的误诊、漏诊,应该对该疾病有进一步的认识.现就角膜神经性疼痛的病理生理学、发病因素、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郭婉若;杨燕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儿童青少年近视普查工作流程专家共识(2019)

    近视普查是在教育部等8部门发布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基本框架下,面向全国18岁及以下儿童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开展的近视检测、记录和统计分析工作[1].制定出可信、可行、可及的近视普查工作方案,是关系到此项重要防控工作是否能科学、有效、稳定地开展下去的关键之一.近视普查流程的设计和有效落实是整体方案中重要的部分,关系到近视防控的全面、有效开展,关系到防控方案的精准化制定和评议考核制度的具体落实[1,2].本共识是在对国家防控策略和实施方案等有关精神充分研究和认知的基础上,结合近视科学研究和儿童青少年特征提出的,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运行后达成,旨在保障儿童青少年近视普查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开展,引导各地近视普查工作有序进行.

    作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学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儿童青少年近视普查信息化管理专家共识(2019)

    为了保障儿童青少年近视普查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开展,引导各地近视普查工作有序进行,专家组已经制定出普查的基本内容和规范流程,并对用到的检测和数据采集设备及设置的标准化达成共识.信息化是客观精准获取近视本底数据的重要保障,也是数据安全存储和快速传递的有效路径,同时又是国家政府层面的大数据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故近视普查的规范化流程需要实现信息化管理.因此我们组织专家组,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和临床实践,形成《儿童青少年近视普查信息化管理专家共识(2019)》,旨在为近视普查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指导性意见.内容包括:信息化管理实现的功能、数据表的结构化设计、信息系统的架构和模块、信息化应用规范和指南、统计分析等.详述如下.

    作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学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儿童青少年近视普查中检测设备和设置标准化专家共识(2019)

    应对我国近视防控总体要求,中小学校确立为近视防控主体.中小学近视普查成为关键内容和计划之一,基于科学研究和近视普查特点,专家组已经制定出普查的基本内容和规范流程,该规范流程包含了个人资料获取、视力检查和眼屈光度检测,此外,科普宣教贯穿整个过程.在该规范流程中,用到检测和数据采集专用设备.专业设施的标准和设置的标准是保证近视普查流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为资料的稳定性提供基本保障.因此,我们组织专家组,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普查规范流程中所关联的设备及其设置,如何形成标准化达成共识,旨在为儿童青少年近视普查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内容包括:视力检查设备和设置、眼屈光度检测设备和设置、普查结果信息化系统设置、儿童青少年普查资料表单统一.

    作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学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