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本试验研究磁性附着体的三种外包裹牙科金属材料对L-929细胞凋亡的影响进而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分别提取钛、奥氏体不锈钢、钴铬金属的浸提液以25%、50%、100%浓度为L-929细胞接种,并测量细胞凋亡率(AP%).结果 25%浓度的钛合金与阴性组之间的AP%值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金属材料组及阴性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之间,奥氏体不锈钢与钴铬合金之间AP%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金属材料的AP%值大小依次为:钛合金<奥氏体不锈钢<钴铬合金.结论 本实验证实磁性附着体外包裹的三种牙科金属材料中奥氏体不锈钢,符合临床应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要求,为磁性附着体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生物学依据.
作者:蒋立柱;占德松;于学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不同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对新研制的一种牙科云母玻璃陶瓷切削性能及强度的影响,探讨其延性切削行为的可能机理及其与强度间的关系.方法 用钻孔实验的方法,以VITA MARKⅡ为对照组,测定七组不同晶化工艺处理的新型牙科云母玻璃陶瓷单位时间的钻孔深度,进行车床切削实验定性分析,同时测量三点抗弯强度.结果 该新材料在680℃晶化60min,抗弯强度可达到155MPa,可切削性能优于对照组,一定热处理条件下可在车床高速车削时形成连续带状切屑.结论 该新材料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牙科陶瓷材料的延性切削,强度已能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李娜;陈吉华;马新沛;李光新;赵英华;杨茂举;韩云杰;孙翔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滑动法内收前牙阶段不锈钢方丝机械性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GAC、3M、TP、TOMY4种0.019英寸×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使用不同时间后的方丝取自恒牙早期拔牙矫治的前牙内收阶段,截取其两侧尖牙远中区域作为检测样本.选择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挠度作为评价方丝机械性能的指标.结果 前牙内收阶段4种不锈钢方丝使用4周、8周、12周、16周及20周期间,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及挠度变化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前牙内收阶段4种不锈钢方丝使用20周期间,机械性能变化无显著性意义,可作为维持性弓丝起良好的稳定和引导作用.
作者:罗小安;林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HY-CALTMMT氢氧化钙糊剂消毒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6颗需做根管治疗的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HY-CALTMMT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管内消毒,对照组使用Reoko氢氧化钙药尖消毒根管,分别对患牙根管封药后的临床疗效评价并比较.结果 两组根管消毒剂的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HY-CALTMMT氢氧化钙糊剂作为根管消毒剂疗效良好,能有效地起到杀菌效果,并且操作简便.
作者:龚逸明;丁小军;吴伟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剪切强度能否满足临床需要;并比较不同条件下其剪切强度的变化.方法 收集离体前磨牙50颗,随机均分为5组.第1组(对照组):35%磷酸酸蚀30s,冲洗、干燥,涂黏结剂,采用京津釉质黏结剂黏结托槽.第2、4组:35%磷酸酸蚀30s,冲洗,湿润,采用光固化型的Fuji Ortho Lc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黏结托槽.第3、5组:不酸蚀,采用光固化型的Fuji Ortho Lc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黏结托槽.1、2、3组用电子万能实验机测24h的抗剪切强度,4、5组测30 min的抗剪切强度.并统计牙面上的黏结剂残留量.结果 第2、3、4组的抗剪切强度均能满足临床需要,第5组的抗剪切强度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第2组的抗剪切强度与其它各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结论 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在酸蚀和免酸蚀后24h,以及酸蚀黏结30min后的剪切强度均能满足临床需要;而免酸蚀黏结30min的抗剪切强度不能满足临床需要;酸蚀后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的剪切强度明显增强.
作者:谢彩虹;刘新强;居曼江·买买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前,对有外伤、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前牙进行根管治疗后行桩冠修复已非常普及并被患者普遍接受.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对上下颌前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的大量系统研究,阐述了各前牙牙体牙根及根管解剖特征、根管分型和各根管类型的发生率,并分析了上下颌前牙根管治疗的注意点.
作者:周春飞;翁雨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化学沉淀法是制备纳米氧化锆的常用方法之一.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简单易行、易于微量元素的添加、无须昂贵的原料、所得的粉体性能良好和成本低等优点,但同时因其整个沉淀反应在水溶液中,难以控制颗粒的长大和团聚,且颗粒的形状不易控制等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锆的基本原理,反应条件对产物性状的影响,并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作者:于卫强;张修银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界面之间形成骨性结合是种植体在颌骨中获得稳定固位的组织学基础,而种植体植入颌骨后的无负荷愈合时间和种植体的微动效应是决定骨性结合能否形成的关键因素,相关的研究也一直是种植义齿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对种植义齿愈合时间以及微动效应的研究进程和相关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华楠;孙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全口义齿的固位是评价全口义齿修复效果的重要的指标之一,固位力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功能的发挥.近几十年来,有许多研究进展体现于这一关键领域.本文就①提高全口义齿固位的机制理论②提高全口义齿固位方法的进展③提高全口义齿固位的材料等作一综述.
作者:周师毅;张建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前牙开(牙合)作为错牙合畸形的一种类型,也是正畸医生常遇到的一个较棘手的问题.此类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切割、发音、呼吸、美观等功能,治疗较难,治愈后又具很高的复发趋势,在正畸领域一致备受关注.本文对开(牙合)的原因和机制,明确开(牙合)畸形的性质及治疗原则予以综述.
作者:孙庆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斯康杜尼(septanest)是由法国口腔材料生产公司SEPTODONT生产的一种口腔专用麻醉剂,成分为盐酸甲哌卡因,应用初期因未配备较长针头,无法进行下颌传导麻醉.
作者:张翼鹏;周晓睛;刘战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造成后牙根纵裂的原因.方法 对37例后牙根纵裂患者进行病史询问,临床检查,X线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后牙根纵裂好发于中年以上年龄,男性略多于女性,以磨牙居多,死髓牙的发生率高于活髓牙.结论 咬合创伤,牙周疾病,牙髓无活力等是导致牙根纵裂的重要原因.
作者:虞红;孙敦方;王益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对于存在过小牙(畸形牙)的牙列稀疏病例,如何提高正畸的质量,为后期的修复提供良好的条件.方法 先采用临时冠改变过小牙(畸形牙)的形态,再行正畸关闭间隙,调整尖窝关系,待时机成熟行永久修复过小牙(畸形牙).结果 10个牙列稀疏病例(伴有14个过小牙或畸形牙)均得到有效治疗后牙尖窝关系,过小牙(畸形牙)的形态恢复,治疗效果均令人满意.结论 对于伴有过小牙(畸形牙)的牙列稀疏病例,先以临时冠恢复过小牙(畸形牙)的外形,再行正畸治疗可有效提高矫正效果,有利于过小牙(畸形牙)的永久修复.
作者:阎翔;苏寒;陆苇;达式金;赵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 生物玻璃(Bioglass)生物玻璃是指具有与骨组织形成化学性结合能力的生物活性玻璃.1969年美国Florida大学L.L.Hench等发明了由SiO2、P2O5、CaO和Na2O等氧化物为基本组成的生物活性玻璃(45S5),并在1972年首次报道了有关此玻璃与骨组织之间发生连结的证据.
作者:陈德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AGC电镀技术(常称为金沉积技术)自1986年首次成功运用于口腔修复领域至今,已经作为一种经得起考验且具有发展前途的工艺广泛使用于口腔修复领域.本文将详细介绍AGC电镀技术在技术室操作的原理、特点、操作过程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并将操作中常见失败原因和处理方法作一分析,为这项技术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顾军连;傅远飞;徐侃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