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 mRNA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25例口腔鳞癌组织和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HLA-G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HLA-G mRNA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 (16/25),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无表达(0/20).HLA-G mRNA表达水平在口腔鳞癌组织分化程度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在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之间的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LA-G mRNA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免疫逃避有着密切关系,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以在口腔鳞癌中作为一种预后免疫指标.
作者:沈显军;汪鹏;金杯;颜卫华;施更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在急诊患儿心脏疾病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和快速定量检测卡对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住我院急诊科的59例心脏疾病患儿(心脏病组,其中先天性心脏病组37例,获得性心脏病组22例)和30例非心脏疾病对照组患儿进行血浆NT-proBNP的检测,比较各组之间血浆NT-proBNP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浆NT-proBNP水平在预测急诊惠儿心脏疾病中的价值.结果:心脏病组患儿平均血浆NT-proBNP含量为(2 447.83±1 878.84) pg/mL,对照组患儿平均血浆NT-proBNP含量为(438.87±359.49) pg/mL.心脏病组血浆NT-proBN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先天性心脏病组平均血浆NT-proBNP含量为(2 532.19±2 032.98)pg/mL,获得性心脏病组平均血浆NT-proBNP含量为(2 305.95±1 621.99)pg/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9).心脏病组患儿X线胸片显示心胸比与血浆NT-proBNP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03.血浆NT-proBN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95%可信区间为0.848-0.966).当NT-proBNP诊断界值为851.5 pg/mL时,约登指数大,为0.714,灵敏度为0.814,特异度为0.90,此时阴性预测值为0.73,阳性预测值为0.942,OR值为44.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对是否患有心脏疾病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但不能区分是先天性心脏病还是获得性心脏病.
作者:金佳蕙;王珍全;张园海;单小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CT灌注成像观察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手术前后的脑血流变化,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相关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手术前、后临床资料44例.所选患者术前行CT血管成像(CTA)和CT灌注成像(CTP)检查,并于术后1周行CTP复查.分别测量前后两次CTP的大脑前动脉区(ACA区)、大脑中动脉区(MCA区)、大脑后动脉区(PCA区)及基底节区灌注值.结果:44例入选患者中,34例伪彩图肉眼可见好转,患者的ACA区、MCA区、PCA区及基底节区脑血流量(CBF)与平均通过时间(MTT)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8例肉眼可见局部灌注减低区的MTT值均延长、CBF值减低;2例灌注值未见明显异常.所有患者的脑血容量(CBV)值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手术前及手术后存在脑灌注调整,视个体和病情各异,脑灌注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作者:林怡;段玉霞;李瑞;陈伟建;吴楠;童秋云;王殊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1,STAT1)基因转染对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稳定转染STAT1基因(转染组)及空载体(空载体组)的肺腺癌NCL-H1299细胞,使用未转染的细胞及上述两种转染细胞分别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连续观察并测量肿瘤生长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内STAT1活化情况.结果:STAT1基因转染组裸鼠移植瘤接种33 d后瘤体积及瘤重小于未转染组及空载体组(均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STAT1转染组的肿瘤组织STAT1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STAT1基因转染可提高移植瘤组织内STAT1活化水平,并对肿瘤生长起抑制作用.
作者:马源;陈俊杰;陈成水;王梦怡;李晓丹;陈超蕾;陈乐夫;余静;周伶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IgA肾病牛津分类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205例,结合其临床和病理资料,按不同条件分组,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按IgA肾病牛津分类对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评价,病理损伤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S1)多见,病理类型以系膜细胞增多(M0型)节段性肾小球硬化(S1型)毛细血管内细胞增多(E0型)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0型)即M0S1E0T0多见.患者临床表现与病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①系膜细胞增多(M)、毛细血管内细胞增多(E)、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与肾活检时蛋白尿高度相关(P<0.05);②毛细血管内细胞增多(E)、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肾微小动脉病变与肾活检时平均动脉压(MAP)升高相关(P< 0.05);③系膜细胞增多(M)、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与肾活检时血肌酐升高相关(P< 0.01).结论:原发性IgA肾病临床表现多样,病理类型以M0S1E0T0多见.原发性IgA肾病临床表现与IgA肾病牛津分类之间具有相关性,IgA肾病牛津分类与临床特点有关,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
作者:周宏伟;苏震;朱慧萍;林海霞;许菲菲;吕吟秋;陈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微RNA-466(microRNA-466,miR-466)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正常宫颈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茎环RT-qPCR分析23例宫颈癌、47例CIN,以及13例正常宫颈组织中miR-466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宫颈癌常见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茎环RT-PCR方法能特异检测miR-466;荧光定量PCR分析示miR-46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低于CIN及正常宫颈组织(P<0.05);正常宫颈与CIN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466的表达与年龄、肿块大小、大体类型及组织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NA-466与预测的HPV特异性miRNA同源性分析提示,miR-466与HPV16、18的长控制区(LCR)序列高度同源;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miR-466可调控多种靶基因.结论:miR-466在宫颈癌、CIN及正常宫颈中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在正常宫颈及CIN中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宫颈癌;miR-466的异常表达,可能与HPV的LCR区高度同源性相关;miR-466可能调控多种靶分子,参与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胡飞红;薛向阳;肖碧如;张丽芳;张文淼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PAX2和P53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35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33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及5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标本,制作组织芯片;选取正常卵巢10例、包涵囊肿10例及输卵管内膜异位腺体或囊肿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AX2、P53和Ki-67在其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差异及临床病理意义.结果:①PAX2在正常卵巢表面上皮及包涵囊肿上皮中不表达,而在输卵管内膜异位腺体或囊肿上皮中有表达.②PAX2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及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6% (30/35)、67% (22/33)和16% (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P53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及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 (0/35)、39% (13/33)和80% (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PAX2和P53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PAX2可能与卵巢浆液性肿瘤的良恶性分化有关;P53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形成.②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及低级别浆液性癌可能均来源于输卵管内膜异位腺体或囊肿;高级别浆液性癌的来源可能与之不同.
作者:尹晓娜;董磊;陈玲;姬秀焕;鲍方;陈国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弓形虫感染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s)的microRNAs (miRNAs)差异表达.方法:基因芯片分析弓形虫感染的HFFs的miRNAs差异表达,并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和Northern blot法验证miRNAs差异表达.结果:弓形虫感染HFFs的46种miRNAs表达量有1倍以上上调,37种miRNAs表达量有1倍以上下调.其中4种差异表达的miRNAs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和Northern blot法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弓形虫感染可导致宿主细胞的miRNAs差异表达,差异表达的miRNAs可能在弓形虫和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中起调控作用.
作者:李春香;郝振华;兰兰;华倩倩;梁韶晖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microRNA-132 (miR-132)对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刺激后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F)的细胞外基质分泌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NRK-49F细胞株,经TGF-β1 (2、3、5 ng/mL)作用24 h,或细胞转染miR-132模拟物(rno-miR-132 mimics,50 ng/mL)作用24 h,或rno-miR-132 mimics与TGF-β1共同作用24 h,茎环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法检测细胞miR-132表达,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胶原蛋白Ⅰ(Collagen Ⅰ,Co1 Ⅰ)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①不同浓度TGF-β1刺激后NRK-49F细胞miR-132和Co1 Ⅰ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②rno-miR-132 mimics (50 ng/mL)作用NRK-49F细胞Co1 Ⅰ表达显著升高(P<0.01).③与TGF-β1 (3 ng/mL)阳性对照组相比,rno-miR-132 mimics (50 ng/mL)与TGF-β1 (3 ng/mL)共同作用NRK-49F细胞Co1 Ⅰ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miR-132可以促进TGF-β1诱导的NRK-49F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
作者:朱慧萍;苏震;周宏伟;章慧娣;黄朝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在低O2高CO2条件下,不同剂量的三七皂苷单体Rg1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并纯化SD大鼠PASMCs,随机分6组:常氧对照组(N组)、低O2高CO2组(H组)、DMSO对照组(HD组)、Rg1低、中、高剂量干预组(RgL组、RgM组、RgH组).分别以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磷酸化ERK (p-ERK)蛋白和ERK1及ERK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组相比,HD组p-ERK蛋白和ERK1、ERK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组(P<0.01);RgL、RgM、RgH组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p-ERK蛋白和ERK1、ERK2 mRNA的表达(P<0.01),其中三七皂苷单体Rg1以40mg/L的浓度为佳.结论:三七皂苷单体Rg1可下调低O2高CO2条件下大鼠PASMCs ERK1/2的表达,这可能是Rg1减轻低O2高CO2性肺动脉收缩(HHPV)的机制之一.
作者:陈丹;郝卯林;何金波;黄林静;马迎春;陈海娥;唐兰兰;王万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调查康复期乳腺癌患者睡眠情况及其对抑郁、焦虑的影响.方法:使用阿森斯失眠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105例康复期乳腺癌患者(病例组)和105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评估.结果:①病例组失眠、抑郁、焦虑得分(分别为4.48±4.06、7.90±4.57、9.16±5.63)与对照组(分别为2.17±2.57、3.07±2.42、3.89±3.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P<0.001; t=9.59,P<0.001;t=8.41,P<0.001);病例组的失眠、抑郁和焦虑的发生比例分别为43.8%、46.7%、59.0%,与对照组(分别为25.7%、5.7%、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8,P=0.006;x2=29.73,P<0.001;X2=22.50,P< 0.001).②伴有失眠症状的患者中抑郁、焦虑的发生比例分别为76.1%和84.8%,与无失眠症状的患者(23.7%和3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47,P< 0.001;x2=22.42,P<0.001).结论:康复期乳腺癌患者失眠、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均高于健康对照人群,有失眠症状的康复期乳腺癌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的情绪问题.
作者:何静静;沈珊珊;胥刘秀;何金彩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头颅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MR-FIAIR)增强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高灌注综合征(HPS)的诊断和预测作用.方法:选择CAS患者共46例,术前及术后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头颅CT、头颅CT灌注(CTP),术后48 h内行头颅MR检查,重点检查FIAIR增强.结果:46例患者中发生HPS 7例,MR-FLAIR增强阳性符合率为85.7%,高于CT及无增强MR(P<0.05),阴性符合率为97.4%,高于TCD、CTP(P< 0.05).结论:头颅MR-FLAIR增强可以作为诊断和预测的CAS术后HPS的理想方法.
作者:林建虎;陆川;蔡建勇;巴华君;陈献东;陈茂华;孙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比较自然分娩时在胎儿娩出后母体臀部肌注缩宫素20 U和胎儿娩出后母体脐静脉注入缩宫素20 U对预防产妇产后出血并缩短第三产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98例产妇按分娩日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单号日期分娩产妇为实验组(149例),胎儿娩出后缩宫素20 U脐静脉注入;双号分娩产妇为对照组(149例),胎儿娩出后缩宫素20 U母体臀部肌注.观察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第三产程时间实验组为(4.53±1.80)min,对照组为(5.23±2.09) min,实验组比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缩短(P< 0.01);产后2h出血量实验组为(207.72±72.91) mL,对照组为(235.91±93.83)mL,产后2h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P<0.01);产后24 h出血量实验组为(256.98±79.91)mL,对照组为(278.05±101.43)mL,产后24 h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P< 0.05).产后出血发生率实验组为1.3% (2/149),对照组为2.0% (3/149).结论:缩宫素臀部肌注和脐静脉注射在预防产后出血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和母体臀部肌注缩宫素比,胎儿娩出后子母体脐静脉注入缩宫素可以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并未见不良反应的增加,故缩宫素经脐静脉注入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海青;吕杰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气管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呼吸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2003-2009年间原发性气管肿瘤14例的诊断和治疗经过.结果14例患者临床上均以不同程度的咳嗽、呼吸困难为主.病理组织学类型,恶性9例,以鳞癌、腺样囊性癌为主,良性肿瘤5例,包括:梭形细胞肿瘤、脂肪瘤和软骨瘤等.14例中9例患者接受外科根治性手术,其中5例合用呼吸介入治疗;另5例以呼吸介入治疗为主.呼吸介入治疗在气管插管或喉罩或低位气管切开下进行,方法以高频电凝和氨气刀为主,患者选择以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或外科根治性术前开放气道降低麻醉风险的目的为主.结论:原发性气管肿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对高度怀疑气管肿瘤者及时行颈段CT和支气管镜检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呼吸介入技术对良性肿瘤的治疗、外科术前开放气道、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起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张冬青;陈成水;叶民;金旭如;叶君如;周颖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对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消化科诊断为AP的患者60例,根据病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均30例.采集患者发病后第1、第4和第7天血液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MAP组,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浓度第4天较第1天显著升高,IL-1和IL-8的浓度没有明显变化;SAP组,血清IL-1、IL-6、IL-8、TNF-α和PAF的浓度第1天显著高于第4天,IL-10的浓度没有显著变化.结论:MAP和SAP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规律不同,对MAP和SAP的鉴别诊断以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金培声;任宗海;应卫星;叶方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UAE)术治疗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48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患者,清宫术前行双侧UAE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8例切口妊娠病例行UAE术均一次性成功,栓塞术后B超检查发现孕囊周边血流明显减少甚至消失,B超监护下人工流产术经过均顺利,术中出血少,全部保留子宫.无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行UAE术治疗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是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青红;周崇恩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循征护理联合自制简易分指板在预防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置胃管患者141例,确定循征问题,收集、评估证据,结合临床实际使用证据并联合自制简易分指板应用,评估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循征护理前后10个月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由7%下降到1.4%.结论:循征护理联合自制简易分指板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光珍;杨敏;王静慧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糖尿病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愈慢性溃疡疾病之一.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具有促进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分裂增殖作用,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aFGF通过诱导细胞分化、增殖,而对糖尿病溃疡起到营养和保护作用,但其确切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综述在介绍糖尿病溃疡发病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aFGF治疗糖尿病溃疡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魏婷婷;谢丽云;管咪咪;高红昌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