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同时测定药品及其包装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化合物的方法.方法:选取临床上常用药品及其包装,用正己烷等溶剂进行超声提取前处理.取提取液上层清液,采用GC-MS进行分析,内标法定量.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500 ng/mL,相关系数≥0.999,方法的定量限为0.05 mg/kg,平均回收率为99.85%~100.1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95%.结论:GC-MS准确、灵敏,可用于药品及其包装材料中PAEs化合物的测定.
作者:李舟;蔡小军;向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中孕期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和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free β-HCG)水平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接受中孕期(妊娠15~20+6周)血清学产前筛查检测、妊娠晚期住院分娩的孕妇,根据子痫前期发病程度,将研究对象分为子痫前期组(n=55)和重度子痫前期组(n=36),同时期正常分娩孕妇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对照组(n=100),检测孕妇血清标本AFP和free β-HCG水平,并比较其浓度分布情况.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与孕妇年龄、孕期、体质量、AFP和free β-HCG的关系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价AFP和freeβ-HCG的筛查效能.结果: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AFP(Mo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血清AFP是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但其检测灵敏度偏低.结论:中孕期妇女血清高水平AFP(MoM)是妊娠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可预测晚期孕妇发生子痫前期可能,但其检测灵敏度偏低,单独筛查子痫前期价值有限,需要与其他标志物联合应用.
作者:陈益明;卢莎;何佩;顾琳媛;张艳珍;褚雪莲;连结静;张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STAT3抑制剂Stattic对GD2+乳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从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分选GD2+乳腺癌干细胞;采用CCK-8、乳腺球形成实验鉴定GD2+乳腺癌干细胞的增殖、自我更新能力;Western-blot法检测GD2+/GD2-乳腺癌细胞中STAT3、pSTAT3蛋白表达;通过Stattic抑制实验,研究Stattic选择性抑制STAT3对GD2+乳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作用.结果:接种1000个细胞,GD2+细胞乳腺球形成数目为(22.38±3.44)个,GD2-细胞为(7.14±1.14)个,GD2+细胞形成的乳腺球数目显著大于GD2-细胞的乳腺球数目(P<0.05);GD2+细胞形成乳腺球的大小为(148.47±41.34)μm,GD2-细胞为(57.10±13.58)μ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2天开始,GD2+乳腺癌干细胞增殖速度明显低于GD2-细胞(P<0.05);pSTAT3蛋白在GD2+乳腺癌细胞表达显著高于GD2-乳腺癌细胞(P<0.05),但STAT3表达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STAT3抑制剂Stattic干预GD2+乳腺癌干细胞,其自我更新能力、增殖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Stattic选择性抑制STAT3可以抑制GD2+乳腺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
作者:祝立和;胡卢丰;季剑乐;朱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扩散张量成像(DTI)显示腰椎间盘纤维环的能力.方法:对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及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病例组)进行矢状位T1WI、T2WI及轴位T2WI、DTI扫描.利用DTI原始数据将所得腰椎间盘的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相应腰椎间盘的纤维示踪(FT)图,按照FT图上纤维环的形态、连续性制定FT图分型标准,分为规则型[连续型(A1)及不连续型(A2)]、杂乱型[连续型(B1)及不连续型(B2)]及成团型(C),同时以Pfirrmann分级标准对所有腰椎间盘进行分级,将所有腰椎间盘的FT图分型与Pfirrmann分级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对照组74个腰椎间盘纤维环FT图分型:A1型22个(I级10个,II级12个),A2型32个(I级14个,II级18个),B1型15个(I级1个,II级6个,III级8个),B2型3个(II级1个,III级2个),C型2个皆为III级;病例组86个腰椎间盘的纤维环FT图分型:A1型8个(II级5个,III级3个), A2型7个(II级4个,III级3个),B1型32个(II级2个,III级27个,IV级3个),B2型4个(III级4个),C型35个(III级16个,IV级17个,V级2个),其中22个突出腰椎间盘行手术治疗,经手术证实包容性突出9个(B1型2个, B2型3个,C型4个),非包容性突出13个(B1型2个,C型11个),后者有3个为脱出型,FT图皆为C型;所有腰椎间盘的FT图分型与腰椎间盘的Pfirrmann分级具有强的正相关性(r=0.741,P<0.001).结论:DTI能无创地显示腰椎间盘的退变,其腰椎间盘纤维环的FT图分型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闫春丽;周敏;李明英;陈兴灿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比较6种中药注射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中外文献数据库和相关学术组织网站,获取中药注射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相关文献,采用WinBUGS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Stata软件绘制网络关系图.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561例患者,6种中药注射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方案和1种美沙拉嗪单用治疗方案.7种方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种中药注射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没有差异.
作者:冯锦山;李金宇;杨月娥;陈秀炎;杨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小鼠结肠腺癌癌症恶病质(CC)模型探索ZAG对CC机体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皮下接种小鼠结肠癌colon-26细胞,构建结肠腺癌模型,BALB/c小鼠根据造模情况分为健康对照组(HC组)、肿瘤组(TC组)和肿瘤恶病质组(CC组),每组6只.取TC组和CC组的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检测ZAG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3组小鼠皮下脂肪组织检测ZAG蛋白浓度和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TC组和CC组ZAG mRNA表达水平与体质量减轻的相关性;取3组小鼠血清,检测ZAG和脂联素的mRNA水平,并分析TC组和CC组两者的相关性.构建小鼠结肠腺癌CC模型,分别注射pcDNA、pcDNA-ZAG,观察并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情况.结果:CC组肿瘤组织和脂肪组织中ZAG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高于TC组(P<0.05),且脂肪组织中ZAG mRNA水平与体质量减轻值之间呈正相关;CC组血清中ZAG和脂联素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TC组(P<0.05),且两者呈正相关;注射pcDNA-ZAG的结肠腺癌CC小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ZAG能显著促进脂肪分解,影响结肠腺癌CC小鼠体质量.
作者:张培趁;石玲燕;周锋;武文一;余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慢性低O2高CO2大鼠腓肠肌的作用,并研究其对miR-1及相关蛋白通路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NC组)、造模组(HH组)和电刺激组(HE组),每组8只.HH组和HE组大鼠置于低O2高CO2舱内造模,每天持续8 h,共4周.HE组在持续造模2周后,用电刺激仪对大鼠进行30 min,2 Hz和100 Hz,1:1交替循环模式的NMES,维持2周;NC组仅做捆绑及贴电极片处理.动物跑台测定大鼠耐力运动能力,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腓肠肌肌纤维类型转变,qRT-PCR检测miR-1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腓肠肌核内组蛋白脱乙酰基酶4(HDAC4)、肌细胞促进因子2(MEF-2)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与NC组比,HH组大鼠腓肠肌慢肌纤维比例明显下降,miR-1含量明显升高,HDAC4、MEF2及PGC-1α蛋白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耐力运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HH组比,HE组大鼠腓肠肌慢肌纤维比例明显升高,而miR-1含量下降,对应各蛋白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升高,大鼠耐力运动能力也得到了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低O2高CO2可致大鼠腓肠肌慢肌纤维向快肌纤维转变,从而导致运动耐力下降,而NMES可部分逆转这种病理变化,改善大鼠耐力运动能力.miR-1-HDAC4-MEF2-PGCα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其中.
作者:潘录录;支英豪;王小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状态下川崎病延迟治疗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住院的诊断为川崎病且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的患儿共930例.根据开始IVIG治疗的时间将患儿分为2组:正常治疗组(病程10 d内接受治疗)和延迟治疗组(病程10 d后接受治疗),观察2组患儿病程1个月时的冠状动脉损害情况.同时收集患儿入院时IVIG使用前的实验室指标,根据各指标的中位数将2组患者分别进一步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分析各指标的水平是否和延迟治疗冠状动脉损害间存在交互作用,同时分析治疗前是否使用激素及存在转科对延迟治疗冠状动脉损害的影响.结果:延迟治疗组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治疗组(42.4% vs. 17.7%,P<0.001).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延迟治疗合并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中性粒细胞计数、谷草转氨酶升高,及白蛋白、红细胞计数下降时,冠状动脉损害的风险增加,尤其是延迟治疗合并CRP>79 mg/L,ESR>34 mm/h时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的风险高(分别OR=5.68,95% CI:1.17~27.59;OR=4.11,95% CI:1.62~10.46;均P<0.05).延迟治疗合并转科的患儿冠脉损害的风险亦增加(OR=7.29, 95% CI:1.85~45.17,P=0.0327).结论:川崎病患儿在病程10 d后接受IVIG治疗使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增高,在病程10 d后接受IVIG治疗且合并高水平CRP、ESR、中性粒细胞计数、谷草转氨酶、低水平的红细胞计数及第一时间未入住儿童心血管科的患儿冠脉损害的风险增加,尤其合并CRP及ESR水平明显升高者出现冠状动脉损害的风险大,两者间存在交互作用.
作者:仇慧仙;施红英;何跃娥;荣星;吴蓉洲;褚茂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CasC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对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宫颈癌芯片GSE9750中lncRNA CasC7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正常宫颈组织及正常宫颈上皮细胞(H8细胞)、宫颈癌细胞(SiHa、CaSki和HeLa细胞)中lncRNA CasC7的表达量,并分析CasC7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采用CCK-8实验检测下调CasC7的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结果:lncRNA CasC7在宫颈癌组织以及CIN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宫颈组织中高(P<0.01).与H8细胞相比, CasC7在SiHa、CaSki和HeLa细胞中的表达量均较高(P<0.05).临床数据分析显示,CasC7的表达水平与FIGO分期(P=0.001)、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1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等因素无关(P>0.05).CCK-8实验结果表明下调CasC7的表达能抑制SiHa、CaSki和HeLa细胞的增殖(P<0.05).结论:lncRNA CasC7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是起促癌基因的作用.
作者:严德文;胡盈盈;梁宗文;项军淼;余丹扬;段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观察102例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的表现,收集患儿基本资料,记录喂养行为状态及喂养准备行为,并记录5 min内经口奶量、总摄入奶量及喂养时间等,并计算其喂养速率和喂养成效.结果:不同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和新生儿医学指数早产儿的喂养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出生胎龄(OR=3.650,95% CI=1.123~4.531,P<0.001)、出生体质量(OR=3.104,95% CI=1.207~4.301,P<0.001)、吸吮反射(OR=2.031,95% CI=1.150~3.541,P=0.011)和新生儿医学指数(OR=0.612,95% CI=0.371~0.819,P=0.015)是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表现的影响因素.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应根据开始经口喂养的影响因素加强早产儿经口喂养管理.
作者:刘嘉琪;张坤桦;张双红;张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以及控制血糖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特需病区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给予2型糖尿病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2型糖尿病多元化护理,干预期为6个月.比较2组患者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及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试验组和干预后对照组(P<0.05).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在干预后与对照组比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能够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水平.
作者:洪益荣;瞿佳;黄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前子宫移植成功案例很少,但在生殖医学领域它仍然是一重大突破,可以为绝对性子宫因素不孕妇女带来新的希望.迄今为止,共有5个国家进行了人类子宫移植临床试验,完成了18例子宫移植手术,其中有7例患者移植术后产下健康的婴儿.但子宫移植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供者的选择、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处理、伦理方面的争议等.子宫移植目前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技术会得到广泛的认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人类子宫移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汪冬霜;诸海燕;周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创伤弧菌是一种生活在海水或海产品中的革兰阴性弧菌,具有机会致病性.近年来随着气候转暖,创伤弧菌感染病例数逐年增加.创伤弧菌感染病程进展快,可发展为脓毒症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率高.笔者对近年来创伤弧菌相关致病因子及可能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为有效防治创伤弧菌感染和寻找可能的治疗靶点提供帮助.
作者:曹兵兵;高昉;姜勇;金胜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儿童术中使用七氟烷和地氟烷麻醉后的苏醒期躁动情况.方法:将择期进行手术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七氟烷组(S组)50例和地氟烷组(D组)50例,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吸入8%七氟烷复合70%笑气,新鲜气体流量为10 L/min,安静后开放静脉,给予芬太尼2 μg/kg,罗库溴铵0.4 mg/kg,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中,以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为计算单位,S组持续吸入七氟烷(1.0±0.2)MAC, D组吸入地氟烷(1.0±0.2)MAC,2组同时都吸入复合50%笑气,新鲜气体流量2 L/min.记录入室时、术中、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值.术毕拔管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之后每10 min记录躁动PAED评分、改良Aldrete和术后CHIPPS疼痛评分.结果:术后D组患儿入PACU时和入PACU后10 min的躁动PAED评分明显低于S组(P<0.01);D组患儿入PACU时和入PACU后10 min的改良Aldrete评分明显高于S组(均P<0.05);入PACU时的CHIPPS疼痛评分,D组明显低于S组(P<0.01).结论:与七氟烷比较,儿童术中使用地氟烷能减少术后苏醒期躁动情况.
作者:叶雪飞;黄文广;秦培顺;林函;连庆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直肠癌围手术期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到2016年10月393例在我院接受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方式、职业类别、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BMI、吸烟、饮酒、术后锻炼、术后弹力袜或间歇充气加压泵(IPC)治疗情况,并进行量化分析评估.结果:59例患者纳入DVT组,334例纳入非DVT组.2组间比较发现年龄(>60岁)、高血压、职业类别、手术时间(>4 h)、吸烟、术后锻炼、术后弹力袜或IPC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吸烟、高血压、手术时间(>4 h)是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体力劳动、术后锻炼、术后弹力袜或IPC治疗是DVT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龄、高血压、手术时间长的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该高度警惕DVT的发生,术后应选择锻炼作为常规的预防措施.
作者:郑祥坚;徐建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超声定位及肿胀麻醉下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79例(共93条肢体),先行超声定位及肿胀麻醉下腔内激光闭合大隐静脉主干,再行泡沫硬化剂注射相应曲张的属支静脉,术后1周超声复查静脉返流情况及相关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随访有无复发.结果:术后患者无明显疼痛,术后1周复查时曲张静脉基本消失,所有患者CEAP分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浅表血栓性静脉炎4例,色素沉着3例,隐神经损伤2例,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无曲张静脉残留及复发.结论:超声定位及肿胀麻醉下使用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轻中度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梅统;徐婷婷;黄卫金;陈金晖;唐涛;卢永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分析《温州医科大学学报》零被引论文的特征,以期降低零被引率,提高学报的整体质量.2011-2012年发表的390篇论文中,有72篇论文的被引次数为零,论文下载频次、是否有基金项目与文章的零被引率关系不大,研究生论文零被引率高,文章篇幅及学科分布与零被引没有相关性.编辑可通过加强组稿,提高审稿质量和编校质量、加强研究生论文的审核力度、谨慎对待基金论文等措施来降低零被引论文的刊发.
作者:赵翠翠;胡臻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