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办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5-5509
  • 国内刊号:33-1349/R
  • 影响因子:1.04
  • 创刊:1977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 1989年获浙江省高校学报编辑质量三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2015年1期文献
  • 中医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中晚期食管癌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全面检索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5月1日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试验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对单纯化疗作为对照组,化疗加中医药治疗作为治疗组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试验.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例数分别为541例和424例.结果显示:治疗组比对照组能明显增加近期疗效,改善生活质量,提高1年生存率,减少转氨酶升高、肌酐升高、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降低神经毒性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加用中医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优于单纯化疗,且能明显改善化疗后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减少化疗后的毒副反应及肝肾损害.

    作者:严卿莹;张恺;阮善明;沈敏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降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院内外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降低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的院内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兰溪地区13C-尿素呼气试验(13C UBT)阳性患儿220例,13C UBT阴性但家庭成员13C UBT阳性,并且家庭成员有临床症状的患儿180例,共40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改善个人卫生(如饭前便后勤洗手、少吃零食、独立睡觉)、改善居住环境及进行家庭、学校分餐制及对家庭成员13C UBT阳性者进行治疗等干预,半年后检测两组感染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原13C UBT阳性患儿再感染率23.6%,低于对照组再感染率53.6%(P<0.05);两组13C UBT阴性但家庭成员13C UBT阳性的儿童,干预组感染率37.7%(34/90),低于对照组感染率82.2%(74/90)(P<0.05).干预组患儿总感染率27.5%(55/200),低于对照组患儿总感染率50.2%(10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外干预可有效降低儿童Hp感染率.

    作者:徐慧芳;祝雪英;翁静;聂凤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证梅尼埃病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梅尼埃病气虚血瘀证治疗的疗效.[方法]将40例梅尼埃病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敏使朗片和西比灵胶囊)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敏使朗片和西比灵胶囊)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个疗程(5d为1个疗程)后,观察眩晕、恶心、耳鸣等自觉症状的变化及6个月随访复发次数,同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急性期症状改善和缓解期复发次数的减少方面疗效更为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梅尼埃病气虚血瘀证患者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凡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抑郁症患者的视觉注意反应与大脑神经网络传输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注意功能障碍及其相应的大脑神经网络信息传输特征变化规律.[方法]选择34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和5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定量脑电信息传输特征分析,并通过视觉注意反应时测验和视觉注意保持测验评估视觉注意反应能力.[结果]研究组视觉注意反应时测验的反应时间(0.5487±0.2795)s长于对照组(0.3355±0.1342)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视觉保持测验总错误数为(6.06±5.07)、误判数为(4.03±4.64),而对照组分别为(2.55±1.76)、(1.31±1.3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电检测显示,研究组的大脑信息平均传输强度指数(0.11±0.06)和平均传输响应指数(0.08±0.05)均低于对照组(0.19±0.07)、(0.1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闭目安静状态下,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大脑大部分区域δ或(和)θ波活动增强、α波活动减弱、β波活动增强(t<1.96,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注意功能缺陷,大脑神经网络信息传输特性明显降低.

    作者:陶丹红;高静芳;朱翔贞;韩耀静;邹莹;陶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三氧化二砷与隐丹参酮不同配比对人肝癌HepG2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与隐丹参酮对人肝癌HepG2裸鼠的佳配伍剂量,以期提高As2O3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并减轻其毒副作用.[方法]建立人肝癌细胞系HepG2裸鼠肝癌模型,将As2O3(1.25mg·kg-1、2.5mg·kg-1、5.0mg·kg-1)与隐丹参酮(50mg·kg-1,100mg· kg-1,200mg· kg-1)低、中、高三个剂量分为9组联合治疗,计算各组瘤体体积、瘤重及计算肿瘤抑制率;进行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除L-L剂量组的平均瘤重外,As2O3与隐丹参酮联合用药组平均瘤重及瘤体积均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H-M剂量组瘤体积抑制率和瘤重抑制率分别为(56.38%,54.36%),抑瘤作用大于M-M剂量组(52.25%,45.43%)、L-M剂量组(48.90%,42.13%)、H-L剂量组(50.34%,40.82%)、H-H剂量组(46.10%,35.72%)、M-H剂量组(47.13%,33.68%)、L-H剂量组(32.08%,33.25%)、M-L剂量组(36.38%,31.94%)、L-L剂量组(33.39%,20.71%).对血常规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M-H剂量组的白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 L-M剂量组、L-H剂量组、M-L剂量组、H-L剂量组、H-M剂量组、H-H剂量组的红细胞数量比模型组有显著下降(P<0.01),M-M剂量组(P<0.05); L-H剂量组、H-M剂量组、H-H剂量组血红蛋白数量有明显下降(P<0.05),M-L剂量组、H-L剂量组的血小板数量下降(P<0.05).对血生化的影响:除L-L剂量组ALT升高外(P<0.05),As2O3联合隐丹参酮各剂量组ALT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L-L剂量组、L-M剂量组的AST含量有显著升高(P<0.05);L-L剂量组、L-H剂量组CREA含量升高(P<0.05);BUN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2O3与隐丹参酮配伍用药可显著的抑制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高剂量的As2O3组对血液系统的影响较大,隐丹参酮的联合运用可以起到协同的作用,这为临床上As2O3治疗肝癌疗效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倪珊珊;廖广辉;张广顺;申力;钱旭武;李范珠;张光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颈性眩晕的椎动脉孔内段(V2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

    [目的]探索颈性眩晕与椎动脉孔内段(V2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1999年至2011年以眩晕为主症,符合颈性眩晕临床诊断,经颅多普勒检测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增快或减慢的患者1680例,采用椎-基底动脉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3D-CTA),获得椎-基底动脉血管形态影像资料,观察和分析椎动脉V2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表现.[结果]1680例颈性眩晕患者中,椎动脉孔内段(V2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者336例(20.0%).其中,椎动脉V2段血管纤细218例(64.9%);椎动脉血管缺如21例(6.3%);椎动脉血管受压56例(16.7%);椎动脉血管受纤维束带牵拉40例(11.9%);椎动脉血管双支畸形1例(0.3%).[结论]颈性眩晕患者的椎动脉孔内段(V2段)血管存在5种形态病理学改变,以椎动脉血管纤细发生率高,椎动脉血管双支畸形发生率低.研究结果对颈性眩晕的诊断、治疗措施选择、预后判断、指导患者自我防护等方面有积极意义.

    作者:范炳华;许丽;林敏;李伟;汪芳俊;徐泉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雷丸pPeOp蛋白抑制胃癌细胞MC-4增殖和迁移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pPeOp蛋白对胃癌细胞MC-4迁移的抑制作用,为雷丸的开发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MTT法研究pPeOp蛋白对人胃癌细胞MC-4的增殖抑制作用;划痕实验观察pPeOp蛋白干预后MC-4的迁移情况;RT-PCR、明胶酶谱法以及ELISA法分析MMP-2和MMP-9的表达和活性.[结果]在30μg· mL-1~120μg·mL-1浓度范围内,随着pPeOp浓度的增加,MC-4细胞的存活率逐渐减小;划痕实验显示MC-4细胞的迁移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在pPeOp蛋白浓度为120μg· mL-1时,抑制作用明显;RT-PCR的结果显示,MC-4细胞在对照组和30μg·mL-1pPeOp蛋白组中能检测到MMP-2基因的表达产物,但在45μg·mL-1~120μg·mL-1浓度范围内未检测到MMP-2基因的表达产物;明胶酶谱法结果表明MMP-2含量随pPeOp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各组均无法检测到MMP-9蛋白的条带;ELISA法结果显示,pPeOp蛋白可降低MC-4细胞MMP-2的分泌,但对MMP-9无显著影响.[结论]pPeOp蛋白能够抑制胃癌细胞MC-4的增殖和迁移,且迁移抑制作用与MMP-2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MMP-9无显著相关性,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陈非飞;杨永乐;龚维瑶;张淑红;秦越;陈宜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艾灸“肾俞”、“足三里”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目的]观察艾灸“肾俞”、“足三里”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变化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为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艾灸治疗组和艾油治疗组,各组采用相应方法治疗15d,观察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以及血清中MMP-9的表达.[结果]治疗15d后,艾灸治疗组和艾油治疗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病理改变减轻,并且血清中MMP-9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其中史灸治疗组效果优于艾油治疗组(P<0.05).[结论]艾灸能够减轻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的病理改变,降低血清中MMP-9的表达,从而改善大鼠关节炎症状,减轻关节炎症反应,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作者:彭传玉;胡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真武汤对肾阳虚型慢性肾衰竭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真武汤对肾阳虚型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模型组给予腺嘌呤悬浊液灌胃,观察、检测大鼠肛温、抓力、肾阳虚体征症状,记录造模第21 d大鼠体重、饮水和尿量,检测大鼠尿17-OHCS含量.眼眶取血,检测大鼠血清CORT、ACTH含量,以判断模型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大鼠分为模型组、真武汤组,真武汤组给予真武汤灌胃,连续21d.收集第21d尿量,检测其24h U-TP含量;末次给药后次日上午处死大鼠,心赃取血,检测血清BUN、Scr、AQP2含量;取肾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腺嘌呤灌胃21 d后,大鼠体重降低,抓力减弱,肛温降低,大鼠饮水量、尿量显著增加,尿17-OHCS、血清ACTH和CORT含量显著降低,肾阳虚模型制备成功.模型组大鼠血清AQP2含量显著降低,血清Scr、BUN以及尿24h U-TP含量显著升高,光镜下可见肾小球充血、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以及大量炎细胞浸润、囊腔扩大,肾小管呈代偿性扩张.真武汤组大鼠血清AQP2含量显著升高,血清Scr、BUN以及尿24h U-TP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肾组织病理显著改善.[结论]真武汤能够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肾功能,修复其肾组织病理损伤,改善其水液代谢紊乱.

    作者:洪春兰;李哲明;李昌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傅萍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目的]总结全国名中医傅萍教授临床辨证施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傅萍教授临诊和学习傅萍教授的医案,总结老师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举隅.[结果]傅萍教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以肾虚为主,常见肾元阴阳失调,并常累及心、肝、脾,但总以肾虚为要.治疗上以中药滋肾益阴,调理冲任,充养天癸,平调肾中阴阳.在补肾之余,注意清心、平肝、补脾,同时关注情志变化,加强心理疏导.所附验案,疗效显著.[结论]傅萍教授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特色鲜明,疗效确定,值得学习.

    作者:凌博越;马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何若苹治疗膀胱肿瘤用药规律探讨

    [目的]总结何若苹主任医师辨治膀胱癌的临床经验和用药特点.[方法]收集何若苹老师治疗膀胱肿瘤患者病例23例,共计209份处方资料,采用频数分析法挖掘药物使用规律和用药特点,归纳何老师对膀胱肿瘤的辨证分型和治疗思路.[结果]何师辨治膀胱肿瘤分为3个类型,即气阴两虚型、肾阴亏虚型及湿热壅盛型,分别以参芪苓蛇汤、六味地黄丸、甘露消毒丹为基本方加减治疗,使用频率高的前7味药物为白花蛇舌草、金钱草、半枝莲、女贞子、枸杞、猪苓、七叶一枝花.[结论]何若苹老师治疗膀胱肿瘤以“扶正祛邪”原则为指导,重视益气养阴、清热祛湿之法,善用药对,加减灵活,疗效显著,值得广大医者借鉴.

    作者:叶璐;傅丹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乔振纲教授从标本辨证谈癌症的治疗

    [目的]总结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乔振纲教授运用标本辨证理论治疗癌症的经验,以期助益临床.[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归纳总结乔振纲教授如何将“立足标本,厘清轻重”、“明辨标本,分型用药”、“围绕症状消病标”等方法运用到癌症的治疗过程中.[结果]乔振纲教授认为,生命是本,癌症是标,标本辨证之本意就是把生命根植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观念之上,从细微之处维护机体的健康.标本辨证思路与治则治法如影随形,其关系是症变(四诊所得)→证变(辨证结论)→治则变→治法变→药物变.这些思维运用到癌症的治疗之上,临床上取得显著效果.[结论]乔振纲教授标本辨证运用到癌症的治疗上,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点,大限度地平衡机体的阴阳,值得学习.

    作者:郭海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王晖从肝论治痤疮经验

    [目的]探析王晖老师从肝论治痤疮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王晖老师临诊,整理相关病例资料,总结王晖老师对肝郁型痤疮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举隅.[结果]王晖老师认为痤疮的发病与心、肺、胃、肝、脾均相关,但肝脏的藏象特征和肝经的循行路线以及患者的生理病理特征决定了肝与痤疮的诱发更为密切.肝郁气滞、气郁化火、虚火上炎、湿热瘀郁是痤疮的主要病机,治疗上以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凉血化瘀、养血调气为主,循机施治,灵活变通,临床疗效颇佳.[结论]王晖老师调肝为主治疗痤疮有独到的临床治疗经验,值得深入学习与体会.

    作者:金汀龙;陈霞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代谢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初探

    [目的]对代谢综合征(MS)中医病因病机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通过复习古今文献,结合王晖老师的临证经验,总结MS的中医病因病机.[结果]于MS,先天禀赋不足为其易感因素,多食少动为其始动因素,气化失调为其基本病机,痰浊瘀血为其病理产物,变证百出为其不良结局.临床上治疗MS,应当分清主次,随证治之,以有效地阻断疾病发展,提高MS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MS有着特定的中医病因病机,对MS中医病因病机进行总结,可为中医药临床防治MS提供理论基础,从而不断地创新研究思路,发挥中医药治疗MS的大优势.

    作者:顾颖杰;王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肺痿源流考

    [目的]寻找肺痿的学术脉络和诊治规律,以期更全面地认识肺痿,从而拓宽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从病名、定义、脉症、病因、病机、治疗、预后转归以及鉴别诊断等各方面,对历代重要医籍中关于肺痿的论述进行搜集整理,追本溯源.[结果]张仲景首立肺痿之名,后沿用至今.肺痿病位在肺,以咳唾涎沫为主症,有虚热、虚寒之分.《中医内科学》将肺痿与现代医学的各种病名接轨,使相关中医研究愈显混乱.肺痿之脉,当以虚数为主;肺痿病因多端,外感六淫,内传于肺,是导致肺痿的一大病因,它如饮食不节、劳欲过度、情志内伤、过服温燥药、末石伤肺等均可致肺痿发生.肺痿之病机,为肺脏虚损,肺燥津气重伤,以致肺叶枯萎而成.肺痿之治疗,当依病机随证治之,并注意与相似疾病鉴别.本病难治,当图早治.[结论]通过对肺痿定义、病名由来、病因、病机等梳理,对其治疗、预后转归及类似疾病鉴别诊断的分析与阐发,肺痿的学术脉络和诊治规律得以清晰,肺痿的临床疗效亦将得以提高.

    作者:姜德友;姜培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胃不和则易上火

    [目的]研究胃气不和与上火之间的关系,以期对上焦火热病证提出新的治疗思路.[方法]通过学习古代医著,阐释胃的生理病理特点,分析人体阳气与胃气的运行规律,探析胃气失和与上火之间的联系,并且通过学习历代医家治疗上火的临床经验,论证胃气不和则易上火这一观点.[结果谓气以通降为顺,胃气的通降有助阳气的下潜,胃失通降则可导致阳气不能收降,在上郁而成火,引起一系列上火症状.通过和降胃气的方法,可以治疗上火病证.人体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上焦火热病证的产生往往与内在脏腑失调有关,其中胃气失和可以导致上火,可以通过“和胃降气”的方法治疗上火.[结论]从“胃不和”来治疗上火的辨证方法,为中医治疗上火提出新的思路,也对中医的整体观念有了进一步的确认.

    作者:陈宁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贯穿教育全过程的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实践(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

    [目的]探析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实践,为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以期提高研究生教学培养质量.[方法]从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设置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体系、管理体系及支持体系等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总结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取得的成效.[结果]研究生教育考核,改变了传统笔试的考核方式,实行免修、论文写作、开卷、实践考核、上机考等多样化考试方法;实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的全新教学模式改革;制定并顺利实施中医、西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全程实行一体化管理方式对在校研究生进行管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和临床实践水平.[结论]贯穿教育全过程的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实践对提高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伟吉;张世杰;郑红斌;张翼宙;吴杨辰子;齐嘉阳;傅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护士3个层次结构管理对产科病区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产科病区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产科病区护士分为初、高级责任护士、责任组长3个层次,明确各层护士的能力标准及其岗位职责.在产前产后一体化的4个平行病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比较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前后产科病区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护理文书质量.[结果]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护理文书质量均较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明确各级护士的职责,便于责任落实到个人,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信群;黄群;杨名洁;章晓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基于两模两方模式的变应性鼻炎方证相应研究

    [目的]探讨方证相应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对策,为方证相应科学内涵的揭示寻求新方法.[方法]回顾方证相应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变应性鼻炎为例,分析代表不同治法的小青龙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该病实验研究的现状,进一步提出两模两方的研究方法.[结果]建立变应性鼻炎单纯和阳虚复合性动物模型,通过检测Th1/Th2平衡漂移方向来判断两种模型正邪盛衰的程度,用单纯散寒的小青龙汤与温经散寒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对不同AR模型进行交叉干预,能够对病机治法一致与否的客观疗效进行验证.[结论]“两模两方”有助于揭示方药与病证之间的关联度大小,能够突出中医学思维特征与现代科学设计融合的特色,是方证关系研究的新实验模式.这种研究思路是深化方证相应研究的必然要求,以该模式开展变应性鼻炎相关研究势在必行.

    作者:刘敏;周刚;李晓莉;王庆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四圣心源》脾升胃降学说探微

    [目的]研究脾胃升降在《四圣心源》生理系统、病理系统的应用规律,归纳黄元御以脾胃升降为核心的医学理论.[方法]从脾胃升降的角度入手,分析黄元御对人体生理系统如人体阴阳观、脏腑观、气机升降观的认识,研究其从脾胃升降角度对人体阴阳、精神、气血病理状态的研究,归纳黄氏以脾胃升降为核心的医学理论.[结果]黄元御以脾胃升降学说为核心构建了人体的生理病理体系,阐释了脾胃升降运动对人体生理状态下阴阳的运动、脏腑的生成、气机的升降等的影响规律,阐发了脾胃升降失调对人体病理状态下阴阳、精神、气血的影响.[结论]脾胃升降学说是《四圣心源》的核心思想,以脾胃升降为核心来构建人体生理病理体系的方法,使中医的理论体系更加直观严密而易于把握,并为研究与应用中医理论体系提供了独特思维模式.

    作者:王栋;常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虚损启微》学术特色探析

    [目的]探讨清代著名医家洪缉庵《虚损启微》治疗虚损的学术特色.[方法]认真研读并解构《虚损启微》一书,从学术思想、临证施治、方证用药、虚损调护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论述,归纳总结洪缉庵治疗虚损的学术特色.[结果]洪缉庵治疗虚损,学术上承袭经典,抒己之见,临证上辨证施治,尤重脉诊,用药上方证契合,谨慎斟酌,并提出虚损尤要重视自我调护.[结论]《虚损启微》独特的学术思想及其大量经典效方和作者的临证经验,对于当今诊治因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等因素导致的新型虚损,有很大的临床指导作用,值得现代医者借鉴学习.

    作者:周婷婷;钱俊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