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办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5-5509
  • 国内刊号:33-1349/R
  • 影响因子:1.04
  • 创刊:1977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 1989年获浙江省高校学报编辑质量三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2017年10期文献
  • 叶进治疗儿童矮身材的经验采撷

    [目的]探讨叶进教授治疗儿童矮身材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探析文献,随诊收集、整理、学习叶师治疗儿童矮身材的病案,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分析归纳总结叶师以脾肾为主治疗儿童矮身材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并附典型验案一例以佐证.[结果]叶进教授认为儿童矮身材的治疗应坚持明确病因、对因治疗,探讨病机、辨证论治,依法组方、灵活加减的原则,提出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饮食失调是儿童矮身材的主要病因,其主要病机为脾肾两虚,治宜健脾益肾,主要选用具有补益脾肾作用的药物,并根据小儿具体的临床症状加减用药,以促进小儿长高.[结论]叶进教授治疗儿童矮身材有独到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健脾益肾治疗儿童矮身材临床疗效良好,值得学习.

    作者:张赛萍;叶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从寒论治反流性食管炎

    [目的]论述由寒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病机及相应的治法方药,为临床治疗开拓新思路.[方法]查阅历代文献的相关记载,并结合临床,归纳总结反流性食管炎可有外寒、内寒及脏腑之间的传变导致,并阐述相应的治法方药,并辅以临床典型案例加以佐证.[结果]反流性食管炎以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基本病机,由寒引发者可具体分为寒邪犯胃证、脾胃阳虚证、肾阳虚证、肝寒上逆证,当分别处以相应的方药,以藿香正气散、香砂六君丸、附子理中汤、吴茱萸汤等加减施治.[结论]从寒论治反流性食管炎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意义.寒可从外而来,亦可由内而生,对于此类患者需辨明实寒、虚寒之异及所及脏腑之别,灵活选方用药,如此便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杨莹莹;杜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叶丽红教授治疗胃癌的临床经验

    [目的]探析叶丽红教授治疗胃癌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和病历,从胃癌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具体分析和探讨叶丽红教授治疗本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归纳其遣方用药的规律,并予病案佐证,通过定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叶丽红教授认为胃癌的基本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痰浊、血瘀、癌毒为标,贯穿整个病程始终,是胃癌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环节.其在治疗胃癌中主张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强调对气滞、痰浊、血瘀、癌毒的辨证治疗,同时适当运用特殊方药.临床运用中对改善胃癌患者病情疗效明确.[结论]叶丽红教授强调胃癌的治疗当扶正为本,如益气健脾、养阴益胃等,祛邪为标,如理气、化痰、活血化瘀等,对指导中医治疗胃癌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金玲;叶丽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艾灸肾俞穴对新兵军事训练疲劳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艾灸肾俞穴对新兵军事训练疲劳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名男性新兵随机分为艾灸组和空白组,艾灸组予以艾灸双侧肾俞穴,隔日1次,疗程1个月;空白组仅训练,不做治疗.分别在入组时、第一次治疗后以及治疗后检测血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睾酮(T)含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第一次治疗后两组LDH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LDH均降至正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艾灸组LDH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一次治疗以及治疗结束后CK与入组时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艾灸组CK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肾俞穴能促进新兵军事训练疲劳的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肌酸激酶有关.

    作者:杨敏;张晓飞;章金春;阮志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温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温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组(以下简称综合治疗组)30例、温针组30例、膀胱功能训练组30例,膀胱功能训练组给予膀胱功能训练,温针组采用温针针刺俞募穴(肾俞、膀胱俞、关元、中极),综合治疗组综合应用温针组、膀胱功能训练组的治疗方法.1次/d,30d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膀胱容量、膀胱压力、残余尿量及与排尿障碍有关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膀胱容量、膀胱压力、残余尿量及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综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温针组与膀胱功能训练组,温针组疗效优于膀胱功能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温针俞募穴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作用显著,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有效方案之一.

    作者:娄天伟;田梦;高振梅;邹建鹏;郝世杰;毕鸿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绞股蓝总皂苷调控CLIC1抑制巨噬细胞脂质累积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皂苷(gypenosides,GPs)对RAW264.7细胞脂质累积及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chloride intracellular channel 1,CLIC1)表达的影响,探讨GPs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将RAW264.7细胞接种于六孔板中,分为NC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组、GPs 10组、GPs 50组、GPs 100组及CLIC1 siRNA组.各组细胞处理24h后,油红O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内脂质的累积,化学法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FC)的含量,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CLIC1、CD36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免疫荧光技术观察CLIC1的细胞定位,并用MQAE法检测细胞内氯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与NC组相比,ox-LDL组CLIC1、CD36 mRNA(P<0.01,P<0.001)及蛋白(P<0.01,P<0.00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内TC(P<0.001)、FC(P<0.01)显著升高,细胞膜上CLIC1表达显著升高,细胞内氯离子浓度显著增加(P<0.01);经CLIC1 siRNA或GPs处理后,细胞内TC(P<0.001,P<0.001)、FC(P<0.01,P<0.01)含量降低,脂质累积减少,CLIC1、CD36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P<0.001).[结论]CLIC1在巨噬细胞脂质累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GPs可以通过调控CLIC1的表达抑制巨噬细胞脂质累积.

    作者:宗磊;任广岩;胡潇;郝正亮;王萃;祝骥;杨贞;卢德赵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清肺方对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模型大鼠抗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建立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大鼠模型,探讨清肺方对间质性肺炎大鼠的抗纤维化作用.[方法]清洁级SD大鼠48只,雄性,体质量为180~200g,适应性饲养1周后,分为正常对照组、间质性肺炎模型组、强的松组和清肺方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通过气管内灌注5mg·kg-1 BLM诱导建立大鼠间质性肺炎动物模型.用药28d后,对比清肺方组与间质性肺炎模型组、强的松组、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肺组织染色及纤维化评分,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结果]①病理染色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间质性肺炎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结构破坏,重度炎性细胞浸润,大块的纤维组织增生实变,肺泡腔内分布胶原纤维病灶;与间质性肺炎模型组比较,清肺方组大鼠肺组织损害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纤维组织增生减少,胶原相对面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少.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大鼠肺组织HYP含量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间质性肺炎模型组相比,清肺方组大鼠肺组织HYP含量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匀浆TNF-α、IL-6、TGF-β1浓度明显升高(P<0.05,P<0.01);与间质性肺炎模型组比较,清肺方组大鼠肺组织匀浆TNF-α、IL-6、TGF-β1浓度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1.清肺方对BLM诱导的大鼠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有抑制作用.2.清肺方对BLM诱导的大鼠间质性肺炎的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TNF-α、IL-6、TGF-β1有关.

    作者:钱康;范永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浅议手汗辨证论治

    [目的]探讨手汗症的辨证论治,以便更全面地认识手汗症,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脏腑、湿热等方面,系统整理归纳中医经典中关于手汗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则治法的相关资料.[结果]手汗症与脾胃、心、湿热等密切相关.阳明热盛、脾胃虚寒、饮食积滞等病犯中焦脾胃,水谷精微输布异常,外溢为手汗;心之阴血不足导致心神失养,心失所主,则心液循经外泄发为手汗;湿热困于肌表,气化不利,水液代谢失常,也可以导致手汗症.阳明热盛者当以白虎汤清泻里热或以承气汤攻下腑实;脾胃虚寒当以理中汤温补脾胃;饮食积滞者可用保和丸等消积化滞;心阴不足、营卫失调者,当养血安神、调和营卫为主;湿邪阻滞当以芳香悦脾、行气化湿;湿热内浸当清热利湿.[结论]手汗症病机复杂,临床上对于手汗的病证,当辨证论治灵活施治,不可盲目论断.

    作者:洪睦铿;赖瑜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浙东名医阮怀清郁证医案赏析

    [目的]精选浙东名医阮怀清郁证医案予以评议,希冀为当今临床郁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文基于古代名家郁证医案整理研究,择取《阮氏医案》中数则郁证医案供读者赏析,涉及妇科医案和杂病医案两大类,每则医案予以评议,同时对阮氏治疗郁证的经验进行梳理及总结.[结果]阮氏临证治疗郁证,将郁证的病位归于心、肝、脾三脏;治疗上大多采用越鞠丸、归脾丸、逍遥散等名方化裁;习用柴胡、香附、玫瑰花、合欢皮、郁金、苏叶、木香、佛手花等解郁药物;并注重情志调节.[结论]《阮氏医案》能反映阮氏临证经验,其治疗郁证多秉承前贤有关学术观点和诊治经验,治法应用及选方用药值得借鉴,对当今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庄爱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