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办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5-5509
  • 国内刊号:33-1349/R
  • 影响因子:1.04
  • 创刊:1977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 1989年获浙江省高校学报编辑质量三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2017年11期文献
  • 杨承芝教授补肾化痰活血三法论治老年性痴呆经验浅析

    [目的]探析杨承芝教授临证治疗老年性痴呆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收集病例,对杨承芝教授运用补肾化痰活血三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并举两例验案佐证.[结果]杨承芝教授认为肾虚证、痰浊证、瘀血证是老年性痴呆的常见证候,肾精不足、髓海空虚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痰浊、瘀血既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又是进一步加重病情的病理因素.临床辨证施治强调分清标本虚实,本虚者宜补肾填精、佐以健脾;标实者以化痰开窍、活血化瘀通络为主,佐以补肾.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辨证应用补肾、化痰、活血等药物,能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躯体症状,减轻患者痛苦.[结论]杨承芝教授补肾化痰活血三法辨治老年性痴呆特色鲜明,值得学习.

    作者:杨荣禄;杨帆;杜晨旭;杨承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陆启滨教授诊治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经验

    [目的]通过介绍陆启滨教授诊治复发性流产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以飨同道并传承中医文化.[方法]从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病机、遣方用药等方面阐述陆启滨教授治疗本病的特点,着重介绍陆启滨教授治疗疑难性复发性流产的辨证思路和用药特色,并以病案辅助说明.[结果]陆启滨教授提出肾脾两虚为发病之本,益肾健脾为基本大法,对于疑难性复发性流产,在益肾健脾的基础上,或清热和血,或温补脾肾,或疏肝和胃,或行气化瘀等,坚持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案例中所诊治患者均保胎成功.[结论]陆启滨教授诊治复发性流产独具特色,临床疗效显著,其辨证思路和用药特点值得学习和推广.

    作者:张成思;陆启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韩新民教授治疗学龄前儿童Hp相关性厌食的经验

    [目的]总结韩新民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学龄前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厌食的临证思路和效验方药.[方法]通过跟随韩新民教授临诊,记录相关医案、分析典型病例,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总结归纳韩新民教授诊治学龄前儿童Hp相关性厌食的临证思路和效验方药,并举验案一则以佐证.[结果]韩新民教授认为学龄前儿童Hp相关性厌食病因是外感湿热,病机为邪犯脾胃,常见湿热困脾、脾虚湿困两种证型,治疗上强调清热化湿、运脾开胃,方选藿朴夏苓汤、自拟方运脾开胃汤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结论]韩新民教授治疗学龄前儿童Hp相关性厌食的临证思路和效验方药在实践中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黄晶晶;韩新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汪悦教授从肝脾论治桥本甲状腺炎思路探析

    [目的]总结和探讨汪悦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独特方法.[方法]在近年跟师抄方的过程中,细观汪师审症求因、辨证论治、斟酌用药,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临症加减等方面对汪悦教授治疗HT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汪悦教授针对HT的形成、发展及治疗的一些经验.[结果]汪悦教授从肝脾论治HT,通过区分病因病机,详参临床表现,早期疏肝清肝理脾,后期养肝柔肝健脾,配合化痰祛瘀、益气养阴等法,辨证施治,取效良多.现代药理学实验亦证实部分中药治疗HT的机制,为中医药治疗HT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撑.[结论]汪悦教授从肝脾论治HT,虚实兼顾、标本同求,不仅突出其中医特色,亦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重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中药的配伍使用,中西合璧,病症结合,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史孟瑄;汪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王佩娟教授从肾论治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经验探析

    [目的]探讨王佩娟教授从肾论治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门诊,收集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病案,整理导师治疗此病遣方用药的思路及经验,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及自身感悟,对导师治疗本病的思想理论及经验方法加以归纳总结.[结果]王佩娟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症系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气血阴阳失调,转化失司,痰瘀内结,阻滞于冲任、胞宫,使月经失去其原有的周期节律性.其中肾虚为本,痰瘀为标,补肾是获得疗效的扳机点.[结论]导师通过平调肾之阴阳,佐以化痰祛瘀,并结合三因制宜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疗效显著,其对此病病因病机的把握及遣方用药能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崔梦婉;陈肖枝;王佩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余江毅教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经验

    [目的]总结余江毅教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SAT)的临床经验.[方法]从SAT的病因病机、传统西医疗法与中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辨证分型及SAT发病分期等方面阐述余江毅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并辅以临床治疗典型案例,加以说明佐证.[结果]余江毅教授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或气血素虚、加之感受外邪或劳倦内伤,并将临床症状归纳为热毒壅盛证、气郁火旺证或气郁痰阻证和气阴两虚证四大证型.余江毅教授结合现代医学认识,提出中药配合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并善用清热解毒消肿之法联合依托考昔镇痛消炎治疗SAT,临床疗效显著.[结论]余江毅教授的清热解毒消肿之方联合依托考昔疗法行之有效,急以西医治标,缓以中医治本,值得传承与推广.

    作者:顾黎;余江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耳穴揿针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后失眠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疗效并对其疗效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在脑卒中及其他基础病常规诊疗基础上,治疗组予以耳穴揿针联合西药的治疗,对照组予以纯西药的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NIHSS的评分方面,对照组减少程度小于治疗组;1个月之后随访,治疗组的PSQI评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远期效果仍显著,对照组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期效果欠佳.[结论]耳穴揿针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后失眠与单纯西药治疗对比,临床疗效更加显著,远期疗效佳,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娜;张子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揿针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揿针结合耳穴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老年F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揿针结合耳穴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FD症状评分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unctional digestive disord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FDDQL)评分,治疗结束后2个月进行随访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及随访时两组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FDDQ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同一时间点比较,观察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FD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作者:陈燕;贲定严;朱文姣;罗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体应全息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观察体应全息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0例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体应全息法针刺后溪、束骨、承浆、正筋、正宗等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常规针刺的方法,治疗前后分别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为主要指标评定患者颈痛及相关症状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优于对照组的83.3%(25/30,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VAS疼痛评分及颈椎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组的NDI及VAS评分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体应全息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体应全息针法通过体脏对应关系调节脏腑经络气血从而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洪秋阳;杨怡;姚金;毛雪文;赵杰;周小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猕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集、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猕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研究其生长增殖特性及其向成骨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纯化猕猴骨髓源BMSCs,观察猕猴BMSCs的生长情况并运用MTT法绘制其生长曲线;对其进行流式细胞技术分析,鉴定BMSCs的生物学特性;在体外应用成骨诱导培养液(含0.1umol·L-1地塞米松、10mmol·L-1β-甘油磷酸钠、10%FBS、50umol·L-1抗坏血酸钠、维生素C 50mg·L-1)定向诱导分化,对分化后的细胞进行ALP、Von Kossa染色以鉴定其向成骨诱导的潜能.[结果]猕猴BMSCs的生长曲线如下:细胞在开始培养时有2d左右的相对静止期,3~6d增殖迅速,呈对数生长,7d后进入平台期,细胞增殖明显减缓.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44和CD105的表达率分别为98.20%和95.01%,均呈强阳性,而CD34和CD45的表达率分别为1.38%和3.30%,呈阴性.未进行成骨诱导的第3代猕猴BMSCs,ALP染色呈阴性,未出现红色颗粒,且不随时间而改变;进行成骨诱导的第3代猕猴BMSCs,ALP染色呈阳性,第7d细胞中央出现散在分布的红色颗粒,并且随着诱导时间延长而增多颜色也逐渐加深,第14d镜下红色颗粒较前增多,且颜色也较前加深,其结果表明BMSCs在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及骨细胞.未进行成骨诱导的第3代猕猴BMSCs,Von Kossa染色呈阴性,且不随时间而改变;进行成骨诱导的第3代猕猴BMSCs在第7d Von Kossa染色后镜下出现黑色沉积样结节,呈散在分布、大小不一,提示有钙样基质产生,第14d Von Kossa染色后镜下出现明显增大的黑色结节样物质,且数量增多、颜色加深.[结论]通过全骨髓贴壁分离法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猕猴骨髓源BMSCs,体外培养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在成骨细胞诱导剂培养基里可以诱导其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具有良好的成骨分化潜能,是组织工程骨中理想的种子细胞.

    作者:邱锐;唐成坤;邵荣学;全仁夫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遥测技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呼吸、体温和自主活动的监测及分析

    [目的]应用植入式遥测技术,观察清醒无束缚状态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呼吸、体温和自主活动的昼夜波动及不同月龄、性别间的差异.[方法]取3月龄SPF级SHR共16只,雌雄各半,手术植入C50-PXT遥测植入子,术后7 d开始观测.在3、5、7月龄时分别对清醒无束缚SHR呼吸、体温和自主活动进行24h连续监测.[结果]3月龄SHR夜间平均呼吸频率、体温和自主活动频率均高于白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和白昼平均呼吸频率分别为(85.16±5.84)次/min和(78.66±5.67)次/min,8:00 PM和1:00 AM左右出现峰值,分别为(94.20±3.21)次/min和(93.06±4.11)次/min;2:00 PM~3:00 PM出现低谷,谷值为(71.21±2.37)次/min.夜间和白昼平均体温分别为(37.69±0.44)℃和(37.18±0.39)℃,在9:00 PM~10:00 PM和1:00 AM~2:00 AM左右出现峰值,分别为(38.09±0.31)℃和(38.11±0.33)℃;在2:30 PM~3:30 PM出现低谷,谷值为(36.72±0.21)℃.白天SHR自主活动频率差异大,在6:30 AM和8:00 AM左右出现两个峰值,分别为(47.43±5.42)次/min和(50.74±4.79)次/min.随着月龄的增加,SHR的呼吸频率逐渐降低;体温和自主活动则存在性别差异:雄性SHR体温逐渐升高,雌性则相反;雌性SHR的自主活动频率随月龄增加,不同月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月龄雄性SHR的自主活动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月龄SHR的呼吸、体温和自主活动呈昼夜节律性变化,夜间平均显著高于白昼.SHR呼吸频率随月龄的增加而逐渐减低,性别间差异不显著;随月龄增加,雄性和雌性SHR的体温分别呈现逐渐升高和降低的趋势;雌性自主活动随月龄显著增多,而雄性变化不大.

    作者:凌云;方明笋;金璐;齐月寒;张利棕;周卫民;寿旗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单兆伟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四法

    [目的]探讨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单兆伟教授学习和临证,分析单兆伟教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总结单兆伟教授从气、血、瘀、毒四种不同病机角度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并分析其典型病案.[结果]单兆伟教授首重中医四诊,根据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并辅以内镜检查,单师认为气、血、瘀、毒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甚至癌变的关键因素,采用斡旋气机、补虚健运、祛瘀护膜、解毒防癌等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细腻,用药精准,并时时顾护胃气,随证加减,平淡之法,常获良效.[结论]单兆伟教授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作者:周汝杨;张小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周仲瑛教授治疗肝癌的临床经验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治疗肝癌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研究周仲瑛老师肝癌临床病案,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验用药等方面总结老师治疗肝癌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并举验案佐证.[结果]周仲瑛教授认为正气亏虚是肝癌发生、发展、转移的基础,癌毒内生是肝癌发生的关键,癌毒因素在于气滞湿热瘀毒互结,治疗上周老师主张扶正祛邪,解毒抗癌,注重对于气滞、瘀毒、热毒、痰毒的辨证治疗,结合辨证适当运用解毒攻毒及虫类药物,临床上常获良效.[结论]周仲瑛教授治疗肝癌临证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其学术经验值得推广.

    作者:孙滴;叶丽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医药类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分析与探索——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

    [目的]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对中医药类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质量分析与探索.[方法]收集我校2012年至2016年225篇博士学位论文,运用Excel、SPSS软件,对其培养专业、研究类别、基金资助、文献引用、研究方法、盲审评阅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近5年博士学位论文盲审评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培养专业方面,中西医结合学和中药学的盲审合格率分别为25.43±9.09%和20.49±12.11%,均显著低于中医学54.08±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医结合学与中药学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论文类别方面,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盲审合格率分别为73.93±11.64%和24.57±12.33%,均显著高于综合研究1.49±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基础研究的盲审合格率显著高于应用研究(P<0.01);在基金资助方面,项目支撑的盲审合格率为88.44±6.91%,显著高于非立项11.56±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我校培养专业不平衡,培养目标需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研究类别差异大,研究方法应跟实际相结合;课题来源应多元化.

    作者:林觐民;诸佳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Meta分析与评价

    [目的]以药物为对照,评价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ion disease,CPID)的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联合手工检索的方法查找关于针灸治疗CPID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再参照改良版的Jadad评分量表和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中对RCT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其研究结果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总共纳入30个研究,涉及215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RR=1.18,95%CI(1.13,1.24),P<0.00001]、复发率[RR=0.40,95%CI(0.25,0.62),P<0.001]及减少盆腔积液有效率[RR=1.39,95%CI(1.14,1.69),P=0.001]、降低疼痛评分(P<0.05)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治疗CPID疗效优于药物,但质量普遍不高,存在偏倚的可能性较大,需要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作者:郑丽丽;刘洋;诸丹维;陈勤;梁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医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目的]总结中医虚证动物模型现阶段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的中医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思路和借鉴.[方法]从模拟中医病因的动物模型、西医病因病理的动物模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三种造模方法角度,讨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中医虚证的动物模型.[结果]经过多年来学者们的积极探索,中医虚证动物模型有了巨大进展,研究者用不同的方法制备了符合中医证候特点的动物模型.中医传统病因的造模方法具有模拟中医传统发病原因,贴近中医病因现实的优势,但模型具有不稳定性的缺点.西医病因病理的动物模型具有稳定性、实用性和可重复性强的优势,但存在与中医传统理论脱节的缺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现阶段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结论]要进一步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借助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更统一、更科学的造模方法和评价体系,为中医药科学研究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作者:乔天阳;王阿美;刘文兰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