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总结叶丽红教授治疗噎膈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诊,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从噎膈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探讨其治疗本病的经验,归纳用药规律,并予病案佐证.[结果]叶师认为,阴津亏耗是噎膈发生、发展的关键,气滞、痰凝、血瘀相互搏结,阻滞食管,胃失通降而致本病.叶师在治疗中主张以扶正祛邪为治则,采用理气降逆、祛痰化瘀的方法辨证施治,尤其重视滋润通降、运用经方及虫类药.所举病案以胃阴不足为主要病机,夹有痰瘀之邪,治疗以益胃养阴、祛痰化瘀、和降胃气为主,兼以抗癌解毒散结,获得良效.[结论]叶丽红教授认为噎膈本虚而标实,阴虚为本,气滞、痰阻、血瘀为标,强调噎膈的治疗以扶正为本、祛邪为辅,临床疗效显著,对指导中医药的临床工作意义重大.
作者:吴婷;叶丽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归纳刘瑞芬教授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整理刘瑞芬教授相关医案,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等方面系统总结刘瑞芬教授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证经验,并附医案举例.[结果]刘瑞芬教授认为,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病机主要为痰瘀互结,久之损伤冲任,从而影响胞脉定期藏泻,引发本病.治法以化瘀散结、调补冲任为主,并自拟经验方——止痛调血方作为非经期的主方,新桂枝茯苓丸加味方作为经期的主方,随症加减,必要时配合西药孕激素以转化内膜,抑制子宫内膜息肉的生长.所举验案,患者痰瘀互结、冲任受损,非经期采用化痰除湿、活血消癥之法,方选止痛调血方;经期采用活血化瘀、行气消癥之法,方选新桂枝茯苓丸加味方,同时配合西药,获得良效.[结论]刘瑞芬教授根据其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归纳出非经期理气散结、活血消癥,经期活血化瘀、止血消癥,必要时配合西药转化内膜的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作者:常聪聪;刘文琼;刘瑞芬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葛根黑苏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子宫内膜薄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子宫内膜薄性不孕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西药组(Ⅰ组)、中药+温针灸组(Ⅱ组)、中药+温针灸+西药组(Ⅲ组),每组各40例.Ⅰ组采用戊酸雌二醇片治疗,Ⅱ组采用葛根黑苏汤+温针灸治疗,Ⅲ组在Ⅱ组的基础上加戊酸雌二醇片.观察3组患者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PI)及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黄体期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结果]Ⅱ、Ⅲ组患者排卵日子宫内膜螺旋动脉RI、PI显著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Ⅲ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厚于Ⅰ组和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Ⅱ组与Ⅰ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患者子宫内膜A型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Ⅲ组患者黄体期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Ⅱ组与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患者孕酮水平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0%、27.5%、32.5%,Ⅱ、Ⅲ组的妊娠率明显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葛根黑苏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子宫内膜薄性不孕症,能使子宫内膜增厚,A型子宫内膜比例升高,增加子宫内膜血供,提高黄体期孕酮及雌激素水平,从而提高妊娠率.在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方面与戊酸雌二醇片效果相似,而在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状态及提高妊娠率方面优于戊酸雌二醇片.
作者:胡慧娟;陈浩波;谢一红;王美霞;蔡彬彬;田小英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总结王新华教授运用清热化湿法治疗湿热咳嗽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聆听讲授、整理医案,分析王师对于湿热蕴肺型咳嗽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的认识,并与痰热郁肺型咳嗽相鉴别,释述王师临床中应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的组方意义,并以临床典型病例加以佐证.[结果]王师结合自身临证经验,认为湿热蕴肺型咳嗽病因多与外感湿热,饮食、情志失宜,失治误治有关,治疗需清热化湿并举,然而热易清,湿难去,故当以湿邪为重.湿性粘滞,需在寒凉药物中加用淡渗利湿之品,通调水道,使邪有出路,才可化缠绵湿邪,清亢盛之热.临床中运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以清热化湿、宣肺止咳.治疗过程中需关注舌象变化,以此推定湿热的进退传变及湿、热的孰重孰轻,随证加减,临床疗效佳.所举案例,充分展示了上述辨证思路和治疗经验.[结论]王新华教授运用清热化湿法治疗湿热蕴肺型咳嗽,临床上行之有效,值得临床医者借鉴.
作者:石华丽;王新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痰湿内蕴型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痰湿内蕴型TTH患者,制定病例观察报告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给予加味苓桂术甘汤1剂/d,总疗程8周,观察患者主要症状减轻效果及有效率.[结果]①治疗4周显效,患者头痛评分较前减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提示,治疗后患者头项部肌肉压痛、头部紧箍感、头重、情志不舒、睡眠情况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眩晕、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倦惫症状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痰湿病机出发,采用温阳健脾利水的治法,自拟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痰湿内蕴型TTH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张若怡;顾锡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升降散的君药及其理论依据,给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素问》《伤寒瘟疫条辨》等相关文献的研究,同时结合临床案例,探讨升降散君药的动态性.[结果]君药针对主要病机而立,病机的动态性决定君药的动态性,升降散方证根据不同的病机选用不同的君药,即以少阳郁热为主证,兼见阳明证,君药为僵蚕;以阳明胃热为主证,兼见少阳郁热证,则君药为大黄.所举两例患者,前者以少阳证为主,重在宣郁透热,故以僵蚕为君药;后者以阳明证为主,下焦不通、气机阻滞,故以大黄为君药.[结论]针对病机不同,升降散的君药既可为僵蚕,又可为大黄.
作者:汪顺;刘林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分经取穴结合揿针留针候气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共纳入94例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门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后配合艾灸箱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揿针留针候气治疗,两组治疗30天后行效果评价.[结果]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的改善上,两组患者治疗第30天后较治疗前1天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改善随着时间推移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30天后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感觉障碍一项评分中,两组患者治疗第30天后较治疗前1天提高明显,且治疗组改善随着时间推移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三针分经辨证取穴配合揿针留针候气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池伟东;庄娟娜;吴俊哲;曾东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究任脉灸对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表法,将50例存在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的脊髓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组)和观察组(常规康复训练加任脉灸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并进行常规间歇导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进行任脉灸的治疗.常规康复训练两组皆1次/天,连续治疗五天,休息两天,观察组的任脉灸治疗,3次/周,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4周).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日排尿记录(单次尿量、24h排尿次数、24h漏尿次数)、尿动力学测定[大膀胱容量、逼尿肌漏尿点压(detrusor leak point pressure,DLPP)、残余尿量(residual urine volume,RUV)],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排尿次数、尿失禁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单次尿量、大膀胱容量均较治疗前增加,逼尿肌漏尿点压降低,残余尿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过程中无泌尿系炎症发生.[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入任脉灸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膀胱大容量,改善尿频,漏尿等症状,减少泌尿系的感染,对患者的膀胱功能有较好的调节和保护作用.
作者:魏方月;冷军;田梦;娄天伟;刘会敏;訾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右归饮对轻微脑损伤模型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右归饮治疗组,每组各16只.模型组和右归饮治疗组大鼠按照改良的重物自由落体法进行轻微脑损伤模型造模.造模完成后,右归饮治疗组大鼠以10g/kg的右归饮灌胃4周,1次/d.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予以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4周,1次/d.灌胃结束后,取所有大鼠的血清和脑组织,分别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 factor,VEG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表达量,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Bax、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Bcl-2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QPCR检测caspase-3、Bax、Cyt C、Bcl-2的mRNA表达,HE染色观察大鼠大脑海马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右归饮治疗组血清中的IL-1β、TNF-α、iNOS等炎性因子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而VEGF和NGF的表达量则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QPCR提示,右归饮治疗组海马组织中的caspase-3、Bax、Cyt C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抗凋亡因子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HE染色镜下观察提示右归饮治疗组大鼠海马组织细胞数目较多,较模型组排列均匀、清晰,细胞核碎裂较少.[结论]右归饮能够降低炎症反应,下调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拮抗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神经.
作者:王文珺;邹阳;黄杨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辨治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徐景藩教授对消化道肿瘤的认识和中医辨证论治的学术观点,总结徐景藩教授辨治消化道肿瘤的经验,并分析其典型案例.[结果]徐景藩教授认为消化道肿瘤形成有其特殊性,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局部气血痰湿瘀毒聚积,初期不易察觉,后逐渐发展而出现坚满作痛、纳差乏力等症,又经历手术攻伐,所以病机复杂.治疗时应重视望诊,在顾护脾胃气机的基础上,采用刚柔并济、平衡阴阳的治疗原则,慎用辛温滋补药物,通利攻毒酌用虫药,佐以情志调理培补生气,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所举案例以扶正固本、益气养阴、调畅情志为法,改善了患者症状,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结论]徐景藩教授主张在顾护脾胃气机的基础上,平和组方、平衡阴阳、调畅情志辨治消化道肿瘤的独到见解和丰富临床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作者:谭唱;赵宇栋;徐丹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小儿药证直诀》诊治肺炎喘嗽的启示.[方法]阅读《小儿药证直诀》,整理钱乙论述与诊治肺系疾病的有关内容,通过理解与发挥,归纳总结肺炎喘嗽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结果]从《小儿药证直诀》中阐述的肺热、肺盛复有风冷、肺虚热及肺脏怯四个方面探讨肺炎喘嗽的病因病机,在治疗肺炎喘嗽时,应当识病之轻重先后、究五脏之相胜轻重、慎季节之更替变化、别虚实之有余不足和调方药之迅速及时.[结论]《小儿药证直诀》对方药和证治的阐述,对肺炎喘嗽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不断探究其本质,才能扩大临床应用范围,提高疗效.
作者:周婧媛;韩新民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宋以后浙派中医发展历程及学术渊源,并从中分析对浙江儿科流派现状的影响.[方法]运用史料考证、文献分析的方法,从历史背景、医学流派、医家生平、社会关系、地理环境等方面,总结浙派中医的发展过程.归纳浙江中医儿科流派现状特点,并剖析浙派中医对浙派中医儿科现状形成的影响.[结果]宋室南渡是浙派中医发展的转折点,钱乙、金元各家学派与浙派中医存在源流关系,易水、河间、丹溪、永嘉、钱塘、温病、温补、绍派伤寒等学派在浙江广为传播.浙江中医儿科植根于浙派中医,在其影响下,中医儿科临床偏于滋阴清热,略于应用麻桂等辛温之剂.[结论]浙派中医的形成是众多学派不断融合的过程,其中钱乙、河间、丹溪、温病等学派对浙江近代儿科医家影响深远,形成以滋阴、清热为主导的儿科临床特点.
作者:赵文坛;陈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