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酪酸梭菌活菌与匹维溴铵联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9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应用匹维溴铵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应用酪酸梭菌活菌联合匹维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血清CRP水平、HAMD评分及HAMA评分.结果 患者治疗前腹泻评分、腹痛评价及症状总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两组腹泻评分、腹痛评价及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腹泻评分、腹痛评价及症状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水平、HAMD评分、HA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与匹维溴铵联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较明显,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江波;孙聪;王玲玲;王贤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黄体中期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A组(对照组)、B组(发生自然流产1次)及C组(发生自然流产2次及以上)的黄体中期子宫动脉血流指数.结果 3组双侧S/D值之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B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双侧PI值之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B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双侧RI值之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黄体中期出现异常血流频谱的比例分别为6.67%(17/255)、16.35%(17/104)和23.53%(20/85).其中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体中期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与自然流产之间存在相关性.子宫动脉血流指数越大,血流阻力越高,就越容易导致流产的结局.
作者:张克梅;汪许红;陈梅;张嘉欧;徐海燕;陆云飞;舒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合并呼吸衰竭(RF)疗效及对血气指标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1例AHF合并RF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0例)予以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BiPAP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气和呼吸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各观测点血气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且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可快速缓解AHF合并RF患者的血气指标及呼吸功能,减少气管插管及死亡病例.
作者:张立;袁靖;练作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肝素注射液对脓毒症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炎性因子、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脓毒症伴高脂血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脓毒症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肝素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炎性因子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心肌损伤标记物水平[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I)与B型尿钠肽(BNP)]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TC、LDL-C、CRP、IL-6、BNP、cTn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肝素注射液对脓毒症伴高脂血症患者具有较好的降血脂、抗炎及改善心肌损伤的作用.
作者:周奋;金雨虹;朱宝琦;郑梅霞;丁毅;周妃妃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HCC)中XB130和PI3Kp85α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HCC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XB130和PI3Kp85α蛋白的表达差异,分析HCC组织中XB130和PI3Kp85α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HCC组织中XB130和PI3Kp85α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67% (46/60)和68.33%(41/60),高于癌旁组织的23.33%(7/30)和13.33%(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XB130和PI3Kp85α达均与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及临床分期有关(均P<0.05).XB130和PI3Kp85α在HC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6,P<0.05).结论 HCC组织中XB130和PI3Kp85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其表达上调可能参与HCC的发生、发展过程,联合检测XB130和PI3Kp85α有望成为HCC恶性程度及门静脉侵犯判断的指标.
作者:朱侠;李治刚;杨永志;王慧玲;吴伟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数据,将患者分为溃疡性结肠(UC)组和克罗恩病(CD)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等实验室指标,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克罗恩病活动指数,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结果 UC组患者血清PCT与CRP、ESR、pANCA均呈正相关(均P<0.05),CD组患者血清PCT与CRP、ESR、pANCA也均呈正相关(均P<0.05).UC组缓解期血清PCT阳性3例,活动期23例,UC组缓解期血清PCT水平显著低于活动期血清PCT水平(P<0.05);且相关分析亦显示血清PCT水平越高,UC严重程度越高,患者病情越重(r=0.65,P<0.05).CD组缓解期血清PCT阳性13例,活动期28例,CD组缓解期血清PCT水平显著低于活动期血清PCT水平(P<0.05);且相关分析亦显示血清PCT水平越高,CD严重程度越高,患者病情越重(r=0.73,P<0.05).结论 血清PCT对评估炎症性肠病患者病情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有利于炎症性肠病的多中心和大规模研究.
作者:甘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低血红蛋白密度(LHD)和小红细胞贫血因子(MAF)在缺铁性贫血(ID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健康对照组100例,非缺铁性贫血组100例,IDA组126例(其中包括轻度贫血51例、中度贫血44例、重度贫血31例).应用UniCel(R)DxH 800血液分析系统进行血常规检测,根据分析参数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红蛋白(Hb),计算参数LHD和MAF.结果 IDA组LHD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缺铁性贫血组(均P< 0.05),MAF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非缺铁性贫血组(均P< 0.05);IDA轻度、中度、重度贫血各组间LHD、MA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DA组治疗前后LHD、MA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HD、MAF检测对于IDA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同时对IDA贫血监测有较好的辅助意义.
作者:张笑芸;牛真珍;汪一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术和角膜消融术(TPRK术)矫正近视时对角膜曲率的改变.方法 选取行角膜塑形术患者31例60眼和行TPRK术患者24例48眼.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角膜地形图检查,读取角膜曲率值.分别对两组近视矫正度数与角膜曲率改变值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比较两种术式每矫正1D所带来的角膜曲率改变量.结果 角膜塑形术组术后1个月,失访13眼,余47眼.平均等效球镜度(SE)(-3.52±1.38)D,平均角膜曲率(Km)变化差值(术后-术前)平均(-1.30±0.88)D.两者呈线性相关关系(P=0.011),直线回归方程为Y=0.548+0.213X(P=0.021).TPRK术组术后1个月,失访2眼,余46眼.平均SE(-5.29±1.78)D,Km变化差值(术后-术前)的平均(-4.44±1.71)D.两者呈线性相关关系(P=0.000),直线回归方程为Y=0.362+0.908X(P=0.000).角膜塑形术组每矫正1D需要使Km改变(0.39±0.24)D,TPRK术组每矫正1D需要使Km改变(0.83±0.11)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角膜塑形术与角膜消融术对近视达到同样矫正视力时,对角膜前表面曲率的改变是不同的,前者对角膜前表面曲率改变较小,后者对角膜前表面曲率的改变更大,更接近需要矫正的近视屈光度,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曦;杨路;胡东瑞;张红葵;田川;曹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硫酸钙颗粒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在胫腓骨良性骨肿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28例胫腓骨良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硫酸钙颗粒结合同种异体骨进行植骨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同种异体骨进行植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骨愈合时间、术后颗粒完全吸收时间以及遗留骨缺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硫酸钙颗粒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在胫腓骨良性骨肿瘤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降低遗留骨缺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骨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盼;王巍;何飞熊;谢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米氮平治疗甲基苯丙胺依赖稽延性戒断症状的疗效.方法 73例甲基苯丙胺依赖戒断者在自然脱毒后随机分成米氮平组(n=37)和安慰剂组(n=36).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1、2、4周末,用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D进行疗效评定;治疗4周末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米氮平组在第2、4周末PSQI、HAMA、HAMD总分较安慰剂组低(均P<0.05);两组治疗4周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氮平能有效治疗甲基苯丙胺依赖者的稽延性戒断症状.
作者:陈良;汪志良;范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合并血脂异常与否与母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孕妇180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诊断为GDM孕妇67例(GDM组),113例OGTT正常的孕妇为正常组.其中GDM组中,根据三酰甘油(TG)水平是否异常分为TG正常组(25例)和TG异常组(32例),并对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GDM组空腹血糖水平、TG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LDL水平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TG正常组25例,TG异常组32例,TG异常组与TG正常组孕妇空腹血糖、年龄、孕周、孕期体质量增长情况及孕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GDM孕妇的血脂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生有关(P<0.05),与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及胎儿窘迫的发生均无关(均P>0.05).GDM组TG异常孕妇的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高于TG正常组,同时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均低于TG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GDM患者孕晚期存在TG异常,与不良的妊娠结局有关,因此加强孕妇饮食指导和血脂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医师必须向GDM孕妇进行产前健康教育,并通过干预减少孕妇和婴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作者:周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胱抑素C(CysC)检测在高血压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318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单纯性高血压组(A组,90例)、高血压肾病Ⅰ~Ⅱ期组(B组,129例)、高血压肾病Ⅲ~Ⅴ期组(C组,99例),并选取10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D组),检测并比较4组血清Hcy CysC水平,并比较B、C组Hcy联合CysC检测与各项单独检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A组与D组的Hcy、Cys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血清Hcy、CysC水平依次升高(P<0.05).B、C组血清Hcy、CysC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各项单独检测(P<0.05);C组血清Hcy、CysC各项单独及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B组(P< 0.05).结论 Hcy联合CysC检测对高血压早期肾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反映出患者的肾损伤程度.
作者:章国燕;张青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时间节点管理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就诊-应用静脉溶栓药时间(DNT)的效果.方法 选取DNT时间节点管理前后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n=83例)和观察组(n=156例).比较两组病例抢救过程中各个环节所用时间及符合溶栓治疗指征者60min内溶栓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节点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0.05),符合溶栓治疗指征者60 min内溶栓治疗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时间节点管理能有效缩短DNT时间,及时发现超时原因进行改进,责任到人,提高工作效率,使患者受益.
作者:王轶宁;杨春白雪;金文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联合来那度胺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 21例MM患者给予联合来那度胺的化疗方案,来那度胺治疗剂量根据患者肌酐清除率进行调整,每天口服,连续21d,休息7d,28d为1个疗程.其中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RD)方案治疗11例,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RCD)方案治疗8例,来那度胺联合脂质体阿霉素和地塞米松(RDD)方案治疗1例,来那度胺联合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PRD)方案治疗1例.结果 21例患者平均接受了1~6次以来那度胺为主的化疗方案,其中完全缓解(CR)1例,很好的部分缓解(VGPR)2例,部分缓解(PR) 11例,疾病稳定(SD)5例,疾病继续进展(PD)并终死亡1例,1例患者治疗1次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死亡.治疗过程中,5例患者出现血液学毒性,4例患者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副作用,1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患者出现大面积脑梗死.结论 联合来那度胺的化疗方案可以改善MM患者预后,缓解率高,且耐受程度良好,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吴莹;寿黎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联合GP化疗方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82例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吉非替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总生存期(OS)、生活质量(QOL)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疾病控制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OS及QO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化道反应1例,肝功能异常1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对照组消化道反应3例,肝功能异常2例,腹泻2例,其他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8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GP化疗方案对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盛建辉;姜建洋;田明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试管婴儿,IVF-ET)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差异,为产前及围产期的保健及临床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IVF-ET术后双胎妊娠(IVF组)和171例自然受孕双胎妊娠(自然组)妊娠结局.结果 IVF组产妇年龄大于自然组(P<0.05).IVF组产妇分娩体质量明显高于自然组(P< 0.05).IVF组的产妇在BMI、孕期增重、平均分娩孕周、初产产妇人数比例与自然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IVF组剖宫产、早产、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妊娠期高血压、贫血、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妊娠肝损、血小板减少症、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与自然受孕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新生儿按出生体质量分大小两组进行比较,IVF组双胎出生体质量大于自然受孕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新生儿双胎不同一性、低出生体质量及极低出生体质量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IVF-ET术后双胎新生儿与自然受孕双胎新生儿具有相同的生存质量,对于双胎妊娠孕妇应注重孕期营养,加强体质量管理,积极延长孕周、预防早产;同时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卢江炜;汤雪娟;顾翼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肝脏脂肪水平(LFC)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糖尿病治疗的264例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 (OH) D3含量,以45 nmol/L为界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共148例,25(OH)D3<45 nmol/L;对照组共116例,25(OH)D3≥45 nmol/L.比较两组体质量指数(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使用NIHimage软件测算LFC,分析25(OH)D3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年龄、BMI、HOMA-IR及H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患者25 (OH) D3与年龄、HDL-C、LDL-C、TC、AST及ALT无相关关系(均P>0.05),与BMI、HOMA-IR、FINS及LFC存在负相关(均P< 0.05).结论 血清25(OH)D3水平降低,可能提升糖尿病患者肝脏脂肪代谢水平.
作者:贝红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同等剂量地西他滨的不同给药方式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方法 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MDS患者28例,根据患者应用地西他滨剂量方法不同,分为5d方案组(20mg·m-2·d-1×5d,每天1次,15例)和10d方案组(20mg·m-2·d-1×10d,隔天1次,15例),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0 d方案组及5d方案组CR率、O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疗程后,两组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 0.05),但10 d方案组骨髓抑制期间中性粒细胞低值较5d方案组高(P<0.05),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短于5d组(P<0.05),感染率明显低于5d组(P<0.05).结论 10d方案骨髓抑制程度轻,恢复快,感染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
作者:樊智敏;李琳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非布司他对痛风伴有高尿酸血症的疗效,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120例痛风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所有患者连续服用非布司他治疗至少12周.分析治疗12周后血尿酸的下降率,并分析影响血尿酸下降率的因素.结果 治疗12周后血尿酸水平较基线时明显下降(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非布司他剂量、既往别嘌醇剂量及基础血尿酸水平与血尿酸下降率相关(均P< 0.05).患者应用的其他药物没有影响到非布司他疗效.非布司他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症状轻微.结论 非布司他能有效降低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在基础血尿酸水平偏低、先前曾应用过高剂量别嘌醇及男性患者,非布司他的降尿酸疗效相对降低.
作者:赵书山;王健;张正芳;张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益气活血定悸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心血瘀阻型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60例心血瘀阻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应用益气活血定悸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QT离散度、24h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次数及平均心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胸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及舌脉象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QTd、QTcd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24h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平均心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活血定悸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心血瘀阻型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缓解患者各临床症状,减少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次数,降低QTd,对心率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洪清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肺功能及脉冲震荡结果.方法 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34例,COPD患者31例,ACOS患者30例.使用肺功能测定仪测定3组肺通气功能、肺容量功能、肺弥散功能及脉冲震荡结果.结果 3组肺活量(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及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哮喘组上述5项指标均显著高于COPD组及ACOS组(均P<0.05);ACOS组FEV1、FEV1% pre、MMEF值均低于COPD组(均P<0.05).3组功能残气量(FRC)、残气量(RV)及残总比(RV/T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和ACOS组FRC、RV、RV/TLC均高于哮喘组(均P<0.05);ACOS组FRC值低于COPD组(P<0.05).3组毛细血管弥散量(Dm)、肺CO弥散量(DLCO)及弥散率(DLCO/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PD组和ACOS组DLCO、DLCO/VA、Dm均低于哮喘组(均P<0.05);ACOS组DLCO、DLCO/VA、Dm均高于COPD组(均P<0.05).3组相应频率(Fres)、总气道阻力(R5)及周边气道阻力(R5-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PD组和ACOS组R5、R5-20均高于哮喘组(均P<0.05);ACOS组Fres、R5、R5-20均高于COPD组(均P<0.05).结论 相比于支气管哮喘和COPD,ACOS患者有更严重的气道阻力;且肺功能与脉冲震荡结果结合更有利于鉴别3种疾病.
作者:朱君飞;金礼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采用CT肺动脉造影(CTPA)联合肺通气灌注显像(V/Q)指导肺栓塞抗凝疗程对于1年内肺栓塞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307例肺栓塞患者分为观察组153例和对照组154例,经正规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观察组采用CTPA联合V/Q显像检查评估是否终止抗凝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单纯的CTPA检查,对终止抗凝治疗的两组门诊随访1年,分别评估两组抗凝疗程、复发率及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平均抗凝疗程为(5.78±1.65)个月,对照组平均抗凝疗程为(5.03±1.93)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停止抗凝后1年内的复发例数分别为8例(5.23%)和22例(14.29%),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抗凝期间分别有9例(5.88%)及5例(3.25%)患者出血,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氧分压(PaO2)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两组二氧化碳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TPA联合V/Q显像检查的方法指导肺栓塞的抗凝疗程能更显著地提高PaO2,同时降低肺栓塞的复发率.
作者:杨琼芳;赵兰艳;方双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