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宁波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0800
  • 国内刊号:33-1268/R
  • 影响因子:0.65
  • 创刊:1994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121
  • 全年订价:19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基础医学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2005年1期文献
  • 多发性骨髓瘤T细胞亚群及免疫表型分析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及骨髓免疫表型特点. 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本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32例MM患者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骨髓免疫表型检测. 结果①初发期和进展期患者外周血CD3、CD4百分率下降,CD4/CD8比值下降,CD8百分率升高.稳定期CD3、CD4及CD8百分率正常,CD4/CD8比值正常.NK细胞在初发期百分率增高,稳定期及进展期与变化不大,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初发期患者骨髓免疫进展期表型分型:CD56大部分表达(89.4%),CD54、CD38全部表达,CD19、CD20少量表达(15.8%、5.35%).CD56、CD54和CD38全部表达,CD19、CD20少量表达(20.0%、40%).稳定期CD56少量表达:CD54、CD38全部表达,CD19、CD20不表达.T细胞系标志在初发期少量表达. 结论用流式细胞仪对MM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测定及骨髓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MM的诊断及治疗监测.

    作者:孙江飞;楼燕茹;牧启田;龚丽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早期乳腺癌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预测早期乳腺癌腋淋巴结肿瘤转移的准确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本组9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前10min用专利蓝液4ml注射到肿瘤周围,然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切除标本中,从原发肿瘤周围先解剖出染色淋巴管,然后追寻到第一站引流淋巴结(前哨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 结果在96例乳腺癌患者中成功活检出前哨淋巴结79例,成功率82.3%.54%(43/79)的患者前哨淋巴结与腋淋巴结性质相符(8例均阳性,35例均阴性),46%(36/79)的患者仅为前哨淋巴结阳性,无1例发生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前哨淋巴结转移同肿瘤的位置、病理类型无关,但同肿瘤的大小有关. 结论早期乳腺癌在淋巴管播散中呈序贯性,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准确地预测大多数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作者:李东恩;郭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Bcl-2蛋白在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bcl-2蛋白在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生精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采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复制左精索静脉曲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睾丸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率. 结果实验组左侧睾丸bcl-2蛋白表达率(65.32%±21.33%)较对照组(83.48%±20.78%)显著降低(P<0.05). 结论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生精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bcl-2蛋白通道的负向调节实现的.

    作者:夏强;张孝斌;张杰;赖建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食管超声多普勒监测冠心病人对术中液体负荷的反应

    目的观察用食管超声多普勒监测冠心病人对术中液体负荷的反应. 方法选择20例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的冠心病人,麻醉诱导后在食管超声多普勒监测仪的监测下进行液体负荷试验. 结果 2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液体负荷试验,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在负荷试验后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和纠正左室射血时间显著增加;外周血管阻力显著下降. 结论在食管超声多普勒仪监测下,冠心病人可以耐受液体负荷治疗,血流动力学得到了显著改善.

    作者:潘志浩;姜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在乳腺癌中的作用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妇女健康.一直以来,手术治疗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其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是乳腺癌手术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主要目的有提供分期信息、区域的局部控制治疗和提高生存率等.然而淋巴结清扫可引起许多并发症,如淋巴水肿、感觉异常或神经痛等,这些并发症影响着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大部分病人的腋窝淋巴结未有转移,对这些病人而言,常规腋淋巴结清扫是否必要则受到很大争议.

    作者:吴金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乳腺疾病诊断新技术-MRI

    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世界范围内,乳腺癌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但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乳腺癌的死亡率却是逐年稳定下降,尤其是在1995年之后,乳腺癌的死亡率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这种良好的现象主要归功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乳腺钼靶摄片普查的广泛接受和开展,明显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另一方面则主要归功于乳腺癌系统性辅助治疗的研究和应用.在乳腺疾病的诊断方法中,触诊、钼靶摄片和B超已得到临床医师认可并被纳入诊疗常规.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国外一些著名医院的影像中心开展了运用核磁共振技术(MRI)诊断乳腺疾病的研究.十几年来,这项技术得到不断发展并逐渐成熟.现在,影像学家们正试图让核磁共振乳腺成像成为乳腺疾病的常规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凌泓;沈坤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乳腺癌外科治疗的进展

    随着分子生物学时代的到来,乳腺癌外科治疗也进入了以乳腺癌生物学特性指导乳腺癌治疗方式的时代.乳腺癌外科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作者:张筱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乳腺癌综合治疗进展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西方发达国家保留乳房手术(BCS)加放疗已经成为Ⅰ、Ⅱ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其5年局部控制率为90%~95%,5年生存率为75%~100%,美容效果满意者大于90%[1,2].在美国BCS加放疗的使用率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占20%~50%[3].1991年美国癌症研究中心立法对选择性的Ⅰ、Ⅱ期乳腺癌患者,DCS可作为优选方案.随着钼靶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社会公众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早期乳腺癌的发现比例在提高;加上患者对生存质量的要求日渐提高,先进放疗设备的出现和放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有效化疗药物和内分泌药物的应用,DCS在亚洲也已经被认可并逐步采用.下面就乳腺癌综合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琛;杨璐;张乐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基本原则和新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从上世纪50年代Fisher等提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以来,乳腺癌系统性辅助治疗在治疗中的地位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随着新的化疗药物不断出现并大量进入临床试验研究,系统性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作者:李占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侵袭手术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HICH)外科治疗的方法繁多,亟需规范化.微侵袭手术治疗HICH正受到普遍重视.文章综述了HICH微侵袭手术治疗的目的、理论依据、手术时机及再出血等问题.

    作者:孔祥玉;鲍圣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Na+-I-同向转运蛋白研究的进展

    Na+-I-同向转运蛋白(NIS)位于甲状腺滤泡细胞基底膜,介导血浆中的I-逆电化学梯度转运入甲状腺.NIS在甲状腺的表达受多种机制调控,在乳腺、胎盘等甲状腺外组织也有表达.NIS与多种甲状腺疾病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何蕊娉;吴艺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FHIT基因与肺癌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肺癌已被公认是一种基因性疾病,其发生发展是由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抑癌基因在肺癌中的重要作用已被证实. FHIT(Fragile histidine triad)基因已在肺癌组织中发现有异常改变.

    作者:王静;邓在春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