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宁波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0800
  • 国内刊号:33-1268/R
  • 影响因子:0.65
  • 创刊:1994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121
  • 全年订价:19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基础医学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2006年4期文献
  •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同源性

    目的检测分离自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间的同源性. 方法 20株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自2005年5~8月我院ICU病人的标本,物体表面,肥皂盒,呼吸机管道和穿刺导管以及医务人员的手.采用纸片扩散法及E-test法进行药敏试验及MIC值测定,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20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型. 结果 15株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多种抗生素耐药,2株仅对碳青霉烯类等少数抗生素敏感,3株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14株有高度同源性,3、14号株同源,12、19号株同源. 结论分离自ICU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大多数菌株有高度同源性,1号株可能是交叉感染的源头.

    作者:蔡挺;陈琳;许小敏;许兆军;杨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BCP区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方法的临床价值及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前C区G1896A(nt1896G→A)、A1814C(nt1814A→C)及HBV C基因启动子(BCP)T1762A、G1764A(nt1762AT、nt1764G→A)四位点突变,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及ALT、AST水平. 结果 95份血清标本中,有91份分别检测到了HBV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阳性率95.8%,其中61896A突变33例(36.3%),A1762T+G1764A联合突变64例(70.3%),G1896A+A1762T+G1764A联合突变22例(24.2%),未检测到A1814C突变毒株.抗-HBe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HBV前C区/BCP区突变率较HBeAg阳性的患者明显增高.G1896A突变后血清ALT水平与未变异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各组的肝功能无显著变化.G1896A+A1762T+G1764A联合突变后,血清HBV DNA水平较未变异组降低(P<0.05),其他各组间则无显著变化. 结论应用基因芯片法测定HBV特定变异位点,可一次同时检测多个突变位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HBV前C区/BCP区突变对血清HBV DNA水平和肝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方仲年;周文红;丁世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siRNA诱发K562/Adr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siRNA引起K562/Adr细胞凋亡的机制. 方法 siRNA重组质粒pSilence MDR-1和pSilence neo-GSTπ转染K562/Adr细胞,透射电镜观察K562/Adr细胞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改变. 结果透射电镜下,pSilence MDR-1和pSilence neo-GSTπ转染组细胞胞浆浓缩、线粒体出现肿胀空泡样变、胞核内染色质浓集、染色质形成新月体样改变并有凋亡小体形成等典型的凋亡改变;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Silence MDR-1和pSilence neo-GSTπ转染组发生凋亡的K562/Adr细胞中,Bcl-2含量明显减少,与mock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siRNA重组质粒pSilence MDR-1和pSilence neo-GSTπ通过抑制Bcl-2表达诱导K562/Adr细胞发生凋亡,逆转其多药耐药的发生,从而为siRNA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作者:冯敏华;张弢;顾静文;林果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点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的疗效

    目的探讨点消融法治疗典型心房扑动的疗效. 方法将16例典型心房扑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线性消融组(A组)与点消融组(B组).比较两组下腔静脉与三尖瓣峡部双向阻滞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放电次数、手术费用、复发率. 结果与线性消融组比较,点消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短,放电次数少,手术费用低(P<0.01).两组均未发生心包填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及栓塞等并发症.两组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点消融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推广的治疗典型心房扑动的方法.

    作者:储慧民;杜为平;张福兴;陈晓敏;董建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状态及其意义. 方法根据冠脉造影将66例可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ACS组(45例)和对照组(非冠心病组21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62P和CD63.并根据性别、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血LDL-C水平对ACS患者分组,分别比较各组间CD62P和CD63的表达. 结果 ACS 组CD62P(5.12±3.95)%、CD63(5.20±3.54)%,分别高于对照组CD62P(2.64±1.31)%、CD63(2.57±1.67)%(均P<0.01);两指标测定ACS的敏感性为73.33%和71.11%,而特异性为71.43%和76.19%,其界值点分别为2.59%和3.05%.在ACS患者中,性别对血小板的CD62P和CD63影响不显著(P>0.05);三支组和双支组的CD62P和CD63的表达均高于单支组(P<0.05);三支组与双支组间的CD62P、CD6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LDL-C组的CD62P、CD63高于低LDL-C组(P<0.01). 结论 ACS患者存在高度的血小板活化,性别对ACS患者血小板活化无显著影响,血小板活化程度随冠脉病变加重和高LDL-C水平而增加.

    作者:陈晓曙;林加锋;王毅;郑加永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非永久性房颤患者复律前后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的意义

    目的研究心功能正常的非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转为窦性心律前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浆BNP水平在预测房颤发生和预后中的作用. 方法测定128例心功能正常的非永久性房颤患者电复律前后血浆BNP变化,并与67名正常窦性心律、心功能正常者作比较. 结果房颤患者在电复律成功后2h内,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54名阵发性房颤患者全部转为窦性心律,血浆BNP水平由复律前的68.4±18.7ng/L降至28.1±14.9ng/L;7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全部转为窦律,血浆BNP水平由复律前的75.8±20.9ng/L降至29.1±18.1ng/L. 结论血浆BNP低水平增高可能预示无症状心脏病患者房颤的发生,房颤患者BNP水平在正常范围内的下降可能预示房颤的终止.

    作者:储慧民;杜为平;陈晓敏;叶红华;张国阳;潘伟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心房颤动的维持窦性心律药物选择

    维持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几种.当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是否应该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首选哪种药物,应避免选用哪种药物?怎样判断是否有效?怎样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刘兴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心房颤动治疗方案的选择与思考

    心房颤动(AF)是21世纪流行病,也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AF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作者:高从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肺静脉前庭隔离术

    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主要策略目前主要包括以下三种:肺静脉电隔离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和左心房线性消融术.肺静脉前庭(pulmonary vein antrun)指的是肺静脉开口和左心房体部之间,类似漏斗样扩张的区域,其边缘通常距离肺静脉开口约0.5~1.5cm,但左肺静脉前庭的前缘往往与肺静脉开口重叠(图1).传统意义上的左心房后壁实际上包括两侧肺静脉前庭在内,而真正的左心房后壁实际上只是位于两侧肺静脉前庭之间很小面积的一部分心房组织.以上三种消融策略的主要区别见表1和图2.除这3种主要消融策略之外,以心房内的碎裂电位作为靶点的消融、以左心房心外膜的神经节作为靶点的消融近年来亦备受关注,但目前相关的报道较少,尚未成为主流的房颤导管消融策略.

    作者:董建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妊娠剧吐并发Wernicke病一例

    1 病例患者女,23岁,因停经3个月,恶心呕吐1个月入院.患者既往体健,近1个月来出现频繁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胆汁,每进少量流汁均引起呕吐.入院体检:T 37℃,P 90次/min,R 19次/min,BP 95/60mmHg;呈痛苦貌,心率9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听诊无殊.全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作者:陶梦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霍乱弧菌所致败血症二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5年8月我院收治2例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致败血症患者.其中1例为男性,53岁,在宁波打工,另1例为女性,51岁,镇海人.2例患者均生活在海边,有接触海水、生吃海鲜史,均有慢性肝硬化,发病时均伴有高热、畏寒,下肢肿胀、水疱或血疱.男性患者有左脚趾外伤、皮肤破损史,入院时间短,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终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作者:曹利君;杨青;干文君;金春光;俞碧霞;汤显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抗高血压药物的评价与选择

    近年来许多循证医学研究证实:抗高血压药物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主导作用是控制高血压本身;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尤其高危患者应尽早联合用药和尽早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的药物选择与组合应个体化.此外,应尽可能在昼夜恒定控制血压的同时,预防和逆转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remodeling,构型重建),不影响甚或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影响甚或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代谢、血糖代谢和其他生化指标等,其中靶器官保护是高血压防治的核心.

    作者:曲静伟;洪中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作者书写统计学符号须知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宁波天一国际心房颤动论坛暨手术演示会纪要

    宁波天一国际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顫)论坛暨手术演示会于2006年4月14~15日在宁波市新园宾馆举行.

    作者:储慧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