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属于急性自限性血管炎症性综合征.1967年日本人川崎富首先报道本病.目前该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多数国家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首位原因.日本从1970年开始进行2年1次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已进行了14次,报道患者总数为140873人,分别于1979年、1982年和1986年有过3次大流行.
作者:黄先玫;康曼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晕厥是儿科临床实践中常见病症,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儿童晕厥中常见的病因,约占所有晕厥患儿的80%.已有许多研究表明,反复出现的晕厥可使患儿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必须对VVS患儿进行正确的诊断与治疗.近年来,对VVS的临床研究是国际上小儿心脏病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作者:张若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1 概述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在成人,心力衰竭是一个公共健康问题,常见而且危害性大.在儿科临床,心力衰竭是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也是儿科疾病的重要死亡原因.近半个世纪以来,对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作者:龚方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的发病率为7%~8%,据此估计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心病患儿达15万左右,为小儿时期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传统的外科手术需开胸,损伤大,费用昂贵,手术可造成各种并发症及带来一定的死亡率,此外,手术本身还存在美容问题.
作者:朱卫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家族性结节性甲状腺肿(familial nodular goiter,FNG)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1-2],经调查,作者发现了一个三代共5口人同患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家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启平;袁志刚;韦荣干;马军;方玲;叶英;庞启平;刘清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肺动脉吊带(pulmonary artery sling)又名迷走左肺动脉或左肺动脉起源于右肺动脉,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患儿出生后多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病死率高.因本病少见,临床缺乏认识,极易漏诊.现将我院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若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1 病例患者,男,18岁.突然晕倒,意识不清1h.患者无明显诱因下突然晕倒,呼之不应,四肢抽搐,持续数分钟后缓解.呕吐1次,呈喷射状,无大小便失禁.既往否认手术及重大外伤病史,否认有类似病史.查体:意识模糊,瞳孔等大等圆,肌力不合作,张力无异常.
作者:舒仁义;叶孟;张霞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神经根受压后纤维变性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P-β1)表达的关系.方法 SD大鼠50只,参照Kawakami方法,显露左右侧L4-L6神经根及背根神经节,左侧用4-0肠线在背根神经节头侧端结扎神经根两道并打两个结,线与神经根相距3cm;以自身右侧相应神经根作为对照.术后1、2、4、8和12周,分别取L4-L6神经根标本进行组织观察,并借助免疫细化方法测定TGF-β1表达程度.结果 实验测神经根术后1周TGF-β1开始表达,术后2周趋明显,术后4周达高峰,其表达与神经根受压后纤维形成过程一致.结论 TGF-β1参与神经根受压后纤维化的形成,合理调控TGF-β1表达有望减轻受压神经根粘连、变性的程度.
作者:庞清江;张前法;章海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槲寄生对人大肠癌HCT116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槲寄生对HCT116增殖的影响,瑞特-姬姆萨染色和吖啶橙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 槲寄生对HCT116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显微镜下肿瘤细胞体积缩小,核染色质固缩,部分发生核偏位,并使人大肠癌HCT116细胞周期阻止在G2/M期.结论 槲寄生对HCT116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细胞周期阻滞作用.
作者:叶孟;林蕾;王少敏;倪曙民;吴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指性交时阴茎不能获得勃起或维护勃起以满足性生活,病程3个月以上者.据报道,52%的40~70 岁男性存在不同程度的ED[1],到2025年,全世界大约有3.22亿男性存在勃起功能障碍的问题.ED给患者带来三大危害:精神障碍,心身痛苦;降低对生活的满意度;影响家庭的和睦、幸福和稳定.因此,男子勃起功能障碍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和社会的关注.
作者:崔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