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宁波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0800
  • 国内刊号:33-1268/R
  • 影响因子:0.65
  • 创刊:1994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121
  • 全年订价:19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基础医学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2009年7期文献
  • 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及Th1/Th2细胞因子漂移在FOLFOX化疗前后的动态变化

    目的 研究FOLFOX化疗对肠痛根治性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83例肠癌患者根治性术后6周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细胞,MTT法测NK细胞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1个月为1个疗程,共化疗6个疗程.分别于化疗开始前、化疗结束时和化疗结束后6个月监测外蒯血CD3+T、CD4+T和CD5+T数量比例,NK细胞活性,以及血清中自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动态水平变化. 结果 CD8+T、CD4+T/CD8+T化疗后明显下降(均P<0.05),化疗结束后6个月恢复至化疗前水平.化疗组的NK细胞活性在化疗结束时较对照组和自身化疗前低(均P<0.01);化疗结束后6个月NK细胞活性略低于自身化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水平,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化疗结束时IFN-γ、IL-2、IL-4和IL-10水平较对照组或自身化疗前低,化疗结柬后6个月恢复正常(均P<0.05). 结论 FOLFOX化疗可能降低肠癌根治性术后患者的CD8+T的数量比例及NK细胞活性,引起Th1、Th2细胞因子血清水平下降,抑制抗肿瘤免疫功能.

    作者:陈灵芝;康云平;王雪春;黄常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半定量RT-PCR法检测TLR4在人大肠癌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TLR4 mRNA在人大肠癌组织和正常肠道组织之间的差异性表达,探讨TLR4同肠道肿瘤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以GAPDH为内参,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24例正常大肠组织标本和24例新鲜大肠癌组织标本中TLR4、CD14、MD2、TGF-β和VEGF因子表达水平,应用多媒体图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TLR4、MD2、CD14、TGF-β和VEGF在肿痛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比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增强,并且TLR4与TGF-β、VEGF之间表达存在较强的关联性(r>0.838,P<0.01).结论 人大肠组织中TLR4表达量与肿瘤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推测可能诱导肿瘤相关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

    作者:金海敏;孟庆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妇康宁片药物成分的定性鉴定与芍药苷含量测定

    目的 增订妇康宁片质量检测项目,旨在提高和完善现行标准. 方法 采用显微和簿层色谱(TLC)技术,拟定了君药与臣药两项定性鉴别,显微鉴别目标选定白芍、香附、当归及三七,TLC鉴别益母革:用RP-HPLC法测定制剂中芍药苷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C18,流动相:甲醇-水(40:60),检测波长230nm.结果 定性鉴别专属性强;定量分析所含的芍药苷能与其他成分达到基线分离,芍药苷在0.228~4.560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2%,RSD=2.03%(n=5). 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结果 准确,具有较好的重现性与稳定性,可较全而地对妇康宁片加以质量控制.

    作者:宋前流;胡双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血清Cystatin C与乙型肝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与乙型肝炎的关系.方法 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97例乙型肝炎患者及25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Cystatin C水平,同时测其血清HBV-DNA(定量)、ALT、AST、TBIL、PT以及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IIIP)、Ⅳ型胶原(CL-IV)、层粘连蛋白(LN)等.分析血清Cystatin C与临床类型及HBV-DNA、HBV-M、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间的关系. 结果 血清Cystatin C水平在不同临床类型的乙型肝炎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statin C与HBV-DNA(定量)、ALT、AST、TBIL、PT以及血清纤维化指标等不相关. 结论 血清Cystatin C与乙型肝炎的临床类型不相关.

    作者:纪礽斌;梁晓岳;周文红;钱云松;王海云;翁彭剑;胡爱荣;丁世雄;舒晋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氧自由基动态变化及肠黏膜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 探讨氧自由基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动态变化,并评估其与肠道损伤的相关性. 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1、模型2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纰不进行药物干预,模型1和2组以三硝基苯磺酸和无水乙醇灌肠制作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分别在实验第8天、第4天、第8天宰杀取标本,检测血清中活性氧、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丙二醛的动态变化,并与肠黏膜损伤指数做相关性分析. 结果 模型组血清中活性氧、丙二醛以及损伤指数于第4天开始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则在第4天降低,在第8天有所回升,但没有达到正常水平(P<0.01).模型组肠黏膜线粒体肿胀变圆球形且内容物有缺失,嵴略肿胀并有缺失;线粒体数量有减少. 结论 TNBS诱发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中,氧自由基参与其急性发病,肠黏膜线粒体受到损伤.

    作者:余颖聪;郑亮;姚云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羊栖菜多糖对离体小鼠NK细胞活性和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羊栖菜多糖对离体小鼠NK细胞活性和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10、30、100mg/L浓度的羊栖菜多糖分别作用小鼠脾细胞6、12和18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NK细胞对YAC-1细胞的杀伤活性;10、30、100 mg/L浓度的羊柄菜多糖分别作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16、24和48 h,测定其所分泌的一氧化氮(NO)量.结果 10、30 mg/L浓度组的羊栖菜多糖作用6、12 h对离体小鼠NK细胞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30 mg/L浓度羊柄菜多糖作用组效果为显著(P<0.01);10、30 mg/L浓度组的羊栖菜多糖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作用更为明显,以10mg/L浓度组作用48h效果为显著(P<0.01).结论 羊栖菜多糖能明显增强离体小鼠NK细胞活性,促进巨噬细胞释放NO.

    作者:陈慧玲;况炜;章皓;鲍建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远期胆道再手术原因与处理要点

    胆道再(含多次)手术无论对普外科还是胆道专科医师往往都是-个巨大的挑战.从发生时间上,胆道再手术可分为近期再手术和远期再手术.近期再手术多与前次手术直接有关,如前次术后出血、胆漏等,往往需在前次术后数天或数周内再次手术.远期再手术虽亦与前次或以往胆道手术有一定关联,但关联程度不如近期再手术密切,常在前次术后数月或数年,甚至数10年发生,其发生原因亦与近期再手术不同.我们结合国内有关胆道再手术的文献及我院近5年收治328例远期胆道再手术资料,探讨如何降低远期胆道再手术率及其处理要点.

    作者:陆才德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概论

    1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历史和现状传统的结直肠开腹手术,通常术后需住院7~10 d,6周左右恢复正常体力活动.接受结直肠手术的大多为老年患者,术后疼痛常引起肺部感染,常规手术切口又容易受到肠道细菌的污染.1987年兴起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使外科医师迅速考虑用腹腔镜这一新技术进行胃肠道手术的可能性.

    作者:郑民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胆胰疾病的内镜微创治疗

    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内镜外科的概念.应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胆道子母镜、超声内镜治疗胆胰疾病已日趋成熟,并以其突出的微创、安全、简便等优点,成了胆胰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应福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蜱体表寄生一例

    1病例患者男性,48岁,浙江宁海籍农民.1周前洗澡时发现会阴部小肿块,但无明显疼痛不适,自觉肿块增大来外科门诊求治.发病前有野外作业史,曾在森林及草丛中停留.查体:会阴部皮肤见1 cm×1 cm×0.5 cm肿块,呈皮色袋状突出,基底较宽无蒂,颇似软纤维瘤.拟在局麻下作肿块切除术.在手术过程中发现活动虫体,头钻入皮内.当时虫体完整存活,取出后放入10%福尔马林中送病理检查.眼观为节肢动物,呈扁椭圆形,淡褐色,大小为1 cm×0.8 cm×0.5cm,躯体足部有4对足(见封三彩图9).镜检显示虫体部分消化管及肌肉组织结构(见封三彩图10).病理诊断:会阴部蜱体表寄生.

    作者:葛远科;王德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肝内胆管囊腺瘤一例

    肝内胆管囊腺瘤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肝脏囊性肿瘤,女性占多数,发病年龄多在40~80岁,发病高峰在50岁左右.该肿瘤生长缓慢,可长期无临床症状,待瘤体长到一定程度时,对周围组织或器官可产生压迫症状,如腹痛、腹胀及黄疸等,术前常误诊为肝囊肿.回顾性分析1例肝内胆管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来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曹跃鹏;李东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疗进展

    肝常是结直肠癌转移的唯一器官(肿瘤屏障效应)[1],约10%~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伴有肝转移的发生(同时性),30%~5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获得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异时性).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肝转移出现时即属Duke D期,未经治疗者中位生存期仅为6~9个月[2].因此,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意义重大.我们就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舒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医学文稿中缩略语使用须知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