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宁波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0800
  • 国内刊号:33-1268/R
  • 影响因子:0.65
  • 创刊:1994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121
  • 全年订价:19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基础医学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2010年2期文献
  • 腰段硬膜外阻滞对静脉靶控输注麻醉的影响

    目的 观察腰段硬膜外阻滞对丙泊酚-舒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的影响.方法 将40例ASA I~Ⅱ级行全子宫切除术及要求术后硬膜外镇痛患者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GE组)及单纯全身麻醉组(GS组),各20例.L1~L2或L2~L3硬膜外穿刺置管后,GE组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冈8~10mL,GS纽注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全身麻醉深度通过调节丙泊酚和舒劳太尼效应室浓度(Ce)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在40~60范围及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记录麻醉诱导、维持及恢复期相应时间点BIS和Ce值,并计算各药用量.结果 丙泊酚Ce及用量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S组相比,GE组麻醉维持和恢复期舒芬太尼Ce均低(P<0.05).GE组舒芬太尼用量少于GS组(P<0.01).结论 腰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时,对全身麻醉镇静成分影响较轻,但明显减少对镇痛成分的需要.

    作者:常向阳;王立中;张引法;徐文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 研究耻骨上支的解剖学基础,为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提参数.方法 取半骨盆标本30个,用游标卡尺依次测量骨盆的外径、内径、矢状径,耻骨上支上下径及前后径,同时沿耻骨上支长轴以层距1mm作螺旋CT横断面扫描,确定小横断面的上下径及前后径为可打入螺钉的大安全直径.耻骨结节内缘进针点为A点,置入直径为2mm的克氏针,髋臼外上缘出针点为B点,测量AB的距离、克氏针与矢状面和横断面的角度、B点至坐骨大切迹外上缘(C点)的距离.AB距离为耻骨上支螺钉钉道的长度.置钉后进行CR拍片及螺旋CT扫描,应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分析,观察钉道与髋臼及盆腔的关系.结果 耻骨上支前后径及上下径游标卡尺测量值与螺旋CT影像学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耻骨上支的细部位在髋臼内侧壁内缘处,即髂耻粗隆内侧,该截面为近似为水滴状.AB距离左侧骨盆为(118.3±1.22)mm,右侧骨盆为(117.9±1.36)mm;BC左侧为(36.63±1.43)mm,右侧为(37.21±1.21)mm.佳置钉点在耻骨结节内侧缘,克氏针与躯体矢状面成角40(°)~45(°),与横断面成角20(°)~35(°).顺行置钉角度与逆行置钉角度相反,但是数值相同.螺钉的安全直径可达7.2mm,大长度可达110.0mm.结论 应用耻骨上支髓内钉内固定是可行的,术前一定要进行螺旋CT虚拟置钉评估,置钉点和置钉角度要有个体化差异.

    作者:裘邯军;李明;徐荣明;周耀;竺智雄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舒芬太尼对小鼠胃肠道蠕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对小鼠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小白鼠按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口服0.9%氯化钠溶液组(NO组)、口服舒芬太尼组(SO组)、腹腔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组(M组)和腹腔内注射舒芬太尼组(SI组),各30只.给药2min后,经口灌入亚甲蓝液0.2 mL.30min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将小白鼠处死,打开腹腔,剪开肠系膜.以幽门为起点测量亚甲蓝在肠管内移动距离和肠管全长,并计算亚甲蓝移动率.结果 4组染色肠管长度及甲蓝移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肠管长度:SO组低于NO组,SI组低于NI组,SO组低于S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龉移动率:SI组和NO组比较,SO组与NI组、S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白鼠染色肠管长度和亚甲蓝移动率呈正相关(r=0.939,P<0.01).结论 舒芬太尼无论口服还是腹腔内注射对小白鼠胃肠道蠕动功能都抑抑制作用,口服更加明显.

    作者:何国栋;罗银丽;胡伟建;李耕雨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LYVE-1表达进行检测,计算淋巴管密度(LVD),分析LYVE-1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其他病理参数[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C-erbB2]间的关系.结果 LYVE-1所标记的乳腺癌组织中LVD明显高于转移者(P<0.01).乳腺癌患者不同年龄、肿瘤大小、ER、PR及C-erbB2 L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病理分期患者L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YVE-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道转移有关,LVD可作为乳腺癌淋巴道转移的生物学指标,对乳腺癌临床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郑飞;和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宁波地区幽门螺杆菌优势基因型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宁波地区幽门螺杆菌(Hp)优势基因型及其与Hp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宁波地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胃镜活检标本,对40株临床分离菌株,采用PCR法检测Hp的cagA、vacAm1、vacAm2、vacAs1a和babA2基因型;采用纸片扩散法作药敏试验.结果 40株Hp中cagA、vacAml、vacAm2、vaeAs1a和babA2基因型的阳性率分别为100%、52.5%、85.5%、92.5%和57.5%;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分离的Hp基因型的检出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Hp对甲硝唑的耐药率高于阿奇霉素(P<0.05),并显著高于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P<0.01);Hp的甲硝唑耐药株与敏感株之间cagA、vacA和babA2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宁波地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分离的Hp以cagA、vacAm2、vacAs1a、babA2、vacAs1a/m2基因型为主.Hp基因亚型的确定尚不能对Hp根治疗法中抗生素的选择提供帮助.

    作者:寿佩勤;费红军;岑叶平;王布江;柯海萍;方夏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ARIMA时间序列和BP神经网络在传染病预测中的比较

    目的 比较自回归滑动平均时间序列模型和神经网络对传染病的预测效率.方法 根据1985-2004年伤寒、副伤寒按季度发病率数据资料,利用dps7.55软件中的ARIMA时间序列、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用2005-2007年的伤寒、副伤寒季度发病率对二种预测模型进行检验,从而比较二种模型的优劣.结果 用ARIMA时间序列分析得到拟合度为50.15%,验证模型的残差平方和为5154.38;用神经网络分析得到拟合度为73.12%,验证模型的残差平方和为3559.24.结论 神经网络模型更为适用于预测宁波市镇海区伤寒、副伤寒发病趋势.

    作者:董选军;贾伟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性疼痛治疗发展趋势——多模式镇痛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对急性疼痛的定义为:近产生并可能持续较短时间的疼痛.目前,对急性疼痛多采用多模式镇痛和超前镇痛疗法,提倡联合多种药物镇痛,同时强调在手术前预防疼痛的发生,并减轻或预防术后超敏状态的形成.

    作者:郭建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合法合情合理应用镇痛药治疗癌痛

    癌痛是慢性疼痛生物学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治疗的方法目前多而杂,但疗效难保.治痛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设计、实施及调整,直至医患双方均获满意为止.

    作者:崔健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疗

    由周围和/或中枢神经系统原发和/或继发性损害、功能障碍或短暂性紊乱(transitory perturbation)引起的疼痛,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是以自发性疼痛(spontaneous pain)、痛觉过敏(hyperagesia)及异样疼痛(allodynia)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疼痛综合征.

    作者:樊碧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平山病二例报告

    平山病(Hirayama disease,HD)又称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是日本平山惠造于1959年首先报道[1],特点是青年起病的单侧或双侧上肢远端(手和前臂)肌萎缩,是神经科少见病,易误诊误治.现将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慈溪医院就诊的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左红霞;应锡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近端型上皮性肉瘤2例病理学观察

    近端型上皮性肉瘤(proximal-type epitheliod sarcoma,PES)是一种组织来源不明的罕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是上皮样肉瘤(ES)的一种少见亚型,与发生于四肢末端的经典型(又称远端型)ES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组织学特点且更具侵袭性.国内外相关报道较少.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收集了2例,现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和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兆平;高志斌;邹云峰;黄丽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影响因素分级和防治策略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手术后常见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为20%~30%[1-2].在某些特殊的手术领域,如妇科、腹部以及小儿斜视手术中其发生率更高,达70%~80%[3].PONV是导致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重要原因,不但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并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必须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PONV,以提高手术疗效与患者满意度.现将PONV影响因素分级和防治策略综述如下.

    作者:刘宇;朱伟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肩外展功能重建研究进展

    脊髓灰质炎、创伤和分娩性臂从神经损伤等常致肩外展运动障碍,给日常起居带来诸多不便.其早期治疗方法甚多,如神经探查、松解、移植和移位等,治疗方案依病因及伤情而定;晚期治疗只有肩关节融合和神经、肌肉移位可选.采用肩关节融合治疗,关节稳定有力量,依靠残存肌肉和肩胸关节仍有较大幅度的外展及前屈,但外观欠佳,并发症较多,现已很少使用.采用神经、肌肉移位治疗,关节被动活动好,但操作较复杂,影响因素多,疗效不如前者恒定.现针对神经、肌肉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作一综述.

    作者:陈宏;王扬剑;魏鹏;王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椎间盘造影术的应用

    椎间盘造影术(discography)又称髓核造影术,是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一种重要方法,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由于假阳性的存在和缺乏客观的诊断标准,其实用性受到部分学者质疑.本文回顾分析了相关文献,对椎间盘造影术的诱发疼痛机制、应用范围、结果判断、影响因素及新技术的发明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对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启示.

    作者:李延荣;蒋国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作者书写统计学符号须知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