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浓度测定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高危因素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集74例IFI高危因素患者的178份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抗真菌治疗前后GM抗原水平.参照IF1分层诊断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GM阳性患者24例,其中确诊组1例、临床诊断组9例、拟诊组10例和不符合IFI组4例,各组阳性率分别为50.0%、64.3%、34.5%和13.8%;本GM检测试验,灵敏度0.63,特异度0.86,阳性预测值0.71,阴性预测值0.81,诊断符合率0.78:GM阳性患者选择覆盖曲霉的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治疗有效率58.8%,治疗前、后GM平均值各为1.3±0.34和0.72±0.24(P<0.05);而用氟康唑治疗有效率仅为22.2%.GM阴性患者采用氟康唑或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均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平均GM值各为0.22±0.15和0.23±0.19(P>0.05).结论 GM检测灵敏度中等、特异度较高.对早期诊断IFI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动态检测GM值变化可有效判断治疗效果.
作者:俞万钧;傅中明;汪一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分析单用亚甲蓝染料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价值.方法 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或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的结果对照分析弧甲蓝染料法在SLNB中的成功率、阴性预测值以及影响因素.结果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单用亚甲蓝染料法行SLNB中的成功率可达98.2%,临床淋巴结阴性患者中,阴性预测值可达100%.全组共免除ALND102例,其中单用亚甲蓝染料示踪法12例,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未见腋窝复发病例.结论 亚甲蓝染料示踪法行SLNB 可安全用于临床分期为T1N0M0的早期乳腺癌患者.
作者:张冰;李振平;刘纯;张静;李占文;杨华锋;唐鲁兵;杨海涛;王永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对哮喘大鼠模型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组)、哮喘组(A组)、SIT对照组(CT组)和SIT治疗组(T组),各10只.通过卵蛋白(OVA)雾化吸入的方法对致敏大鼠进行SIT干预,观察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及计数结果、血清和BALF中IL-10及TGF-β1水平变化.结果 C组BALF和血清中IL-10浓度分别高于A组和CT组
作者:李绍波;金小红;王昕昕;童夏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临床分离株的病原分布及感染状况,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以无菌穿刺获得乳腺炎开放性脓液和封闭性脓肿标本,行需氧和厌氧培养,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用GPI、GNI、ANC鉴定卡、AST-GN13、AST-GP61药敏卡进行菌株的鉴定和药敏试验,以苯唑西林低抑菌浓度(MIC)来判断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结果 270例标本共分离细菌70株,其中G+菌61株,厌氧菌4株,G+杆菌3株,G-杆菌2株.G+球菌中以葡萄球菌属细菌为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分离多占46株.SA中34.8%产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索的耐药率为89.1%.MRSA检出率为10.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100%产β-内酰胺酶,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78.6%.结论 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以SA检出率高,对青霉素有较高的耐药性,MRSA发生率较低.其次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高,对青霉素及苯唑西林均有较高的耐药性.未发现利奈唑烷、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株.
作者:杨雪静;张伟珍;曹俊敏;陈益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细菌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以培养为基础的传统致病菌检测方法存在耗时长、检测敏感性受培养条件限制等缺点,越来越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因此,发展快速、准确检测病原菌的方法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发展的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集成化、微型化及自动化等特点,已广泛用于检测基因位点差异和分析基因表达水平等领域.在临床致病菌和耐药性的检测方面,基因芯片技术因其快速高效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者:李巧云;蔡挺;常燕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以及高产AmpC 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治疗有效的药物.近十年来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非发酵菌已成为院内感染的一个严重问题,而肠杆菌科细菌则很少对其耐药.但近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引起了世界各国抗感染专家和临床微生物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作者:齐艳;俞云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1 侵袭性真菌病流行病学变化与高危因素的评估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s,IFD)是指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所致的深部组织真菌感染.念珠菌属和曲霉菌属是IFD常见的病原真菌,念珠菌中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非白色念珠菌有增加趋势;曲霉菌感染的比例逐年上升,已成为重要的致死真菌;确诊病例中或尸解中发现的侵袭性曲菌病超过侵袭性念珠菌病;同一个体内可以发生念珠菌和曲霉菌的复数真菌感染;重症病例日益增多.
作者:刘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暴发性1型糖尿病是日本学者Imagawa等提出的1型糖尿病的新亚型.由于尚未发现其明确的病因及自身免疫的证据,根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及1999年WHO对糖尿病的分型诊断方案,暂被归入特发性1型糖尿病的范畴[1].现将宁波市北仑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报告如下.
作者:王小玲;王斌;阿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乳腺癌是一种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积累的复杂病变.表观遗传变异(epigenefic variation)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表观遗传变异指不改变基因DNA序列,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和非编码RNA调控等方式调控基因表达,使基因功能发生可遗传的变化,终导致基因表型改变.
作者:王娟娟;张乐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1 PRAME在各种肿瘤中的表达1997年Ikeda等[1]首次在体外对1例黑色素瘤复发患者的自身淋巴细胞进行刺激,制得细胞毒性T细胞克隆17(CTL17),从而引发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由此对能被CTL溶解的由HLA-A24呈递并在黑色素瘤细胞表达的抗原命名为LB33-E,而将编码这一抗原的基因命名为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antigen of melanoma,PRAME).PRAME基因位于22q11,编码50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无启动序列.在88%初发和95%转移黑色素瘤中都有表达[1],正常皮肤组织和良性黑素细胞则不表达,提示PRAME可能是黑素细胞恶性转变中发生[2].
作者:徐凯红;张怡;欧阳桂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作者:《现代实用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