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Tei指数评价一侧全肺切除术后右心功能变化. 方法 收集本院胸外科一侧全肺切除患者22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心率(HR)、右心室搏出量(RVSV)、右心室排血量(RVCO)、右心室射血前期时间(RPEP)、右心室射血加速时间(ACT)、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舒张时间(IRT)、右心室射血时间(RVET)、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 Tei指数,评价右心室功能变化. 结果 术后第 3 天与术前比较 HR、RVSV、RVCO、RPEP、ACT、RVET、ICT、IRT、PASP 及 Tei 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右心后负荷明显增加;术后第7天HR、RPEP、ICT、IRT、(ICT + IRT)及Tei指数下降,RVSV、RVCO、ACT、RVET增加,与术后第3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心室后负荷降低及泵血功能增强;术后第10天PASP才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R、RPEP、ICT、IRT、(ICT+IRT)、Tei指数进一步下降,RVSV、RVCO、ACT、RVET进一步增加,与术前观察值基本相近(均P>0.05),右心室功能逐渐好转稳定. 结论 多普勒超声观察到一侧全肺切除术后第3天对右心功能影响大, 除PASP术后第10天恢复术前水平外,其他右心功能指标术后第7天即恢复术前水平.
作者:陈小群;钱彩艳;孙建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麦默通乳房良性肿块切除术的方法与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麦默通乳房良性肿块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 总结效果、 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104例中149个肿块完全切除139个,残留10个,残留率6.71%;患者满意度评价,满意102例(98.08%),基本满意1例(0.96%),不满意1例(0.96%);术后无发热患者,局部红肿2例(1.90%),血肿9例(8.65%),疼痛14例(12.50%),淤青21例(20.19%),均在数天内缓解. 结论 麦默通在乳房良性肿块切除中特别是患者的外形满意度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术后残留是大的并发症,需进一步探讨原因和防治方法.
作者:胡淑芳;崔海东;郭巨锋;刘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晚期胃癌一线DS方案化疗后疾病得到控制者替吉奥(S-1)维持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9例经一线DS(多西他赛+替吉奥)方案化疗6个疗程后,获得疾病控制(CR+PR+SD)的晚期胃癌患者,分为S-1组和对照组. S-1组在DS方案化疗结束后的第21天开始行S-1胶囊80mg/(m2·d)化疗,早晚2次口服,第1~14天,第21天为一个疗程,直到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毒副反应. 对照组不给予其他药物治疗,仅在有疼痛行止痛等对症缓解症状的治疗. 观察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生存时间(OS)、1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 结果 S-1组和对照组中位PFS分别为4.3个月和2.9个月, 中位OS分别为11.2个月和8.9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34.3% 和11.8%,两组PFS、OS和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不良反应中,两组大多表现为1-2级的不良反应,两组均无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无治疗相关性死亡. 结论 晚期胃癌一线DS方案化疗后疾病得到控制者采用S-1维持治疗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轻,能显著延长患者的PFS、OS及1年生存率.
作者:尚官敏;李海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CO2激光联合氦氖激光治疗跖疣创面愈合的效果. 方法 采用单盲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85例跖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采用CO2激光烧灼疣体至真皮层,对照组:CO2激光治疗后创面外用碘伏,3次/d.治疗组:除使用碘伏外,再用氦氖激光照射,每天每个创面20分钟,观察4周.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跖疣疗效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氦氖激光可明显缩短CO2激光治疗跖疣后的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闵建强;陆明;刘改荣;王兵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 方法 82例行单孔全胸腔镜肺叶根治术的周围型肺癌患者,术前确诊肺癌24例,术中冰冻切片证实为肺癌58例. 全程胸腔镜下作解剖性肺叶切除,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术. 观察其临床结果,并总结单孔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技术要点. 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3例因淋巴结干扰和肺裂发育差中转三孔.手术时间117~235分钟,平均(150±25)分钟,术中失血量50~400mL,平均(110±55)mL.术后引流时间2~11天,平均(3.8±1.3)天,术后住院时间4~12天,平均(6.7±1.6)天.清扫淋巴结4~7组,平均(5.1±1.0)组,5~25枚,平均(12.7±5.4)枚. 淋巴结转移(N1)6例(7.3%). 腺癌76例(92.7%),鳞癌4例(4.9%),腺鳞混合癌2例(2.4%).IA期40例(48.8%),IB期36例(43.9%),ⅡA期6例(7.3%).全组术后无肺不张、肺部感染、出血、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结论 单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美观的术式.
作者:余凯忠;潘海彬;沈韦羽;田辉;柳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二甲双胍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5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联合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500mg每天晚餐后服用一次,水飞蓟宾105mg,3次/d,三餐后服用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水飞蓟宾105mg,3次/d,三餐后服用治疗. 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肝脏B超,ALT、AST、GGT、TG和TC等指标水平. 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6.20%, 对照组总有效率58.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治疗组治疗后ALT、AST、GGT、TG、TC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较单用水飞蓟宾疗效显著,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楼百层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甲氨蝶呤局部注射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 对照组给予肌肉注射甲氨蝶呤,25mg/次,2次/d. 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的甲氨蝶呤注射,在实性的不均质团块内注射,30mg/次,1次/d,使药物均匀分布在团块内.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33%.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β-HCG为(1353.32±113.24)IU/L,住院时间为(12.33±1.42)天,月经恢复时间为(47.63±3.65)天. 对照组治疗后血清β-HCG为(1535.35±132.42)IU/L,住院时间为(15.72±1.78)天,月经恢复时间为(54.23±4.65)天.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超声引导下甲氨蝶呤局部注射治疗子宫瘢痕妊娠效果显著,且患者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华芳;张智;曹永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比不同方式定位横窦乙状窦的拐点(transver-sigmoid sinus junction, TSSJ)位置的准确性, 以探寻采用乙状窦后入路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更为简便可靠的定位方法. 方法 将89例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术前行头颅CT静脉造影检查(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 CTV),指导术中定位.对照组根据术者以往的经验和术中判断进行定位.比较两组术中静脉窦损伤及术野暴露情况. 结果 两组在静脉窦损伤及术野暴露情况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术前行头颅CTV检查及重建有助于减少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静脉窦损伤,便于术野暴露,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作者:宋正飞;王义荣;杨树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阴道镜评估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前的应用. 方法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接受LEEP术且术前行常规阴道镜评估的病例120例为观察组, 另取同期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行LEEP术10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术前阴道镜评估+术中碘染色后LEEP术,而对照组仅给予术中碘染色后LEEP术,观察两组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较观察组多,阴道流液天数也较观察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宫颈粘连和残留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均P<0.01),而复发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EEP术前常规行阴道镜评估,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流液天数,并且减少宫颈粘连和残留率,但不增加复发率.
作者:熊娜群;赵玲军;陈顺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及分析肺纤维平滑肌瘤性错构瘤的病理特征及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肺纤维平滑肌瘤性错构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结果 肿瘤整体呈结节状,边界清楚,肿瘤内可见裂隙状腺管,周围可见大量增生的梭形细胞成束状、交织状及旋涡状排列,瘤细胞核细长,两端钝圆,胞质略嗜酸性,细胞形态温和,未见核分裂细胞,部分区瘤细胞压迫腺管成分叶状结构特征,裂隙样结构内衬上皮为纤毛柱状上皮,可见基底细胞. 梭形细胞SMA(+++),Desmin(+++),Caponin(+++),ER(+);内陷腺管样结构上皮TTF1(++++),CK(+++),EMA(+++),其余S-100、CD34、CD99、BCL-2、Ki-67均阴性表达. 结论 梭形的平滑肌细胞围绕呼吸性支气管上皮呈旋涡状分布, 增生的平滑肌纤维压迫支气管腔呈分叶状结构是本病主要的病理表现.
作者:陈金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右旋美托嘧啶预防罗库溴铵注药痛的有效剂量. 方法 拟择期需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患者80例,麻醉诱导时用限时法给予肌松药,按麻醉诱导时给予罗库溴铵前预先静脉注射的药物,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 例. Ⅰ组给予生理盐水,Ⅱ组、Ⅲ组和Ⅳ组分别给予右旋美托嘧啶0.25μg/kg、0.5μg/kg和0.75μg/kg,用Ambesh 四分疼痛评定法评价四组的注药痛发生率和程度,并且观察预注药物(生理盐水或右旋美托嘧啶)前后的生命体征改变. 结果 三种不同剂量水平(0.25μg/kg、0.5μg/kg和0.75μg/kg)的右旋美托嘧啶防止注射痛的发生和控制疼痛的程度效果相似;注射前后的四个时间段,MAP、HR和SpO2有一定的波动(P<0.05或P<0.01),但各组生命体征都处于安全范围. 结论 注射0.25μg/kg的右旋美托嘧啶即能减轻罗库溴铵的注药痛,并且生命体征保持平稳,安全性较好.
作者:陈公锦;袁飞;王淼;周金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MRI在肛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 87例肛瘘患者运用超声及MRI技术进行术前诊断,以手术医师术中诊断为金标准,判断超声、MRI的诊断效果. 结果 手术探查确认低位单纯性肛瘘55例、高位单纯性肛瘘10例、低位复杂性肛瘘14例及高位复杂性肛瘘8例. 超声检查对上述各组的瘘管检出率分别达到87.27%(48/55),90.00%(9/10),85.74%(24/28),75.00%(18/24);MRI 检查对各组的瘘管检出率分别达到 90.91%(50/55),100.00%(10/10),64.29%(18/28),70.83%(17/24).两项检查技术相比较,各组中瘘管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超声检查对各组的内口检出率分别达到52.73%(29/55),40.00%(4/10),57.14%(12/21),35.71%(5/14);MRI检查对各组的内口检出率分别达到90.91%(50/55),100.00%(10/10),71.43%(15/21),71.43%(10/14), 两项检查技术相比较,各组中MRI检查的内口检出率均高于超声检查,其中在低位单纯性肛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超声、MRI检查在肛瘘术前诊断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瘘管检出方面两者效率相当,但在内口检出方面,MRI检查更有优势. 在有条件的医院,建议优先采用MRI检查作为肛瘘术前常规检查.
作者:邓科;崔巍;汪闻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方法 对34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离术,观察手术前后以及单侧和双侧的AMH和bFSH水平. 结果 术后的AMH水平显著低于术前,术后bFSH水平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手术前后AMH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有影响,但单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术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无差异.
作者:梁敏;宋继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为早期筛查诊断NPC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MaxVision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60例NPC组织和60例鼻咽炎组织中的LMP-1表达,分析LMP-1阳性表达与NP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LMP-1在NP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3%(38/60),LMP-1在鼻咽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P-1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LMP-1筛查鼻咽癌的灵敏度为63.3%,特异度为93.3%,阳性预测值为0.905,阴性预测值为0.718, 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95%CI:0.731~0.891). 结论 NPC组织中LMP-1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鼻咽组织中的LMP-1表达筛查鼻咽癌具有较高的特异度,辅助诊断NPC具有可行性.
作者:龚梁;陈建强;鲁杰;熊华;邹坚定;陈亮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卵巢浆液性腺癌血清中差异表达的miRNA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使用基因芯片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6例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和6例正常对照者血清,分别等量混合后作为浆液性腺癌组和正常对照组.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结果验证.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卵巢浆液性腺癌组血清中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有43种,其中上调的有25种,下调的有18种. RT-PCR验证了miRNA-22、miRNA-93在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血清中显著上调,而miRNA-99b则显著下调,与芯片检测结果一致. 结论 卵巢浆液性腺癌和正常人血清中存在着差异表达的miRNA,提示miRNA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者:汪春年;李征;方建晨;王红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磁共振(MRI)评分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IDC及良性病灶各80例的MRI及图像特征,将本次的恶性病灶的征象赋值为1,良性病灶的征象赋值为0,对各病灶进行评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各评分的约登指数,预测佳评分临界值. 结果 MRI评分对IDC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857,95%的置信区间为0.758~0.823. 以约登指数高0.697时的8分作为诊断IDC的临界值,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26% 、75.12%、79.36%、84.44%和74.29%. 结论 MRI评分在IDC诊断中意义较大,得分8分可作为IDC的诊断临界值.
作者:周海伟;朱铖;严金岗;王和平;张善华;王善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64排CT进行冠状动静脉同时显像的可行性及佳时相.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TA)的可疑冠心病患者60例,按延迟时间不同随机分为3组. 造影剂为碘海醇(370mgI/mL、80~90mL),注射速度5mL/s. 将原始图像以40%、60%、75% R-R间期重建,对靶血管进行评分,测量血管管腔的CT值、血管邻近组织的CT值及噪声,比较不同重建时相及各时间组的图像质量. 结果 (1)动脉、静脉三个时间组不同时相的血管显示率显示,各时间段中75%时相的血管显示率高;(2)三组的图像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26~28秒组噪声低;信噪比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26~28秒组高;动脉评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静脉评分中,以26~28秒组高(P<0.05). 结论 冠状动静脉同时显像是可行的,75%时相重建、注射造影剂后延迟26~28秒扫描的图像质量较好.
作者:李伟伟;郑祥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对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诊断价值. 方法 47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Gensini评分>40分为严重狭窄的标准,分为严重狭窄组329例和非严重狭窄组141例.选择影响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15个指标(年龄、性别、BMI、高血压患病率、LDL、HDL、血清肌酐、HbA1C、RDW、MPV、白蛋白、血清钙、血清磷、ALP水平以及左室射血分数)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应用ROC工作曲线探讨诊断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碱性磷酸酶的佳临界值. 结果 影响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存在高血压以及ALP水平升高;诊断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ALP临界值为79U/L,此时的诊断灵敏度为59.9%,特异度为64.5%. 结论 高血压及ALP水平升高是引起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用ALP来诊断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临界值为79U/L,但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不高,分别为59.9%和64.5%.
作者:朱月清;朱小林;宗金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子宫肌瘤患者215例的基础资料、手术资料、术后残留与复发病理,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残留、复发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术后1个月复查发现残留患者19例,残留率8.84%,复发45例,复发率20.93%,手术至发现患者子宫肌瘤复发时间(24.56±2.34)个月,复发数目(5.46±2.31)个,单发7例,多发38例,肌瘤长径(2.65±1.65)cm. 经过对比分析,年龄、肌瘤数目、术后药物治疗、子宫肌瘤长径等因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肌瘤数目、子宫肌瘤长径是引起子宫肌瘤术后残留、复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子宫肌瘤术后残留、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肌瘤数目、子宫肌瘤长径.
作者:周燕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肌内脂肪瘤是脂肪瘤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相对少见,多好发于四肢、背部肌肉组织.国外有源于手足部长肌腱脂肪瘤的文献报道,多为肌腱腱鞘或滑膜来源.本例为作者通过超声检查发现脂肪瘤发生于手部指浅屈肌腱内合并有扳机腕,并经手术证实,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文献报道,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霞春;叶瑞忠;范小明;刘阳;顾晓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 CADASIL)是成年期发病的一种遗传性脑血管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脑卒中和慢性进行性痴呆.目前全球共报道有500多个家系,国内报道较少,约有20余个家系100多例患者[1],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CADASIL报道如下.
作者:徐林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分析金华市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状况,为本地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荧光杂交核酸分型检测技术,对金华市12303例女性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分型结果进行统计. 结果 12303例检测标本中,HPV阳性2603例,总阳性率为21.16%;检测的26种亚型中,常见的 5 种亚型依次为: HPV-52 型、HPV-16 型、HPV-58 型、HPV-39 型、HPV-18 型; 主要以 0~25 岁和51~65 岁(79.88%)两个年龄段为主;并以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中的二重感染为主. 结论 金华市HPV阳性率达到中度流行水平,其中常见的亚型依次为HPV-52型、HPV-16型、HPV-58型、HPV-39型、HPV-18型,应引起重视.
作者:陈伟;林美丽;吕靓珂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桔梗皂苷D是否能增强多柔比星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及机制. 方法 MTT 法检测多柔比星单独治疗及联合桔梗皂苷D治疗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杀伤活性.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人正常宫颈上皮细胞系CRL-2614 及宫颈癌细胞系Hela、SiHa 和C-33a 的PKM2 表达水平. 将Hela 细胞用桔梗皂苷D和多柔比星处理后,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ela细胞PKM2的表达水平. 将Hela细胞用桔梗皂苷D和多柔比星处理后,检测Hela细胞葡萄糖的摄取能力和乳酸生成能力. 构建PKM2真核表达载体,MTT 法检测PKM2 表达载体转染对桔梗皂苷D 联合多柔比星对Hela 细胞活力抑制率的影响. 结果 对照组,1μmol/L 桔梗皂苷D 组, 5μmol/L桔梗皂苷D组,10μmol/L桔梗皂苷D 组,0.1 mg/L 多柔比星组,0.5 mg/L 多柔比星组,1 mg/L 多柔比星组对 Hela 细胞活力的抑制率分别为 0、(4.5±0.4)%、(21.2±1.8)%、(55.4±4.2)%、(7.0±1.1)%、(27.6±2.1)%、(60.8± 5.2)%,不同浓度桔梗皂苷D组间及多柔比星组间对Hela 细胞的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μmol/L 桔梗皂苷D 对Hela 细胞的抑制率为(4.1±0.4)%,0.1 mg/L 多柔比星对Hela 细胞的抑制率为(7.2±0.6)%,两者联合对Hela 细胞的抑制率达到 (59.5±3.9)%. 正常宫颈上皮细胞系CRL-2614 及宫颈癌细胞系Hela、SiHa、C-33a 的PKM2相对表达量为别为1.00±0.03、17.5±0.6、12.4±0.4、13.8±0.5,三种宫颈癌细胞系的PKM2 表达量与CRL-2614细胞系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相比,桔梗皂苷D 组的PKM2相对表达水平,葡萄糖相对摄取量及乳酸相对生成量均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转染PKM2表达载体后,桔梗皂苷D联合多柔比星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从 (60.1±4.2)%下降到 (22.4±2.1)%, 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桔梗皂苷D通过下调PKM2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糖代谢,协同多柔比星杀伤宫颈癌Hela 细胞系.
作者:徐慧君;谭细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