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肺炎儿童的肺部X线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手足口病并发肺炎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根据患儿双肺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影像学特点将X线表现分为5种类型:本组单纯间质型48例(63.16%),单纯局限型10例(13.16%),局限-广泛型14例(18.42%),间质-实质型2例(2.63%),肺水肿型2例(2.63%).结论 不同的影像学类型对观察病情、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晨;施如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Dual刀与针状刀在ERCP插管困难预切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83例行ERCP检查且胆管插管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Dual刀组和针状刀组,比较两组插管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Dual刀组插管时间(5.07±1.44)分钟小于针状刀组(6.14±1.71)分钟;Dual刀组术中出血率(20.0%)明显低于针状刀组(44.2%),两组插管时间以及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插管成功率、术中穿孔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在ERCP胆胰管均插管困难时,Dual刀能降低术中预切开过程中出血发生率,缩短插管时间,并且获得与针状刀相似的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亮;金波;时昌培;徐毅;包海标;吕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外阴阴道血管肌纤维母细胞发病年龄38-60岁.瘤(AMF)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5例外阴阴道AMF,观察其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特点.结果 5例肿瘤大长径1.4~4.7cm(中位数2.5cm).镜下观察肿瘤界限清楚,2例可见完整的包膜,由梭形和上皮样瘤细胞呈索状和小巢状外绕小至中等的血管排列,核异型性轻微,核分裂像0-2个/50个高倍镜视野,间质疏松水肿,可见不同数量的肥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5例瘤细胞均弥漫表达ER、PR,4例表达结蛋白,3例表达bcl-2,1例分别局灶表达CD34和平滑肌肌动蛋白.5例肿瘤随访13~89个月(中位时间48个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外阴阴道AMF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具有激素依赖性,组织学观察联合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陈建欧;李丽燕;方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结外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结果 7例中,男女比值为1:6,年龄40-51岁,中位年龄47岁.7例分别发生于背部皮肤、胸1-2椎管内、肋骨、盆腔、眼眶、大腿及乳腺.组织学显示肿瘤由相互交错的浅染区与深染区组成,浅染区见大圆形或多边形的组织细胞,部分组织细胞见吞噬现象;深染区由聚集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组织细胞S100和CD68阳性,CD1α阴性.结论 结外Rosai-Dorfman病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有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但很容易误诊,因治疗不同,在诊断上需要和其他肿瘤及炎性病变相鉴别.
作者:李海莉;方建晨;刘创峰;郑时玉;邓茜;秦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结直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EMA、CD10、E-cadherin的表达.方法 比较53例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结直肠腺癌患者及81例无微乳头状分化的结直肠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TM二步法检测EMA、CD10、E-cadhefin在两组中的表达.结果 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结直肠腺癌虽然长径普遍小于无微乳头状分化的腺癌患者,但更易导致淋巴、血管和神经侵犯,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免疫组化中,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结直肠腺癌和无微乳头状分化的结直肠腺癌相比,EMA、CD10和E-cadherin抗体在各个分类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MA在伴微乳头分化组中“内向外”阳性模式的表达率较高(48/53),对于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诊断有很大的帮助;CD10在微乳头分化组中“内向外”阳性中的比例低(8/53);伴微乳头状分化组有部分病例E-cadherin阴性,提示此肿瘤粘附性差,预后较差.结论 伴浸润性微乳头分化结直肠癌较无微乳头状分化的结直肠腺癌有更强的侵袭性,预后更差;EMA阳性对结直肠微乳头状腺癌的临床病理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龚仪棠;陈丽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细胞肝癌射频消融术的评价作用.方法 选择肝细胞肝癌138例,所有患者均行射频消融治疗.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均行常规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判断肿瘤残存或肝癌复发,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这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经射频消融治疗6个月后97例出现肿瘤残存或复发,MRI联合DWI组的敏感度为94.85%、特异度为92.68%、准确度为94.20%、阳性似然比为12.96、阳性预测值为96.84%、阴性预测值为88.37%,均高于MRI组的敏感度81.44%、特异度73.17%、准确度78.99%、阳性似然比3.04、阳性预测值87.78%、阴性预测值62.50%.结论 对于肝细胞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肝癌的复发和肿瘤残存的评价,MRI联合DWI的诊断效能高于单用MRI检查.
作者:刘帅;付峰;刘慧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3in1、ALL和Tetra三种不同弥散梯度模式在正常肝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中的佳选择.方法 使用3.0T MR扫描仪对30例健康志愿者的肝脏进行3in1、ALL、Tetra三种不同弥散梯度模式DWI扫描,并对三种不同弥散梯度模式下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同时测量ADC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in1、ALL、Tetra三种梯度模式DWI图像质量的评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etra图像评分高于3in1和A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in1、ALL、Tetra三种梯度模式DWI成像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in1、ALL和Tetra三种不同弥散梯度模式中Tetra模式图像质量高.
作者:李杨飞;丁建荣;潘璟琍;朱华勇;王官良;季文斌;李欣;张忠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迷走锁骨下动脉在食管造影及64排螺旋CT中的影像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食管造影及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后处理明确诊断的患者,其中13例位于右侧,2例位于左侧,总结其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食管造影像可见位于食管上段有一外压性弧形压迹影,CT表现为主动脉弓部血管数目及走行异常,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常合并右位主动脉弓及右位胸降主动脉.与食管、气管的位置关系为:食管后型13例,食管气管间型1例,气管前型1例.结论 食管造影结合64排螺旋CT三维后处理技术对诊断迷走锁骨下动脉具有确诊价植,对临床实施外科及介入手术的方案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沈丽英;胡海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320排螺旋CT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冠心病及胸痛患者行320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对心肌桥的位置、长度及厚度进行测量评估,根据心肌桥的深浅程度分为表浅型和纵深型,并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判断.结果 诊断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126例,其中108例位于左前降支(85.7%);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12例(9.2%),其他6例(5.1%).26例(20.6%)心肌桥近端见冠脉斑块,32例(25.4%)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管腔有不同程度狭窄,9例(7.1%)临床症状明显.126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长度为(16.8±5.2) mm,厚度为(1.6±0.5)mm.结论 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于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一种有效、无创的检查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萍;徐万里;郑屹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肉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肉瘤的超声图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16例超声多表现为单侧单发的大肿块、呈水平位生长、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可见液化或钙化、少量至中等量血流信号等特点.结论 乳腺癌肉瘤根据其超声表现并结合其无痛性肿块为主的临床症状可以为术前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者:朱青青;黄卫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转归,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ABPA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7例均有咳嗽伴胸闷、喘息的临床表现,其中咳黄褐色脓痰者3例.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值血清总IgE及烟曲霉特异性IgE均升高,6例胸部CT显示上中叶分布为主的中心型支气管扩张伴管壁增厚、粘液痰栓阻塞.全部患者均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序贯ICS治疗,其中4例同时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随访期间呼吸道症状均逐步缓解.结论 ABPA患者常有哮喘病史,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血清总IgE水平和烟曲霉特异性IgE升高,胸部CT显示中心型支气管扩张伴高密度粘液栓,治疗以口服激素联合抗真菌药物为原则,临床上应防止疾病复发加重.
作者:洪儿;陈希尔;陈玲;陶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骑跨栓的诊治措施.方法 分析11例腹主动脉骑跨栓患者的诊治情况,总结临床经验.结果 11例中1例保守治疗死亡,10例行手术治疗者1例死亡,9例存活,存活率81.8% (9/11).其中存活者中1例双下肢截肢,1例单侧下肢截肢,保肢率83.3%(15/18),1例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结论 在腹主动脉骑跨栓的治疗中,早期诊断、尽早手术是关键,连续性血液净化和小腿筋膜切开的合理应用能有效提高生存率及保肢率.
作者:屠敏民;徐金夫;杨志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孕期尼古丁暴露(PNE)对新生儿神经、智力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行产前保健并分娩的500例单胎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PNE情况,将其分为有PNE组与无PNE组,每组各2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孕妇体内可替宁含量,并在产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新生儿神经、智力、生长发育及疾病易感性.结果 有PNE组孕晚期静脉血、尿和脐带血COT-HRP含量均明显高于无PNE组(P<0.05);两组新生儿3、15和27日龄时,有PNE组新生儿NBNA评分、CDCC评分均明显低于无PNE组(均P<0.05);有PNE组新生儿身长、头围均明显小于无PNE组,体质量明显轻于无PNE组(P<0.05);有PNE组新生儿出现低体质量、窒息、畸形、死胎的发生率(25.60%)明显高于无PNE组(5.60%)(P<0.05).结论 孕妇存在PNE时,其体内COT-H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极易导致新生儿神经、智力发育延迟,并影响其生长发育,增加新生儿疾病易感性.关注孕妇孕期生活环境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淑芳;于皓;王姝;王淑芳;叶绿菊;李小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突发性耳聋患者216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102例)和mNGF组(114例).常规治疗组予糖皮质激素、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mNGF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观察两组疗效,并比较不同分型的组间治疗效果.结果 mNGF组治疗总有效率(89.47%)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6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型组间疗效比较发现,在低频型患者中mNGF组与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高频型、平坦型和全聋型患者中,mNGF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突发性耳聋的低频型无明显疗效,对高频型、平坦型、全聋型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纪科;夏贵华;宋振宇;刘绍胜;包立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狼疮抗凝物质(LA)水平的变化及其对RA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血浆蝰蛇毒时间测定78例RA患者(RA组)及60例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LA比值(LAR),同时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活性(AT:A),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A组LAR、APTT、D-D、FIB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T: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RA组六项指标进行诊断价值分析,LAR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8.2%及83.3%,并且LAR的阳性预测值及阳性似然比为85.9%及4.69,预测分界值为1.115,ROC曲线下大面积为0.935,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液狼疮抗凝物质增多,凝血功能增强,监测LA水平对诊断RA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作者:吴惠洁;朱佩武;陈静超;侯玲玲;金艳慧;王明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miRNA-21、人信号转导分子1(Smad1)联合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为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130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21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比较两组血清miRNA-21、Smad1和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的差异,及其联合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血清miRNA-21含量显著低于糖尿病组,血清Smad1和尿NGAL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miRNA-21和Smad1、尿NGAL呈负相关(r=-0.683,r=-0.714,均P<0.05);血清Smad1和尿NGAL呈正相关(r=0.806,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miRNA-21、Smad1、尿NGAL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4、0.759和0.812,诊断值分别为70%、1.05ng/mL和60μg/L,联合诊断的AUC为0.917.血清miRNA-21、Smad1、尿NGAL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尤登指数显著低于三者联合,阴性似然比显著高于三者联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miRNA-21、Smad1和尿NGAL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
作者:王钱虎;陈锂;彭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与分析直接水浴仪器法与预稀释水浴仪器法处理冷凝集标本测定结果的优劣.方法 将有冷凝集的血常规标本分成2份,其中1份再分成10小份,水浴不同时间并进行检测和记录;另1份取适量标本与稀释液按Sysmex-XS500i稀释模式1:7的比例稀释,然后分成10等份,水浴不同时间并利用Sysmex-XS500i稀释模块进行检测.结果 WBC、RBC、Hct、MCH、MCHC、PLT与未稀释水浴结果比较,偏倚分别大于7.5%、3.0%、3.5%、3.5%、3.5%、12.5%,效果明显,水浴25~30分钟后检测结果稳定可靠.结论 冷凝集现象可导致多个血细胞检测参数发生改变,普通水浴法检测不能很好处理高效价冷凝集,预稀释水浴法(水浴25~30分钟)则能明显改善结果,从而使血细胞各项检测参数结果得以校正,为临床提供准确有效的检验报告.
作者:洪华林;严莉;沈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本文报道1例晚期前列腺癌伴全身骨转移急诊手术患者的术中麻醉处理,术前合并重度贫血以及血电解质紊乱,拟行经尿道膀胱镜下止血+血块清除术,以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静脉泵注镇静,后血块无法清除,转全身麻醉下行膀胱切开止血+血块清除+膀胱造瘘术,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积极改善电解质紊乱,维持血压,术后15分钟患者意识恢复良好,自主呼吸有力,行急诊血透治疗后安返病房.
作者:盛诚;曹云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苯胺中毒的临床特点以及致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皮肤吸收苯胺致急性严重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肝功能等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急性苯胺中毒病程3天开始出现胆红素水平急剧升高及重度溶血性贫血,给予护肝、激素抗炎、输血等综合治疗,好转出院.结论 急性苯胺中毒导致严重肝损害合并溶血性贫血,早期正确诊断,密切关注生化指标变化,输血、护肝、激素抗炎处理,必要时需血浆置换治疗.
作者:刘雪兰;徐少博;吕月;张波;蒋坚;宋海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剥除术中垂体后叶素诱发心脏骤停的原因及复苏效果,以期提高该类心肺复苏(CPR)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子宫肌瘤剥除术中心跳骤停的患者,分别采用肾上腺素或阿托品复苏,分析抢救过程、复苏用药对复苏结果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2例均复苏成功,其中1例复苏后出现肺水肿,予气管插管ICU监护24小时后生命体征平稳.2例随访均无呼吸循环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结论 宫体注射垂体后叶素可意外吸收入血引起循环异常、心跳骤停,CPR时药物复苏以阿托品为佳,复苏成功后应注意高血压的处理.
作者:林琪琪;林丽娜;金秀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本文报道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1例,患者因咳嗽咳痰人院,外院曾诊断为肺炎,并行抗感染治疗无效,于本院行胸部CT平扫+增强见右下肺结节影,诊断考虑肺内真菌感染,肺部恶性肿瘤.行胸腔镜下右肺下叶结节切除术,术中未见肺内其他病灶,肿物切除后病理检查为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术后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转移.
作者:罗霄;谢继承;金晓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托吡酯(TPM)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早期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AH组和TPM组,SAH组和TPM组采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对SD大鼠建立SAH模型,术后2小时,TPM组予以TPM 40mg/kg灌胃,假手术组和SAH组均灌服等量生理盐水,12小时/次.灌胃前及术后24小时进行Garcia JH神经行为学评分,48小时后处死取脑组织检测含水量及NF-κb p65、Caspase-3和Bax/Bcl-2指标.结果 TPM组较SAH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脑组织含水量降低,NF-κb p65、Caspase-3和Bax/Bcl-2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PM可能通过抗凋亡、抗炎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范成普;杜杭根;周冰之;王承;郝必烈;李宏宇;陈景南;曹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在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应力成骨中的作用及转导机制.方法 通过构建人SMO基因的siRNA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人牙周膜干细胞,应用Flexcell FX-4000T应力加载系统分别对感染后的PDLSCs施加大型变量12%,小型变量0的正弦波,频率0.1Hz的张应力,提取加力0、6、12、24小时后的蛋白,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Hedgehog重要信号分子Gli-1、Patch1、SMO的表达,同时检测成骨分化因子Runx2、ALP的表达.结果 SMO基因沉默后,与对照组相比,SMO特异性siRNA慢病毒组成骨分化因子Runx2、ALP表达减弱,重要信号分子Gli-1、Patch1表达也显著减弱.结论 Hedgehog信号通路调控了PDLSCs的应力成骨过程,这种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成骨分化的早期,且应力刺激12小时时具有较强的促成骨分化作用.
作者:张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41例小脑梗死患者及46例健康志愿者,41例小脑梗死者中22例进行急性期康复训练(康复治疗组),其余19例不进行康复训练(未康复组).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和3个月时的共济失调评分(ICARS)和感觉整合能力测定(SOT)结果,评估患者共济失调和平衡障碍情况,并与体检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ICARS评分,治疗2周,康复治疗组的总评分、步态障碍和下肢动态功能评分显著低于未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康复治疗组总评分及各子类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步态障碍评分与下肢动态功能评分与对照组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康复组总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SOT评分,治疗后康复治疗组与未康复组的EOSS、ECSS、SVS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2周时,康复治疗组的ECSS、SVSS评分显著高于未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3个月两组SOT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共济失调症状,且对患者平衡障碍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胡军;徐艳;王兰珍;林海燕;王传刘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46例肺癌化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正念减压组,每组各23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的肺癌化疗护理方案,正念减压组在此基础上配合正念减压疗法,干预8周后采用癌症疲乏量表(CFS)和中文版自我效能感量表(SUPPH)对两组干预前后的疲乏水平和自我效能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正念减压组CFS评分中躯体疲乏、认知疲乏、情感疲乏及癌因性疲乏总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PPH评分中自我减压、自我决策、正性态度及总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可降低肺癌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促使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提高.
作者:管晓月;周庆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进展期胃癌术后行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以33例行根治性胃癌手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时进行专科护理.结果 33例中,出现术后腹腔感染1例,肠粘连梗阻2例,切口裂开1例,余无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至术后1个月,均未出现腹腔出血、吻合口瘘或死亡.结论 进展期胃癌患者行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的针对性护理对于预防腹腔转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滨滨;盛华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表的预见性护理,预防骨盆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 将136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一般护理组(68例)和Caprini风险评估组(68例).前者采用常规预防DVT护理以及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Caprini风险评估组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估后,依据风险高低进行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出血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24小时D-D水平、卧床时间.结果 Caprini风险评估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D-D水平与一般护理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出血情况显著少于一般护理组(P<0.05),卧床时间也更短(P<0.05).结论 依据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评分的预见性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骨盆骨折患者下肢DVT的发生,且与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相比,能明显降低再出血风险,缩短卧床时间.
作者:吴佳佳;娄洁婵;王林霞;汤鲁明;叶春萍;沈翠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