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安徽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2302
  • 国内刊号:34-1263/R
  • 影响因子:0.81
  • 创刊:1972
  • 周期:季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2005年安徽省优秀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   2003年2期文献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护理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方法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WLXGX-888)对2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52例次的治疗.总结出所存在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结果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但术前病人对此项新技术不了解而产生恐惧心理,术中出现过敏反应、低血压等护理问题.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成功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密切观察患者.

    作者:汪晓平;廖红;王红;吴莉;刘凯;黄士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青海省化隆县人群弓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化隆地区人群弓形虫病流行状况.方法微量间接血凝法检测人体血清弓形虫抗体水平.结果共检455人,人群总感染率为1.54%,男、女感染率间无显著性差异,回族人群感染率显著高于汉、藏族.职业人群中,干部感染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各年龄组中20~29岁组及30~39岁组感染率均显著高于10~19岁组.结论该地区人群存在弓形虫的感染,应尽早开展深入调查,采取防治措施,降低危害.

    作者:蔡辉霞;何多龙;吴献洪;韩秀敏;宁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储藏食物粉螨污染情况初步调查

    目的调查储藏食物粉螨污染情况.方法用光照驱螨法、电热集螨法、水膜镜检法分离储藏食物中的粉螨,并常规制片、鉴定螨种.结果共检验储藏食物20种200份,阳检率为56.50%(113/200).分离获得的螨经鉴定有13种,隶属于5科11属,即粗脚粉螨、腐食酪螨、长食酪螨、干向酪螨、菌食嗜菌螨、食菌嗜木螨、食虫狭螨、纳氏皱皮螨、河野脂螨、家食甜螨、隆头食甜螨、拱殖嗜渣螨和甜果螨.结论储藏食物粉螨污染严重,应引起重视.

    作者:朱玉霞;杨庆贵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我国大陆光壳钉螺遗传多样性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索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大陆光壳钉螺遗传多态性研究的可行性,以获得不同地区光壳钉螺基因组DNA水平上的差异信息.方法随机引物对大陆光壳钉螺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产物经8%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0.6%的硝酸银染色,记录结果并分析.结果2条引物S15(5'CATGCAGGCG3')、S18(5'ACAGCCTGCT3')在螺群间显示出多样性,并且扩增结果稳定可重复.对9个地区钉螺共扩增出82个条带,19.51%的条带为9个地区螺群所共有.S15扩增结果中,云南和四川的螺群在770 bp、390 bp处均有特异性条带产生,另外四川在570 bp处产生其它螺群均没有的条带.S18的扩增产物中,福建福清的钉螺400bp以下无条带产生.云南和四川的螺群分别在380 bp与400bp处产生特异性条带,在750 bp处产生共有的特异性条带.而江苏东台和福建福清的钉螺在950bp处产生其他地区的钉螺所没有的特异性条带.这些特异性的条带和特征在同一采集点个体间可以重复.结论RAPD技术可为钉螺的遗传变异分析研究提供分子水平上的信息.我国各地光壳钉螺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其变异程度和钉螺采集地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许静;郑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人芽囊原虫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膜白介素-2受体的检测

    目的探讨人芽囊原虫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膜白介素-2受体(mIL-2R)的变化.方法采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SA)法对卵囊阳性患者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mIL-2R检测.结果人芽囊原虫卵囊阳性者CD3+、CD4+、CD8+和CD4+/CD8+阳性百分率分别为(65.83±6.55)%、(43.55±6.10)%、(28.43±4.32)%和1.58±0.32,静息期与诱导期mIL-2R表达水平分别为(2.92±1.06)%和(33.45±2.31)%;人芽囊原虫卵囊阴性者CD3+、CD4+、CDR+和CD4+/CD8+阳性百分率分别为(55.87±7.23)%、(39.26±6.43)%、(30.04±5.67)%和1.36±0.41,静息期与诱导期mIL-2R表达水平分别为(4.31±1.47)%和(35.41±3.12)%,两者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人芽囊原虫感染与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T细胞亚群、mIL-2R在抗人芽囊原虫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崔玉宝;陈琳;李朝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肺炎衣原体PCR、套式PCR评价与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PCR和套式PCR检测肺炎衣原体(Chlamydiapneumoniae,Cpn)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方法按Campbell等建立PCR反应体系,按Tong等与秦玲等建立套式PCR反应体系,本文并以Cpn 16SrRNA基因(16SrDNA)为靶基因自行建立套式PCR反应体系,对Cpn、沙眼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大肠埃希稀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粘质沙雷菌、洛菲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嗜肺军团杆菌、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进行检测以评价各方法的特殊性异性;以纯化的Cpn-DNA和1例阳性临床标本作梯度稀释后分别参与各反应体系检测以评价各方法的灵敏度.结果1、PCR和套式PCR均只能检出Cpn TW-183株和CWL-29株,而其它衣原体、支原体、细菌、病毒均不能检出;2、套式PCR检测Cpn较PCR敏感100~1000倍;3、经以16SrRNA基因为靶基因套式PCR检测新生儿肺炎(非吸入性肺炎)和儿童肺炎者咽拭子标本Cpn阳性率分别为16.2%和22.0%,肺结核者痰标本为18.9%,男性STD者尿道拭子标本为0%.结论PCR和套式PCR检测Cpn均有较高的特异性,其中套式PCR比PCR敏感100~1000倍,在肺部炎症者咽拭子或痰标本中Cpn有较高的检出率.

    作者:糜祖煌;秦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人整合素β3亚基编码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人整合素β3亚基全读码框(OR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探讨整合素β3作为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受体的特异性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公布的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从原核质粒中扩增出人整合素分子β3亚基ORF基因,应用TA克隆将其插入pcDNA3.1/V5-His-TOPO载体中,采用酶切和PCR鉴定,选取初筛正向插入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结果序列分析表明与基因库中已发布的人整合素β3亚基ORF核苷酸序列基本一致,成功构建了pcDNA3.1-β3真核表达载体.结论上述结果表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β3已被成功构建,并为进一步研究汉坦病毒的病原学及生物学特征提供了基础.

    作者:牟丹蕾;白雪帆;李光玉;潘蕾;黄长形;杨为松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福建省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调查福建省广州管圆线虫的分布情况,分析福建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调查全省各地的鼠类和各种软体动物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并调查全省广州管圆线虫病人的发病情况和过程.结果福建省的沿海和山区均有广州管圆线虫的分布,终宿主主要为褐家鼠;中间宿主为福寿螺、褐云玛瑙螺和蛞蝓.人因食用或接触螺类而受感染患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和脑膜脑炎,已有2起集体爆发和多例散发病例.该病用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治疗,效果良好.结论福建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区,动物感染严重,人易受感染而造成爆发流行,应引起重视,加强预防.

    作者:杨发柱;张莹珍;屠昭平;黄晓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安徽农村寄生虫感染儿童生长发育的Z评分法评价

    目的应用Z评分法对农村寄生虫感染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价.方法调查点按照全国寄调方案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调查点3~12岁儿童进行调查测量并进行寄生虫学检查,应用EPI info 200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Z评分计算并进行其他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年龄组儿童的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身高别体重的平均Z评分随年龄的增长Z评分均有下降的趋势,以W/A下降趋势为明显,且8~岁组较7~岁组有明显差异(P<0.05);寄生虫感染儿童个体的三项Z评分<-2Z的比例大于未感染儿童,而>+2 Z的比例除WH均小于未感染儿童.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农村儿童的综合营养状况欠佳,饮食的质和量不理想;寄生虫感染对农村儿童个体生长发育指标无显著影响.

    作者:郭见多;李启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疆阿尔泰地区囊型包虫病传播中的生态学因素

    目的研究阿尔泰地区福海县齐干吉迭乡15年来囊型包虫病的传播动态,探讨当地影响包虫病传播的主要因素.方法将调查当地2000~2001年人体包虫病的结果与1987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当地自然条件、居民生产、生活行为的变化对包虫病传播的影响.结果5~15岁哈族儿童的包虫病患病率从1987年的0.9%上升至2000年的2.2%;血清抗体阳性率从18.7%上升至57.8%.表明15年来包虫病感染呈上升态势.汉族儿童的患病率则从1987年的2.5%下降至0.6%.血清抗体阳性率从25.3%下降至18.5%,呈降低趋势.汉族农民居住的村庄和哈族牧民定居点的卫生条件15年来均有十分显著的改善.家犬均栓养,犬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率维持在1987年的水平(19.4%~20.6%).但高山牧场中家犬感染率为47.8%,明显高于农村和定居点.有51%的哈族儿童几乎每年夏季去高山牧场生活两个月左右.结论汉族儿童中包虫病感染率和患病率的下降,反映了15年来当地农村生活、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包虫病传播强度持续减弱.但高山牧场的环境仍保持着很强的感染压力.生活在河谷平原牧民定居点的哈族儿童,每年夏季去高山牧场生活,是感染包虫病主要的生态学因素.同时也提示通过牲畜和家犬的流动,高山牧场疫源地是包虫病在当地农村和牧民定居点中保持较高传播水平的基础.

    作者:柴君杰;焦伟;孟贺巴特;付承;伊斯拉音·乌斯曼;张可久;韩玲玲;徐世东;奴尔别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胶体染料免疫渗滤法检测血清血吸虫抗体的研究

    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是以检测抗体为主,常用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环卵沉淀试验(COPT)和间接血凝试验(IHA).

    作者:叶红专;黎庆龄;陶有文;宁淦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826例凶险型恶性疟疾临床分析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由蚊虫传播,世界各大洲都有发生.据WHO新估计,疟疾流行于9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有3~5亿人感染疟疾,约270万人因此死亡[1].

    作者:孙淑娴;许飞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应用负二项分布评价灭螺效果

    钉螺在自然状态下多呈负二项分布,一种效果好尤其是具有远期效果的灭螺措施,可能会打破钉螺的这种自然分布状态.

    作者:吕大兵;汪天平;吴维铎;王彩霞;欧阳邦友;陶伟;王玲;曹四清;吴明耀;张世清;张功华;汪奇志;姜庆五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脑囊虫病首发症状和感染程度的性别差异

    据文献报道,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发病都以男性居多,尤其是囊虫病,男女发病率之比可达6:1[1、2].为进一步探讨危害较大的脑囊虫病的发病在性别上的差异,收集资料齐全的脑囊虫病确诊病例64例,用Epi info 5.0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凤;刘宏坤;马桂洋;李自平;戴丽华;杜月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山丘地区硼镁石粉灭螺效果观察

    安徽省石台县血吸虫病流行类型属山丘丘陵型,水系源头多起于山谷,由沟、溪汇成河流,与田塘相连,地形复杂,传统方法灭螺难度大,如遇旱季,机械喷洒灭螺就无法实施.

    作者:曹四清;陶伟;王彩霞;欧阳邦友;王玲;吴明耀;储成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恙虫病33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以恙螨幼虫为媒介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漏诊.1998年5月~2001年9月,我院共收治恙虫病3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中运;黄瑾;杨一珍;肖莹;魏宾福;曹春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202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HBsAg携带情况分析

    为了解慢性血吸虫病患者中血清乙肝标志物HBsAg携带情况,我们对1997年2月~2000年6月来我所就诊的202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的HBsAg携带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季虹;许强;王恩木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长江故道废弃集成垸血吸虫病疫情调查

    集成垸位于长江故道上车湾裁弯处,南面是长江改道的主航道,其余均为长江故道,四面环水.

    作者:魏望远;朱诗好;石孟芝;刘寒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唾液标本在寄生虫病免疫学诊断中的应用

    目前寄生虫病免疫诊断多以血清为检测标本,检测方法已从简单的沉淀试验和凝集试验发展为微量、高效和快速的免疫标记技术,具有分子水平的免疫印渍技术,以及基因水平的DNA探针、PCR等.

    作者:申丽洁;罗志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重组细菌-St疫苗研究进展

    细菌性疫苗简称菌苗,在控制鼠疫、炭疽、破伤风和结核等细菌性疾病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传统菌苗种类包括活菌苗、纯化菌苗或亚单位菌苗、类毒素和联合菌苗,现代菌苗则包括分子疫苗、DNA疫苗和微胶囊疫苗等,这些菌苗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副作用,因此尚需研究新型菌苗.

    作者:李文桂;陈雅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美国猴痘爆发引发的思索

    SARS使公众重新对传染病产生了空前的关注,6月初在美国流行的猴痘(monkeypox)立即引起了大家的重视.猴痘到底是一种什么疾病?猴痘的爆发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作者:范学工;应若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热带医学专业杂志的历史和现状

    热带医学(tropical medicine)或称之渭热带病学(tropical diseases),始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热带地区的殖民主义时期,当殖民者在热带地区染上当地流行的疾病返回原宗主国后为了治疗和预防此类疾病而形成了热带医学,很多热带病如鼠疫、疟疾及丝虫病等均是当时在热带殖民地发现的.

    作者:王中全;崔晶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潞西市法帕镇110名小学生蛲虫感染调查

    蛲虫(蠕形住肠线虫)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报道的感染率不一致,据近的国内资料表明,12岁以下儿童的平均感染率为23.61%[1].

    作者:曾瑾;陈连勇;王文林;魏长桂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