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疟原虫镜检和巢式PCR检测间日疟和卵形疟效果.方法 收集2012~2016年输入性间日疟和卵形疟病例血样,巢式PCR检测疟原虫ssRNA基因,并与显微镜检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显微镜检和巢式PCR检测71份血样,间日疟、卵形疟、混合感染分别占74.6%、25.4%、0%和63.4%、29.6%、7%,符合率为81.7%;亚洲23份血样,镜检与巢式PCR均为间日疟,符合率为100%,巢式PCR检测非洲血样48份,间日疟、卵形疟和混合感染分别占45.8%、43.8%和10.4%,镜检与巢式PCR符合率为72.9%;巢式PCR检测26份卵形疟,经典curtisi、变种waIIikeri和混合感染分别占80.8%、11.5%和7.7%,检出变种waIIikeri总数占卵形疟19.2%.结论 巢式PCR检测疟原虫虫种鉴别优于传统镜检法,可提高疟疾病例诊断水平.
作者:李联军;贾西帅;周水茂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报告并分析2016年全市血吸虫病监测数据.方法 根据《武汉市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5年版》,在全市开展常规监测,对全市12个血吸虫病流行区的28个监测点,开展常住居民、流动人群、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钉螺分布和感染情况以及野粪等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结果 2016年全市网络报告血吸虫病病例51例,均为慢性临床诊断病例;监测点本地常住居民血吸虫血清学筛查15 399人,血检阳性343人,粪检342人,粪检阳性0人,血检阳性率为2.23%;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5 122人,血检阳性14人,粪检14人,粪检阳性0人,血检阳性率为0.27%;监测点共检查家畜473头,粪检阳性0头.监测点调查钉螺面积2055.82 hm2,查出有螺面积975.47 hm2,无新发、复现钉螺面积,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全市血吸虫病疫情呈稳中有降的低度流行态势,但钉螺分布仍面广量大,需坚持开展低度流行区的血吸虫病监测巩固与防治工作.
作者:罗华堂;左玉婷;李洋;王浩;周业华;张佳京;徐明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江苏地区无偿献血者弓形虫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弓形虫抗体ELISA试剂盒筛查献血者血清中IgM和IgG,对比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和文化程度的献血人群的弓形虫感染率;设计针对弓形虫B1基因的引物,从抗体阳性血液标本的白膜中提取DNA,进行PCR检测.同时对搜集的双边抗-HCV阳性标本、抗-TP双边阳性且TPPA阳性标本以及合格血液标本进行PCR检测.结果 共计筛查420名献血者血清标本的弓形虫抗体,其中IgM阳性5例(1.19%),IgG阳性14例(3.33%),总抗体阳性率为4.52%.调查显示,献血者性别、年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与弓形虫抗体感染均无显著相关性.19份弓形虫抗体阳性标本、50份抗-HCV阳性标本、52份抗-梅毒螺旋体和TPPA阳性标本、50份HBsAg阳性标本以及140例合格血液标本均未检测到弓形虫DNA.结论 江苏地区无偿献血者有一定的弓形虫感染率,对血液供应安全的影响还需要加大样本量进行调查和评估.
作者:陈慧;朱绍汶;林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湖南省一犬伤多人事件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及处置情况,为进一步做好狂犬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湖南省2013 ~2017年一犬伤多人事件的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3~2017年湖南省共报告一犬伤多人事件49起,暴露人群413人,暴露人群伤口处置率99.76%、人用狂犬疫苗接种率99.27%、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注射率90.56%;29只犬进行了犬脑采集,其中21只犬的犬脑检测为阳性,犬只带毒率为72.41%;采集伤人犬只脑组织标本40份,检出狂犬病毒核酸阳性34份,标本阳性率85%,犬只带毒率为72.41%,发病死亡2例.结论 一犬伤多人事件由于影响广、危害大,应高度重视一犬伤多人的处置,加强流浪犬管理,减少因一犬伤多人事件而带来的危害.
作者:杨浩;邓志红;孙倩莱;张恒娇;赵善露;张斯钰;曾舸;罗垲炜;蔡亮;何芳玲;胡世雄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谱及流行特征.方法 设立监测点,采集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耶尔森氏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细菌病原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病毒病原的检测.结果 共采集1123份腹泻患者标本,总阳性率为31.34%,病毒性病原检出高于细菌.细菌性病原检出以沙门菌为主,病毒则以轮状病毒A组和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为主.5岁以下儿童和50岁以上老人的检测阳性率较高.不同地区的病原谱差别较大.结论 湖南省感染性腹泻病原体中病毒占比高于细菌,沙门菌、轮状病毒A组和诺如病毒GⅡ型是引起湖南省感染性腹泻主要的病原体.
作者:罗垲炜;赵善露;胡世雄;邓志红;欧阳云;张孝洪;龙奇志;姚正才;高立冬;李俊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和评价内江市疟疾防治技术措施和实施效果.方法 收集内江市及所辖县(市、区)1950~2016年疟疾防治资料,根据疟疾流行和防治情况划分流行阶段,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评价防治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内江市自2006年后未再发现本地疟疾病例.“两根治一预防、防蚊灭蚊并重”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1961 ~1964年、1975 ~1977年两次疟疾大流行,发病率显著降低;1983年后采取以防治传染源为主和以防制传疟媒介和消灭传染源并重方案,巩固了防治成效;至1991年始,连续14年进入基本消灭期且呈持续下降态势,2005年以后采取定点清除传染源和以“1-3-7”策略为中心的防治措施,自2006年后未再发生本地疟疾病例.结论 内江市在不同时期采取针对性的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作者:王婉薇;周思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铜陵市2014 ~2016年度食品与公共卫生场所从业人员肝功能(ALT)、手癣甲癣、肺部疾病、肠道致病菌等有碍从事本行业的疾病的感染情况及其分布,为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本辖区范围内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按照《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预防性健康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进行有关传染病及相关疾病健康检查,然后动态分析各类疾病的感染情况.结果 2014~2016年食品和从业人员健康合格率98.61%,对肝功能(ALT)、手癣甲癣、肺部疾病、肠道致病菌在食品与公共卫生场所从业人员的进行统计,其平均检出率分别为0.84%、0.36%、0.08%、0.07%,其中肝功能(ALT)异常和手癣、甲癣是本辖区食品与公共卫生场所从业人员主要感染病种.结论 本辖区食品与公共卫生场所从业人员肝功能(ALT)和手癣、甲癣的检出率较高,其他肺部疾病和肠道致病菌检出率较低,建议今后加强肺部疾病和肠道致病菌的检测.
作者:朱昌胜;刘天珍;左延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长春市吸毒人群中HCV感染状况及HCV求医行为,评价长春市吸毒人群HCV感染者肝纤维化进展程度及其危险因素,为指导长春市丙肝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6年11~12月在长春市的戒毒所和美沙酮门诊,现场调查了133名吸毒人员,并对其进行采血来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被调查的吸毒人员共133人,平均为(36.980±9.365)岁;HCV抗体阳性患者共检出26人(19.5%);被调查吸毒人群知道丙肝的占36.8%;9.0%的吸毒人员吸毒方式为注射、18.2%共用过针具、60.9%在过去一年偷吸过毒、36.1%发生过无保护性行为;抗体阳性者接受丙肝治疗率低,未接受治疗主要是因为经济困难;丙肝抗体阳性者中怀疑肝硬化(APRI>2)的共4人,占15.4%;民族、是否知晓非正规口腔治疗史是否可能感染丙肝、是否知道肝纤维化、是否知晓肥胖是否会加速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是否饮酒的APRI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CV阳性患者中4(15.4%)人怀疑肝硬化.结论 长春市吸毒人群HCV感染情况较重,且丙肝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较差、高危行为情况有待改善,HCV阳性患者的纤维化程度相对较好.应加大宣传和健康教育力度,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吸毒人群患丙肝的概率,提高治疗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吕波;李娜;张洋;栾博;阴媛;赵庆龙;沈博;卢欣荣;吴敬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原核表达、纯化日本血吸虫脂筏蛋白(rSjFLOTILLIN2),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以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为模板扩增FLOTILLIN2基因片段,克隆至pET28a(+)质粒,经Xho Ⅰ和EcoRⅠ双酶切以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再转化入E.coli BL21,含重组质粒的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目的蛋白分子量大小.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了序列比较和进化树分析.结果 重组质粒(pET28a-FLOTLLIN2)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插入片段序列与预期目的基因序列符合.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体外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rSjFLOTILLIN2)分子量大小为48 kD,其与预测的分子量大小一致.经Blast搜索比对发现,日本三角涡虫、白纹伊蚊、地中海果蝇、苜蓿切叶蜂等FLOTILLIN2序列与日本血吸虫FLOTILLIN2相似性高;将日本血吸虫和热带爪蟾、原鸡等15种不同物种来源的FLOTILLIN2编码蛋白进行比较,并构建FLOTILLIN2系统进化树,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日本血吸虫与涡虫同为一支,遗传距离为接近.结论 日本血吸虫脂筏蛋白基因被成功克隆和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田添;王培;吕超;秦志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武汉市6个区的20个街(乡)进行血吸虫病传播阻断与消除达标考核.方法 按照《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GB15976-2015)》,对武汉市4个传播控制区的15个街(乡)和2个传播阻断区的5个街(乡)开展人群、家畜、螺情、档案资料考核以及现场钉螺调查.结果 2012 ~2016年15个传播阻断达标考核街血检223 361人,血检阳性数6 872人,共粪检6 839人,累计阳性290例,2012 ~ 2016年分别为137、116、26、11、0例,粪阳者全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均为既往感染的历史遗留病人;累计存栏牛27 316头,粪检未发现阳性;5年内均未发现阳性钉螺,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029、0.018、0.035、0.024、0.015只/0.11m2,抽样30个流行村,现场查螺活螺平均密度为0.12只/0.11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连续5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与感染性钉螺.5个消除达标考核街至少连续10年内无粪阳病人,为无牛区,共调查了8个流行村,现有钉螺面积为O,现场调查2 500框未查出钉螺.结论 2017年武汉市江夏、汉南、蔡甸、黄陂4区的15个街各项疫情指标已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武昌、武汉开发区2区的5个街已达血吸虫病消除标准,为下一步全区达标提供了充分依据.
作者:左玉婷;徐明星;王浩;周水茂;周业华;李洋;张佳京;罗华堂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宣州区佟公坝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实施对当地钉螺分布和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方法 收集1990年以来主要年份的人畜病情和螺情资料.结果 1990 ~2016年,佟公坝灌区人畜病情和螺情指标下降明显,对比灌区沉螺池上下游螺情,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差异显著.结论 水利血防工程实施有效控制了灌区钉螺分布和血吸虫病传播.
作者:邱小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武汉市蔡甸区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武汉市蔡甸区2012 ~2016年血吸虫病确诊病例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武汉市蔡甸区共调查血吸虫病例197例,病例末次接触疫水时间2007、2009、2010、2012年分别为105、58、33、1例,2012 ~2016年查出确诊病例分别为82、82、22、11、0例,其中漏查75例,占38.07%;漏治29例,占14.72%;治疗不规范未愈66例,占33.50%;药物疗效不佳26例,占13.19%;死亡1例,占0.51%.结论 血吸虫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能掌握我区血吸虫病疫情,提高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促进开展科学防治.
作者:尹其波;陈畅;涂家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例110例进行分析.结果 发热者好转率94.2%,咳嗽者好转率93.22%,咳痰者好转率93.10%,痰涂片阳性者转阴阴转率88.24%,肺CT好转率80.90%,,死亡率4.55%.结论 积极有效地抗结核联合抗HIV治疗可有效改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预后,减少HIV/AIDS的死亡率,减少结核病在HIV/AIDS中的传播.
作者:柯柳;温小凤;刘志娟;李俩;佘东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和分析全县钉螺分布情况,为血吸虫病控制策略和“十三五”防治规划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组织村级查螺队经查螺技术培训,采用环境抽样法调查全部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环境,采集图片资料和地理信息(GPS定位).发现钉螺的环境再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结果 2016年查螺面积3 144.090 9 hm2,共调查98 511框,发现有螺环境1 376处,未查出活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历史有螺环境中未得到彻底改造且适宜钉螺孳生环境占90.26%,主要在桂林、郑村、富竭、溪头等5个镇,沿扬之河、丰乐水、富资水、布射水、双竦河等5条水系呈树枝型分布.结论 歙县大部分历史有螺环境均有钉螺孳生可能性,2016年未查出钉螺,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因而,在制订规划时应以传染源控制及病情监测为主,螺情监测为辅的防治策略.
作者:胡新三;陈骁;程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根据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从社会经济和人文等方面对遗体捐献接受站设立地点及其中几所接受站的接受数量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探讨遗体捐献接受站的发展方向.我国大部分省市都建立了遗体捐献接受站,而绝大部分遗体捐献接受站设立在医学院校.遗体捐献接受站的遗体捐献登记数量呈递增趋势,部分遗体捐献接受站近3年的登记数超过前10年的总捐献量,为医学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教学和科研保障资源.随着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国家对临床医疗体系人员的培养要求更高更严.遗体捐献接受站在教学、科研、临床医学转化、人文素质教育、社会公益五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接受站未来将形成“五位一体”的发展趋势.遗体捐献接受站的宣传、服务和制度建设是促进发展的前提.
作者:李强;陶宜楠;任尤楠;赵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风险,拟订相应预防措施.方法 根据实验微生物的来源、种类、污染方式和途径,按照《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管理办法》,结合医学微生物的传播特点和危害程度,评估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的风险,按规范维护实验室和进行教学活动.结果和结论 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各项标准的要求,规范执行,防范了医学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保证了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的安全进行.
作者:胡涛;汪学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因此HBV感染者较普通人群发生HIV感染的风险高.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是治疗艾滋病重要的措施,我国的HAART治疗方案中均包含拉米夫定(3TC),3TC的长期使用会导致HBV发生YMDD变异而产生耐药.目前对于HIV/HBV合并感染者的YMDD变异的研究较少,本文就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陈念;柯柳;温小凤;蒋忠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血吸虫病是当前我国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控制钉螺是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环节,本文就生态灭螺方面对钉螺控制技术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点与不足,并对适宜钉螺控制技术进行了展望.
作者:施晓冬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法定丙类传染病报告中的流行性感冒病例数统计和分析,了解2017~2018流感监测年度中国大陆地区的流感疫情情况,为今后对流感季节的科学预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下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中国大陆地区各级医疗机构于2017~2018监测年度报告的流行性感冒病例数据,使用Excel对相应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SAS 9.1进行卡方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2017~2018流感监测年度共报告流行性感冒病例842 753例,其中268 009为确诊病例,574 744为临床诊断病例,死亡138例.2017 ~2018监测年度流行性感冒报告病例数与标本的流感病毒阳性率之间呈较高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与过去3个监测年度相比,2017~2018监测年度报告病例数远高于前三个年度水平,全年高峰出现于2018年第3周,流感病毒阳性率也为全年高(46.27%).报告发病例数多的省级行政单位依次为广东、浙江和北京.本监测年度,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P<0.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的群体,儿童、学生发病数占大部分(65.41%).结论 2017~ 2018监测年度冬春季流感流行强度高,应加强流感高发地的流感防控工作,提高人群就诊意识,减少重症及死亡病例.重点防控人群为15岁以下人群,尤其是儿童、学生群体.
作者:杨静;陈涛;祝菲;汪立杰;王大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2004~2014年湖南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实施效果,为制订下一阶段防治规划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以钉螺控制、人畜化疗、健康教育和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按照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要求的人畜查病和钉螺调查评价防治效果.结果 2004~2014年全省共血检查病761.6万人次,人群化疗507.1万人次,晚期血吸虫病救治3.57万人次.家畜查病127.9万头(只),家畜化疗171.8万头(只).累计开展查螺88.52亿m2,药物灭螺17.02亿m2.累计封洲禁牧面积12.97亿m2,淘汰家畜8.2万头(只).至2014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降至0.51%,家畜(牛)感染率降至0.40%.全省垸内钉螺面积虽大幅度下降,但全省有螺面积维持在17.50亿m2上下,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均显著下降.2015年全省以行政村为单位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其中15个县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实现了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目标.结论 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效果显著.
作者:汤凌;胡本骄;李广平;夏蒙;李以义;韩阳清;姜琼;李英;任光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做高通量测序分析,鉴定已知miRNA的表达水平,预测新miRNA的序列结构及生物学功能.方法 首先提取日本血吸虫成虫miRNA进行深度测序,其次对miRNA做数据分析、统计长度分布与比对注释,鉴定已知miRNA表达水平,后对发现的新miRNA序列进行结构和功能的预测.结果 将构建文库中日本血吸虫表达的miRNA与新Sanger miRBase数据库中的miRNA比对.结果显示,在鉴定的miRNA中,sja-mir-125b是表达量高的miRNA,另外sja-bantam,sja-mir-10,sja-mir-71a,sja-mir-36,sja-mir-61的表达量也较高,上述六种miRNA表达量占到已知miRNA表达量的94.6%.本研究发现了十种在日本血吸虫表达量高的新miRNA,并对新miRNA进行序列及结构的预测.结论 日本血吸虫成虫新miRNAs例如sja-mir-125b的发现将为深入研究其在血吸虫发育与致病的生物学功能打下基础.
作者:喻祎哲;杨杰;曾凡胜;王红梅;秦志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感染小鼠的血吸虫尾蚴时龄增加至何水平时,小鼠不随粪便排出虫卵.方法 取新鲜逸出的尾蚴20条置于盛有去氯水的短试管中,20~25℃恒温放置2~72 h后,采用尾部浸泡法感染小鼠,感染小鼠饲养42 d,连续3天收集粪便,镜检判定粪便中血吸虫虫卵排出情况,浓集法计数每克小鼠粪便虫卵数量(EPG).后解剖实验小鼠,灌注法收集成虫,计算小鼠感染率及体内虫负荷水平.结果 当感染尾蚴的时龄增加至24 h,12只小鼠中仍有1只在感染后42~44 d随粪便排出虫卵,而当感染尾蚴的时龄增加至48 h,12只小鼠中未出现成功感染的小鼠.随着感染尾蚴时龄的增加,粪便中排出虫卵的小鼠数量减少.结论 血吸虫尾蚴在水体中虽不摄取营养,但尾蚴体内储存的能量足以维持其自钉螺逸出后24h内成功感染小鼠并使其随粪便排出虫卵,从而使血吸虫生活史得以延续.
作者:孙成松;朱海;王玥;汪峰峰;尹晓梅;周莉;汪奇志;张世清;汪天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