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安徽省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8-2425
  • 国内刊号:34-1168/R
  • 影响因子:0.48
  • 创刊:198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84
  • 全年订价:1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1999-2001年度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 神经病学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6期文献
  • 中隔核毁损对甲基苯丙胺大鼠颞叶皮质多巴胺受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中隔核毁损对甲基苯丙胺(MAP)大鼠脑颞叶皮质多巴胺D2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AP组、MAP+毁损组和MAP+假毁损组,每组各10只;采用经腹腔注射MAP制备精神分裂症MAP模型,立体定向-射频毁损中隔核,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颞叶皮质D2受体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AP组及MAP+假毁损组大鼠颞叶皮质D2受体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MAP+毁损组大鼠颞叶皮质DA受体阳性细胞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隔核毁损可以抑制使用MAP而诱发的颞叶皮质D2表达的亢进.

    作者:李拴德;刘建新;王晓峰;王小亚;张有兵;张宏兵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眉间-枕外粗隆体表坐标系的研究

    目的建立眉间-枕外粗隆三维体表坐标系,在MRI和CT图像上观测颅内结构,进行精确体表定位.方法观测40例成人头颅和110例无病变CT,MRI片,在头颅正中矢状面上观测头颅外形,眉间-枕外粗隆上部线和平行于耳眦线平面以上100mm内的前后正中线的中点及中垂线.结果成人头颅近似标准球形.眉间-枕外粗隆平面前后正中长185.75±6.35mm,定为Y轴,左右正中线长157.68±5.83mm,为X轴,位于耳眦线上29±11mm且与其平行.眉间-枕外粗隆线平行耳眦面,平行耳眦面的中点投影在垂直耳眦线过外耳道的直线为Z轴上;在影像片上为82%;另外18%偏离基线面中垂线小于7mm.轴段平面的外周线为其投影线.结论眉间-枕外粗隆可作为三维体表坐标系.

    作者:韩东华;薛德麟;雷霆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射频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

    目的探讨脑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射频毁损手术在治疗难治性精神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难治性精神病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对颅内杏仁核、内囊前肢、扣带回等部位进行多靶点组合射频热凝治疗.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tic rating scale,BPRS)、社会功能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韦氏智力量和临床记忆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并随访病人6个月~1年.结果10例患者中治愈2例,显著进步3例,进步2例,无变化3例.手术前后BPRS、SDSS量表检查有显著差异,临床记忆量表测验、韦氏智力测验病人脑功能变化与术前无显著差异.结论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射频毁损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症状设计不同靶点组合做到手术计划个体化,对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有较大意义.

    作者:宋剑;郭常利;宋敏花;周剑云;王争;刘建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扣带回毁损术后尿失禁解剖及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扣带回毁损术后尿失禁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0例顽固性精神病的立体定向扣带回毁损术术后发生尿失禁的状况,解剖观察12例扣带回毁损灶和胼周动脉及其分支的关系.结果术后因扣带回毁损术引起的尿失禁6例,1周内恢复者1例,1~3个月恢复3例,3个月后仍未恢复者2例.旁中央动脉是供应旁中央小叶的主要血管,旁中央动脉位置相对恒定,且两侧旁中央动脉不对称分布,扣带回毁损灶后界波及旁中央动脉的有9例,其中波及双侧旁中央动脉的有5例.结论扣带回立体定向毁损术的疗效是肯定的,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尿失禁,在不影响疗效的基础上通过精确细化靶点坐标等措施是应该可以得到防治的.

    作者:周剑云;郭常利;梁强;刘建峰;王争;赵爱军;宋剑;郝拴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3月~2004年3月间应用立体定向多靶点毁损手术治疗的3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术后超过10年的15例患者设立非手术对照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大体评定量表(GA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DAN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等对治疗结果和远期预后进行评定.结果39例手术患者优3例,显著进步16例,进步14例,无效4例.手术前后GAS、BPRS、CG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长期随访,手术组与非手术组BPRS中的激活因子分、PANSS中的攻击危险性和偏执/好斗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余各项评分及SDSS和ADL评分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对患者的社会和生活能力无明显影响.

    作者:傅先明;魏祥品;汪业汉;潘建辉;李晓驷;顾建华;陈弘道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心理状态.方法1997年7月~2002年7月,67例经药物和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放射剂量中位值是75Gy(70~80Gy),疗效评价采用患者自我报告疼痛的控制以及药物用量的变化,观察伽玛刀疗效,并通过生活满意度指数A(life satisfaction index A,LSI-A)了解三叉神经痛患者伽玛刀术后主观感受.结果66例患者(92.4%)完成了随访,平均随访期33个月(8~60个月),58例患者(87.8%)报告疼痛缓解,疼痛缓解开始出现平均时间为3周(0~24周).1、2、3年的复发率分别为13%、23%和31%;21例患者出现复发,其中17例接受再次伽玛刀治疗,14例有效;6例(8.9%)患者自觉患侧面部麻胀感,1例(二次治疗者)张口轻度受限.运用LSI-A评定三叉神经痛患者伽玛刀治疗后自我生活满意度改善情况.结论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三叉神经痛显著缓解疼痛以及提高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复发后2次伽玛刀治疗有效率高,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改善.

    作者:潘绵顺;凌至培;王鹏;郑惠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临床试验初步报告

    目的开展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的临床试验研究,探讨其移植是否安全可行,对晚期脊髓损伤患者是否有帮助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取胚胎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3周,然后将其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的上下处.共治疗171例伤后时间为6个月至18年,脊髓损伤部位没有压迫性病变的脊髓损伤患者,其中男139例,女32例,年龄为2.5~64岁.结果嗅鞘细胞移植后两周~两个月时随访,按ASIA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类国际标准评价,171例患者的脊髓功能均有部分恢复,其中运动功能由术前34.5±20.3提高到42.0±20.0,轻触觉由术前47.2±24.0提高到61.8±22.9,痛觉由术前48.6±23.5提高到64.0±22.8.自身术前术后对照t检验,P<0.001.患者无术后长期发热、脊髓感染和功能恶化等并发症,无与手术有关的死亡.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安全可行,能帮助晚期脊髓损伤患者恢复部分脊髓神经功能.

    作者:黄红云;王洪美;陈琳;李炳辰;修波;王锐;张健;张峰;顾征;李荧;宋英伦;郝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脑运动区皮质慢性电刺激治疗顽固性中枢性疼痛

    目的探讨运动区皮质电刺激(motor cortex stimulation,MCS)治疗顽固性中枢性疼痛的手术细节及关键.方法用条形电极对1例右侧丘脑出血后左侧肢体顽固性疼痛患者行运动区皮质慢性硬膜下刺激并分期植入电子脉冲发生器.结果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无癫痫、偏瘫等并发症.结论运动区皮质慢性电刺激是目前治疗顽固性中枢性疼痛的有效方法,中央沟的精确定位和选择合适的刺激参数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赵春生;骆慧;傅震;薛祥云;孙伯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功能性磁共振导航引导切除中央区胶质瘤

    目的探讨功能性磁共振影像导航技术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例位于中央区附近的胶质瘤患者,进行术前运动区神经元细胞激活性刺激,同时进行功能成像,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获得激活功能区图像,输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图像融合,手术前进行注册、配准,手术中进行肿瘤与功能区的定位,在保护功能区的同时尽可能的切除肿瘤.结果15例病人中除有4例病人术后出现短暂性肢体功能障碍加重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功能性磁共振导航为毗邻中央区的胶质瘤手术,提供了一种直观可靠简便的功能区判定方法,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作者:姜晓峰;傅先明;汪业汉;凌至培;魏祥品;朱友志;张达人;潘仲林;李光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难治性Ⅰ型精神分裂症180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脑立体定向技术对难治性Ⅰ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手术方法和手术机理.方法1998年11月至2003年10月应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难治性Ⅰ型精神分裂症180例,随访短6个月以上.结果应用国际标准精神病评定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依据量表减分率评定标准,180例患者中,显著进步92例,进步68例,无变化20例.手术前后量表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术中、术后出血6例,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脑立体定向技术微创、安全,是难治性精神病治疗的有效补充方法,手术治疗后应注意药物等手段的综合康复.

    作者:王晓峰;李拴德;刘建新;张宏兵;姜克明;杨来启;吴兴曲;刘蓉;周静;王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及手术前后因子分析

    目的评价用简明精神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ule,BPRS)及各因子分评定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对37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采用立体定向扣带回、杏仁核、内囊前肢等脑内核团进行毁损,并在手术前后进行BPRS及各因子分评定.结果术后综合疗效评定:优4例,显进16例,进步15例,无效2例.手术前后BPRS及各因子分析显示BPRS总分、活动过多、敌意猜疑手术前后对照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BPRS及各因子分可作为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效果评定的量化指标和选择手术病人的客观依据.

    作者:陈成雨;孟庆立;张继扬;候青松;韩风珍;刘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经皮微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三叉神经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率为182.8/10万人群,治疗方法众多,但复发率很高[1,2].我科2002年对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人采用改良Mullan方法进行治疗,现谈一下体会.

    作者:董克辛;仇波;曲波;姜大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儿脑部疾病在伽玛刀治疗中全身麻醉的体会

    我院1997年9月~2004年1月对39例11个月~9岁的脑部疾病患儿在伽玛刀治疗中进行全身麻醉,现总结体会如下.

    作者:胡列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儿童脑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导致的癫痫

    脑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常导致癫痫发作,以儿童多见,我院1994年5月至2003年5月,经手术治疗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广迪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面肌抽搐的射频热凝治疗

    原发性面肌抽搐治疗方法很多,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面肌抽搐难以避免复发,为了使疗效维持时间越长越好,又减轻受术者术后生活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创伤,本文就面肌抽搐治疗中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陈文亚;陈晓南;张俊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听神经瘤的伽玛刀治疗(附20例随访报告)

    2002年9月~2003年10月,我院伽玛刀中心对20例听神经瘤患者施行了伽玛刀治疗,并获随访,疗效满意,结果如下.

    作者:张国荣;王宏伟;刘沙;朱利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

    对颅内孤立或多发的小病灶,采用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切除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我院自1999年10月~2003年5月采用有框架或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与显微手术结合治疗37例病人,疗效满意,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徐淑军;周茂德;李新钢;王磊;王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

    随着神经影像学、神经生理学和生物工程的发展,使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外科疗效有明显提高,近几年来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具有效果明显,手术安全,并发症低等优点,DBS在运动障碍性疾病手术中除合理选择颅内靶点外,手术后的DBS程控调节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环节,其临床疗效与术后程控调节有密切关系,开展DBS手术应了解刺激电极的位置、刺激参数的选择和某些不可控制的生物学因素,需将调节刺激参数和药物控制在佳状态,现将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周晓平;曾依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D)是一种椎体外系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坏死,黑质纹状体通路受损,引起多巴胺从黑质转运到纹状体的含量减少,从而引起静止性震颤、肌强直、步态迟缓和姿势障碍等临床症侯群.

    作者:夏鹰;江澄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神经导航手术取出颅内弹丸1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患者女性,5岁,因右眼枪伤后右眼球流血、视力丧失4d,于2004-05-06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外院已行右眼结膜缝合,颅脑CT示:右眼眶尖部金属异物存留,球后积气.

    作者:荆俊杰;王如密;杨朋范;高进喜;李天然;高荣光;钱根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第17卷(2004)分类索引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