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 国际刊号:1007-4856
  • 国内刊号:34-1159/R
  • 影响因子:0.70
  • 创刊:199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43
  • 全年订价:19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西医结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0年2期文献
  •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误诊分析(附2例报告)

    目的 探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报道2例误诊、误治病例,并复习文献对误诊、误治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例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首诊时未考虑到本病,但都进行了常规病检,均为假阴性结果,经进一步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1例仍存活,另一例2个多月后死亡.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正确取材或重复病检并结合免疫组化检查,是防止误诊的关键.

    作者:刘新霞;田传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Nd:YAG激光联合辛芩片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Nd:YAG激光联合辛芩片治疗变应性鼻炎(AR)疗效.方法 252例AR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156例)利用鼻内Nd:YAG激光组织凝固术和辛芩片口服治疗(辛芩片,每次2.4g,每天3次,20天为一疗程,连服2个疗程);对照组(96例)单纯口服辛芩片,每次2.4g,每天3次,20天为一疗程.连服2个疗程.结果 联合组显效102例,有效4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4.9%.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40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75.0%.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Nd:YAG激光配合辛芩片治疗AR能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曾旭东;何源萍;严福波;张清元;周洁;王玮;曾金波;汪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点与外科处理

    目的 探讨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点与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对42例(44耳)手术治疗的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病因、病史及影像学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结果 根据病变范围将本组病例分为4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Ⅰ型21耳,病变局限于外耳道内,采用耳内镜下胆脂瘤清除术,Ⅱ型4耳,病变侵犯上鼓室,乳突正常,采用上鼓室入路;Ⅲ型6耳,病变侵犯乳突、鼓室,采用乳突入路;Ⅳ型13耳,合并外耳道狭窄闭锁,处理原发病变加外耳道成形术.手术均能完全切除胆脂瘤.术后随访6个月~6年,1耳复发.结论 根据外耳道胆脂瘤的病变范围和分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耳内镜下治疗外耳道胆脂瘤,具有创伤小、暴露清晰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斌;许耀东;区永康;龙桦;郑亿庆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法,比较近期联合应用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的69例突发性聋患者与此前单纯应用常规疗法治疗的71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疗法组痊愈率43.5%(30/69),总有效率91.3%(63/69),而对照组痊愈率为15.5%(11/71),总有效率50.7%(36/71),疗效差异的统计学意义非常显著(P<0.01及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突发性聋疗效明显.

    作者:卢重让;刘鑫伟;王湘;王文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多频鼓室声导抗测试在婴幼儿中耳功能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探测音声导抗测试法及多频率扫描声导抗测试法对婴幼儿中耳功能的评价效率.方法 122例听力正常婴幼儿和141例听力异常婴幼儿,应用GSI Tympstar中耳分析仪,分别以226、678、1000Hz探测音及多频率扫描声导抗测试法检测中耳功能,比较分析其测试效果.结果 比较听力正常组和异常组检测结果,各月龄组的678,1000Hz探测音鼓室导纳图图形特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26Hz探测音鼓室导纳图在<6月龄婴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的共振频率差异在<6月龄婴儿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月龄婴儿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频率探测音声导抗测试法对>6月龄婴幼儿中耳功能诊断均较敏感,而678、1000Hz探测音对于<6月龄婴儿中耳功能的诊断较为准确.随月龄增长,婴幼儿中耳共振频率逐渐升高,有助于评价>6月龄婴幼儿的中耳功能.

    作者:代键;史波宁;许军;陈淑飞;郑周数;邵小飞;徐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霉菌病57例

    目的 探讨非侵袭性上颌窦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价值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总结2004年3月~2007年12月在我院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治疗的非侵袭性上颌窦霉菌病57例,分析该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影像、疗效和转归的因素.结果 双径路(经上颌窦自然窦口加下鼻道开窗)术式的术后愈合期为5.2周,而单径路(经上颌窦自然开口)术式的术后愈合期为8.4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径路术式中术后使用抗真菌药物组的术后愈合期为8.2周,未使用抗真菌剂组的术后愈合期为8.5周,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可以有效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霉菌病,由于彻底清除病变,充分通气引流,双径路术式疗效优于单径路,术后是否使用抗真菌药物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作者:袁波;张治军;张金铭;李春芳;张弢;蒋梦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探讨七叶皂苷钠在减轻上颌窦根治术后面部肿胀的治疗效果

    目的 观察七叶皂苷钠对上颌窦根治术后颌面部软组织反应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接受上颌窦根治术的50例患者按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5例,给予常规治疗加七叶皂苷钠10mg静脉滴注;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治疗加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颌面部软组织肿胀的恢复过程.结果 2组病例的颌面部软组织肿胀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七叶皂苷钠对上颌窦根治术后的软组织肿胀的消肿效应与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类似,但是其不良反应甚少.

    作者:徐志鸿;管志伟;何锦添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鼻中隔手术穿孔的影响因素及预防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妨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是慢性鼻炎、鼻窦炎诱发因素之一[1].手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唯一手段.但是,手术方法选择不当或手术操作不细微,以及手术后护理不当,均会造成鼻中隔穿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带来再次手术的痛苦.本文就我科近年来186例病人手术后出现3例鼻中隔穿孔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王岩;张晓明;刘文忠;李尧尧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有氧雾化吸入肾上腺素在急性喉阻塞抢救中的应用

    急性喉阻塞,系因喉部或临近组织病变致喉腔急性变窄或阻塞,引起呼吸困难.常因喉部炎症、过敏、外伤、异物、肿瘤、遗传性血管性疾病等引起[1].急性喉阻塞为耳鼻咽喉科急症,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特别是小儿患者咽喉腔狭小,吸内血管淋巴丰富,黏膜下组织松弛,分泌物不易排出,更易引起喉阻塞、喉痉挛[2].传统认为重度喉阻塞需及时行气管切开术以改善通气,但其增加患者痛苦,且较危险,故非手术疗法救治重度喉阻塞十分必要(异物者行异物取出术)我科自2004年4月~2008年12月收治的Ⅱ度及Ⅲ度急性喉阻塞[3]患者(排除异物、肿瘤)29例,应用有氧雾化吸入肾上腺素治疗,避免了气管切开术,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小,现报告如下.

    作者:庹红莲;杨光东;凌丹;马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声信息治疗咽鼓管阻塞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慢性咽鼓管阻塞又称慢性咽鼓管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咽鼓管粘膜增生、肥厚和粘连,而呈间歇性或持续性阻塞状态,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中耳积液、中耳炎、传导性耳聋耳鸣等.过去应用中西药物治疗耳咽管闭塞性疾病,疗效差,见效慢,临床工作中发现使用声信息治疗仪治疗,疗效好,见效快,能为过去久治不愈的患者解除痛苦,为治疗咽鼓管阻塞的新方法、新途径.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群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儿童鼻后滴漏综合征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的简单有效方法.方法 119例PNDs患儿采用口服通利鼻窍中成药、黏液促排剂,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3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 痊愈49例(41.2%),好转53例(44.5%),无效17例(14.3%),总有效率85.7%.结论 儿童PNDs通过系统的药物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提示部份儿童PNDs需要手术干预.

    作者:蒙逖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鼻腔多结构处理治疗鼻腔狭窄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多结构处理治疗鼻腔狭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下鼻甲及中鼻甲成形术、钩突切除术,前筛开放术等治疗鼻腔狭窄及相关症状.结果 全部63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有3例患者仍有轻度鼻塞,5例患者仍有轻度头沉和间歇性头痛,4例患者有流涕.结论 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结构处理治疗鼻腔狭窄,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鸣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甲状腺锥体叶腺瘤伴囊性变1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甲状腺锥体叶腺瘤伴囊性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1例甲状腺锥体叶腺瘤伴囊性变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结合文献分析甲状腺锥体叶腺瘤伴囊性变的临床特点.结果 B超、CT可以对颈前包块占位病变提供较可靠的依据,手术探查及术后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结论 影像学能为正确诊断甲状腺锥体叶腺瘤伴囊性变提供帮助,术中探查及病理检查可终明确诊断.

    作者:麻晓峰;佘万东;陈杰;陈峰;沈晓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突发性聋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456例(484耳)突发性聋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和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突发性聋的疗效与发病年龄、发病到诊治的时间、是否合并眩晕、听力损失的程度、是否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是否双耳发病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年龄介于20~60岁、发病后7天内诊治,不伴眩晕者、听力损失程度较轻、不伴高血压或糖尿病、单耳发病的突聋患者,其疗效较好;反之,疗效较差.

    作者:卢仲明;傅敏;孙艳;黎青莲;吴佩娜;崔勇;葛润梅;王晓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慢性鼻窦炎内镜手术后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术后中医辨证治疗疗效及辨证分型.方法 将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的慢性鼻窦炎病例103例(190侧).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为51例(95侧)术后采用中药系统辨证治疗(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不少于12周的患者;对照组为52例(95侧)术后未系统采用中药辨证治疗的患者.2组患者术前的准备、术后综合治疗及随访参考许庚等制定的ESs围手术期治疗方案进行,记录各例患者的术后术腔清洁时间、上皮化时间、术后辨证类型及兼夹症候类型.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术腔清洁时间及上皮化时间早于对照组,治疗组出现囊泡的侧数低于对照组,其夹湿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而且,在改善术后鼻塞,鼻涕等主要症状上,治疗组术后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对照组遗留症状中以鼻涕一项所占比例高.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可提高慢性鼻窦炎ESS术后疗效,促进术腔清洁及上皮化,减轻术后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术后术腔恢复阶段的中医兼证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作者:林玲玲;邱宝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上颌窦前壁开窗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单纯上颌窦囊肿27例分析

    目的 探讨单纯上颌窦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4年7月~2009年1月27例单纯性上颌窦囊肿患者行上颌窦前壁开窗联合鼻内镜摘除术.结果 27例均经病理证实,随访6月,恢复良好,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上颌窦前壁开窗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单纯上颌窦囊肿效果可,治愈率高.

    作者:杨光东;凌丹;庹红莲;马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补气固表法对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免疫抑制因子IL-10、TGF-β的干预作用

    目的 研究补气固表制剂对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免疫抑制因子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豚鼠制作变应性鼻炎模型,不同浓度补气固表制剂干预后,RT-PCR方法检测鼻黏膜IL-10、TGF-β的含量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中药干预后,显示变应性鼻炎IL-10、TGF-β含量下降(P<0.01),补气固表制剂对IL-10、TGF-β的分泌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使含量恢复正常,较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但两组浓度的干预作用无显著差异.结论 证实补气固表制剂对变应性鼻炎IL-10、TGF-β有刺激作用,从而对改善炎症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对该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靶向性进行了验证.

    作者:陈洁;林文森;沈啸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鼻炎康合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 观察鼻炎康合剂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利用小鼠耳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模型,观察了鼻炎康合剂的抗炎作用.应用鼻炎模型大鼠,观察了鼻炎康合剂对模型大鼠鼻黏膜病理变化,组胺的含量,鼻前庭组织中前列腺素(PGE)含量的影响.结果 鼻炎康合剂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显著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增生.口服给药鼻炎康合剂,能改善鼻炎大鼠模型的炎症状态,降低鼻炎模型大鼠鼻黏膜中组胺的含量,降低鼻炎模型大鼠鼻前庭组织中前列腺素的含量影响;结论鼻炎康合剂对鼻炎模型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周平;潘春芬;冯海燕;张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丹参酮滴耳液对豚鼠耳部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丹参酮滴耳液在中耳局部应用时是否对豚鼠耳部结构形态存在不良影响.方法 选取耳廓反应良好的豚鼠20只作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右耳作为实验组,左耳作为对照组,分别鼓膜穿刺注入丹参酮滴耳液、生理盐水,持续7d及14d,试验结束后,剥离颞骨取出听泡观察中耳腔黏膜情况,全耳蜗铺片、显微镜下病理学检查、扫描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形态学研究表明,丹参酮滴耳液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中耳腔黏膜未见异常改变,耳蜗铺片结构清楚,未见内外毛细胞缺失,显微镜观察中耳黏膜无异常发现,扫描电镜观察见内外毛细胞形态正常,未见有明显的缺失.结论 豚鼠动物试验证明,丹参酮滴耳液对耳部形态无不良影响.

    作者:韩浩伦;吴玮;刘刚;谭生键;丁瑞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腺样体肥大的X线诊断进展

    腺样体增生、肥大且引起相应症状者称为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是儿童鼻窦炎或/和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的重要病因,可导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也会不同程度影响其生长发育,有报道称严重者可引起儿童的猝死[1].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腺样体是机体的免疫器官,兼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不宜轻易切除.因此对儿童腺样体的手术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腺样体肥大的诊断尤为关键.临床检查腺样体肥大的方法较多,如前鼻镜检查、鼻咽部指诊、间接鼻咽镜检查、电子鼻咽镜或鼻内镜检查等,在影像学方面有鼻咽侧位X线平片、计算机摄影(Computer Radiography,CR)、数字化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还有计算机层析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近年来影像学诊断渐受重视,鼻咽侧位X线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诊断腺样体肥大简便而准确的方法.本文整理国内外近十年关于腺样体肥大的影像学诊断相关文献,就鼻咽侧位X线片对腺样体肥大的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鲁赞;谷京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人工耳蜗植入患儿临床路径与个性化整体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45例极重度聋患儿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临床路径及个性化整体护理.方法 患儿入院后先告知临床路径,再行入院检查、手术、护理,出院后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临床路径的应用使得失聪患儿的家属可以预知所接受的照顾,主动参与治疗护理;全部患儿住院时间为9~10天;界定标准住院天数和检查项目,降低了医疗费用,大程度减轻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满意度100%.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患儿临床路径与个性化整体护理,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医护详细过程和时间安排,使患者家属能积极配合和监督医院的工作,促进了医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作者:李莉;王林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敬告作者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头颈肿瘤的康复治疗(第2部分)

    4.3.2合并感染的治疗:放射治疗过程中,由于本已处于抑制状态的免疫功能受到进一步的损害,非常容易发生继发性感染.随着肿瘤治疗成效的提高,合并感染问题及其所引发的相关严重继发性病变(如大血管蚀烂而造成的致命性出血等)正在逐渐上升为肿瘤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合并感染原因,主要包括机体免疫缺陷、相关防御屏障功能破坏、粒细胞减少及功能减弱、贫血、广谱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所造成的菌群失调、院内感染,以及肿瘤局部损害因素的影响等.感染种类可以是细菌,也可以是真菌,或寄生虫与病毒.与鼻咽癌相关的合并感染类型主要是细菌也可发生真菌感染,尤其是鼻窦和外耳道.

    作者:田道法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