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不同体位麻黄碱滴鼻对高压氧治疗所致中耳气压伤的预防效果及患者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首次行高压氧治疗的2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130例。两组患者均于治疗第1~3d进舱前采用麻黄碱滴鼻,观察组滴鼻时采取的体位是平卧位头部后仰侧转45°,对照组则采取平卧位头部后仰,比较两组患者用药3d后中耳气压伤发生情况以及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耐受性。结果观察组中耳气压伤发生率为5.38%,相对于对照组的15.38%有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鼓膜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高压氧治疗耐受率为93.85%,相对于对照组的86.15%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平卧位头部后仰并侧转45°给予1%盐酸麻黄碱滴鼻液滴鼻可有效预防中耳气压伤的产生,提高患者对高压氧治疗的耐受性。
作者:刘盈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评估鼻阻力的方法,了解健康青年鼻阻力参数范围。方法利用鼻阻力仪测量29名正常青年人平静状态下的鼻阻力,连续重复测量3次,每次间隔20分钟,测得3次左侧吸气阻力、右侧吸气阻力、左侧呼气阻力和右侧呼气阻力(lRins、rRins、lRexp、rRexp),根据公式求得吸气总阻力和呼气总阻力(tRins、tRexp),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次重复测量的鼻阻力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首次测量结果与前2次及前3次测量的均值相比无显著差异。选取首次检查结果作为参考,对比发现健康青年鼻阻力在两侧鼻腔间以及性别间并无差异。计算得到健康青年75、100和150Pa时鼻阻力的平均值及95%的参考范围。结论单次检测鼻阻力可以基本反应鼻腔通气状况,健康青年的鼻阻力水平为临床评估提供了参考范围。
作者:严降雨;殷敏;李静;史雅文;李佳宸;程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聋型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08月我院收治的全聋型突发性聋33例。遵循2005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诊治指南,评估疗效并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33例患者痊愈率为0,有效率为27.3%(9/33),显效率为21.2%(7/33),无效率为51.5%(17/33)。将年龄、性别、发病至初次就诊时间、有无耳鸣、有无眩晕等指标作为参数,进行疗效相关性检验,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伴有全身疾病者相比,不伴有全身疾病者具有相对较好疗效的趋势(P=0.086)。结论全聋型突发性聋的总体疗效不佳,本组资料未见明确的预后相关因素,但伴有全身疾病可能是预后不良的潜在风险因素。
作者:黄晶晶;周慧群;陈正侬;吴雅琴;时海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超声刀联合甲状腺精细化解剖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体会,分析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10年7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超声刀联合甲状腺精细化解剖技术治疗甲状腺疾病患者333例。本文对本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术后出血、低钙血症及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果所有患者中,实施甲状腺全/次全切除57例,单侧腺叶切除276例。其中发生术后出血2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3例,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1例,均经相应处理痊愈出院。结论结合超声刀的甲状腺精细化解剖技术,能较好地原位保留甲状旁腺及其血供,避免喉返神经损伤。该技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万光伦;胡燕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调查东北地区近10年间螨变应原诱发的过敏性疾病谱及其临床特征。方法据我科已建立的信息数据库,以皮肤点刺试验螨变应原阳性为纳入标准,统计分析2004年1月~2014年12月10年间该人群相关过敏性疾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人数157100人,螨变应原相关性过敏性疾病多见的是过敏性哮喘,其次为变应性鼻炎、荨麻疹、皮炎。结论加强居室环境螨类控制,是减轻螨变应原相关性过敏性疾病症状并减少其发作的重要预防措施。
作者:柴若楠;宁可;林小平;谢华;XIE Hua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瘤体刮除联合液氮冷冻法对于外耳道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对于我科近10年里应用瘤体刮除联合液氮冷冻法治疗的86例外耳道乳头状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外耳道乳头状瘤全部治愈;其中,一次治愈的为70例(81.4%),两次治愈的为16例(18.6%),均未发生感染及耳道畸形。结论瘤体刮除联合液氮冷冻法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刘涛;许伟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调查2002~2013年中山市东区中山籍鼻咽癌发病和死亡率。方法通过中山市内肿瘤登记处、三甲医院、东区公安分局收集2002~2013年东区全部中山籍鼻咽癌名单和中山籍居民资料统计分析,并与其他地区比较。结果2002~2013年东区中山籍男、女性鼻咽癌粗发病率分别是44.66/105和25.30/105,粗死亡率分别是17.21/105和9.12/105;12年间,东区中山籍男、女性鼻咽癌每年粗发病率分别在36.75/105~48.06/105和20.33/105~30.70/105之间波动,粗死亡率分别是12.25/105~21.66/105和4.86/105~12.05/105之间波动。结论中山籍居民既是目前全世界鼻咽癌发病率高的人种,也是死亡率高的人种之一;鼻咽癌死亡率下降不代表鼻咽癌发病率下降。
作者:张灵芝;高奇峰;周小军;丘奕文;张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中及术后应用“清毒排瘀”冲洗液冲洗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经鼻内窥镜鼻腔泪囊吻合术中应用明胶海绵浸润“清毒排瘀”冲洗液后填充吻合口,对照组手术方法同治疗组,但术中不填塞中药明胶海绵;术后随访12月,治疗组随访中采用“清毒排瘀”冲洗液冲洗泪道。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4万u的生理盐水冲洗泪道。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术后疗效,术后泪道通畅情况,术后鼻内镜下测量造瘘口面积,检查鼻腔结构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治愈+好转)12例,有效率66.6%;治疗组有效(治愈+好转)20例,有效率95.2%。治疗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1,P<0.05)。术后1、3、6、12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造瘘口大小比较,治疗组造瘘口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在术后6.6±2.7周时造瘘口粘膜上皮化;对照组平均在术后8.7±3.4周时造瘘口粘膜上皮化;治疗组造瘘口黏膜上皮化明显早于对照组(t=-2.11,P<0.05)。结论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中应用中药填充及术后冲洗泪道,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吻合口闭锁,加快造瘘口粘膜上皮化。可作为术腔处理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刘新泉;苏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聪耳熄鸣丸联合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肾精亏虚证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121例肾精亏虚型耳鸣患者,采用聪耳熄鸣丸加习服疗法联合治疗,持续为12周。疗程结束后随访6个月,比较分析治疗前后耳鸣严重程度分级以及听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耳鸣改善总有效率90.1%,半年期随访结束时为91.7%;治疗结束时听力改善总有效率85.2%,半年治疗结束时90.7%。结论聪耳熄鸣丸联合耳鸣习服疗法可明显提高耳鸣治疗效果,尤其适合于老年性聋伴耳鸣患者。
作者:柳普照;柴峰;李静波;杜慧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引起环杓关节脱位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原因是麻醉插管、拔管及安置胃管和颈部外伤等[1]。温习国内近10年文献,大部分临床工作者都选择了表面麻醉下的间接喉镜、电子喉镜及直接喉镜下的环杓关节拨动复位术[2-4]。近年来随着人文医学的发展,全身麻醉下环杓关节复位术引起了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重视[5]。本文24例患者,治疗组11例术前全部行喉部薄层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建,在全身麻醉支撑喉镜下行环杓关节脱位复位术,并与13例对照组表面麻醉下复位术结果进行对比,总结如下。
作者:陈勇明;朱烨;梁敏婷;张碧茹;赵萌姗;陈芷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气管切开术是耳鼻咽喉科常规手术,发展已有3500余年的历史,初是为了解除上呼吸道梗阻,目前气管切开术适用范围已大为扩展,临床主要用于上气道阻塞、机械通气支持和辅助头颈及胸部手术。虽然常规气管切开技术操作很完善,但其并发症及意外情况时有发生,其中术后脱管属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部分患者因抢救不及时而丧失生命,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我院2005年3月~2014年5月气管切开术307例,其中术后脱管12例,占气管切开术的3.91%,分析脱管病历的临床资料,寻找原因,避免以后发生脱管,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秀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浊中阻型)梅尼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治疗组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内服,对照组用舒血宁注射液,双氢克尿噻片,盐酸培司汀片,盐酸地芬尼多片等配合治疗,随访两年。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梅尼埃病疗效确切,复发间期延长,简单易行,费用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宁波;张鑫;张恩琴;刘瑞;王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三氯醋酸烧灼加祛腐生肌散外用治疗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的疗效。方法84例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患者,在静脉全麻下用三氯醋酸烧灼穿孔边缘后,将中药祛腐生肌散吹药于鼓室黏膜。观察鼓膜愈合情况,并进行听力评估。结果84例患者治愈68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81%。结论中药祛腐生肌散能显著的促进鼓膜穿孔的有效愈合,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柴向华;廖光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患者共计35例,术后随访1~3年,观察术后的疗效。结果在35例鼻咽癌患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中,治愈21例,占60%,10例好转,占28.6%,4例无效,占11.4%,总有效率为88.6%。结论鼻内镜手术是临床上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一种很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张秀强;王巾帼;沈志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来评价银杏达莫治疗突发性聋临床研究实验的疗效。方法电子检索维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Pubmed等电子资料库自收录以来截止到2014年9月的有关银杏达莫治疗突发性聋的所有机对照实验文献。初检出110篇文献,终只有7篇文献被纳入。采用Jadad评分标准对所纳入研究文献的方法学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Cochrane协作网供给)对所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出现异质性需对原因进行详细阐述。结果银杏达莫可明显改善突发性聋患者的听力,临床上可优先考虑使用。结果银杏达莫组与西药组合并后效应量OR=3.31,95%CI=[1.79,6.15],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提示银杏达莫能增强突发性聋的疗效。银杏达莫组与复方丹参组合并后效应量OR=2.87,95%CI=[1.72,4.79],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提示银杏达莫对突发性聋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给药组。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银杏达莫能有效地改善突发性聋的听力水平,因此临床可考虑选择银杏达莫结合其他疗法治疗突发性聋。但本系统评价所纳入的RCT多为低质量文献,由此说明临床对照实验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盲法及长期随访,以提供方法学设计较高的文献用于指导临床。
作者:吕宇;魏旭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逐渊汤”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非手术组(Ⅰ型或Ⅱ型早期慢性鼻鼻窦炎,不需要或不愿手术治疗者)和手术组(手术治疗后3个月流黏、脓鼻涕等症状仍未能控制者)两组均给予“逐渊汤”每日1帖,分2次服,4周一疗程。服药2~4周随访1次。共2~3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全部100例总有效率93%,显效率58%,手术组(36例)总有效率94.44%,显效率77.77%,非手术组(64例)总有效率92.19%,显效率46.88%。结论“逐渊汤”对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有较好疗效,且手术后服用比没做过手术的患者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顾思远;臧朝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耳塞通窍汤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予口服耳塞通窍汤、1%呋麻滴鼻液滴鼻。对照组40例,予口服头孢克肟0.1g、桉柠蒎肠溶软胶囊0.3g、强的松5mg、1%呋麻滴鼻液滴鼻。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临床近期疗效有差异,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颇佳。结论耳塞通窍汤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具有临床疗效明显、且毒副作用小、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超;吕琨;黄潭荣;陈桂河;陈志驱;曾慧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验证分析应用暴聋中医临床路径诊治不同频率听力受损的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中药+针灸组83例(A组)和激素+西药组57例(B组),A组采用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并配合针灸治疗,均予血栓通注射液4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B组采用地塞米松1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及能量合剂,每日1次。分析两组间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二者尤对低中频下降组、平坦组的疗效显著。结论暴聋中医临床路径诊治突发性聋疗效确切,低中频及平坦型疗效较好,根据听力的损失类型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初步评估。
作者:刘桂荣;孙永东;吕彩凤;刘强;范佳;黄永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CT能谱成像(GSI)技术对鼻咽癌诊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经鼻咽活检病理证实的92例鼻咽部病变患者(其中35例鼻咽癌为实验组,57例鼻咽炎症为对照组)。采用能谱CT对所有患者进行GSI单能模式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鼻咽部病变组织的碘浓度和碘浓度比,并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能谱CT对鼻咽癌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碘浓度(100μg/m1)分别为,动脉期:13.16±3.23、9.69±2.86和静脉期:20.53±4.14、13.49±3.67,碘浓度比分别为动脉期:0.145±0.04、0.104±0.03和静脉期0.329±0.12、0.232±0.08。在动脉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碘浓度和碘浓度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静脉期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碘浓度和碘浓度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能谱CT对鼻咽癌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5.65%、94.29%及96.49%。结论能谱CT对鼻咽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灿萝;余英航;罗悦凡;程景炜;王克雄;欧永明;何乐为;范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天竺雾化剂对慢性咽炎模型动物的治疗效应。方法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组、布地奈德组、天竺雾化剂组、自然恢复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建立慢性咽炎模型。造模完成后,处死并检测空白组和模型组动物;布地奈德组以布地奈德喷剂局部喷雾,天竺雾化剂组以天竺雾化剂局部喷雾治疗,自然恢复组不予药物治疗,疗程10天。治疗结束后处死所有动物,收集标本以供检测。观察比较5组动物的行为学和咽黏膜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天竺雾化剂组、布地奈德组动物行为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二处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也显示,布地奈德、天竺雾化剂可以有效缓解慢性咽炎动物咽黏膜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论天竺雾化剂可以有效改善慢性咽炎动物模型的症状,减轻黏膜肿胀及炎症细胞浸润,促进咽黏膜组织修复。
作者:刘元献;李许娜;吴新风;连纯利;胡镇;何强亮;刘媛媛;熊雅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葛根芩连汤原治疗太阳病误下、里热挟表邪下利之证,我们查阅文献及现代药理研究,将其扩展创新,将其应用于成人慢性牙周炎、龋病、乳牙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等牙科疾患,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赵兵;和明春;蔡春江;王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全喉切除术是晚期喉癌及下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失去了发音器官、丧失了说话功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理、心理负担及较低的生存质量[1]。由于发声的动力器官和构语器官仍然完整存在,这就为术后发音重建提供了先决的生理条件。目前,全喉切除术后的发音重建方法大体可分为三类:食管发音、人工喉和气管食管发音[2]。现将这三类发音方法的原理及特点综述如下。
作者:贾岩峰;刘吉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分泌性中耳炎作为耳科常见病,其发病机制自Politzerzai发现其疾病以来,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如中耳负压学说、感染学说、变态反应学说等,虽然其机制至今未明,但炎性介质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作为重要的炎性介质,能诱发分泌性中耳炎,并改变咽鼓管功能,而PAF拮抗剂与水解酶可能参与了中耳炎症的调节,可能具有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作用。
作者:朱原;文凤妮;张继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医健康与耳鼻咽喉单元病综合服务系统”是指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多维健康和云计算信息化管理技术模式上[1],应用中医诊查技术与西医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从机体、社会、自然环境、心理情志等多维角度,对个人或群体进行体质与耳鼻咽喉器官组织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检测、分析、评估,根据个体不同健康状态提供相应的养生、调治、健康维护和教育方案[2]。
作者:赵胜堂;孟庆利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