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复杂颌面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37例复杂颌面骨折患者,采用面部小切口、口内龈颊沟切口,充分显露所有骨折部位,按顺序行骨折复位、钛板内固定及各功能区域的修复.术后随访1年以上,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37例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下颌运动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颜面部形态满意.除1例出现张口受限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案,实施精细的骨折复位和固定,可大程度地改善复杂颌面骨折患者局部外形,恢复功能.
作者:刘文军;龚龙岗;李巧玉;谭聪明;范琼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 察低温等离子辅助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舌减容联合选择性鼻腔扩容术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0月~2016年2月收治的156例中重度OSAHS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辅助改良UPPP联合舌体、舌根减容加选择性鼻腔扩容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腭咽成形加鼻腔扩容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77%和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恢复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低温等离子辅助改良UPPP、舌减容联合选择性鼻腔扩容术综合治疗中重度OSAHS,效果较为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守峰;张希龙;怀德;解成兰;曹影;徐敏;戴俊;殷敏;宋红毛;王海旭;金同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于夏季三伏天即每年的7~8月,选择特定的穴位(大椎、双侧肺腧、双侧定喘、天突、膻中)拔罐后再敷贴药物,每周一次,每次敷贴2~8小时,每年五次,共3年为一疗程,观察其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情况、体征变化以确定其疗效.结果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配合火罐治疗变应性鼻炎三年后显效为98例(46.7%),有效76例(36.2%),无效36例(17.1%).结论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配合火罐印证了中医“春夏养阳”理论,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达到满意的疗效.
作者:黄晶晶;董红军;陈骁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CO2激光鼓膜造孔与鼓膜置管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前瞻对照研究71例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分别接受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结果.其中37例(59耳)接受CO2激光鼓膜造孔术(CO2激光造孔组),34例(55耳)接受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鼓膜置管组),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疗效情况:CO2激光造孔组治愈27耳(45.8%),好转18耳(30.5%),无效14耳(23.7%);鼓膜置管组治愈24耳(43.6%),好转15耳(27.3%),无效16耳(29.1%),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情况:CO2激光造孔组59耳中术后复发25耳(42.4%);耳漏5耳(8.4%);鼓膜穿孔不愈合5耳(8.4%).鼓膜置管组55耳中术后复发9耳(16.4%);耳漏14耳(25.5%);鼓膜穿孔不愈合6耳(10.9%).两组间并发症比较,复发率CO2激光造孔组高于鼓膜置管组,而CO2激光造孔组的耳漏发生率显著低于鼓膜置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鼓膜穿孔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2激光鼓膜造孔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虽然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患者需多次接受手术,但显著降低中耳感染,更值得临床所推崇.
作者:徐志坚;骆辉珍;钟晓燕;廖艳萍;杜宝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声带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和疗效.方法 报告1例50岁女性患者因电子喉镜检查提示声带白斑于2015年5月16日就诊我院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通过应用CNKI、VIP、万方、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1995~2015年声带真菌感染的相关文献.共获得来自23篇文献共计33例声带真菌感染患者的资料.结果 该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声带真菌感染.将该例患者与既往报道的33例声带真菌感染患者合并分析,结果显示:男12例,女22例,平均年龄42.7岁,临床表现以声嘶为主,其中手术治疗8例,均予抗真菌治疗.结论 声带真菌病罕见,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易误诊,诊断需依靠病理检查,全身或局部抗真菌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作者:曹武;关兵;Saroj Kafle;戴炳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腺样体切除术后听功能改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接受腺样体切除术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术后进行跟踪随访,记录听力学检测结果.平均随访2.5年,共56例随访资料完整并进入终统计结果.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2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纯音气导听阈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声阻抗结果显示,56例(112耳)中,2耳为“B”型,4耳为“C”型,7耳为“As”型,99耳为“A”型鼓室图;瞬态诱发耳声发射通过率94.6%(106/112).结论 腺样体切除术能有效改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听功能,综合治疗及术后跟踪随访至关重要.
作者:郑华平;李炜;王芳;李霞;马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鼓膜按摩联合鼻负压置换疗法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56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7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鼓膜按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鼻负压置换疗法,对比两组干预效果、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纯音听阈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为91.03%,相对于对照组的74.36%有明显上升(P<0.01).两组干预后纯音听阈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4.87%.与对照组的78.21%相比有明显上升(P<0.01).结论 与单纯鼓膜按摩相比,将鼓膜按摩与鼻负压置换疗法联合应用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无明显不适感,满意度高.
作者:李艽;余晓燕;马成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非瘤型喉上皮增生性病变的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方法 符合条件的病例55人,均采用中药雾化器加入自制中药进行中药蒸汽雾化吸入治疗,每次25到30分钟,每天2次,雾化吸入后汤药内服,30天一个疗程,治好为止.结果 全部55例病人中,治愈者31例,治愈率56.4%,好转者22例,好转率40%,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96.4%.结论 中药蒸汽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喉上皮增生性病变,具有治疗方便、疗效确切、治愈率高、无明显毒副作用的特点.
作者:王立宁;徐川东;于海娜;孙彦杰;孙爱芹;张建新;刘新义;罗思贵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外耳道注入派瑞松软膏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 2016年1月期间门诊诊治的126例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共194耳,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45例患者,共66耳,采用3%硼酸酒精滴耳液治疗,实验组A 43例患者,共67耳采用外耳道注射派瑞松软膏治疗,实验组B38例患者,共61耳采用自行外耳道涂抹派瑞松软膏治疗,三组患者各治疗2周,观察治疗结束时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等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对比,实验组A患者痊愈63耳,显效2耳、有效1耳、无效1耳,其总有效率为98.51%,不良反应率13.43%,实验组B患者痊愈36耳,显效10耳、有效5耳、无效10耳,其总有效率为83.61%,不良反应率24.56%,对照组患者痊愈30耳,显效15耳、有效8耳、无效13耳,其总有效率为80.30%,不良反应率68.18%,治疗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A效果及不良反应率优于实验组B(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耳道注射派瑞松软膏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祥宝;胡宝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术前使用鼻腔局部糖皮质激素药物(辅舒良)、黏液溶解排除剂(吉诺通);对照组20例,术前未使用以上药物,比较两组疗效,总结鼻内镜手术围手术期治疗作用.结果 76例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患者,随访6月~2年,治愈62例,症状改善明显10例,复发4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术腔上皮化时间及疗效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有效的临床方法之一,围手术期局部使用鼻喷剂、黏液溶解排除剂等处理,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和缩短术后术腔上皮化时间,患者疗效满意.
作者:张小青;冯益进;徐永田;张抗美;徐志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讨论儿童食管异物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362例食管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根据异物类型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7例并发食管穿孔,1例并发食管周围脓肿,术后随访3个月,3例发生食管狭窄转外科治疗,5例经鼻饲、抗感染、静脉营养均痊愈出院.结论 加强儿童看护人员的健康宣教,杜绝食道异物的发生,恰当的诊断及治疗对儿童食管异物的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臧丽格;余晓燕;徐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耳内镜技术治疗外耳道胆脂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耳内镜直视下对41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1月每周复查1次,29例门诊耳内镜下一次性清除,12例住院局麻内镜下取出,其中儿童1例全麻耳内镜下清除,对3例Ⅲ级复发患者中1例全麻显微镜下行外耳道成形术,2例全麻显微镜下行改良乳突根治术.随访2个月~2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颞骨薄层CT扫描对术前诊断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尤其对于Ⅰ级Ⅱ级患者采用耳内镜直视下行外耳道胆脂瘤手术,术野明亮,创伤小,操作方便,并发症少,不易误诊漏诊.Ⅲ级以上侵犯范围广者宜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术后定期耳内镜复查,便于及时发现复发,因而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张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不同PH值鼻腔冲洗液在鼻内镜手术后中的应用及对术腔上皮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2016年鼻内镜手术患者105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pH6组(n=35)、生理盐水组(n=35)和pH8组(n=35).pH6组采用pH=6的冲洗液冲洗鼻腔,生理盐水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pH8组采用pH=8的冲洗液冲洗鼻腔;比较三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术腔上皮化的影响.结果 三组患者术腔、术后1周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8组术后2周及术后4周症状评分,显著低于pH6组及生理盐水组(P<0.05);pH8组术后术腔清洁时间、完成上皮化时间均显著短于生理盐水组和pH6组;pH8组术后鼻内镜清理次数显著少于生理盐水组和pH6(P<0.05);三组术后炎性因子IL-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8组术后炎性因子IL-5、IL-4及IFN-r水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和pH6组(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采用pH8冲洗液冲洗鼻腔效果理想,能缩短术腔上皮化时间,促进机体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王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研究儿童目下黑与额窦炎、上颌窦炎、筛窦炎、蝶窦炎、变应性鼻炎、腺样体肥大6种鼻部疾病和肺虚、脾虚、肾虚、阴虚4种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及耳鼻咽喉科(2015年5月~2016年5月)年龄在3~14岁,有目下黑体征儿童120例为病例组,无目下黑体征的儿童120例为对照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筛选,上颌窦炎、筛窦炎、变应性鼻炎、腺样体肥大、肺虚体质、脾虚体质共6项因素与儿童目下黑相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得出,变应性鼻炎(OR=5.830)、腺样体肥大(OR=20.319)、肺虚体质(OR=3.506)为儿童目下黑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目下黑与变应性鼻炎、腺样体肥大、肺虚体质关系密切.
作者:王海;黎彦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耵聍腺肿瘤是指发生在外耳道的具有腺样结构的肿瘤.肿瘤起源于外耳道软骨部耵聍腺导管上皮及肌上皮,现广泛采用Wetli等[1]的分类方法,分为耵聍腺瘤、多形性腺瘤(混合瘤)、腺样囊性癌和耵聍腺癌;其中耵聍腺瘤和多形性腺瘤为良性肿瘤,腺样囊性癌及耵聍腺癌为恶性肿瘤.耵聍腺肿瘤临床发病率较低,现国内外仅约150例病例报道[2],本人短期内遇及2例耵聍腺良性肿瘤,现报道如下.
作者:邵静雯;马华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2016年3月开始出现声嘶,言语费力,未行诊治,后声嘶逐渐加重,2016年4月11日就诊于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查电子鼻咽喉镜提示声门下肿物性质待查:Ca?声带肿物活检考虑为淀粉样沉积物,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声嘶无明显改善,2016年4月28日至广东省中医院住院,间接喉镜下见声带前联合处弥漫性新生物隆起,色暗红,表面不光滑.
作者:李甜甜;李云英;陈彩凤;陈文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化学刺激法建立慢性咽炎动物模型,评价各指标与模型间的相关性.方法 1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在第1~15天予2.5%氨水喷咽,第8天于咽部注射松节油处理;空白组在第1~15天予蒸馏水局部处理.期间,观察比较两组动物行为学及体重变化.第16天,所有动物均从耳静脉抽取血标本,然后用空气注射法处死动物,立即取咽黏膜供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模型组行为学、病理形态学指标造模前后变化明显,体重变化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两组血液各项生化指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学刺激法成功建立了慢性咽炎动物模型,行为学、体重及病理形态学指标评价模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何强亮;刘元献;杨龙;吴新风;连纯利;胡镇;刘媛媛;熊雅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中的脂蛋白(a)[Lipoprotein(a) LP(a)],并探讨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三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BPPV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4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眩晕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予采集血管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并测定脂蛋白(a)[LP(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胆固醇HDL-C、低密度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及载脂蛋白ApoB,并计算ApoB/ApoA1比值.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及回归分析.结果 与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相比,BPPV患者在既往血管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TC、TG、LDL-C、ApoB和ApoB/ApoA1比值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a)[(142.52±83.90)mg/L比(63±113.39)mg/L]、HDL-C[(1.42±0.22)mmol/L比(1.35 ±0.22)mmol/L]、ApoA1 [(1.48±0.15)mmol/L比(1.40±0.18)mmol/L],以上三个指标BPPV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发现TC是BPPV发病的影响因素[OR=1192.516,95%CI=(3.691,385247),P=0.016],TG、HDL-C为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是0.070(0.010~0.505)(P<0.05)、0.028 (0.000~0.407)(P<0.05),并未发现LP(a)是BPPV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OR=1.005(1.000~1.011),P=0.063 (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BPPV患者中脂蛋白(a)明显升高,但没有得出脂蛋白(a)是BPP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待日后增加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陈茹;陈了之;李先辉;苏小青;陈崇喜;黄益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观测补中益气颗粒对实验大鼠血清IL-5水平及鼻黏膜IL-5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①采用病症结合造模原理,在采用游泳力竭法、大黄法、饥饿法等多因素复合伤脾的方法造成大鼠脾气虚模型的基础上,用卵清蛋白为过敏原使大鼠致敏,建立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②以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药补中益气颗粒灌胃,创立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大鼠中药组模型.③观察各模型组大鼠接受治疗后症状改变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各组血清中IL-5水平进行检测;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各组鼻黏膜中IL-5 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变应性鼻炎组及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组相比,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药物组症状改善明显,且血清IL-5水平及鼻黏膜IL-5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补中益气颗粒治疗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调节Th2细胞因子IL-5的表达,从而纠正Th2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终对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产生治疗效果.
作者:刘婷;朱玲;吴飞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抑制蛋白-存活素(Surviv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3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0例鼻腔鳞癌及10例正常下鼻甲黏膜标本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鳞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分别为73.33%、80.00%,均显著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的表达0%(P<0.01).结论 Surviv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鳞癌基因治疗的靶点.Survivin的高表达,预示SNIP的复发.
作者:梁锦辉;李莉;罗海林;黄河浪;黄梅;张翔;高山;毛谓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外周血和中耳积液中CD4+、CD8+T细胞及细胞因子IL-2、IL-6活性特征.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47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观察组,48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外周血CD4+、CD8+T细胞百分比及IL-2、IL-4及IL-6水平及CD4+/CD8+与中耳积液IL-2、IL-6活性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数值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IL-2、IL-4及IL-6水平组间比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中耳积液IL-2、IL-6水平显著高于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的相应指标水平,且中耳积液IL-2、IL-6与患者外周血CD4+/CD8+比值呈正相关趋势,r分别为=0.431 (P<0.001)与0.462(P<0.001).结论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中耳积液IL-2、IL-6水平显著升高,为本病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相关线索.
作者:赵兴泉;钟渠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血瘀痰凝型大鼠慢喉喑模型,研究夏枯草开音合剂对大鼠慢喉喑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SPF级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模型对照组(B),中药低浓度组(C),中药中浓度组(D),中药高浓度组(E),血瘀痰凝型慢喉喑大鼠造模成功后,A、B组使用生理盐水,C-E组分别使用低、中、高浓度夏枯草开音合剂灌胃,灌胃30天后取声带标本观察病理改变,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鼠声带各项检验指标表明实验造模成功.灌胃30天后,夏枯草开音合剂对声带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组织增生指标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并且在低中高3种药物浓度范围内,疗效随着药物浓度增高而提高.结论 夏枯草开音合剂对血瘀痰凝型大鼠慢喉喑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作者:曾辉;王丽华;丁毅;姬毓娇;陈媛;郭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气管切开术后标准化气道湿化管理及常规护理对下咽癌患者病例术后恢复过程的影响.方法 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科住院手术的所有下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护理组及常规护理组,每组42例.标准组患者术后采用标准化气道湿化管理,常规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术后3天体温,评价两种方法对下咽癌患者术后恢复过程的影响.结果 标准组患者住院天数少于15天者31例,多于15天者11例,术后3天发热者7例,体温正常者35例;常规组住院天数少于15天者14例,多于15天者28例,术后3天发热者24例,体温正常者18例.组间比较两项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气道湿化管理较气管切开常规护理能明显减少住院天数和术后发烧比例,能更为有效地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苑黎娜;沈茜茜;王林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鼻饲法对鼻咽癌放疗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住院部收治的鼻咽癌患者6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饮食和鼻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体质量指数(BMI)、NRS2002和RTOG/EORTC的得分.结果 两组在治疗前、放疗第2周和放疗第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后观察组BMI≥18.5比例为51.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3%(x2=18.235,P<0.001);观察组在放疗结束后NRS2002<3分比例为58.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3%(x2=22.915,P<0.001).而在放疗前、放疗放疗第2周和放疗第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放疗前、放疗放疗第2周和放疗第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放疗结束后对照组吞咽痛得分为(2.64±0.78)分,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97±0.68)分(t=3.605,P=0.001);对照组黏膜炎得分为(2.08±0.68)分,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37±0.56)分(t=4.488,P<0.001);对照组恶心得分为(2.12±0.79)分,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41±0.67)分(t=3.816,P<0.001);对照组放射性皮炎得分为(2.53 ±0.61)分,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09 ±0.57)分(t=2.934,P=0.005).结论 大部分鼻咽癌患者在放疗期间均存在营养不足,积极给予营养支持有利于提高疗效,并延长患者生存期,鼻饲法可有效进行营养支持,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兰红敏;王勇;骆志国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