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价安脱达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 SIT)对单一尘螨过敏和多重过敏的过敏性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3例常年性AR患者,根据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将其分为单一尘螨过敏组和多重过敏组,采用安脱达进行SIT,比较接受SIT前、治疗1年后鼻部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分析评价SIT对单一尘螨过敏和多重过敏AR患者的疗效.根据血清屋尘螨sIgE检测结果,分为两组,屋尘螨sIgEⅠ-Ⅲ级组和sIgEⅣ-Ⅵ级组,评价SIT对不同级别血清屋尘螨sIgE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疗效.结果 123例常年性AR患者中,单一过敏组65例,SIT后显效28例,有效3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为90.8%;多重过敏组58例,治疗后显效27例,有效2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9.7%,两组间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屋尘螨sIgEⅠ-Ⅲ级组29例,SIT后总有效13例,无效16例;血清屋尘螨sIgEⅣ-Ⅵ级组94例,治疗后总有效88例,无效6例.血清屋尘螨sIgEⅣ-Ⅵ级组疗效显著高于sIgEⅠ-Ⅲ级患者,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脱达治疗单一尘螨过敏和多重过敏的AR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单一尘螨和多重过敏的AR患者.
作者:徐盼盼;纪东;程静;朱新蓓;桂晓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氯雷他定联合孟鲁司特片治疗变应性鼻炎,和单独使用氯雷他定治疗对患儿鼻塞症状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门诊就诊的变应性鼻炎的患儿80例随机分到治疗组(氯雷他定联合孟鲁司特片)和对照组(氯雷他定片),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氯雷他定片,5mg或10mg,孟鲁司特片,4mg或5mg,每天均口服1次;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5mg或10mg,每天1次.连续治疗14天.疗程第7天、第14天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进行鼻部症状评分和鼻塞症状评分.结果 共有76例患儿完成观察期,并纳入疗效分析,其中治疗组(38例)及对照组(38例).两组鼻部症状VAS评分进而鼻塞症状VAS评分在治疗第7天(P<0.05)、第14天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第7天和第14天两组鼻部症状和鼻塞症状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氯雷他定联合孟鲁司特片较之单独使用氯雷他定片,可更加有效控制过敏性鼻炎鼻塞症状.
作者:蔡克敏;杨波;王菲;鲍学礼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对变应性鼻炎(AR)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时,应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是否增加术后鼻中隔穿孔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单独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共328例.将所有患者根据是否合并AR分为合并AR组(with-AR组)和未合并AR组(without-AR组).并且with-AR组患者术前3个月内都曾接受过鼻用糖皮质激素至少4周以上,术后2周内停用,2周后恢复使用,术后使用时间均超过4周,直至鼻炎症状明显改善.without-AR组患者从未使用过任何糖皮质激素.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现鼻中隔穿孔的比例.结果 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中with-AR组117例(35.7%),without-AR组211例(64.3%).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发现术后出现鼻中隔穿孔并发症的共4例(1.22%).其中with-AR组出现术后穿孔2例(1.71%),without-AR组中也出现术后穿孔2例(0.95%).两组患者术后鼻中隔穿孔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6).结论 对于合并AR的鼻中隔偏曲患者,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应用鼻用糖皮质激素不会增加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穿孔的发生率.术中尽量保证中隔黏膜完整和避免术后感染是降低穿孔发生的关键.
作者:田昊;马有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血管运动性鼻炎(vasomotor rhinitis,VMR)是一种与变态反应和感染不相关的常见性疾病.VMR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仍未发现可长期治疗VMR的有效方法,本文将鼻腔冲洗和鼻喷激素治疗VMR的疗效进行了对比,旨在选择可以长期、有效治疗该病的手段.方法 将患有VMR的101位病人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24例,平均年龄为40.75±13.46岁(19岁~61岁,男性13位,女性11位),布地奈德鼻腔喷雾治疗组(布地奈德组)25例,平均年龄41.16±13.56岁(18岁~66岁,男性13位,女性12位),鼻腔冲洗治疗组(鼻腔冲洗组)25例,平均年龄43.88±9.27岁(19岁~66岁,14位男性,11位女性)以及布地奈德鼻腔喷雾+鼻腔冲洗治疗组(联合治疗组)27例,平均年龄43.59±11.40岁(20岁~64岁,男性13位,女性14位).对照组的病人不予以任何治疗措施,布地奈德组用布地奈德行鼻腔喷雾治疗(每次每侧鼻孔2喷,每日1次),鼻腔冲洗组以3%的温盐水(温度计检测水温为40°C)行鼻腔冲洗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同时应用以上两种治疗方法,干预期为3个月(90天),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鼻部症状,用SF-12v2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90例VMR患者完成了研究,干预后第3月末,鼻腔冲洗组(t=5.690,P<0.0001)和联合治疗组(t=7.054,P<0.0001)与对照组比较,其VAS评分降低,SF-12v2评分升高(t=3.660,P<0.001,t=4.971,P<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布地奈德组(t=1.247,P>0.05,t=1.910,P>0.05)和对照组之间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另外,鼻腔冲洗组(t=4.055,P<0.001,t=2.233,P<0.05)或联合治疗组(t=5.460,P<0.0001,t=3.714,P<0.001)与布地奈德组之间的两种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但是鼻腔冲洗组(t=1.814,P>0.05,t=1.257,P>0.05)和联合治疗组比较,这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单纯布地奈德鼻腔喷雾不适用于VMR的长期治疗,鼻腔冲洗或布地奈德联合鼻腔冲洗的方法适于长期治疗VMR.
作者:蔺林;鲁倩;汤欣玥;戴飞;魏瑾瑾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伴有严重过敏性鼻炎小儿鼾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病例为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60例伴有严重过敏性鼻炎小儿鼾症,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所有病例使用抗生素治疗1周,同时联合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左西替利嗪治疗1周;实验组晨起空腹加用强的松5mg,超过9岁口服10mg/d,连续用药1周后停药,饭后再加用一片儿童维生素D钙咀嚼片,对照组同期给予安慰剂.一周后两组同时联合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左西替利嗪、孟鲁司特钠以及维生素D钙咀嚼片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患者的症状评分根据Carlos O'Connor-Reina的家长调查问卷获得.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实验组及对照组症状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周,实验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40%,二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周,实验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二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的松联合维生素D钙咀嚼片在伴有严重过敏性鼻炎小儿鼾症治疗中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王大明;刘业海;陈斌;里晓红;马燕;吴静;李亦凡;张亮;杨清;姚长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观察不同免疫治疗方案对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8月在我院确诊治疗的90例尘螨过敏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皮下注射免疫治疗组和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组,每组45例.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开始1年后的症状评分、皮肤指数、生活质量、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不良反应等指标,比较两种免疫疗法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整体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满1年后的鼻部症状分值、皮肤指数、EOS计数、ECP水平、生活质量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进行组间比较时,仅显示鼻部症状分值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皮下注射与舌下含服免疫疗法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均能获得较好疗效且均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钱建娥;陶丹丹;黄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变应性鼻炎(AR)的儿童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分析AR对OSAHS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51例OSAHS患儿,按照是否合并AR分为OSAHS合并AR组(OSA+AR组)和单纯OSAHS组(OSA组)两组,其中OSA+AR组根据AR程度又分为轻、中、重三个亚组.检测各组患儿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指标,分析两组组间及OSA+AR组组内免疫功能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值相比,两组患儿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IgG、IgA、IgM含量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组间相比:OSA+AR组患儿IgA含量、IgE含量比OS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合并AR患儿的过敏程度加重,CD8+T细胞所占比例逐渐升高,且轻度组与中、重度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CD4+/CD8+比值逐渐降低,且轻度组与重度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D4+T细胞所占比例、IgA含量有降低趋势,IgE含量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患儿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程度下降,其中合并AR的患儿免疫功能下降更明显,AR在OSAHS患儿的免疫功能下降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艳平;李晓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联合下鼻甲黏膜下海绵体部分切除术对于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48例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4例.观察组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联合下鼻甲黏膜下海绵体部分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以及1年的手术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后1个月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91.67%,两组术后1个月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年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83.33%,与对照组的70.83%、50.00%相比均有明显上升(P<0.05);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1年临床症状、临床体征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年临床症状、临床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6个月NPT阴性率分别为91.67%、87.50%,对照组分别为83.33%、70.83%,两组同时点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年NPT阴性率为79.17%,与对照组的45.83%相比有明显上升(P<0.05);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各项鼻部症状VAS评分相对于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术后6个月鼻塞VAS评分、术后1年鼻塞、鼻痒、流涕、喷嚏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点(P<0.01).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联合下鼻甲黏膜下海绵体部分切除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与单纯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相比近期疗效相当,但远期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刘壮;杜红芳;薛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联合针刺与西药治疗肺脾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探究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肺脾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对照组则予口服氯雷他定片结合外用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分别于开始治疗第14天(2周)、第28天(4周)记录并对比两组症状、体征,同时记录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经比较,治疗第14天(2周),针药组显效率36.7%,总有效率96.7%;西药组则分别为26.7%和90.0%,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第28天(4周),针药组显效率90.0%,总有效率100%;西药组分别为60.0%和100%,两组显效率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对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组为10.00%,对照组为2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联合针刺与西药治疗肺脾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肯定,针刺能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且远期疗效优于西药,有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吴佳妮;严道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天突穴水针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水针疗法组及对照组,各90例.分别采用天突穴水针疗法联合健康宣教biw、只用健康宣教两种方法,疗程为四周.观察4周、6个月及12个月前后喷嚏、流涕、鼻痒、鼻堵及鼻黏膜肿胀程度的改善程度及积分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水针疗法组88.9%,对照组56.6%;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水针疗法组96.7%,对照组69.8%;治疗12个月后总有效率:水针疗法组95.6%,对照组70%;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突穴水针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确切,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蓉;王丽华;张珺珺;王慈;张治军;郑荣华;寻满湘;方慧琴;郭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鼻康片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我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00例,根据完全随机数字表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鼻康片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h1、Th2、Th17和Treg细胞、IL-2、IL-4、IFN-γ、过敏性鼻结膜炎生活质量(RQLQ).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Th1、Th17、Treg、IL-2和RQLQ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h1显著升高(14.38±1.89 vs.11.48±1.44%,P=0.000);Th17显著降低(1.34±0.28 vs.1.61±0.29%,P=0.000);Treg显著升高(3.48±0.75 vs.2.72±0.52%,P=0.000);IL-2显著升高(45.38±9.83 vs.34.38±10.83 pg/ml,P=0.000);RQLQ评分显著降低(17.38±5.84 vs.20.32±6.48,P=0.019).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h2、IL-4和IFN-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康片有助于纠正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失衡,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田;喻国冻;邢杨;任少达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临床常采用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手术治疗、针灸治疗等方法,远期疗效较显著.本文主要就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各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探讨变应性鼻炎的更优治疗方式,为临床更好地治疗此病提供参考.
作者:胡晶;戴娜;蔺婷;何兰;何迎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鼻腔冲洗长期以来一直作为鼻腔疾病的辅助手段被广泛应用于鼻腔及鼻窦各种疾病的治疗. 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鼻腔冲洗治疗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鼻腔冲洗已不再简单是一种辅助治疗措施,而成为治疗鼻腔炎性反应的重要方法[1].
作者:陈扬;付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过敏性鼻炎, 是易感机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IgE 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 AR主要发生在过敏体质的病人,因而与整个机体有关. AR患者常伴发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结膜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同时易伴发临近组织器官疾病如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 AR的诊断还需要与血管运动性鼻炎、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感染性鼻炎、激素性鼻炎等鉴别[1].因此AR的诊断和治疗,均需要树立整体理念.一方面要对AR患者进行整体评估, 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做出准确诊断;另一方面,要对AR患者进行整体治疗,要考虑伴随疾病的协同治疗,使治疗既全面又个体化.
作者:杨玉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前,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影响儿童健康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鼻痒、喷嚏、鼻塞和流鼻涕是AR典型的四大症状. 绝大多数AR患者起病于儿童时期,后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国际儿童哮喘与变态反应研究系统评价了98个国家的哮喘、变应性鼻结膜炎及湿疹的发病情况后,发现6~7岁儿童的总患病率为8.5%,而13~14岁则为14.6%[1].Westman等[2]在对2024名儿童的前瞻性研究中发现,AR患病率从4岁时的5%上升到8岁时的14%. Skoner[3]报道大于80%的AR患者在20岁之前出现症状.
作者:冯博孩;施云斌;陈波蓓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收集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按标准筛选研究报告、提取资料并评价证据质量,而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1个临床研究报告,共计1805例患者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鼻部症状积分方面,针刺疗效优于假针刺,有效率及鼻部症状积分改善均优于西药,但降低血清IgE水平不甚理想.针刺配合常规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证据显示,针刺可减轻变应性鼻炎症状,提高疗效,但还需更多的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验证.
作者:张瑾;曹刘;谢亭亭;廖逸茹;谢慧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