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0-1492
  • 国内刊号:34-1065/R
  • 影响因子:1.09
  • 创刊:1955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8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 安徽省优秀学报(2004 2009)
  • 医药卫生综合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04年3期文献
  • 虫草多糖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虫草多糖(CP)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四氯化碳(CCl4)和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 D-GalN)诱导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肝匀浆中超氧歧化酶(SOD)活力以及丙二醛(MDA)浓度,并作肝组织切片病理观察.结果虫草多糖(125、250、500 mg/kg)ig 给药明显降低CCl4和D-GaLN诱导的化学性肝损伤后小鼠血清中升高的ALT和AST水平,抑制肝匀浆中上升的MDA水平和升高过低的SOD活性.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有明显的保肝作用.结论虫草多糖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方士英;姚宏伟;李俊;葛金芳;张磊;张骏艳;樊美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重组人类神经元14-3-3zeta信号蛋白的纯化及抗体制备

    目的制备抗人脑14-3-3 zeta蛋白(31 ku)的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诊断提供标志物.方法用纯化的rh14-3-3zeta蛋白免疫家兔,制备抗14-3-3多克隆抗血清;电洗脱、透析纯化rh 14-3-3/β-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rh 14-3-3 zeta单克隆抗体;测定所得抗体效价及其特异性反应.结果得到大量纯化的表达产物;制备的多克隆抗血清双扩效价达1:8~1:64;获得 1株能稳定分泌抗rh 14-3-3 zeta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亚型为IgG1型,该株单抗可与重组14-3-3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获得了敏感、特异的抗rh 14-3-3 zeta多克隆抗血清及稳定分泌抗rh 14-3-3 zeta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提供诊断标记.

    作者:胡敏;李锋;沈继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抗rSj14-3-3单克隆抗体检测循环抗原及疗效考核价值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抗重组日本血吸虫14-3-3(rSj14-3-3)的单克隆抗体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对血吸虫病疗效考核的价值.方法制备纯化的抗日本血吸虫14-3-3的单克隆抗体,以纯化的兔抗rSj14-3-3多抗和酶标羊抗兔多抗为检测系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M-ELISA)法,分别对同批治疗前及治疗后2、4、6、12个月的血吸虫病患者和感染兔血清进行检测,并与常规检测抗体的可溶性虫卵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EA-ELISA)法比较.结果 P-M-ELISA法对治疗前血吸虫病患者检测阳性率为98.2%,而检测抗体的SEA-ELISA为95.5%.P-M-ELISA法对治愈后2、4、6、12个月血清循环抗原检测阴转率分别为17.7%、41.9%、55%、85%,而检测抗体的SEA-ELISA法分别为3.2%、6.5%、12.5%、15%.结论该法既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又有较好的疗效考核价值.

    作者:查任远;沈继龙;汪学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BEL-7402肝癌细胞株的生长抑素受体放射分析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方法用125I-[Tyr3]-octreotide作为生长抑素受体的放射性配体,检测肝癌细胞株BEL-7402上受体位点数和亲和常数.结果受体放射分析显示肝癌细胞株BEL-7402上的生长抑素受体与125I-[Tyr3]-octreotide的结合可以达到较满意的饱和曲线;表达的生长抑素受体位点数为1.0×105个/细胞,位点数多;与octreotide的平衡解离常数(Kd)为0.24×10-9 mol/L,亲和力强. 结论肝癌细胞株上有生长抑素受体表达,密度高,且与临床常用药octreotide有较好的亲和力.

    作者:李煜;李建生;许戈良;傅斌生;徐师国;张友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胃癌组织iNOS、COX-2和VEGF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关系

    目的探讨iNOS、COX-2、VEGF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血管生成及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胃癌组织中iNOS、COX-2、VEGF的表达,根据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iNOS、VEGF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癌细胞胞质;COX-2的阳性表达定位于癌细胞的胞质,部分胞膜见阳性表达;胃癌组织iNOS、COX-2和VEGF高表达率分别为68.7%,76.1%和76.1%;② iNOS、COX-2和VEGF的高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成正相关;③癌组织MVD 均数为30.84±9.13个/200倍视野,iNOS、COX-2及VEGF高表达组MVD显著高于低表达、无表达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值均<0.05).④ iNOS、COX-2和VEGF高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iNOS、VEGF的高表达还与五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1).⑤ iNOS、COX-2的表达均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0.527,0.425;P值分别=0.015,<0.001).结论胃癌组织iNOS、COX-2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二者可能与VEGF协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有望成为判断肿瘤恶性潜能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作者:盛霞;吴继锋;秦蓉;王道斌;张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从Hep-2细胞克隆hVEGF165/VEGF121基因及序列分析

    目的从Hep-2(喉鳞癌细胞)克隆hVEGF165、hVEGF121cDNA并重组到克隆载体中,用于下一步构建表达VEGF 165、VEGF 121的腺病毒载体.方法设计和合成引物,提取Hep-2细胞的总mRNA,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出两个目的cDNA,并将其重组到pGEM-T Easy载体中送测序.结果从Hep-2细胞的总mRNA中反转录扩增得到588 bp和456 bp的片段,经重组送测序证实两基因分别与GenBank中的[GI:19909064]及[GI:6631028]提供序列完全一致. 结论从Hep-2细胞我们成功获得VEGF165、VEGF121的cDNA并构建其克隆载体可供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帮河;汪春兰;何金生;赵宇;汪红俊;曹东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组织工程化血管的种子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方法的实验性研究

    目的为培养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实验研究提供细胞来源.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并进行细胞的传代、纯化、鉴定以及形态学观察.结果培养细胞符合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各有形态特征.结论所培养的细胞有望作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应用.

    作者:程光存;严中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卵巢恶性肿瘤免疫逃逸与转录因子T-bet、GATA3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免疫状态变化与转录因子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10例健康妇女及22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Th2两类细胞因子INF-γ、IL-2、IL-4、IL-10及转录因子T-bet、GATA3的表达水平. 结果卵巢恶性肿瘤患者高表达Th2类细胞因子而低表达Th1类细胞因子;同时高表达GATA3而低表达T-bet. 结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出现典型的Th1/Th2漂移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转录因子T-bet、GATA3的表达水平有相关性.

    作者:赵卫东;凌斌;祝怀平;陈纲;陈玲;孙敏文;张雪芬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重组脂联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构建重组人脂联素(ADPN)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ADPN的功能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应用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载有人脂联素cDNA的重组克隆质粒pMD 18-T和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1+,回收目的基因片段与线性化的真核表达质粒,经连接、转化大肠杆菌JM109,筛选阳性克隆,经酶切和核苷酸序列测定鉴定.结果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经HindⅢ、EcoRⅠ酶切后获得5.4 kb和800 bp两个片段,大小与理论值一致,并经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结论成功地构建了人重组脂联素真核表达质粒.

    作者:佘其美;王长江;王佑民;代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脂血症大鼠海马nNOS及NT-3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大鼠海马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及神经营养因子-3(NT-3)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HE和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比较两组海马各区平均光密度(MOD)值.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总胆固醇(6.65 mmol/L)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41 mmol/L)升高明显,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海马各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MOD升高,尤以CA3区明显;NT-3免疫阳性神经元MOD降低,以CA1区为显著.结论高脂血症大鼠海马中nNOS表达增强而NT-3表达减弱,表明高脂血症可导致海马神经元功能改变.

    作者:柯红林;吴连仲;贾友苏;吴学平;沈韶辉;王惠珠;汪渊;贾雪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乙醇及二甲基亚砜对人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凋亡与细胞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乙醇及二甲基亚砜(DMSO)对人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凋亡与细胞活性的影响. 方法分别用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Mtb-Ag)、CD3单抗(CD3mAb)刺激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获得Mtb-Ag激活的T细胞(αβT细胞为主)及CD3mAb激活的T细胞(γδT细胞为主);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及二甲基亚砜分别作用于γδT细胞和γδT细胞4、24 h后,应用Annexin-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T细胞亚群的凋亡,应用四唑盐(MTT)法检测T细胞的活性. 结果 Mtb-Ag激活的T细胞中γδT细胞比例可达70%~90%;CD3mAb激活的T细胞中γδT细胞比例>90%;与对照组相比,除浓度为1.0%及2.0%的DMSO作用于γδT细胞24h的诱导凋亡作用明显(P<0.05)及浓度为2.0%的DMSO作用于γδT细胞4h对细胞活性抑制明显(P<0.05)外,低浓度乙醇及DMSO(≤2.0%)对人γδT细胞和γδT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对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均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除5.0%乙醇作用于γδT细胞4 h及5.0% DMSO作用于γδT细胞4 h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不明显(P>0.05)外,高浓度乙醇和DMSO(5.0%)对γδT细胞和γδT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对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均增加(P<0.05). 结论乙醇及二甲亚砜(DMSO)均可诱导人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凋亡,且能抑制二者的细胞活性.

    作者:梅传忠;沈继龙;陈勇;李柏青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EDAG-1在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EDAG-1在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4种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分别通过Northern Blot、PCR、Western Blot、Southern Blot 了解EDAG-1基因在mRNA、蛋白以及其基因组结构表达情况;通过凝胶阻滞实验分析选用白血病细胞系NF-κB DNA结合活性.结果发现向红系分化的K-562、HEL在mRNA、蛋白水平均高表达EDAG-1基因,但未发现突变、扩增和重排.HL-60细胞缺失EDAG-1基因.4种白血病细胞株NF-κB DNA结合活性是增强的,以高表达EDAG-1基因的细胞株明显.结论红系白血病细胞株高表达EDAG-1基因, 该基因的激活可能与编码区结构无关.

    作者:周颖;许望翔;郑红;李菲菲;詹轶群;李长燕;徐诚望;杨晓明;汪思应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32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PSRA)与风湿热(RF)、反应性关节炎(ReA)的表现及治疗异同.方法对32例PSRA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放射学特征及治疗、预后的分析,并与48例RF、35例ReA对照比较.结果 PSRA组表现持续性不对性关节肿痛或疼痛,肿痛14~60天,平均(25±10.3)天;疼痛持续时间,30~180(86±29.5)天,与ReA组相似(P>0.05),较RF组长.对非甾体药及青霉素治疗效果不明显,很少引起心脏炎及心瓣膜病变.RF组表现为游走性关节肿痛或疼痛,均于2周后消失,对非甾体药治疗反应良好.ASO等血清学检查PSRA与RF相似.结论 PSRA血清学检查虽与RF相似,但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明显不同于RF,而与ReA相似.认为PSRA可能不同于RF亦不同于ReA的一个独立病种.

    作者:王芬;徐建华;孙桂华;张锐;徐胜前;刘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稳定期COPD患者认知和心理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认知功能和心理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易精神智能测定量表(MMSE)、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96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36例正常对照组的认知功能和心理状况,同时测定受试者FEV1%、FEV1/FVC作为肺功能指标.结果 COPD组较对照组的MMSE评分明显下降,HAMD、HAMA评分明显增高(P<0.01).COPD组抑郁发病22例(22.9%),焦虑发病28例(29.2%),抑郁焦虑共病13例(13.5%).MMSE评分与FEV1%和文化程度呈正相关,与年龄和病程呈负相关;HAMD、HAMA评分与FEV1%、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呈负相关.结论 COPD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并伴有较高的焦虑和/或抑郁症患病率.COPD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肺功能、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相关,认知功能下降与肺功能、文化程度、病程和年龄相关.

    作者:汪斌超;周伯荣;田贤媚;陈正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71例疑颈动脉病变者,测量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了解斑块部位及形态特征,观察管腔血流充盈情况及测量血流速度.结果 71例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48例,检出率为67.6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以硬斑多见,左侧略高于右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准确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慧;张新书;王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重度少、弱、畸精症及阻塞性无精症患者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治疗结果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技术治疗重度少、弱、畸精症及阻塞性无精症性不育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1年5月~2003年3月在我中心接受ICSI技术治疗的29例(31个周期)重度少、弱、畸精症及8例(9个周期)阻塞性无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长方案进行超促排卵,ICSI常规操作,分析体外排精组和附睾取精组ICSI后的妊娠结局.结果 40个周期共获卵372枚,平均获卵9.3±5.36枚,其中可注射的MⅡ成熟卵326个(87.6%),注射后存活卵306枚(93%).受精率78.6%(241/306),胚胎形成率89%(215/241),优质胚胎形成率39%(84/215),平均移植胚胎数2.73±0.85,周期生化妊娠率35%,临床妊娠率27.5%.1例3胎、3例双胎,多胎率36%,目前已全部出生,共诞生了16名健康婴儿.结论 ICSI技术是治疗重度少、弱、畸精症及阻塞性无精症性不育的有效手段.

    作者:童先宏;刘雨生;骆丽华;朱明;周桂香;付应云;季静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关节镜下成形术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盘状软骨成形术的疗效.方法 30例患者30侧膝关节盘状软骨采取关节镜下成形术,使成形的软骨接近于正常的半月板形态.结果按Ikeuchi膝关节评价等级评定疗效:优20例(66.7%),良7例(23.3%),中3例(10%),差0例.按Lysholm评分方法术前术后功能评定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关节镜下盘状软骨成形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膝关节盘状软骨理想的方法.

    作者:王晓陆;徐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呼吸机相关肺炎30例研究

    目的了解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病例的临床病原学特点、影响预后的因素等.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结果混合感染在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的患者,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阴性菌对第三代先锋霉素耐药情况增加,对亚胺培南敏感性佳;且很多革兰阴性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VAP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结论使用呼吸机1周内是VAP易感期,应作为预防的重点期,预防应从防止外源性致病菌进入和减少内源性致病菌定植两方面着手,对VAP的治疗特别要强调降阶梯治疗.

    作者:张长奇;洪峰;童立应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一种培养鉴定风疹病毒的简便试验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使风疹病毒(RV)在Vero细胞(非洲绿猴肾传代细胞株)上产生的细胞病变效应(CPE)易于观察的简便试验方法,以利于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在RV接种Vero细胞4天后,用不同pH值(4.0、4.5、5.0、5.5、6.0、7.0)的融合营养液处理细胞,继续按常规条件培养1天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RV引起的特征性CPE-多核巨细胞,染色后计数多核巨细胞的形成率.同时检测在不同条件(融合时间、病毒接种初始滴度)下,多核巨细胞形成率的变化.结果感染RV的Vero细胞经过酸性融合营养液的处理,可出现RV特征性CPE-多核巨细胞.发现在37℃、pH 5.0的酸性融合营养液处理染毒细胞10 min后,继续培养1天,出现的细胞病变形态典型,染色后计数发现多核巨细胞的形成率高,为14.7%(P<0.01).融合处理的时间对多核巨细胞的形成率没有影响.随着病毒接种初始滴度的降低,多核巨细胞的形成率也相应降低.结论此方法简单、易行,使RV在Vero细胞上产生的细胞病变清晰易观察.

    作者:方草晖;胡勇;张文艳;类延花;金晶;吴建军;王明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测定加替沙星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目的建立HPLC测定大鼠肝、肾、肺、脾、心等组织内加替沙星的药物浓度.方法待测组织匀浆中加入加替沙星与内标环丙沙星后,用二氯甲烷提取,进行高效液相紫外检测,色谱柱为Sphweisorb ODS柱(5 μm粒径),200 mm×4.6 mm;流动相为0.02 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甲醇-三乙胺(55:44.5:0.5), pH为3.1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93 nm.结果本测定方法肝、肾、肺、脾、心组织浓度的线性范围均为0.05~4.0 mg/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0.996 0,0.999 9,0.999 9,0.999 9;肝、肾、肺、脾、心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1.4 %~99.2%,98.6%~104.4%,99.0%~110.2%,90.2%~98.7%,99.0%~100.0%;绝对回收率分别为:78.5%~92.4%,87.7%~94.8%,98.3%~111.6 %,83.5%~85.7%,81.4%~91.7%;日内、日间变异均小于10%,各组织中加替沙星的低检测限均为0.04 mg/L.结论加替沙星在各组织中均有分布,其中肝、肾分布多,该法测定大鼠各组织中药物浓度精确、灵敏、可靠,为加替沙星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徐勤;邓立东;邓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温融熔工艺对甲氨蝶呤植入剂结构影响的红外光谱法IR测试

    目的观测甲氨蝶呤植入剂的高温融熔生产工艺对药物结构的影响.方法测试该植入剂及各配方成分的红外光谱图,再以标准谱图比对,检查因结构变化而形成的吸收峰变化.结果该植入剂图谱中,各配方成分的特征峰呈线性叠加,不多一峰,不少一峰.结论该植入剂中药物结构未出现明显变化.

    作者:储成顶;高永清;俞敏;鲍玉婷;胡克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城市居民家庭常用自备药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城市居民家庭常用药储备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合肥市300户居民家庭作为研究对象.结果①居民常用药的储备率较高.②家庭15岁及以上成人平均受教育年限、户主医疗享受、家庭老年人口数、家庭儿童人口数等是家庭常用药储备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居民文化程度越高,保健意识也越强;医疗改革可能会给城市居民家庭的备药行为带来一定的冲击.

    作者:洪倩;张冬梅;何流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某地区高校教室内空气污染状况的研究

    目的了解高校教室内空气污染状况和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因素.方法对某地区3所高校90个教室进行采样,分别检测SO2、NO2、CO2和细菌总数等4个指标.结果空置教室内CO2浓度和细菌总数与室外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教室内细菌总数远远超标.有人活动的教室内CO2浓度和细菌总数高于空置教室(P<0.01).通风状况良好的教室CO2浓度和细菌总数低于通风状况不良的教室(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教室内人数、教室通风状况是影响教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高校教室内主要污染物是CO2和细菌总数,教室普遍存在细菌总数超标.减少教室内上课人数、延长教室空置时间和加强双向对流通风可明显改善教室内空气质量.

    作者:翟金霞;张前龙;胡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STDs对HIV感染的协同作用

    性传播疾病(STDs)和艾滋病病毒(HIV)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或流行病学的协同作用,它们可以相互改变彼此的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1].STDs作为HIV传播的一个协同因素,已被许多生物学、流行病学及临床方面的研究加以证明[2,3].由于STDs的存在,一方面促使HIV阳性者更易将HIV传染给其他人,另一方面也会促使HIV阴性者更易感染HIV.关于STDs能促进HIV传播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生物学水平上提出了HIV感染和STDs之间潜在的作用机制;其次,通过HIV血清转变的时间序列表明HIV感染合并有STDs综合征的危险性;第三,社区干预研究能够量化STDs治疗对预防HIV感染的效果.

    作者:胡志;张学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蛋白质印迹技术

    印迹法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初是运用核酸杂交技术来研究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作者:汪渊;朱华庆;张素梅;王雪;伍权;储兵;陈厚早;卜丽佳;周青;桂淑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