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构建人hCu,Zn-SOD-TAT PTD表达载体及其原核表达与表达产物的纯化.方法从人肺cDNA文库中PCR扩增hCu,Zn-SOD基因,插入pUC19测序;以测序质粒为模板,再用含TAT PTD编码序列的3′引物PCR扩增得hCu,Zn-SOD-TAT PTD融合基因,并插入pUC19.将SOD-TAT PTD融合基因克隆至温控表达载体pJW 2,转化大肠杆菌DH 5α.温度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初步纯化. 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表明所构建质粒与设计相同,hCu,Zn-SOD-TAT PTD融合蛋白在转化大肠杆菌获得了高效表达并纯化.结论成功地获得了hCu,Zn-SOD-TAT PTD融合基因的表达产物,为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汪飞鹏;桂向东;宋礼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不同类型白癜风可能的遗传模式.方法以调查表的形式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家系资料,用Epi Info 5.0及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用SAGE 3.1进行遗传模式的复合分离分析.结果白癜风的平均发病年龄为19岁左右,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一、二级亲属中白癜风患病率较一般人群显著增高(P<0.05).局限型、面肢型及节段型白癜风符合多基因累加遗传模式(P>0.05),泛发型白癜风可能的遗传模式为环境模式(P>0.05).结论白癜风的发生无性别差异,但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不同类型的白癜风发病机制可能不尽相同.该病的发生可能是由多基因累加遗传效应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刘江波;桂金萍;李明;杜文辉;任韵清;张国龙;赵晓燕;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克隆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2 ( hPPARγ2)基因及构建其真核表达重组体,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打下基础.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中国人网膜脂肪垫总RNA中扩增出hPPARγ2 cDNA全长基因,将全长hPPARγ2cDRA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筛选出阳性克隆.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核苷酸序列测定进行鉴定.结果克隆出全长hPPARγ2cDNA序列与GeneBanK序列相同,真核表达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获得的片段大小与理论值一致.结论成功地克隆了hPPARγ2 cDNA,并构建了真核表达重组体.
作者:代芳;王佑民;王长江;佘其美;周剑;时照明;胡红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一种在Th细胞亚群测定中评价通透剂作用效果的方法.方法将刺激培养并固定后的全血标本在通透剂作用前及用不同剂量的通透剂作用后,加入荧光素标记的CD 69抗体、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和γ干扰素(IFN-γ)抗体,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含相应抗原的细胞.结果通透剂作用前及不同剂量的通透剂作用后,T淋巴细胞中CD69+细胞的百分率均大于90%;通透剂作用前,MPO阳性的粒细胞和IFN-γ阳性的淋巴细胞均低于1%;使用30 μl通透剂时,粒细胞几乎全部为MPO阳性, >30%的淋巴细胞IFN-γ阳性;使用50 μl通透剂时,总细胞数比通透剂作用前显著减少(t=13.623,P<0.001).结论 MPO可以作为评价通透剂作用效果的指标;当细胞数同通透剂作用前无显著差异,且粒细胞门的细胞几乎全部被染为MPO阳性时,所用的通透剂量为适用量.
作者:叶卫东;张循善;李庆;翟志敏;刘华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豹皮樟总黄酮(LCTF)的抗炎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采用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爪肿胀、棉球诱导的大鼠肉芽肿和佛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观察LCTF 的抗炎作用;采用腹腔巨噬细胞培养并诱导生成 IL-1的方法探讨LCTF抗炎作用机制.结果 LCTF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爪肿胀、棉球诱导的大鼠肉芽肿和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具有抑制作用,对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IL-1的生成有抑制作用.结论豹皮樟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抗炎机制与抑制IL-1的生成有关.
作者:陈琳;程文明;胡成穆;金涌;李荣;李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人脂联素(apM1)基因3号外显子编码区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取435例无亲缘关系的中国安徽地区汉族人,其中正常糖耐量(NGT)者150例,2型糖尿病(T2DM)者285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对apM1基因突变进行初筛分析后,对不同带型的标本进行DNA直接测序.结果①SSCP分析共发现3种异常带型,测序后知为H142P、R221S及H241P3种杂合突变.②apM1基因H142P及R221S突变在T2DM组与NGT组间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 241 P突变在T 2 DM组中的频率明显高于NGT组(P=0.038).结论 apM1基因3号外显子编码区存在3种突变,其中H241P突变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汝颖;王长江;王佑民;章秋;胡红琳;陈明卫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前伸下颌骨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建立的包括TMJ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模拟下颌前伸:0.8 cm×0.4 cm和0.4 cm×0.2 cm,采用Super SAP(93)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 结果:①不同程度的下颌前伸不能改变髁突软骨表面的应力分布趋势,仅改变应力值的大小,即前伸范围越大,应力值也相应增大,即使水平向4 mm和垂直向2 mm的移位亦能产生相当大的Von Mises应力值;② 不同程度的下颌前伸不能改变髁突的前下位移和伴有一定的顺时针向旋转位移趋势;③在下颌前伸时嚼肌深层、颞肌中后束和颈突下颌韧带具有明显的约束作用.结论提示临床咬合重建时下颌前伸距离不宜太大,必要时应分次为宜.
作者:周学军;赵志河;赵美英;樊瑜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培养原代嗅球及皮层神经元细胞,研究神经轴突生长诱向因子(Netrin-4)受体在神经元细胞中的定位.方法改良Koh法分离、培养出生12 h内Wistar乳鼠的嗅球及皮层神经元,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其纯度.碱性磷酸酶(AP)标记的Netrin-4融合蛋白与原代培养第7 d的神经元孵育,以亲和细胞化学法检测Netrin-4受体在神经元的定位.结果原代培养第7 d的嗅球及皮层神经元胞体饱满,突起长并交织成网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见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在神经元胞体及突起中表达;嗅球及皮层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均有Netrin-4受体表达.结论建立起高效、稳定的原代神经元培养方法并应用于神经突起生长诱向因子受体的定位研究.
作者:余科科;张成岗;汪思应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GM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仿照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测外源性GM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细胞外液乳酸及葡萄糖含量的影响.结果:急性缺血再灌注组、GM1治疗组乳酸缺血后迅速升高,再灌注30 min达高峰,其后逐渐下降.再灌注组在30~120 min内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30~90 min内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低于再灌注组(P<0.05).急性缺血再灌注组、GM1治疗组葡萄糖缺血后迅速降低,再灌注30 min达低谷,其后逐渐上升.再灌注组在30~120 min内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在30~90min内低于对照组,但显著高于再灌注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使用GM1治疗,明显减轻脑组织中乳酸的堆积,增加葡萄糖含量,增强神经元细胞的存活,为探索GM1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毛捷;陈劲草;饶慧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 筛选B16M高低转移株,以探讨B16M的转移异质性及机制.方法 通过B16M自发肺转移模型筛选出转移性能不同的细胞株,并用实验性和自发性肿瘤转移模型验证其在体内生长、转移性. 通过细胞增殖、3H-TdR参入实验、流式细胞技术、细胞侵袭离散实验研究了高、低转移B16M细胞株体外增殖能力、侵袭能力以及对离散因子的反应的差异,Western印迹实验研究细胞c-met表达及活化水平. 结果在所筛选出的3株可疑高转移B16M细胞株中,H3 B16M细胞接种于同系C57BL/6小鼠体内所形成的原发瘤重量、实验和自发性肺转移结节数明显高于其他细胞株;该细胞株增殖能力、侵袭性及对离散因子的反应能力的也明显高于其他细胞株.c-met表达及磷酸化水平也升高.结论成功的筛选出B16M 高、低转移细胞株,两者在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离散能力等方面有差别.这种差异可能与c-met有关.
作者:李春霞;郑红;李菲菲;周颖;余科科;倪芳;程洁;瞿成奎;汪思应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器质性环咽肌压迹与老龄化是否有相关性.方法采用大体解剖和耻骨联合面形态学改变推算年龄的技术.结果 41例标本中39例咽下部环咽后壁粘膜光滑,有两例环咽肌轻度的增厚,年龄均大于60岁,但界限不清.结论器质性环咽肌切迹可能是老龄化形态学改变之一.
作者:涂丽莉;王琴;徐胜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肠内免疫营养剂Stresson对烫伤大鼠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致64只SD大鼠总体表面积(TBSA)30% Ⅲ度烫伤,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EIN)组及肠内营养(EN)组,另取8只大鼠作为伤前对照(Control).EIN和EN组给予等热量肠内营养液.于伤前、伤后1、4、7、10 d,检测肠黏膜通透性、肠黏液层厚度、肠黏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血浆内毒素及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 结果同EN组相比,EIN组大鼠肠黏液层厚度、肠黏液s-IgA浓度明显升高,而肠黏膜通透性、血浆中DAO活性和内毒素水平较EN组明显降低. 结论早期肠内免疫营养能有效地减轻烫伤后肠黏膜细胞损伤,促进肠黏液s-IgA的分泌,减少内毒素的易位.
作者:蔡晨;唐益忠;刘晟;王永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早期肠道喂养对烫伤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 方法设计早期肠道喂养和延迟肠道喂养动物模型,取大鼠伤后6、12、24、48、72 h肝脏组织、肠系膜淋巴结作细菌培养,并测定肠道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动态观察三者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大鼠肠系膜淋巴结、肝脏组织均发生细菌移位和肠道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下降,延迟喂养大鼠移位细菌数量显著多于早期肠道喂养大鼠(P<0.05),肠道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较早期喂养大鼠显著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肝脏组织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二者与肠道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二者P<0.01).结论烫伤大鼠延迟肠道喂养较早期肠道喂养容易发生肠黏膜损伤和肠道细菌移位且严重.
作者:王春华;方林森;胡德林;余又新;汪昌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胸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对13例胸主动脉瘤施行手术治疗,9例升主动脉瘤(3例伴夹层形成)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进行操作,4例行Bentall 手术,另5例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降主动脉瘤,1例在并行循环下真性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De BakeyⅢ 型动脉瘤阻断近、远端动脉,切除动脉瘤,置入人工血管.2例累及弓部的锁骨下假性动脉瘤在体外循环下瘤体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或破口修补术. 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脊髓缺血性损伤1例. 结论胸主动脉瘤的手术效果满意.加强De Bakey Ⅲ 型动脉瘤的认识,选择适宜的手术及脊髓保护方法仍是工作的重点.
作者:周汝元;葛圣林;葛建军;林敏;高晴云;郑小燕;张士兵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部分影响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相关因素分析,预测IVM技术治疗PCOS的成功率.方法 32个PCOS患者35个周期,月经第3天测性激素,设计促排卵方案,采用IVM技术治疗.结果 35个周期共获未成熟卵母细胞368个,每个患者平均10(1~31)个,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移植后妊娠率分别是75%、68%、80%、23%,早卵泡期FSH水平与未成熟卵数的获得数显著相关,早卵泡期E2≥200 pmol/l可能预示高妊娠率.结论早卵泡期FSH和E2水平能预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治疗结局.
作者:王玉蓉;曹云霞;魏兆莲;周平;章志国;丛林;张文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VLBWI)发生原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造成108例VLBWI发生原因,并按体重分为≤ 1 250 g及 1 251~ 1 500 g二组,比较其并发症、治愈率、病死率.结果造成VLBWI的主要原因有多胎妊娠(39%)、孕妇过度劳累(14.8%)、羊膜早破(13.9%)、原因不明(20.4%).全组治愈率50%,病死率17.6%.二组治愈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差异有显著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感染.结论加强孕期保健,降低VLBWI出生率;加强对VLBWI生命体征的监护、防止院内感染、尽早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降低VLBWI死亡率.
作者:马金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多发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认知损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24名无痴呆的多发性脑梗塞患者及年龄匹配的24名正常人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长谷川智力量表,HDS)评分及听觉P300检测.结果两组神经心理学量表(HDS)评分均正常.两组听觉P300比较,无痴呆多发性脑梗塞组P300潜伏期延长,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听觉P300测定在评价多发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认知损害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且较HDS敏感.
作者:朱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Ki-67和CD34的表达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切除标本中CD34和 Ki-67的表达,分别计数MVD和Ki-67标记指数(KI),分析它们与临床因素,复发时间和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MVD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分别为40.5±13.4(13-72)个/视野和13.4±7.2(4-33)个/视野(P=0.001).肝癌组织中的微血管有三种形态:毛细血管型(n=32)、血窦型(n=21)和混合型(n=4),其中毛细血管型多见于低分化肝癌中(P=0.027).肝癌组织中KI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其在低分化肝癌中表达高于高分化癌;在术后早期复发病例中也显著高于晚期复发病例(P=0.001).Ki-67阳性细胞和肿瘤新生血管常密集于同一区域,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0.002).结论肝癌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态与肝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基础并与细胞增殖活性有关,KI和MVD水平关系密切.
作者:符炜;穆毅;路逵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宫颈Bishop评分、不同引产方法的时效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将431例孕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按不同宫颈评分随机分成 A、B、C 3组,每组分别采用米索、催产素、蓖麻油引产餐3种方法引产.统计学分析不同宫颈评分、不同药物引产方法对宫颈评分改善度、引产时效及母儿并发症影响.结果 A组和B组用米索引产可显著改善宫颈评分(A组P<0.01,B组P<0.05),提高引产成功率及阴道分娩率(P<0.005).C组用米索和催产素引产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引产餐引产效果低于其他两种方法(P<0.025).催产素引产时各不同宫颈评分组剖宫产率高于其他两种方法(A、B组(P<0.005),C组P<0.025).米索引产时,A组羊水污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高于催产素组和蓖麻油引产餐组(P值<0.005).结论宫颈Bishop评分≤5分时不宜用催产素引产.低宫颈评分用米索引产效果佳,但需严密监护.宫颈条件成熟时(宫颈评分≥6分)用米索和催产素引产效果佳,但用各种引产方法均需加强监护,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作者:刘洪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用蜂蜜麻油混悬液在鼻窦内窥镜术后局部留置及点鼻以加速筛窦腔创面上皮化.方法将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按病型及病期配对分成两组.甲组患者术后4 d用浸泡蜂蜜及麻油混悬液的明胶海绵填塞筛窦腔,以后每天用该混悬液点鼻3次,每次2滴;乙组患者术后不用蜂蜜及麻油,其余治疗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术后上皮化时间,统计方法用配对t检验.结果各型各期配对病例中,甲组病例术后上皮化时间皆明显短于乙组(P<0.01).结论蜂蜜及麻油混悬液能使鼻窦内窥镜术后筛窦腔早期上皮化,可以减轻水肿,减少痂块.
作者:姚昆;张琨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回顾分析不同来源精子的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治疗男性不育62个周期.方法比较采用手淫射精获得精子、睾丸活切及附睾穿刺获得精子行ICSI治疗后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射出精子组50个周期,受精率72.3% 、卵裂率80%、优质胚胎率40%及临床妊娠率40%;睾丸及附睾精子组12个周期,受精率64.1%、卵裂率76.3%、优质胚胎率35.2%及临床妊娠率33.3%.两组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来源精子行ICSI治疗男性因素不育可以获得相似的治疗结果.
作者:张文香;曹云霞;周平;章志国;赵济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14株铜绿假单胞菌对20种抗生素的MIC值,依据NCCLS推荐标准分析药敏结果.结果 114株菌株对AM、CF、CFZ、FOX、CRM、A/S、CPD、T/S的耐药率都在90%以上;对CRO、CTX耐药率分别为74.6%、85.1%.对CAZ、P/T、IPM的敏感率分别为86.8%、75.8%、74.6%.对AK-CAZ均耐药率7.0%,对二者均敏感率62.3%;对AK-IPM均耐药率12.3%,均敏感率55.3%;而对CP-FEP均耐药者29.3%,均敏感率39.4%.结论临床医师治疗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单选用药时可选CAZ、P/T、IMP;联合用药时可选用AK-CAZ和AK-IPM,不宜同时选用CP-FEP.
作者:曹孟淑;胡杰贵;徐元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PTEN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SP免疫组化测定5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11例不典型增生、14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并与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和临床分期等生物学行为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PTEN蛋白在口腔鳞癌、不典型增生、正常口腔黏膜高表达率为75.9%、90.9%、100%,其表达率与组织学类型(P<0.05),组织学分级(P<0.05)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口腔鳞癌中临床分期无关( P>0.05).结论 PTEN基因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的生长、分化及淋巴转移,表达的高低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朱传凤;周健;王元银;陈乔尔;王银龙;何家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重度烧伤患者伤后分解代谢增强,蛋白质丢失增多,能量消耗增加,超高代谢可持续数星期.要打破严重烧伤应激和氮平衡的恶性循环,减少蛋白质分解,增加蛋白质合成,单靠营养支持不能达到目的.故合理的代谢调理对治疗重度烧伤是必需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能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促进创面愈合.近年来在烧伤治疗中已开始应用,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了解其应用的临床效果,以便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韩焱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全口义齿的支持、固位、稳定是对无牙颌患者进行修复治疗使其行使功能的前提,也是全口义齿设计、制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临床实践中,即便是印模准确、基托密合、边缘封闭伸展合适的义齿,在患者进行咀嚼、语言等活动时,也常有义齿滑动、脱落的现象.笔者从排牙入手,减少咀嚼时义齿的不稳定因素,增加其吸附力,以达到义齿在功能状态下的稳定.
作者:何熔 刊期: 2004年第06期
2002年5月至2003年5月,采用Versapulse Select激光机治疗输尿管结石15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波;施建昌;郑金良;余斌;黄文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非溃疡性消化性不良的重要致病因素,发展中国家人群中HP感染率为60%~80%.表达空泡细胞毒素(VacA)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的HP菌株是高毒力株,本研究用免疫印迹法对患儿血清进行VacA 和CagA检测并对HP分型,旨在探讨不同型别HP与小儿腹痛的关系及对临床诊治的指导价值.
作者:李鑫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巨大型垂体腺瘤手术中对垂体柄及垂体的辨识和保护.方法自1998年4月~2002年10月,采用扩大额下硬膜内入路显微手术治疗76例巨大型垂体腺瘤,术中仔细辨识垂体柄及垂体并予保留.结果肿瘤全切63例(83%),54例(71%)垂体柄及垂体得到辨认和保留.术后尿崩发生率为61%,39例(51%)出现血钠紊乱,大部分在1周内恢复.功能性腺瘤术后激素水平明显下降或恢复正常.结论扩大额下硬膜内入路可提高巨大垂体腺瘤的全切率,有利于术中辨识和保留垂体柄及垂体,对垂体柄位置、形态及肿瘤的切除范围的认识和理解,仔细耐心的手术操作是提高垂体柄及垂体保留率的关键.
作者:陈海峰;刘宁;朱风仪;程刚;周明卫;耿晓增;付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新型自动同步负压活检枪在小儿肾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肾脏病患儿随机分为新型组和传统组;新型组采用单人操作的自动同步负压活检枪进行小儿肾活检术,共12例;传统组采用双人操作的国产改良Menghini型负压活检针进行小儿肾活检术,共8例.结果两组成功率均为100%;除个别一过性肉眼血尿外,均未发生其它并发症.但第一针成功率,新型组92%(11/12例),传统组50%(4/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过性肉眼血尿发生率,新型组8%(1/12例),传统组75%(6/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更安全、更便捷,第一针成功率更高,并发症少.
作者:董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大多数真核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翻译后,需经过加工、修饰才具有生物学活性,是真核蛋白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后没有生物学活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汪渊;卜丽佳;陈厚早;张素梅;左莉;周青;桂淑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