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合成壳聚糖磷酸酯作为诱导生物组织矿化的生物大分子膜.方法 对天然聚阳离子多糖壳聚糖进行磷酸化本体改性,制备用于引导组织再生的壳聚糖膜.结果 磷酸化壳聚糖可以诱导磷灰石晶体的生成,且其诱导能力与取代度有关系,较高取代度的磷酸化壳聚糖诱导磷灰石形成的能力反而不如取代度相对低的磷酸化壳聚糖.结论 壳聚糖和磷酸化壳聚糖磷酸酯可以作为调控磷灰石晶体生长的有机基质模板;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
作者:蒋勇;李炯;李全利;周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2D-TOF和3D-CE MRV成像技术对正常脑静脉的显示能力,为神经外科手术的术前影像学检查提供依据.方法 20例无颅脑病变的受检者分别行斜冠状位2D-TOF及矢状位3D-CE MRV检查.2种MRV技术的原始图像均行大信号强度投影处理后,对与神经外科手术入路选择关系十分密切的6根脑静脉的图像质量逐一进行分级比较.结果 两种MRV检查方法对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Galen静脉和大脑中浅静脉均能够良好显示,2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对Trolard静脉显示中,3D-CE MRV优于2D-TOFMRV,主要表现在对静脉起始端的显示上;2D-TOF MRV对Labbé静脉的观察效果差,不能分辨静脉结构的病例多于3D-CE MRV.结论 脑静脉的2D-TOF成像能够满足大多数神经外科手术术前影像学检查的需要.
作者:夏春华;邓雪飞;庞刚;李传富;黄建军;韩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人为地造成局部角膜缘干细胞缺损以及慢性结膜炎症的眼表模型,探讨翼状胬肉的形成原因.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 4组,设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采用手术切除1个象限角巩膜缘组织的方法产生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模型,眼部以稀盐酸(A、B组)或滑石粉(C、D组)定期点眼产生慢性角结膜炎模型.实验眼在同一眼上观察同时产生角膜缘干细胞缺损和慢性角结膜炎模型后的形态学变化,对照眼分别采用两种模型之一的相应形态学改变.于2、4、8、12周每只眼记录角膜上皮缺损、球结膜充血和结膜新生物情况,评分,并随机每组取材2只作病理.结果 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的兔眼,可以在短期内在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的方向上出现类胬肉增殖组织样改变.类胬肉增殖组织的形成、程度和是否有局部的炎症反应以及角膜上皮完整性的破坏呈正相关性.结论 局限性角膜缘干细胞的缺损和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的同时作用可能是翼状胬肉形成的主要原因.
作者:龚健杨;黄河;刘伦;朱美玲;程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用兔Vx-2细胞株建立口腔Vx-2肿瘤模型.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别经口内和口外两种途径植入Vx-2细胞株,建立兔颊部Vx-2肿瘤模型,通过观察肿瘤生长状况和病理HE染色来对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 无论口内、口外植入瘤株,颊部Vx-2肿瘤易于成活,操作简单,接种成功率高.HE染色显示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结论 兔口腔Vx-2肿瘤模型可以建立,适合于口腔肿瘤模型研究.
作者:童树友;张娟;朱坤鹍;黄擎;唐慧;何志良;王元银;周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抗原CFP-10-ES-AT-6复合物(CE复合物)对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表型的影响及其作用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大肠杆菌克隆表达纯化的CE复合物在不同时间及浓度对人单核-巨噬细胞TNF-α产生对细胞表型的影响,并且应用各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来探讨CE复合物作用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CE复合物能够在早期(6~8h)诱导人单核-巨噬细胞活化,大量产生TNF-α,但在晚期(>48h),则没有此作用;细胞信号传导通路MEK1/2和p38MAPK的选择性抑制剂SB203580、PD98059、U0126能抑制CE的这种作用;CE复合物在早期(18h)促进单核-巨噬细胞表面抗原提呈功能分子CD80、CD40的表达.结论 CE复合物在感染早期可能通过激活MEK1/2和p38MAPK刺激单核巨噬细胞活化,但在晚期则没有此作用.在感染早期可能具有重要的抗结核保护作用.
作者:杨鑫;冯永红;刘中华;粟波;胡忠义;邓松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Balb/c小鼠模型,探索HCMV感染椎间盘的依据.方法 取不同剂量组HCMV AD169株腹腔注射6~8周SPF级Balb/c小鼠♀♂各6只,同时设立灭活病毒对照组6只和细胞对照组6只.取各组小鼠椎间盘组织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采用PCR和RT-PCR分别检测HCMV UIJ83基因和UL154基因及其相应基因的转录;取椎间盘组织行HE染色病理并观察.结果 2×106和2×105 PFLJ/ml病毒组♀小鼠病毒分离、PCR及RT-PCR均为阳性;HE染色可见椎间盘组织局部灶性淋巴细胞浸润等慢性炎症反应,纤维环板层结构紊乱,关节软骨钙化层增厚,大量黏液及泡沫细胞,软骨下血管明显减少.♂小鼠、其它剂量病毒组、灭活病毒组和HF对照组均为阴性.结论 HCMV可以感染小鼠椎间盘组织,并与感染病毒剂量有关;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椎间盘变性有相关性,可能是椎间盘退变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汪国宏;吴建贤;黄金华;王斌;胡勇;黄维;刘倩;张俊岭;王明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衣霉素对TRAIL(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诱导的胃腺癌细胞的凋亡的作用.方法 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衣霉素与TRAIL作用于细胞前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双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表面TRAIL受体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药物作用前后easpase蛋白水平的变化;JC-1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衣霉素可明显增加TRAIL诱导的胃腺癌细胞凋亡率;衣霉素作用于胃腺癌细胞后,细胞表面TRAIL-R2表达明显增高;衣霉素促进TRAIL诱导的胃腺癌细胞caspase-3、PARP活化和线粒体膜电位减少.结论衣霉素可通过上调细胞表面TRAIL受体表达来增强胃腺癌细胞对TRAIL诱导的凋亡的敏感性,这种致敏性与激活caspase级联反应和线粒体膜电位减少有关.
作者:程文晋;吴萍;陈思;江蓓蕾;叶艳;张旭东;张林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降温速率对深低温保存兔颈总动脉力学性能、组织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 取家兔双侧颈总动脉100根,均分为5组(n=20).A组:新鲜家兔动脉作为对照组;B、C、D、E组分别以-0.5、-l、-2、-5℃/min的降温速率进行低温保存.对各组动脉力学性能、组织结构、生物学活性进行比较.结果 低温保存动脉与对照组比较,其黏弹性均有损失;随降温速率的增加,其黏弹性损失趋于增加.B、D、E组与C组的生物活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0.5℃/min降温速率低温冷冻保存的血管参数接近新鲜血管,是血管低温保存的佳降温速率.
作者:张保;卜海富;桂斌捷;赵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吗啡成瘾大鼠伏核毁损术后行为学改变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给大鼠每日2次腹腔注射吗啡,逐日递增吗啡用量,制作急性吗啡成瘾模型.用立体定向技术电极毁损伏核,对比毁损前后吗啡成瘾大鼠的行为学变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脑内不同结构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比较毁损前后递质含量的变化.综合分析吗啡成瘾大鼠伏核毁损术后行为学改变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吗啡成瘾模型制模成功率较高,大鼠成瘾前后以及毁损术后行为学变化明显,毁损伏核后可缓解成瘾大鼠的戒断症状.毁损伏核后大鼠相关脑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下降,5-羟色胺含量升高,真毁损组较假毁损组的变化明显(P<0.01).结论吗啡成瘾大鼠立体定向毁损伏核后相关脑区单胺递质含量的变化与毁损术前后行为学的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平;傅先明;钱若兵;牛朝诗;汪业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激光和5-Fu缓释植入剂联合治疗对兔颊部Vx-2肿瘤抑制和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新西兰种兔100只,于颊部植入Vx-2肿瘤组织,随机分为5组(n=20),激光和5-Fu缓释剂单独和联合治疗,通过抑瘤率和Pc-NA的表达对化疗效果初步评价.结果 5周后联合治疗组肿瘤体积有较明显缩小,PC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激光和5-Fu缓释植入剂联合治疗肿瘤可能优于单独治疗.
作者:朱坤鹍;王世亮;陈殿良;张娟;何志良;王元银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低能量激光对于颌骨新生过程中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杂种狗5只,于两侧颏孔区形成骨折,右侧以低能量激光照射骨折区,每日一次10min(每日总剂量108 J),持续12d,采用免疫组化抗体PCNA测量骨折边缘新生骨细胞增生量.结果 两侧均有PCNA阳性反应细胞,右侧骨折缺损区正反应细胞大量增生,与左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低能量激光能刺激和促进骨新生,有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王元银;陈乔尔;王银龙;何家才;刘文清;杨晨;程继光;徐文华;张娟;朱坤鹍;胡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β-巯基乙醇(BME)和大鼠脑匀浆上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类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全骨髓培养法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经贴壁法体外扩增、传代和流式细胞仪鉴定.①以1mmol/L浓度BME的含血清:DMEM培养基预诱导24h,再以含5mmol/LBME的无血清DMEM培养基诱导5h至MSCs神经分化.②使用大鼠脑匀浆上清诱导MSCs,48h至神经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别检测两种诱导方法MSCs培养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 第5代MSCs有97.5%表达CD90抗原,1.72%表达CD45抗原.两种方法诱导后的细胞均具有神经细胞的形态特征;相比脑匀浆上清BME诱导组细胞形态变化更快.两种方法都可诱导MSCs表达NSE;鼠脑匀浆上清可诱导MSCs表达GFAP.结论 MSCs具有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塑性,相比BME,鼠脑匀浆上清具有诱导MSCs向胶质细胞分化的倾向.
作者:王嵘峰;陈荣志;薛绍礼;任明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对2家系和1例散发的先天性厚甲症1型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为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巢式PCR扩增K6a基因突变热点区,通过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先天性厚甲症患者、家系中的正常对照和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进行K6a突变检测.结果 在K6a基因上发现3个错义突变(K6a 1387G>C,K6a 1393T>C,K6a513C>A),其中K6a1387G>C,K6a1393T>C为首次报道,而家系中正常对照和家系外100例正常人均未发现上述突变.结论 K6a 1387G>C,K6a 1393T>C,K6a 513C>A突变,不是罕见的单核苷酸多态,是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汉族患者与其他已研究的种族或民族有相似的突变热点区,但目前尚未发现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明确相关性.
作者:吕永梅;康瑞花;常建民;孙良丹;崔勇;杜文辉;周伏圣;方巧云;杜卫东;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水平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及调脂疗效,以及对临床心血管事件影响.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分别口服辛伐他汀20、40 mg共24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以及冠心病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辛伐他汀20 mg及40 mg组均能显著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0mg组:IMT治疗后(1.21mm±0.17mm)比治疗前(1149mm±0.26mm)减少(P<0.5).40mg组:IMT治疗后(1.19mm±0.24 mm)比治疗前(1.45mm±0.22 mm)减少(P<0.05).结论 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老年冠心病患者仍有调节血脂作用,同时也可进一步减轻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并能明显减少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尹长森;李美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中国汉族人白癜风及相关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以调查表形式收集患者的临床及家系资料,应用 Epi info 6.0和SPSS 15.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和无家族史患者相比,有家族史白癜风患者发病年龄较早、病程较长.白癜风患者及一级亲属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荨麻疹、斑秃、银屑病的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有家族史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荨麻疹、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结论 自身免疫因素及遗传因素在白癜风发病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白癜风可能与其它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白癜风免疫机制受遗传因素影响.
作者:张峥;肖风丽;杜文辉;周伏胜;方巧云;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6%羟乙基淀粉130/0.4对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血浆渗透压和电解质K+、Na+、Cl-的影响.方法 40例ASA I~Ⅲ级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组(I)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Ⅱ);麻醉诱导开始45 min内按10mL/kg分别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I)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Ⅱ),随后均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维持容量;于输液前、手术30 min和术毕取静脉血检测血浆渗透压和电解质K+、Na+、Cl,-,分别记录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B超前列腺大小、术中冲洗液用量、手术时间、静脉输液总量.结果 血浆渗透压变化I组较Ⅱ组小,差异有显著性(P<0.01);K+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Na+、Cl-变化I组较Ⅱ组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毕收缩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中应用6%羟乙基淀粉130/0.4,有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及血流动力学的平稳.
作者:陈齐;张健;张野;阚春明;于德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健康老年人情绪记忆的改变,初步探讨情绪效价对记忆的影响.方法 使用情绪词和情绪图片任务分别测试40名健康老年人和40名健康成年人的情绪记忆.结果 与成年组的情绪记忆[词回忆(15.88±1.33)分,词再认(40.98±1.33)分,图片再认(34.40±1.44)分]相比,老年组[词回忆(9.03±1.27)分,词再认(34.60±1.24)分;图片再认(29.67±1.18)分]显著降低(P<0.05,P<0.01).老年组的正性效价记忆成绩好于负性效价记忆成绩,成年组负性效价记忆成绩好于正性效价记忆成绩,且均好于中性效价记忆.结论 老年人存在情绪记忆的损害,但正性和负性情绪效价记忆均较中性效价记忆深刻,表明其可能有不同的神经机制.
作者:唐向阳;汪凯;程怀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对弹性纤维假黄瘤患者的ABCC6基因突变进行检测,为进一步开展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患者和健康对照个体ABCC6基因的全部外显子,直接测序法进行DNA测序,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在1例散发患者中检测到1个错义突变(3940C→T),导致其编码蛋白第1314位精氨酸变成色氨酸(R1314W).其他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 该错义突变可影响基因转录和翻译产物,是ABCC6基因的特异性突变.
作者:杨梅;高敏;肖风丽;周伏圣;方巧云;杜文辉;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位于人类1号染色体长臂2区3带(1q23-24)免疫球蛋白受体ⅡB和ⅢA基因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遗传易感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人类1q23区域FcγRⅡB和ⅢA基因多态性,采用家系内关联性分析(FBAT),对95个中国汉族SL核心家系的FcγRⅡB和ⅢA基因中13个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析,SLE诊断采用1997年美国风湿学所修定的标准.结果 单位点SNP遗传关联性分析,在FcγRⅡB基因中只有rs10917661和rs1050501,在FcγRⅢA基因中只有rs403016和rs428888与SLE存在遗传易感性;而且单倍型分析结果 显示:分别在FcγRⅡB中50Ter-225Thr及FcγRⅢA中72Arg-118Asn两个单倍型与SLE遗传易感性有关,但在两个基因中没有发现有意义的单倍型.结论 在中国汉族SLE家系中存在FcγRⅡB和FcγRⅢA基因与SLE有遗传关联的单倍型;同时两个基因在SLE的发病中可能独立地发挥遗传易感作用.
作者:潘发明;张克春;李向培;徐建华;陈红;廖芳芳;夏果;叶冬青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一家系的ATP2C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家系中4例患者ATP2C1基因进行突变检测,以家系中3例健康者和100例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该家系4例患者ATP2C1基因的7号外显子第457位碱基胞嘧啶C被胸腺嘧啶T替代,导致第153位的精氨酸被终止密码子取代(R153X),家系中健康对照及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 无义突变c.457C>T(p.R153X)是导致该家系发病的主要原因.
作者:常红芹;肖风丽;周伏圣;方巧云;杜文辉;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致病基因角蛋白5(K5)和角蛋白14(K14)基因突变,分析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对中国汉族人3个EBS家系进行K5基因和K14基因的突变检测,以10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K5基因发现2个突变,一个为移码突变c.1649delG,另一个为错义突变c.508G>A;K14基因发现一个错义突变,为c.1237G>A;在正常对照中未发现上述突变.结论 K5或K14基因突变导致该3个家系中患者发病.
作者:汤华阳;高敏;崔勇;杜文辉;方巧云;周伏圣;杨森;杜卫东;张学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沃辛瘤又名腺淋巴瘤或乳头状淋巴囊腺瘤,是发生于腮腺、仅次于多形性腺瘤是居第二位的良性肿瘤[1].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该病由于涎腺导管上皮迷走于淋巴结并异常增长所形成,也有学者证实腺淋巴瘤上皮是多克隆来源,认为该肿瘤非真性肿瘤,是一种瘤样状态.
作者:储眉;周健;杨宏宇;陈钢;李树春;黄晓斌;罗娟;孙顺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整形外科技术修复输卵管显微复通术中较大面积浆膜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绝育术后要求行输卵管显微复通术的患者中,对其中因采用Pomeroy改良法绝育术式而造成输卵管浆膜有较大面积缺损的56例患者,根据浆膜缺损面积的大小分别采用Z成形、旋转浆膜瓣及腹膜游离移植3种不同的修复方法进行修复.结果 经随访,56例患者行输卵管显微复通术后,复通率100%(56例),其中宫内受孕率85.7%(48例),异位妊娠率1.8%(1例),至今未受孕患者共7例,行输卵管造影检查显示管腔形态完整、通畅.结论 根据整形外科修复原理,应用Z成形、旋转浆膜瓣及腹膜游离移植3种方法可修复输卵管浆膜较大面积的缺损,使输卵管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得到大限度的恢复,避免复通术后粘连,有效提高复孕率.
作者:周志林;汪春兰;赵宇;曹东升;丁浩;王帮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晚期日本血吸虫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与层粘蛋白(LN)水平,探讨HA与LN在日本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中诊断价值.方法 358例晚期血吸虫患者,采用B超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随机选取HBsAg阴性的早期肝纤维化患者39例、晚期肝纤维化患者29例,检测患者血清HA与LN水平.结果 日本血吸虫性晚期肝纤维化患者血清HA与LN水平分别为(273.42±216.54)g/L、(152.48±43.32)g/L,其浓度显著高于早期肝纤维化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早期肝纤维化患者血清HA与LN水平分别为(48.88±30.96)g/L、(125.05±19.72)异g/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日本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中,血清HA与LN水平不能作为肝纤维化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指标,但是可以作为肝纤维化发展的重要标志物.
作者:贾中伟;罗庆礼;陆琼;沈继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灵芝孢子粉提取物的核磁共振图谱,比较破壁与不破壁灵芝孢子粉的异同.方法 采用不同溶剂微波提取破壁与不破壁灵芝孢子粉,提取物进行1H-NMR研究,从而实现灵芝孢子粉1H-NMR图谱解析.结果 三氯甲烷提取物的1H-NMR图谱基本相同,而水提取物的1H-NMR图谱存在差异.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灵芝孢子粉与破壁灵芝孢子粉的鉴别;对探讨灵芝孢子粉和破壁灵芝孢子粉的药理作用以及灵芝孢子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允凯;王欣;王虎;陈先良;陈飞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不同冷冻方法对小鼠成熟卵母细胞的冻存率和冻后发育潜能的影响,试图建立玻璃化冷冻技术平台,为人类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方法 以昆明品系小鼠为实验材料、以玻璃化冷冻技术为基本方法冻存小鼠成熟卵母细胞.实验分为新鲜周期对照组和玻璃化冷冻组,玻璃化冷冻组又再分为开放式拉长麦管(OPS)组、自制麦管组和冷冻叶片(cryoleaf)组,比较其存活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结果 新鲜周期对照组和玻璃化冷冻组之间受精率差异无显著性,卵裂率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但是囊胚形成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OPS组与自制麦管组之间存活率、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OPS组与cryoleaf组比较存活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自制麦管组与cryoleaf组之间存活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OPS法和cryoleaf法均可以用于冷冻昆明小鼠卵母细胞,但cryoleaf法更安全可靠.
作者:邢琼;章志国;周平;赵济华;曹云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一个具有生物力学特征的鼻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其生物力学研究提供可靠便捷的模型基础.方法 采用薄层螺旋CT扫描、数字影像传输与转录、AutoCAD2004和unigraphic、MSC Marc软件建立鼻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结果 建立的鼻上颌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由69 366个单元,34 434个节点组成.结论 应用螺旋CT断层扫描、数字影像传输与转录技术,三维有限元法建立的鼻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迅速、准确,是进行鼻上颌骨复合体生物力学分析的可靠基础.
作者:王斌;张晏更;潘淑勤;贾珊珊;官严谨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复合因素诱导建立大鼠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组.对照组予以高脂乳剂灌胃,模型组予以高脂乳剂灌胃配合小剂量40%CCl4花生油溶液(1 ml/kg)皮下注射,对比造模.试验4、6、8周后分批处死,检测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以及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和电镜观察.结果 模型组大鼠4周起血清ALT、AST、HA、LN、PⅢNP、CⅣ及肝组织Hyp含量均有增高趋势,8周后各指标显著增高.病理组织学检查提示,造模8周后,模型组大鼠肝小叶间纤维增生,部分纤维细胞向肝细胞间延伸;电镜观察提示肝星状细胞转变成肌成纤维细胞,周围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结论 采用高脂乳剂灌胃结合小剂量CCl4花生油溶液皮下注射持续8周,可成功复制出大鼠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
作者:黄成;李俊;张磊;马陶陶;孟晓明;朱鹏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异烟肼、利福平单用与合用致大鼠肝损伤的情况并探讨其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 50只6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异烟肼+利福平组(RH组)及异烟肼组(H组),分别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mL/(kg·d)、异烟肼50 mg/(kg·d)+利福平50 mg/(kg·d)、异烟肼50 mg/(kg·d),每日一次定时空腹灌胃.第14天和28天分批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变化,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以及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H组大鼠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升高差异有显著性,H组大鼠血清转氨酶升高差异也有显著性,但胆红素升高差异无显著性.与第2周RH组比较,第4周RH组胆红素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与第4周RH组比较,异烟肼组大鼠血清AST、TBIL、DBIL升高差异有显著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仅RH组大鼠肝匀浆MDA升高、SOD、GSH-PX降低差异有显著性,与第4周RH组比较,异烟肼组MDA升高、SOD、GSH-PX降低差异有显著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H组和H组大鼠肝脏炎症活动度计分增加,但仅RH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异烟肼和利福平两药合用肝毒性较单用异烟肼明显,两药合用的肝毒性并未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异烟肼和/或利福平致肝损伤作用机制可能与脂质过氧化增加有关.
作者:杨慧媛;宋育林;许建明;胡乃中;查正伟;王道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抗肝硬化复方(BJ-JN)在体外对活化星状细胞(HS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探讨BJ-JN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引入血清药理方法的基础上,探讨BJ-JN在体外对混合新生小牛血清(NBS)+大鼠血清(RS)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两种刺激因素作用下的HSC-T6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将不同时间点(2.5、3.5 h)采集的BJ-JN含药血清作用于NBS和RS共同刺激下的HSC-T6,分别加入3H-TdR和3H-Pro,在液体闪烁计数仪上检测HST-T6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在5个不同的时间点(2~24h)将刺激浓度为9 pmol/L的TGF-β1作用于HSC-T6,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比色法测定吸光度值,确定TG-β1刺激HST-T6的适刺激时间.将不同浓度(0.19%~3.125%)BJ-JN含药血清作用于适刺激时间、9 pmol/LTGF-β1,刺激条件下的HST-T6,用MTT比色法测定吸光度值并计算抑制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给药2.5和3.5h BJ-JN含药血清对NBS+RS刺激的HSC-T6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9 pmol/L TGF-β1对HSC-T6细胞作用16 h的刺激作用强.不同浓度BJ-JN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TGF-β1刺激的HSC-T6细胞增殖.结论 BJ-JN含药血清在体外可以明显抑制HSC-T6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
作者:方佳;何淑芳;杨林;邹宇宏;吴樱樱;杨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芍芪多苷的解热镇痛作用.方法 通过大鼠酵母致热法研究芍芪多苷的解热作用;通过小鼠热板法、扭体法和福尔马林法研究芍芪多苷的镇痛作用.结果 芍芪多苷21.3 mg/kg ig 1h后可显著抑制酵母诱导的发热大鼠体温的上升,21.3、42.5、85mg/kg ig 2h后各组均可显现降低致热大鼠体温的效应;芍芪多苷120 mg/kg ig在热板实验中可延长小鼠的舔足潜伏期,30、60、120 mg/kg ig可显著抑制小鼠的扭体反应,60、120 mg/kg ig可减少福尔马林实验第2时相小鼠舔咬注射足的时间.结论 芍芪多苷对酵母致热大鼠具有解热作用和一定的镇痛作用,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根林;赵晓娟;王萌;魏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提取纯化Ⅱ型胶原蛋白(CⅡ)并制备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方法 采用胃蛋白酶消化法从鸡胸骨剑突上提取CⅡ,通过DEAE-52纤维树脂处理、NaCI的反复盐析纯化并采用SDS-PAGE鉴定和吸收光谱分析.所提CⅡ加以完全弗氏佐剂采用皮内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CIA模型.容积法检测大鼠足爪肿胀度并进行评分;HE染色法对关节组织作病理检查;ELISA法检测体内抗CⅡ抗体的含量;放免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β、TNF-α含量.结果 自提的CⅡ与标准品分子量一致,大吸收峰为226 nm.CIA大鼠足爪的炎症反应强烈,关节肿胀明显;病理检查关节组织可见其组织纤维化,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中抗cⅡ抗体水平和IL-1β、TNF-α显著升高.结论 该方法提纯CⅡ简单、高效,用以制备大鼠CIA模型成功.
作者:孔薇;李俊;王婷玉;黄琳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枇杷叶三萜酸(TAL)对慢性支气管炎(CB)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探讨其对慢性支气管炎抗炎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应用卡介苗联用LPS的方法复制大鼠CB模型,观察TAL对CB大鼠AM iNOS表达、活性及NO释放的影响.结果 在卡介苗联用LPS诱导大鼠CB模型中,TAL能降低AM iNOS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且抑制NO的释放.结论 TAL抑制CB大鼠AM iNOS的表达及其活性,从而减少NO的释放可能是其对慢支的治疗与防治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孟晓明;李俊;黄艳;马陶陶;黄成;江国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蛋白激酶B(PKB)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模型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褪黑素组给予高脂饮食.褪黑素组分别给予褪黑素2.5、5.0 mg、10.0 mg/(kg·d)剂量腹腔注射.12周后处死,观察肝脏指数、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生化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肝匀浆中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KB肝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褪黑素组血清AST水平明显下降(P<0.05),各褪黑素组肝指数、肝内Tch和TG明显降低(P<0.05,P<0.01),肝细胞脂肪变性、肝小叶内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轻(P<0.01),以中高剂量组明显.模型组PKB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各褪黑素组PKB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存在PKB表达异常.褪黑素能减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并上调大鼠肝内PKB的表达.
作者:查正伟;宋育林;潘敏;许建明;甘惠中;胡乃中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胶原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组织β-ar-restin 1和β-arrestin 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在第0、14、21、28、35天不同时间点滑膜组织β-arrestin 1和β-arrestin 2的表达.结果 第0、14、21、28、35天β-arrestin 1表达差异无显著性;与0 d未致炎组相比,B-arrestin 2表达从14d开始上调,在28d达大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CIA大鼠滑膜组织β-arres-tin 2表达上调.
作者:吴华勋;陈镜宇;严尚学;张玲玲;汪庆童;魏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皖北农村地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的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典型抽样的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对331名HIV/AI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乡镇及不同文化程度HIV/AIDS的GQOL-74总分、心理功能评分和社会功能评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表明:年龄、性别、负性生活事件是生活质量的不利影响因素,自尊、社会支持以及婚姻与家庭是生活质量的有利影响因素.结论 HIV/AIDS的生活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是改善HIV/AIDS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皖北农村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需以家庭和社区为依托,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支持模式.
作者:胡爱香;叶冬青;何义林;马李;金伟;姚曦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