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2095-7246
  • 国内刊号:34-1324/R
  • 影响因子:0.79
  • 创刊:198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23
  • 全年订价:1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04)和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04)
  • 中医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2007年2期文献
  • 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医证候学观察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和规律.方法:对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学分析,并以60例无肾损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统计分析不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以肝、肾证候及阴虚、气虚、血瘀证候积分高,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主要病机为肝肾阴虚兼气虚血瘀.

    作者:杨帆;戴小华;王建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分层复合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12例

    目的:探讨复合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12例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男8例,女4例;年龄22~58岁,平均45.2岁;骨折碎块4~8块,平均6块.均采用分层复合固定及综合治疗.结果:经4个月~2年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周.膝关节功能按王亦璁对一般膝关节损伤患者的功能评定方法进行评定,优良率达91.7%.结论:对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分层复合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是一种可靠、可行的方法.

    作者:江渟;潘政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参芪降糖颗粒配合诺和灵50R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参芪降糖颗粒配合诺和灵5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参芪降糖颗粒配合诺和灵50R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诺和灵50R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中餐前血糖、晚餐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两组血糖值和HbA1C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诺和灵50R治疗有效剂量较对照组节约20%(P<0.01),治疗组出现1例低血糖反应,对照组出现8例低血糖反应,与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参芪降糖颗粒配合诺和灵50R降低血糖作用明显,可减少诺和灵50R用量,且安全性好.

    作者:张进军;杨升杰;沈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黏膜注射消痔灵加闭式修补治疗直肠前突19例

    从2001年起,我科试用硬化注射及部分加做前壁折叠连续缝合的方法治疗直肠前突,收到较好疗效.

    作者:叶伟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宣痹汤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Th1/Th2细胞漂移的影响

    目的:观察宣痹汤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Th1/Th2细胞漂移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和模型复制组,模型复制组经成功复制CIA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和宣痹汤组(X组).X组灌胃给予宣痹汤3周,同时M组和N组给予9.0 g/L氯化钠注射液3周.其间测量非致炎足踝关节直径,并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分.灌胃结束后,经股动脉取全血,使用ELISA法测定血清INFγ和IL-4水平;使用流式细胞术,以外周血CD+4 INFγ+和CD+4 IL-4+T细胞分别代表Th1和Th2细胞,测定各自在淋巴细胞所占比例,计算Th1/Th2比值,并将CIA大鼠踝关节直径与Th1/Th2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M组相比,CIA大鼠关节直径、关节炎指数评分均有改善(P<0.05);血清INFγ和IL-4水平,Th1所占比例以及Th1/Th2比值均显著下降(P<0.01),Th2所占比率显著上升(P<0.01),且CIA大鼠临床症状的改善与Th1/Th2比值降低具有相关性(r=0.846,P<0.01 ).结论:宣痹汤能有效缓解CIA大鼠临床症状,恢复Th1/Th2漂移,这可能是其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作者:周刚;黄颖;谢婷;王庆国;李宇航;顾立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新风胶囊对佐剂关节炎大鼠肺功能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佐剂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 AA)大鼠肺功能、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及新风胶囊对其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氨喋呤(MTX)组、雷公藤多苷片(TPT)组和新风胶囊 (XFC)组,每组12只,分别向除正常组以外的其余动物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1 ml致炎,致炎后第19天开始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均给予9.0 g/L氯化钠注射液,其余3组分别给予MTX、 TPT、XFC.观察各组大鼠肺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MTX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25%肺活量的大呼气流量 (FEF25)、50%肺活量的大呼气流量 (FEF50)、大呼气中段流量 (MMEF)、大呼气流量(PEF)显著降低(P<0.05,P<0.01),TPT组的FVC、PEF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XFC组的FVC、FEV1、FEF25、FEF50、MMEF、 PEF显著升高;与XFC组比较,MTX组的FVC、FEV1、FEF25、FEF50、MMEF、 PEF显著降低(P<0.05,P<0.01),TPT组的FVC、FEF50、MMEF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NFα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XFC组TNFα显著降低(P<0.01),而与其余两个治疗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10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XFC组IL-10显著升高(P<0.01),而与其余两个治疗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佐剂关节炎大鼠存在通气功能及小气道功能障碍,新风胶囊能改善AA大鼠肺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新风胶囊下调致炎因子(TNFα)、上调抗炎因子(IL-10)、抑制致炎效应、增强抗炎效应有关.

    作者:范海霞;刘健;杨梅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芪丹通脉片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GLUT1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芪丹通脉片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GLUT1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n=6),即正常组、假手术组、单纯模型组、芪丹通脉片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恬尔心组,各组均用9.0 g/L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成等容积药液灌胃7 d,每日1次,采用冠脉结扎的方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完全闭塞40 min再灌注4 h后,速取再灌注区心肌组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细胞GLUT1的表达.结果:单纯模型组心肌细胞膜GLUT1蛋白明显表达,细胞中总GLUT1含量较正常组增加;芪丹通脉片高剂量组和恬尔心组心肌细胞膜GLUT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细胞中总GLUT1含量较单纯模型组增加.结论:芪丹通脉片能明显增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总GLUT1的表达,并促进其向细胞膜转位,从而起到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作用.

    作者:王彬;王宗仁;李军昌;黎沛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两种方法制备牡丹皮颗粒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比较

    目的:对水煎煮、水蒸汽蒸馏结合煎煮法制备牡丹皮配方颗粒的提取物中丹皮酚含量及挥发油组成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正十六烷为内标进行分离测定.结果:水蒸汽蒸馏合并煎煮法得到的丹皮酚含量较高,提取物中其他挥发油组成与水煎煮法提取的相似.结论:不同提取方式将影响牡丹皮配方颗粒的物质组成和有效成分含量,水蒸汽蒸馏合并煎煮法较佳.

    作者:戴淑娟;谢晓梅;张勇;胡健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HPLC测定杞菊地黄胶囊中马钱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杞菊地黄胶囊中马钱苷的含量.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检测波长为236 nm,柱温25℃,理论板数按马钱苷峰面积计算不低于4 000.结果:马钱苷量在12.04~120.40 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A=14.189c-21.25,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5.58%.结论:该方法方便、快捷、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作者:韩玲玲;胡容峰;孙玉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HPLC-ELSD法测定黄芪注射液浓缩液微乳中黄芪甲苷含量

    目的:建立黄芪注射液浓缩液微乳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ELSD).色谱柱:Zorbax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36∶70);检测波长:206 nm;灵敏度为0.08 AUFS,流速:1.0 ml/min;柱温:25℃.ELSD参数: 漂移管温度为55℃,空气气压280 kPa.结果:黄芪甲苷在0.004 145 6~0.040 456 0 mg/ml时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平均回收率为96.53%,RSD为0.76%.结论:HPLC-ELSD法具有准确、简便、灵敏度高、无干扰而且重现性好的优点,适合用于黄芪注射液微乳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

    作者:余东升;韦达;姚昶;潘立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HPLC测定葛根素微乳中葛根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测定葛根素微乳中葛根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 (4.6 mm×150 mm),流动相为甲醇-1 g/L枸橼酸水溶液(25∶75),测定波长250 nm,流速0.8 ml/min, 柱温为 40℃.结果:葛根素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良好,在5.29~132.25 μg/ml 时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5).结论:HPLC测定葛根表方法便捷、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葛根素微乳含量的测定.

    作者:张玉莲;鲁传华;吴鸿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槟榔提取物F57中槟榔碱的含量测定

    目的:测定促胃肠动力有效部位F57中槟榔碱的含量.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促胃肠动力有效部位F57中槟榔碱的含量,测量波长为618 nm.结果:槟榔碱在19.7~115.3 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8.900×10-3x-0.077 8,r=0.999 8.加样回收率为100.3%, RSD为0.731%(n=6).结论:该法简便、灵敏,可为以后类似实验提供方法学借鉴.

    作者:李晨;魏睦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天麻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考察不同条件下天麻素的提取情况.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液中天麻素的含量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提取的佳条件为选用6倍药材量的600 ml/L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

    作者:孙学勤;葛文超;许钒;李庆林;刘金旗;彭代银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景岳全书》三消干渴用药规律分析

    <景岳全书>是明代温补大家张介宾的代表作,集中反映和体现了张氏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王丽娜;韩兆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针刺心经、小肠经干预急性心肌缺血下丘脑基因表达

    目的:探讨下丘脑在电针干预急性心肌缺血中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肺经组、心经组和小肠经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比较肺经组与模型组、心经组与模型组、小肠经组与模型组的下丘脑基因表达谱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肺经组中大于2倍的差异表达基因(包括EST)有26个下调和57个上调,心经组中有34个下调和190个上调,小肠经组中有97个下调和122个上调.就大于2倍的表达基因而言,仅仅在心经组和小肠经组出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基因表达的明显上调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基因表达的明显下调.结论:下丘脑差异表达基因特别是Trh和Crh基因表达,可能参与了电针心经、小肠经对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美启;周逸平;汪克明;胡玲;沈晓明;王月兰;陈业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针刺足三里穴对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对吗啡依赖性的影响.方法:复制吗啡依赖大鼠模型,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结果:针刺组比模型组戒断症状积分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针刺组比模型组大鼠在白箱内停留时间减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刺具有抑制吗啡依赖性,对复吸行为具有潜在的干预作用.

    作者:宋小鸽;张垚;朱永磊;刘先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4种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31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牵引类手法组77例、旋转类手法组78例、侧向类手法组77例和复合类手法组80例,观察并比较各组疗效.结果:牵引类、旋转类、侧向类和复合类手法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51%、65.38%、57.69%和80.76%.复合类手法组与旋转类手法组、侧向类手法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复合类手法治疗效果优于旋转类手法和侧向类手法,牵引类手法、旋转类手法和侧向类手法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王善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近十年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临床研究概况

    随着卒中发病率的逐年上升[1] ,卒中后尿失禁已成为其临床常见后遗症之一,发生率高达37%~58%[2-3].卒中后尿失禁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直接的痛苦,也是褥疮、泌尿系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现将近十年来有关针灸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报道综述如下.

    作者:张秀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MR弥散成像及波谱在肝豆状核变性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及磁共振波谱(MRS)在肝豆状核变性(HL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3例临床确诊HLD患者行颅脑常规MRI检查,20例长T1长T2信号组行DWI检查,8例行MRS检查.分析HLD病变的表观扩散值(ADC)及脑代谢物NAA/Cr、Cho/Cr的变化,探讨病变不同时期出现的病理改变与MR功能成像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DWI信号,分为高信号、低信号两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WI呈高信号的ADC值降低,DWI呈低信号的ADC值升高,基底节区脑代谢物NAA/Cr、Cho/Cr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底节区与丘脑区病变脑代谢物NAA/Cr、Cho/Cr比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WI及MRS在HLD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价值,ADC值增高可以反映出铜沉积后局部结构疏松,海绵状变性和坏死伴随的髓鞘脱失引起的水分子扩散加快.MRS可以反映脑代谢物的异常.DWI及MR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价HLD的铜沉积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和代谢变化,弥补常规MRI检查对于代谢观察的不足,从而为临床监测治疗效果和病程预后提供一种可行的观察方法.

    作者:王前程;李传富;唐业斌;黄建军;徐允鹏;卢琦;徐春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不同抗凝剂与温度体外对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抗凝剂、温度体外对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方法:向加入不同抗凝剂的健康成人新鲜外周血中滴加适量白色葡萄球菌菌液,38℃温箱及38.5℃水浴保温20 min后,推血片,染色,油镜观察中性粒细胞的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结果:几种抗凝剂体外作用下中性粒细胞的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有所不同;不同温度下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也有显著差别.结论:不同的抗凝剂、不同温度体外对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均有显著影响.

    作者:官妍;王艳;乐红霞;汪长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并发静脉炎10例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是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特点和明确的抗分支杆菌活性.国外文献报道,左氧氟沙星在人体内对结核杆菌有早期杀菌活力,可使痰中菌落数下降,具有抗结核杆菌的作用[1].

    作者:李光韵;孟梅;王子娟;高玲;黄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氯胺酮与丙泊酚用于小儿普外科手术全麻的比较观察

    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是目前常用的小儿全身麻醉方法之一,为研究其手术结束拔管后早期对小儿呼吸功能的影响,笔者将其与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作对比观察,以探讨两种麻醉的异同点及其安全性.

    作者:常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浅谈药学类专业《物理学》课程教学的改进

    1 改进物理教学的必要性根据全国药学类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药学类专业均开设了<物理学>课程.然而由于医药院校的物理教师一般毕业于理工或师范院校.对药学知识知之不多,教学过程中往往偏向于讲授物理原理,没有很好的跟药学紧密结合,造成很多学生认为学习物理是多余的,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只有改进物理教学,才能提高物理课的教学效果.

    作者:邬家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长学制班的经络腧穴学教学体会

    长学制班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试验的重点班种,学生具有基础较好,整体水平高,知识吸收快,理解、推理及思辩能力强等特点.针灸课程的教学通常安排在学生系统学完中医各基础理论课程之后,才开设的一门临床课程,它包括<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以及<针灸治疗学>等内容,其中<经络腧穴学>是针灸中的基础课程,它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后期<刺法灸法学>和<针灸治疗学>的学习,因此如何打好前期基础,就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求教师要保持与以往各中医基础课程知识的顺沿性,又要体现出针灸特有的知识内容.

    作者:易玮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