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端提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端提法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斜扳法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端提法明显优于斜扳法.结论:端提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朱俊琛;苏国宏;孙奎;杨永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固肾安胎饮配合西药治疗早期先兆流产肾虚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早期妊娠已出现阴道出血的54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在监测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孕酮(P)水平的情况下,治疗组给予固肾安胎饮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3.3 %,对照组愈显率为54.1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CG、P值低于正常孕期的,治疗组10例流产率为10%,对照组9例流产率为55.6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HCG、P上升与同孕期相符的,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肾安胎饮配合西药治疗对于提高早期先兆流产血清HCG、P水平及临床愈显率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周军;李大剑;李伟莉;陆耘;刘春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荣心胶囊配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9例,对照组67例.对照组给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荣心胶囊,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超声心动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8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SV、EF、FS用药前后有明显改善(P<0.05,P<0.01),对照组上述3项指标也有改善(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荣心胶囊配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并能改善心功能.
作者:张志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笔者自1998年3月至2005年10月,运用自拟败翁参姜汤为口服方,配合自拟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30例,取得比较好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盛书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静滴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术后虚证的疗效.方法:43例术后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1),观察组采用刺五加注射液静滴联合化疗,对照组单用化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医症状和证候均有明显改善(P<0.01);生活质量改善,表现为Karnofsky评分及体质量均有明显提高(P<0.05);血液学毒性(主要为白血胞减少)明显减轻(P<0.01).结论: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术后恶性肿瘤虚证患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化疗的血液学毒性.
作者:汪久生;张道铭;周前国;吴义家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泰素加卡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减毒作用.方法:将3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第1天予泰素135 mg/ m2,3 h静滴,卡铂AUC 5静滴,21 d为1个周期;治疗组予同一化疗方案并于化疗结束后第2天用生脉注射液60 ml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静滴,每天1次,连用15 d.两个周期后按照WHO实体瘤近期客观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52.6%和47.4%;治疗组Karnorfsky评分增加6例,对照组增加3例;治疗组体质量明显增加,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结论:生脉注射液能提高泰素加卡铂方案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
作者:梁翠微;杜均祥;龚五星;李小亮;杨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黄杨宁注射液对大鼠注射脑垂体后叶素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冠脉结扎引起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影响,证实其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注射脑垂体后叶素诱导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冠状动脉结扎诱导犬心肌梗死模型,描记黄杨宁注射液用药后的心电图及测定心肌梗死范围.结果:黄杨宁注射液抑制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心电图ST和T波抬高,各剂量组间呈现量效关系;可使冠脉结扎犬的急性心肌缺血的梗死区范围明显缩小.结论:黄杨宁注射液对心肌缺血模型动物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周春晓;宋晓东;惠汝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采用神经束内微电极记录家兔心交感神经电信号,探讨不同状态下家兔心交感神经束内的电活动.方法:将特制铂铱合金微电极在16倍手术显微镜下植入心交感神经束内,用Biopac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神经电信号,同时接入SKY-A4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正常状态下与心肌缺血时家兔心交感神经电信号的变化.结果:心交感神经电信号可持续记录,心肌缺血时心交感神经放电较正常时明显增强(P<0.01),微电极记录能很好反映神经束内电活动的变化.结论:神经束内微电极可稳定记录心交感神经电信号,能较好反映神经束内电活动的变化.
作者:王月兰;蔡荣林;周逸平;汪克明;胡玲;吴子建;陈业农;唐晓敏;李晓民;李姿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赤芍总苷(TPG)抗凝血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凝固法检测小鼠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时间,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活性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大鼠抗凝血酶Ⅲ、蛋白C活性.结果:TPG能够显著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时间(P<0.01);能够显著降低大鼠外源性凝血因子Ⅱ、Ⅴ及内源性凝血因子Ⅸ的活性(P<0.05,P<0.01),能显著升高大鼠AT-Ⅲ活性(P<0.01).结论:TPG有明显的抗凝血作用,并揭示了其部分抗凝机制.
作者:伍章保;王汀;刘青云;陈礼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IL-6对大鼠脑电活动的影响,以及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 a,SSa)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侧脑室注射IL-6观察24 h内对大鼠脑电活动的影响,通过对脑电图描记,计算尖波个数以及高频(100 Hz)脑电的功率和波幅的变化,并研究SSa的干预作用.结果:IL-6可诱发大鼠脑电痫性活动,使大鼠高频(100 Hz)脑电波的功率和波幅的增大(P<0.05);SSa高剂量组2,4,8,12 h时能显著抑制大鼠脑电中尖波个数(P<0.05),抑制脑电的功率(4,8,12 h时)和波幅(1,4,8,12 h时)的增大(P<0.05).结论:SSa高剂量可以抑制IL-6诱发大鼠脑电的痫性放电.
作者:谢炜;鲍勇;李长征;康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合用抗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将32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复制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前经静脉注射9.0 g/L氯化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结果:参麦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均能够降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病死率;参麦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合用具有明显的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作用(P<0.05).参麦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均能够升高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心肌组织丙二醛的含量;二者合用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合用有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参麦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合用较应用其中单一药物效果更好.
作者:王大伟;李俊;莫成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佐剂关节炎大鼠关节中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基(RANKL)和护骨素(OPG)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佐剂关节炎模型,关节炎起病后分别灌胃给予雷公藤内酯醇和甲氨蝶呤,关节炎病程高峰期运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关节滑膜和骨组织RANKL和OPG的表达,同时测定胫骨关节端骨密度.结果:给予雷公藤内酯醇和甲氨蝶呤的大鼠骨密度均高于模型组(P<0.05),大鼠关节滑膜、软骨下骨和小梁骨区域中RANKL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P<0.01),OPG关节骨组织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抑制炎性关节中RANKL表达可能是雷公藤内酯醇和甲氨蝶呤抑制类风湿关节炎关节骨侵蚀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玉;胡永红;张明敏;涂胜豪;曾克勤;罗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对安徽大别山东南部的万佛山蕨类植物进行资源调查,探明其区系特征与资源利用.方法:对万佛山区进行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并对它们的区系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蕨类植物有71种,隶属24科,39属,集中分布于海拔400~1 100 m;具有明显热带性质和丰富的温带成分;并以水龙骨科、鳞毛蕨科、蹄盖蕨科等在系统演化上较高级的类群占优势.结论:万佛山区蕨类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值得合理利用.
作者:刘守金;方成武;王金品;李良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建立解毒泄浊Ⅰ号颗粒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薄层扫描法,展开剂: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30∶10∶0.5),检测波长440 nm.结果:大黄素在0.2~1.0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 59,平均回收率为98.22%,RSD为 1.29%.结论:薄层扫描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解毒泄浊Ⅰ号颗粒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明生;程志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感冒清热颗粒中葛根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CLC ODS色谱柱,以甲醇-水-冰醋酸(25∶75∶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结果:线性范围为10.728~53.640 μg /ml,r=0.999 5 (n=5);平均回收率为99.97%,RSD=1.55%.结论:本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以用于感冒清热颗粒中葛根素的质量控制.
作者:沙萌;谢晓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丹参中丹参酮ⅡA与丹酚酸B同一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梯度洗脱的方式,60 min内在同一谱中完成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和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结果:丹参酮ⅡA在0.006~0.014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8),回收率为99.41%,RSD为0.92%;丹酚酸B在0.019 2~0.212 8 m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回收率为99.30%,RSD为0.89%.结论:HPLC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以同时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
作者:李娴;金传山;吴德玲;曹勇;杨景生;吴福彬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饮食疗法,是祖国医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强调合理饮食和节制饮食,又重视防病治病.研究我国古老的食疗,对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医学,充实和丰富现代营养学,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就古代食疗特点谈谈笔者的认识,以就教于方家.
作者:张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心血管疾病的产生与众多因素相关,其中与痰浊、血瘀、痰瘀交阻密切相关,痰浊血瘀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当从痰浊、血瘀、痰瘀交阻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历史渊源、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现代医学研究、相关生化指标、治疗法则等为切入点,揭示痰浊血瘀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作者:王昀;季蓓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机制.方法: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治疗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后缺血同侧海马齿状回(DG)突触可塑性的影响.结果:缺血2周后缺血同侧海马齿状回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群峰电位(PS)的I/O曲线幅度均显著降低(P<0.05);和缺血组相比,治疗组EPSP、PS 的I/O曲线幅度均显著升高(P<0.01,P<0.05),和假手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EPSP的长时程增强(LTP)幅度在缺血2周后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与缺血组无明显差异(P>0.05).PS的LTP幅度在缺血2周后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缺血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EPSP的长时程抑制(LTD)幅度在缺血2周后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与缺血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PS的LTD幅度缺血组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所升高(P<0.05),与缺血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对缺血引起的海马DG区I/O曲线的EPSP、PS的幅度变化起保护作用;针刺能修复缺血造成海马DG区PS的LTP诱导的损害;针刺对缺血后海马DG区EPSP的LTD的诱导无明显影响,对PS的LTD诱导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作者:徐振华;许能贵;易玮;符文彬;靳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近年来,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循环白细胞的聚集、粘附及跨越血管内皮细胞转移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1].
作者:孙平;陈文强;李宗信;黄小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笔者对我院2000年5月至2006年9月期间行介入疗法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情况及近期随访作一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韩宏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前,高尿酸(UA)血症患者明显增多,引发一系列疾病.一个医院同一项目有多套检测系统已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各个检测系统对同一份标本的同一项目检测结果应具有可比性[1].笔者对我院总院和两个分院共3个不同检测系统UA测定进行方法学比较和偏倚评估.结果如下.
作者:卢妙莲;石汉振;张健媛;黄宪章;庄俊华;张秀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医七年制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一批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临床技能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新一代中医复合型人才.我校自1990年代初开始创办七年制高等教育以来,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专门人才,适应了社会对中医发展的需要.
作者:胡晨霞;蓝森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医英语作为一门特殊学科在中西医学交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逐步、逐层地建立一个中医英语语料库是提高中医英语教学质量颇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程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国家教育部调整学科专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学科目录时提出的,包括了高等中医院校原有的《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和《温病学》3门课程.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建立,实为中医教育体系的改革举措之一,它必须有适合其学科特点的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
作者:张亚辉;刘兰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安徽中医学院中药标本中心是我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之一,创建于1977年,由中药材教学观摩室、中药饮片陈列室、药用植物蜡叶标本馆、中药材陈列馆等4个馆室组成,馆藏标本展现了安徽长江、淮河流域,皖南山区、大别山区等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历史,在我校的教学、科研、中药知识的普及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在《中药鉴定学》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我校中药标本中心的优势开展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周其艳;刘鹤龄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