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 按照年龄上下相差2岁、病程上下相差1年的原则进行1∶1配对实验,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女性RA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方法 进行2周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评定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eale,SDS)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评分降低,差异无显著性.干预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评分显著降低.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女性RA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作者:何素梅;吴红花;黄传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中药舒骨康煎剂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于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选择90例骨质疏松症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舒骨康组(60例)和尼尔雌醇组(30例),两组患者分别口服中药舒骨康煎剂和尼尔雌醇,两组均辅助服用维生素D碳酸钙,连用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血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血钙(calcium,Ca)、血磷(phosphor,P)及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含量.结果 舒骨康组和尼尔雌醇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舒骨康组腰椎BMD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尼尔雌醇组(P<0.05);舒骨康组腰背疼痛和足跟疼痛治愈率显著高于尼尔雌醇组(P<0.05);治疗后舒骨康组BGP和血Ca显著增加(P<0.05),且BGP显著高于尼尔雌醇组(P<0.05),血P、ALP、ACP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尼尔雌醇组仅血Ca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中药舒骨康煎剂与尼尔雌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在改善临床症状及减缓BMD下降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贾经汉;陈秀芳;张志;王向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肾虚证与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以80例绝经后肾虚证妇女及65例绝经后无肾虚证妇女为研究对象,以ApoE基因为候选基因,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ApoE基因型.结果 肾虚组人群ApoE基因型ε2/ε3、ε2/ε4、ε3/ε3、ε3/ε4和ε4/ε4频率分别为11.25%、8.75%、58.75%、11.25%、10.00%,对照组人群ApoE基因型ε2/ε3、ε2/ε4、ε3/ε3、ε3/ε4、ε4/ε4频率分别为15.38%、6.15%、69.23%、9.24%、0;肾虚组人群ApoE等位基因ε2、ε3、ε4频率分别为10.00%、70.00%、20.00%,对照组ε2、ε3、ε4频率分别为10.76%、81.55%、7.69%;肾虚组ApoE等位基因ε4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χ2=4.386,P<0.05).结论 ApoE等位基因ε4频率升高与绝经后妇女肾虚证相关,可能是肾虚证的危险因子;ApoE基因型ε4/ε4是绝经后妇女肾虚证一个有用的标志物.
作者:李继谦;王爱坚;张文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复方真武冲剂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症状体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0例CHF患者(NYHA Ⅱ~Ⅳ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所用药物成分同对照组,药物剂量为对照组剂量的1/2~2/3,并加服复方真武冲剂.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的中医症状体征和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和生活质量积分显著降低(P<0.01),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真武冲剂对CHF患者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作者:程晓昱;葛岚;邹静;胡高文;刘劲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髌骨骨折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约占全身骨折的1.0%[1].其治疗方法较多,治疗不当易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尤其是老年人髌骨骨折的治疗是困扰骨科内固定的难题.笔者自2005年以来采用记忆合金髌骨爪内固定配合中药外洗治疗老年人髌骨骨折2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国跃;孙道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化瘀温经利湿中药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及对外周血CD4+CD25+CD127lo调节性T细胞(regulative T cells,Treg)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化瘀温经利湿中药治疗组20例和西药对照组20例,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对症状出现率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CD127lo Treg的数量及其在CD4+ T淋巴细胞中所占的比例;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eptide,CRP)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和CD4+CD25+CD127loTreg表达水平显著升高,ESR、CRP及症状出现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化瘀温经利湿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CD4+CD25+CD127lo Treg表达水平,促进免疫调节,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刘春丽;李伟莉;程红;沈玉莲;张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队列研究方法 ,治疗组28例给予清热解毒、利湿透邪中药治疗,对照组136例在治疗组治疗方法 的基础上给予抗病毒药、抗生素和激素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和总有效率,评价单纯中医疗法的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总疗效、体温复常时间、疱疹和(或)皮疹消退时间及治疗前后口腔黏膜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时间和退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清热解毒、利湿透疹方药对于手足口病普通型临床疗效可靠,而且有明显的退热、促进疱疹和(或)皮疹消退、减轻咽痛、缩短病程等综合效应.
作者:张国梁;颜鹏飞;王喜聪;李泽庚;李纯平;桂金贵;刘丽丽;王开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安糖Ⅰ号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安糖Ⅰ号方口服,对照组予西药羟苯磺酸钙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证候积分、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GHbA1c)、肾脏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尿清蛋白分泌量(urine albumin excretion,UAE)、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指数变化.结果 安糖Ⅰ号方在改善临床症状积分、肾脏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UAER、HOMA-IR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FBG、GHbA1c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安糖Ⅰ号方能改善早期DN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不是直接降低血糖,而是与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相关.
作者:王评;邵毓薇;吴前程;员晋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丹皮酚(Paeonal,Pae)对高脂血清诱导的大鼠单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C)与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rat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RAECs)黏附的影响及对RA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高脂乳剂灌胃大鼠并制备高脂血清;组织块预消化贴壁法培养RAECs;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MC;孟加拉玫瑰红活细胞染色法测定MC与RAECs的黏附功能;甲基噻唑基四唑比色法以及台盼蓝死细胞染色法检测Pae对高脂血清诱导的RAECs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30~70 ml/L高脂血清呈剂量依赖性地诱导MC与RAECs的黏附,50 ml/L时促进MC与RAECs黏附达大值;高脂血清与RAECs共育6 h即可明显促进黏附作用,24 h时达大诱导效应.Pae在浓度为15~240 μmol/L时,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高脂血清诱导的黏附作用;240 μmol/L孵育24 h时抑制作用明显;Pae在30,60,120 μmol/L浓度时,对高脂血清损伤的大鼠RAECs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 Pae对高脂血清诱导的大鼠MC与RAECs黏附功能有抑制效应,对高脂血清损伤的大鼠RAECs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笑春;戴敏;陈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桃红四物汤的抗血栓作用.方法 采用Chandler 环血栓形成法测定体外血栓的湿质量、干质量和血栓长度,采用大鼠下腔静脉结扎血栓形成法观察静脉血栓湿质量及干质量,采用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和肾上腺素致肺栓塞实验模型观察小鼠肺栓塞时间.结果 桃红四物汤能显著降低体外血栓长度、湿质量和干质量,显著降低体内静脉血栓湿质量和干质量,显著缩短静脉注射ADP和肾上腺素所致小鼠肺栓塞时间.结论 桃红四物汤具有较好的抗血栓作用,其作用环节可能与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关.
作者:韩岚;彭代银;许钒;汪宁;刘冬;李玉宝;谭秦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吴茱萸碱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终浓度为0.1,0.2,0.3 μmol/L的吴茱萸碱作用于CBRH7919细胞,同时设不加吴茱萸碱的空白对照组.采用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缝隙连接细胞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功能;异硫氰酸荧光素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连接蛋白(connexin,Cx)26、Cx32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吴茱萸碱各浓度组CBRH7919细胞Cx26、Cx32表达显著增加,GJIC功能增强,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结论 吴茱萸碱上调CBRH7919细胞Cx26和Cx32的表达及促进CBRH7919细胞的GJIC功能,可能是其抗肿瘤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向国;方正清;刘自兵;吕磊;周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奇正伤湿止痛膏用药期间和停止用药后对大鼠皮肤角质层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用10周龄Wistar大鼠,在其背部两侧皮肤涂抹含伤湿止痛膏药物的浸膏和不含药的对照膏剂,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该药剂引起的皮肤角质层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膏剂比较,涂药4~12 h后表皮角质层开始变薄,细胞间距增大,细胞结构变得比较疏松,外层细胞有脱落.1 d后,角质层疏松减轻,细胞间距缩小.停药后第1天,表皮角质层细胞间距变小.停药3 d后,表皮角质层已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该膏剂主要通过降低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效率.停止用药后表皮角质层变化可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作者:谢平;谷素敏;杜亚豪;吴志宏;李汇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脑组织谷氨酸(glutamate,Glu)、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ate acid,GABA)含量及神经受体1(neuroreceptor1,NR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汤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链霉亲合素-生物素酶复合物(streptavidin-biotinidase complex,SABC)染色法,分别检测Glu、GABA含量和NR1表达水平.结果 脑缺血2 h再灌注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Glu、GABA含量和NR1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脑缺血后6,48,72 h Glu、NR1水平显著降低;72 h GABA含量显著提高(P<0.01).结论 益气活血方可能通过调节兴奋性氨基酸Glu和抑制性氨基酸GABA含量的平衡,及减少NR1表达防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王业梅;王键;胡建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初步确定山核桃外蒲壳主要化学成分并测定总黄酮的含量.方法 将山核桃外蒲壳分别用热水、950 ml/L乙醇、石油醚提取后,经试管预试法、薄层层析色谱法和纸层析色谱法初步确定山核桃外蒲壳主要化学成分;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显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山核桃外蒲壳总黄酮含量.结果 浓度在4.99~99.80 μg/ml时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A=0.011 17c-0.022,r=0.999 5;回收率为106.37%,RSD=2.47%.结论 该方法 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山核桃外蒲壳化学成分初步分析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仕云;吴德玲;金传山;彭代银;詹权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右旋布洛芬缓释片的含量测定方法 ,并评价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缓释片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缓释片的体外释放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右旋布洛芬在4~1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44%,RSD=0.94%.释放行为显示右旋布洛芬缓释片呈零级释放,药物释放被延长到12 h.结论 本方法 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右旋布洛芬缓释片的质量控制.所研制的右旋布洛芬缓释片达到了缓慢释放药物的目的 .
作者:尹辉;胡容峰;高宇;徐亚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黄枳胶囊质量控制的方法 .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对方中大黄、火麻仁、枳实和白芍进行定性研究;并采用TLC法测定大黄素含量.结果 大黄素在0.040~0.20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7,平均回收率为98.29%,RSD=0.47%.结论 TLC法简便、专属性强,可准确测定黄枳胶囊中大黄素含量.
作者:冯艺戎;孟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醇溶蛋白在人工胃肠液中的降解性,以及其作为缓控释材料对苦参碱的缓释行为进行研究.方法 以醇溶蛋白空白片在胃肠液中的质量减少率、降解率考察其在人工胃肠液中的降解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碱缓释片在人工肠液中体外释放度.结果 醇溶蛋白在人工胃肠液中随着时间的延长质量减少率和降解率也随之增大,且质量减少率滞后于降解率.苦参碱缓释片在人工肠液体外24 h累计释放度为93.15%,体外释药模型拟合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醇溶蛋白在人工胃肠液具有降解性,醇溶蛋白对苦参碱有很好的缓释效果.
作者:朱礼根;鲁传华;林腾;张群卫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木瓜的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探索建立木瓜薄层色谱鉴别的的专属性方法 .方法 采用硅胶G板和聚酰胺薄膜分离鉴别木瓜中有机酸和鞣质成分.结果 两种薄层色谱方法 均能检出木瓜的有机酸以及鞣质类组分群,其中有机酸类成分的鉴别更具有应用意义.结论 薄层色谱法简便、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木瓜的薄层鉴别.
作者:江茶龙;谢晓梅;张玲;吕美红;侴桂新;王峥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银杏叶分散片中萜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以ODS柱(150 mm×4.6 mm)为色谱柱,以正丙醇-四氢呋喃-水(1∶15∶84)为流动相.结果 白果内酯在7.848~39.240 μg、银杏内酯A在3.8~19.0 μg、银杏内酯B在7.08~35.40 μg、银杏内酯C在3.768~18.840 μg范围内进样量的对数与峰面积的对数线性关系较好,平均回收率依次分别为98.39%(RSD=0.31%)、98.41%(RSD=0.20%)、97.07%(RSD=0.48%)、98.39% (RSD=1.61%).结论 本法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银杏叶分散片中萜内酯的含量测定.
作者:谷薇薇;张国升;刘德娟;刘丛彬;张福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通过文献梳理,探寻肾阴虚心火旺证作为心肾不交证的理论渊源.受道家内丹术心肾交合之论的影响,中医理论一度赋予心肾人体之阴阳的秉性,认为二者的交互作用,主导着人体健康的生命活动;其后,火热论把心肾失济定义为阴虚火旺证--心肾不交证之前身;相火论引起后世医家在肾命学说基础上对心火与相火的区分,从而将心肾不交证进一步具体化为肾阴虚心火旺证.
作者:徐静;张燕;华愫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针刺对失眠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失眠焦虑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和舒乐安定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定.结果 针刺组和对照组治疗前SDS、SA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治疗后针刺组PSQI、SDS和SAS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PSQI和SAS评分也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针刺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刺对失眠及伴有的抑郁状态具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婷;赖新生;陈玉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沿Langer皮纹线推拿治疗面部动力性皱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沿面部Langer皮纹线实施推拿,而对照组沿皱纹线实施推拿,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动力性皱纹量化评分比较以评估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动力性皱纹量化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沿Langer皮纹线推拿治疗面部动力性皱纹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周羽;施泽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铜沉积于肝、脑、肾和眼角膜及全身,引起相应的器官脏器损伤,如肝硬化、肾病、脑损害以及角膜色素环、溶血性贫血.
作者:张东锋;杨任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蛋白尿多由精的生成异常外泄所致.在蛋白尿形成的病机演变中,肺、脾、肾三脏虚弱是关键,但邪气的留滞对该病的影响不容忽视.就邪气而言,主要的有水湿、湿热、瘀血.湿热是导致慢性肾病基本的实邪因素.因慢性肾病无论何种类型和哪个阶段,多有尿液的异常.尿液混浊正是湿热为病的显著标志.因此从湿热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常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申贝贝;孙升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医肺系疾病文献散见于各种医籍中,进行中医肺系疾病古籍文献的整理,进一步进行知识发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古医籍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归类、汇总和录入计算机而建立的数据库系统,可系统、全面地汇集历代肺系疾病研究的精华,为肺系疾病的深入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彭波;童佳兵;王传博;杨程;张四春;李泽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备急千金要方>是我国历史上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具有重要实用意义的大型古代方书,为中医方剂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方剂剂型方面留下了丰富渊博的资料.全书共载方剂剂型42种,赋形剂种类繁多,并记述了部分剂型理论知识.通过对部分剂型的分析发现,书中剂型已初具现代制作工艺,且绝大部分剂型均一直沿用至今.
作者:许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