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2095-7246
  • 国内刊号:34-1324/R
  • 影响因子:0.79
  • 创刊:198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23
  • 全年订价:1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04)和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04)
  • 中医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2015年5期文献
  • 中药序贯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3例

    目的 评价中药序贯治疗方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共脱落6例,终试验组43例,对照组41例).试验组患者分阶段先后口服疏肝健脾利湿汤剂、参术益肠丸,对照组患者口服单剂马来酸曲美布汀片,两组疗程均为6周.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末和6周末的症状总积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6周末,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周后两组腹痛或腹部不适、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胀、排便紧迫感和黏液便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试验组大便性状和黏液便积分降低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末和治疗6周末,试验组症状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症状总积分均较前一时点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中药序贯治疗方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且起效快、作用持久.

    作者:查景园;唐喜玉;盛红艳;高世全;鸥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关节松动结合醋热疗法治疗肩周炎80例

    目的 观察关节松动结合醋热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性别、年龄、病程、治法相匹配的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关节松动和醋热疗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关节松动和特定电滋波治疗仪理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美国Michaelfeese量表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下降值和肩关节功能评分升高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松动结合醋热疗法可明显减轻肩周炎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

    作者:朱咏梅;张田宁;田千慧;廖基楚;王治国;贾学锋;董雪;李保军;文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清热化痰运脾消积法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夹滞证30例

    目的 观察清热化痰、运脾消积法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夹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夹滞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清金化痰汤加运脾之品临证化裁治疗,对照组予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治疗,连续治疗7d.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咳嗽、咳痰、肺部啰音、不思乳食、腹胀腹痛、口干口渴、口臭、大便不调和脉象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症状总积分下降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热化痰、运脾消积法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夹滞证疗效确切.

    作者:王明明;兰昌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译

    目的 编译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并将其作为体质测评工具在亚裔人群之外推广使用.方法 按照跨文化外文量表编制的标准化程序,将中文版《中医体质量表》进行顺翻译,以顺翻译完成的问卷对在北京居住的美加籍高加索人作为受访对象进行初试,并采用Likert五分制判定受试者对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条目的理解程度.根据初试结果将问卷进行修订,后逆翻译并重新修订.结果 在60名受访者中,认为对初译的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完全理解的占88.33%.原中文版《中医体质量表》的60个条目中,44条经顺翻译确定,16条经初试、修订和回译进行修改,初步形成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结论 《中医体质量表》的跨文化编译需要不同文化背景的专业人士参与,既需要遵循量表编制的原则,更需要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通约问题.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译,为进一步在欧美人中开展大样本中医体质调查提供了研究工具.

    作者:井慧如;王济;王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大黄泄浊颗粒保留灌肠对非透析慢性肾脏病肾性骨病湿热证患者骨密度及血清骨形成蛋白-7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肾性骨病湿热证患者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血清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水平及大黄泄浊颗粒保留灌肠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64例非透析CKD 3~5期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结果每组失访2例),并设正常组2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大黄泄浊颗粒保留灌肠,每日1次,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钙(calcium,Ca)、磷(phosphorus,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iPTH)、BMP-7水平及第2-4腰椎BMD.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末和8周末,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一时点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BUN、SCr和血清P、iPTH、ALP方面,以及在升高血清Ca和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CKD病例组BMD和BMP-7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BMD和BMP-7均显著升高(P<0.05),而治疗组BMD和BMP-7升高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透析CKD肾性骨病湿热证患者BMD和BMP-7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人群;大黄泄浊颗粒保留灌肠可防治非透析CKD肾性骨病,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肾功能及升高血清BMP-7含量有关.

    作者:胡顺金;方美双;王东;曹媛茹;任克军;金华;茅燕萍;魏玲;王亿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顺气通腑合剂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顺气通腑合剂对腹部手术后胃肠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2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受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加服顺气通腑合剂,连用3~5 d.观察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并测定患者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P物质(substance P,SP)和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MTL、SP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SS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S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SP和MTL变化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S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气通腑合剂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促进作用与其调节血浆胃肠激素有关.

    作者:焦兰农;周绍荣;何国华;姚建根;陈秋兰;陈阿红;袁成业;毛跃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补肾安胎冲剂对复发性自然流产小鼠蜕膜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补肾安胎冲剂对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小鼠蜕膜组织血管、细胞形态及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DBA/2×CBA小鼠,按照Clark经典方法复制RSA小鼠模型.按妊娠顺序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妊娠组,模型组,西药组,补肾安胎冲剂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进行药物干预.光镜下观察蜕膜组织的血管和细胞形态,电镜下观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光镜下见模型组血管数量减少,蜕膜细胞胞浆明显水肿,部分核消失,细胞核固缩;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血管丰富且管壁完整,由多个血管内皮细胞环绕而成,小部分蜕膜细胞水肿,细胞核基本无坏死;补肾安胎冲剂中、低剂量组血管数量少于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血管内皮细胞排列不整齐,部分蜕膜细胞胞浆水肿,空泡变,少数细胞核消失.电镜下见模型组血管壁不完整,血管内皮细胞结构不完整,细胞核呈梭形,粗面内质网、核糖体减少,部分线粒体已破坏;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血管壁完整,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完整,核膜完整;胞浆中可见丰富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线粒体结构完整、无肿胀变性,染色质分布均匀;补肾安胎冲剂中、低剂量组血管壁完整,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核膜完整,胞浆中粗面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轻度减少,部分线粒体肿胀、空泡变.结论 RSA模型小鼠存在母胎界面血管生成的障碍,补肾安胎冲剂可以修复RSA小鼠蜕膜组织中破坏的细胞结构,改善血管生成和细胞器完整度,发挥安胎作用.

    作者:李伟莉;杨璇;李肖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芪归糖痛宁颗粒调节炎性因子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芪归糖痛宁颗粒预防性给药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探究其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机制.方法 将12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归糖痛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甲钴胺组,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联合高脂饲料喂养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预防性给予相应药物8周,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和摆尾温度阈值评价DPN的改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MMP-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摆尾温度阈值显著升高(P<0.05),MNCV显著下降(P<0.05),血清MMP-1、TNF-α、IL-1和MCP-1均显著升高(P<0.05).芪归糖痛宁颗粒对DPN大鼠的MNCV、摆尾温度阈值及血清MMP-1、TNF-α、IL-1和MCP-1的效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5),不同剂量对不同指标的效应呈现不同的量效关系;不同剂量芪归糖痛宁颗粒与甲钴胺对DPN大鼠的MNCV、摆尾温度阈值及血清MMP-1、TNF-α和IL-1的效应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归糖痛宁颗粒能预防DPN,其机制与调控复杂的炎性因子网络有关,其效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作者:李道卫;申国明;王浩;江爱娟;王靓;尤良震;王芹;何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科安乳膏中6-姜辣素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科安乳膏中6-姜辣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C18 (2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 μL.结果 6-姜辣素浓度在1.02~20.4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3%,RSD为1.08%(n=6).结论 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科安乳膏的含量测定.

    作者:郑峙云;桂双英;龙子江;周绪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亳菊花中β-葡萄糖苷酶的提取和酶学性质研究

    目的 测定亳菊花中p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研究亳菊花中β-葡萄糖苷酶的基本酶学性质.方法 采用对硝基苯酚-β-D葡萄糖苷(4-nitrophenyl-β-D-glucopyranoside,pNPG)法考察亳菊花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的佳条件及其酶学性质.结果 当0.2mL酶液、20 mmol/L pNPG 0.2 mL、0.6 mL pH值为4.0的柠檬酸-柠檬酸三钠缓冲液在温度为50℃的水浴中反应45 min时,酶活性高.在此条件下对亳菊花的粗酶液中β-葡萄糖苷酶的基本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酶在30~50℃时,随着温度升高,酶活力有上升趋势,其热稳定性较好;pH值在3.2~5.4之间时,相对酶活性均在80%以上;酶在4℃下的保存稳定性较好.结论 本研究所测定的亳菊花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佳条件及酶学性质可为亳菊花炮制原理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左亚锋;张伟;吴德玲;俞年军;金传山;刘劲松;朱月健;闫攀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安徽省太湖县药用蕨类资源调查

    目的 探明安徽省太湖县境内药用蕨类植物的生态分布特征与资源利用状况.方法 通过设计样线调查、样地样方野外实地调查和走访调查,记录蕨类植物分布的全球定位系统位点及生态环境,采集蕨类植物标本,对其区系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太湖县蕨类植物有61种,隶属23科,36属,集中分布于海拔400~1 100 m区域,具有明显热带性质和丰富的温带成分.结论 安徽省太湖县野生蕨类植物分布于山区,资源较为丰富,值得合理利用.

    作者:张虹;刘毅;王琼;李慧慧;徐静兰;柏芝兰;刘守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马兰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应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马兰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单因素研究为基础,以总黄酮提取量为响应值,以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马兰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 马兰总黄酮的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40%,液料比为16.5:1,提取时间为2h,提取次数3次,在该条件下,马兰总黄酮提取量预测值为162.538 mg,实际验证值为156.867mg,并得出各因素对马兰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结论 响应面分析法可用于优化马兰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实验验证值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

    作者:王诤;王国凯;刘劲松;蔡百祥;高卫娜;王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牡丹皮药材规格等级初探

    目的 探索牡丹皮中主要活性成分的积累量与根的粗细、根的组织结构之间的相关性,为评价牡丹皮质量及牡丹皮药材规格等级的划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安徽省亳州栽培5年生凤丹根系,将根系中的根依据粗细、长度及部位分别进行划分.同时收集市场常见不同规格的牡丹皮商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各样品中芍药苷和丹皮酚含量.结果 在不同等级中,四等牡丹皮中芍药苷含量高,一等牡丹皮中丹皮酚含量高;芍药苷含量在主根中少,在支根中多;市场上连丹比刮丹中芍药苷含量高,刮丹比连丹中丹皮酚含量高.结论 细的牡丹皮中芍药苷含量反而高,由此推测芍药苷在周皮中积累量较多.由于芍药苷和丹皮酚积累量的趋势相反,因此牡丹皮质量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雨凤;王军;方成武;李静;吴计划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伤寒论》烦躁症治探析

    烦躁是指心中烦扰不安或兼见手足躁动不宁的症状,在《伤寒论》中多次出现.其多因本经病发寒热、误治、自身体质较弱及感邪所致.在治疗方面,张仲景多以虚实分治,实证应辨其病因病机,虚证还应分辨脏腑.对烦躁病因、病机、辨证及遣方用药进行探析,可为临床诊断疾病的传变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徐炎;储全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通治方、专方及主方内涵探析

    通治方、专方及主方是中医学的常用术语,但目前学界对其界定不清.根据历代医籍中有关通治方、专方、主方的内容记载,结合现代各种认识,认为通治方是一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方,专方是专门针对某一疾病的治方,主方是针对某病的主证(基础或主导病机)的治方.厘清通治方、专方、主方的概念内涵,对于认识中医辨证(病)论治及方药运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庆夷;谢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颤证源流考

    颤证是指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颤证病名首见于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唐宋以前,有关颤证症状、病机的论述散见于各医家著作之中,并未归纳为一种疾病.唐宋时期,治疗颤证的方药较为丰富,为后世研究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医家对颤证进行系统整理,从而形成完善的辨证论治体系.

    作者:姜德友;李文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针刺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

    目的 观察针刺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及其对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外科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针刺疗法,疗程7d.治疗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胃泌素及血浆生长抑素和血浆胃动素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拔除胃管时间、进食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降低,血浆生长抑素和胃动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对腹部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与其调节胃肠激素分泌有关.

    作者:黄龙;于庆生;潘晋方;帅剑锋;梁久银;张琦;刘举达;王振;周富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贺氏火针温通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贺氏火针温通法对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肱骨外上髁炎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每日毫针刺肘髎、曲池、手三里、合谷穴,治疗组加用贺氏火针隔日点刺阿是穴,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以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表(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为观察指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MEP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VAS评分降低值和MEPS评分升高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贺氏火针温通法可有效缓解肱骨外上髁炎的疼痛程度,改善肘关节功能.

    作者:薛立文;王云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悬灸得气治疗肿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悬灸得气与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为临床辨敏施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肿胀型)患者60例,依据在悬灸过程中患侧内、外膝眼穴有无得气现象(热感透至膝关节腔内)为标准,将患者分为得气组34例和非得气组26例,每日悬灸1次,每次悬灸时间为40 min,共治疗30 d.分别于治疗结束后即刻与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关节周径和临床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得气组关节周径和临床症状总积分均明显小于非得气组(P<0.05);得气组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非得气组(P<0.05).结论 悬灸治疗肿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悬灸得气者的即刻和远期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非得气者.

    作者:夏七新;谢丁一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蔡圣朝运用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经验

    蔡圣朝认为,中风后失语以肾虚为本,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阻滞,经筋失养而致,临床应从肾论治本病,常采用头针疗法、舌针疗法,并选取涌泉为固定穴位,再辨经取穴,用解语膏敷贴穴位,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调整阴阳、运行气血之功.

    作者:费爱华;徐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胡国俊治疗老年性便秘经验

    胡国俊认为,老年性便秘病因复杂,常虚实夹杂.该病虽由大肠传导失司所致,但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治疗应采用脏腑辨证,通过滋阴补阳、运中化湿、肃降肺气、疏肝行气等方法,恢复大肠传导之职.

    作者:钱力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汪机佚书《本草会编》内容特点探究

    明朝徽州祁门人汪机编撰的《本草会编》早已亡佚,但借助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辑出的71条,发现《本草会编》的内容有纠错、解释、心得、评议、摘引、置疑等特点,这些正是得到李时珍肯定的主要内容.

    作者:方光禄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