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通报杂志

中医药通报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厦门市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1-2749
  • 国内刊号:35-1250/R
  • 影响因子:0.33
  • 创刊:200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福建
  • 语言:中文
  • 邮发:34-95
  • 全年订价:1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医学
中医药通报杂志   2014年5期文献
  • 顾庆华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介绍

    顾庆华教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基本病位在胃,与肝脾肺三脏关系密切,其病机核心为肝胃不和,气滞湿阻。若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可兼见化火、血瘀、气血阴阳亏虚之象。治宜疏肝理气、运脾和胃、宣通肺气为主,辅以通达阳气、活血化瘀之法,验证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杨磊;顾庆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唐江山论治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肠易激综合征( IBS )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本病属中医学的“泄泻”、“便秘”、“腹痛”、“肠郁”范畴。唐江山主任医师是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福建省名中医。其从医50年,潜心岐黄,善于辨证,精于用药,尤其擅长诊治脾胃病,对 IBS 的认识与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临床每收卓效。笔者有幸侍诊师侧,启迪颇多,现总结如下,以飨同仁。

    作者:陈霖;郑立升;李小玲;丁东翔;唐江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芎蒌通脉方对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腺苷脱氨酶的影响

    目的:从临床角度探讨痰瘀同治的芎蒌通脉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腺苷脱氨酶( ADA)的影响及降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肝脏损害风险方面的作用。方法:60例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运动治疗,并接受糖尿病教育等一般治疗;对照组结合临床情况治疗,包括降糖、降压、降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芎蒌通脉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ADA、TG、TC、LDL-C、HDL-C及中医症状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ADA、TG、LDL-C、TC、HDL-C明显改善( 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76.1%,对照组为55.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芎蒌通脉方治疗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能明显降低腺苷脱氨酶,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对糖尿病血管损伤、肝脏损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谢瑜;衡先培;翁苓;郭芳;叶彬华;杨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于信息挖掘技术探讨刘喜明辨治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

    目的: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研究刘喜明教授辨治2型糖尿病的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方法:建立“刘喜明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信息”数据库,主要记录证候、治则、药物等指标,采用频数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专家访谈、运用中医药理论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刘喜明教授使用治法名称共18种,其中祛湿、活血、化痰、通络、行气治法133次,占61.01%;补气、滋阴、温阳57次,占26.15%;使用频次居前41位中药分布,依次为:丹参42次、半夏36次、薏苡仁28次、生黄芪28次、黄连28次、枳实28次、僵蚕25次、麦冬24次、川牛膝21次、太子参18次、橘络18次、巴戟天18次、黄芩18次、佩兰14次等。结论:刘喜明教授辨治2型糖尿病善用“芳香宣通”及“平补阴阳”,常用治法:芳香化湿、行气活血、化痰祛湿、通络、调补阴阳等;常用药物:丹参、半夏、薏苡仁、枳实、僵蚕、橘络、佩兰、麦冬、玉竹、巴戟天等。

    作者:刘华珍;候宇辉;李壮;刘喜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清热化痰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观察

    评价清热化痰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6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医清热化痰法治疗。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愈显率;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7 d、10 d血清C反应蛋白( CRP)和降钙素原( PCT)水平变化。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治疗前的症状体征积分、血清CRP和PCT水平统计学无显著差异( 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愈显率、血清CRP及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清热化痰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较好地降低肺炎患者的血清PCT和CRP水平,改善症状体征积分,提高愈显率。

    作者:肖明耿;洪旭初;杨萍;严桂珍;陈永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鸡子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

    从分析黄连阿胶汤、百合鸡子汤、排脓散、苦酒汤组方及配伍特点入手,分别探讨鸡子黄、鸡子清、凤凰衣、鸡子壳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及其对后世医家的影响。

    作者:于华红;张甦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读《黄帝内经太素新校正》--与钱超尘先生商榷

    近读学苑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的钱超尘先生等校正日本仁和寺原钞古卷子本《黄帝内经太素新校正》(以下皆称《校正》),获益良多,尤其书中俗体字甚夥,并皆释之,给读者以方便,扩大了文字视域的知识,然书中亦感有几点可商之处,特写出以就正于钱超尘先生。

    作者:李今庸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方人参配伍用药的研究与探索

    研究与探索人参的基本作用是治病之基础,研究人参配伍用药则是提高疗效之升华;如人参配半夏、人参配干姜、人参配黄芩、人参配茯苓、人参配黄连、人参配柴胡、人参配麦冬、人参配白术、人参配当归、人参配石膏、人参配蜀椒、人参配细辛、人参配大黄、人参配芒硝、人参配竹叶、人参配黄柏,权衡与斟酌人参基本作用与用药调配之间密切相关,亦即配伍主导治病,量变主导药效,药效因量而变。

    作者:王付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益气除痰方下调vimentin表达与逆转EMT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除痰方肺癌肿瘤生长、肺转移的影响,并通过差异蛋白组学技术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vimentin,并结合相关技术分析其可能的意义。方法:C57 BL小鼠40只,接种Lewis肺癌细胞,造模第2天,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和低、中、高剂量观察组予益气除痰方1.0g· kg -1· d -1,3.0g· kg -1· d -1,9.0g· kg -1· d -1,每组10只,灌胃21d后,检测肿瘤体积、重量、肺转移灶,分别提取佳剂量治疗组和模型组肿瘤组织的总蛋白,应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2D-DIGE)系统获得蛋白点表达差异信息,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MALDI-TOF-TOF )鉴定出差异蛋白质。并以荧光定量 PCR 和 Western blot 法对差异蛋白进行表达差异鉴定。培养A549细胞,20%益气除痰方含药血清干预,划痕实验分析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改变,RT-PCR检测其对A549肺癌细胞MMP-1、MMP2、MMP9、MMP14 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益气除痰方3.0 g · kg -1· d -1治疗组肿瘤体积、瘤重、肺转移灶数均明显小于LEWIS模型组( P<0.01),肿瘤抑制率为57.21%。蛋白质组学研究鉴定受益气除痰方调控影响的蛋白37个,其中vimentin下调尤其明显。20%益气除痰方含药血清可抑制A549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并能降低MMP2、MMP14mRNA基因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益气除痰方明显下调vimentin表达,抑制A549细胞的运动能力,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14的分泌,这可能与益气除痰方逆转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京旭;林丽珠;王淑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治疗进展

    原发性痛经是青春期女性常见的妇科疾患之一,近年来中医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从辨证治疗、周期治疗、专方治疗、针灸推拿治疗、综合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吴铭芳;陈德菻;陈国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伤寒论》麻黄汤的临床运用体会

    麻黄汤为医圣张仲景治疗太阳表实证的基础方,对后世影响深远。笔者近10年运用麻黄汤治疗患者逾百例,现结合医案试将麻黄汤的药量、君臣配比、用药注意事项及禁忌等用方体会浅谈于次。1验案举隅案1李某某,男,52岁。2006年8月3日初诊。患者一周前由福建到哈尔滨出差,在观赏冰雕期间身上感到一丝的凉意,第二天出现恶寒发热、头痛的症状,于途中自服“扑感敏”后头痛症状稍改善。辰下:恶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纳可、二便自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拟诊为“感冒”风寒束表证。以“荆防败毒散”化裁,药用:荆芥10g,防风10g,茯苓10g,羌活10g,独活10g,川芎10g,柴胡10g,甘草6g,白芷10g,藁本10g。方用2剂。

    作者:张广政;高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方辨治恶性肿瘤化疗毒副反应的体会

    经方因其配伍严谨、用药精专,被后世誉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千百年来,历经临床实践检验,疗效卓著,备受医家厚爱。笔者在临床中灵活运用《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治疗化疗所致的毒副反应,取得了良好疗效,现略举数例,以飨读者。

    作者:阳国彬;刘玉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疏利气机法治疗胸闷变异性哮喘的探讨

    本文通过列举薛汉荣教授灵活运用疏利气机法治疗因肺气郁闭,肝气失疏,胃气失和所致的以胸闷为特征的胸闷变异性哮喘成功案例,从中医的角度来阐述胸闷变异性哮喘的病因病机,以及运用宣降肺气、疏理肝气、和降胃气等疏利气机法治疗此类典型病症能够取得佳效之机理。

    作者:曹邦卿;薛汉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扶阳”的内涵与现代拓展

    本文从扶阳的核心思想“阳主阴从”观、扶阳要药“附子”的遣方用药及沿革等多角度阐述“扶阳”学说的内涵,并从“扶阳”的其他疗法(五行针灸、正脊扶阳、性理扶阳、扶阳罐、功法扶阳)陈述“扶阳”在现代的拓展状况,继而提出了扶阳学派未来的研究趋向。

    作者:唐农;毛德文;刘力红;李晏杰;陈月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熔铸中医观之辑释--关于中医药学在中华文化复兴和国际交流合作中的重要地位、意义与作用

    编辑的话国医大师、著名中医药文化学者孙光荣教授虔诚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心辑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熔铸中医观的部分,加以诠释。《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9月25日第一版起连载,本刊特予结集发表以飨读者。这是因为,本刊认为:孙光荣教授的辑释深刻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的精髓,彪炳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弘扬了中医的特色,彰显了中医的优势,振奋了中医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的古训确为至理名言。

    作者:孙光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贺氏针灸三通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效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贺氏针灸三通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效应。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三通法组与常规针刺组,在治疗20日后进行临床疗效和疼痛程度评定,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三通法组的临床疗效及疼痛程度评定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P<0.01)。结论:贺氏针灸三通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宋书昌;卢智;王润云;陈华;王利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耳针治疗急症验案举隅

    耳针在临床治疗的疾病很多,病种涉及内、外、妇、儿、神经、五官、皮肤等科,其中对痛症的治疗效果佳。笔者近年来应用耳针治疗急性腰扭伤、急性肾绞痛、急性扁桃腺炎等急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将病案列举、分析如下,以期在急诊临床中更好的拓展应用。

    作者:侯献兵;申建国;赵荣忠;周晓燕;刘英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林改错》活血化瘀方的组方规律浅探

    王清任的《医林改错》集活血化瘀疗法之大成,其在气血理论指导下创制的诸多活血化瘀方剂组方匠心独到,用药精准,行之有效,至今为临床所常用,本文对其组方用药规律进行探析,以期对当前活血化瘀的临床应用起到有所启发。

    作者:郭明冬;翁维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王叔和乃湖北名医小考

    王叔和编次《伤寒论》,撰著《脉经》,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其生平,正史无传,医史不详,因此其籍贯、生卒、身世等尚无定论。通过查阅史书,引证地方志,参阅族谱,走访史迹,访谈王氏后人,从王叔和生活的“时局与地域”、“年龄与机遇”、“为医与为相”三方面考证,认为王叔和在湖北襄阳、麻城生活,行医多年直至终老,当属湖北名医。

    作者:陈国权;张志峰;马长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对中医的几点认识--兼与《晶报》记者黎勇商榷

    《晶报》2009年5月8日刊登《破解中医原理千年之谜:深圳专家和其导师的重大发现--用分子生物学解释中医治病理论渐受重视》一文。作者黎勇写道:“中医能治病,甚至能治疗很多西医治不了的病,这是一些声称‘中医是伪科学’、反对中医的人也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可是,中医治病到底有何理论支撑?如何用现代医学的科学理论来解释中医治病的原理?自有中医数千年来,中医就一直对此解释不清。”

    作者:万兰清;黄海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第十七讲关于少弱精子症治疗难点与制方思路的讨论

    本次“王琦讲堂”围绕王老师临床治疗少弱精子症病案展开讨论。从少弱精子症的中西医病因病机、治疗现状、治疗难点与策略、主病主方及其化裁思路、用药特色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王琦老师指出了良好生活习惯及“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在少弱精子症诊治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少弱精子症“肾虚夹湿热瘀毒虫”的主导病机;阐述了升精赞育汤的制方思想和配伍特点,以及生殖用药安全性问题,指出了中医生殖医学的发展方向。通过讨论,大家对应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少弱精子症有了系统的认识,学习领会了王琦老师论治少弱精子症的独特处方思路和用药经验。

    作者:郑燕飞;倪诚;王停;王济;李英帅;李玲孺;张妍;张惠敏;姚海强;张曾亮;陈雪梅;俞若熙;焦招柱;孙冉冉;杨菲;梁雪;王芳余;周开林;王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伤寒论》互动讨论学习法实践与思考

    笔者作为一名一线的经典课程教师,体会到经典著作核心内容与精华提炼是教学中本体与内涵,而教学手段与方法改进是提升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两者相得益彰。现就“互动教学法”运用点滴与同道分享。

    作者:李赛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孙思邈大蒜治泄泻

    一年夏天,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得了痢疾,找了很多郎中都治不好,使很棒的身体垮了下来,家人非常着急,听人说孙思邈治得很好,就抱着试试的心态找到了孙思邈。孙思邈看过病人,询问过去治疗情况,家人讲述后,孙思邈暗想,他们用涩肠之药都对,但为啥治不好?涩肠止泻,道理很对,但痢疾毒素还在体内,久痢应补前先泻。孙思邈就开了一付泻药让病人喝下,等到病人泻过三次,孙思邈让病人吃了碗热面条,病人吃得头上直出汗,面条里三分之一是蒜汁。孙思邈又开了两付补药,病人两天就好了。此病治愈,孙思邈的名声大振。后来,孙思邈加以总结,用大蒜治泄泻暴痢,非常奏效。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法卫生战略合作研讨会在法召开中医药成为重要议题内容

    2014年9月18日下午,中法卫生战略合作研讨会在法国巴黎召开,刘延东副总理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刘延东副总理高度赞赏了中法在卫生领域开展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中医药领域,双方建立了中法中医药合作委员会工作机制,开展了丰富、多层次的合作和交流,倡议双方充分发挥现有合作机制的作用,不断扩大合作范围,从而保障两国在中医药医疗保健、科学研究、教育培训、健康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得到有序、稳步的推进。

    作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王国强:制订中医药发展战略须处理好四关系

    8月30日,在第四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开幕式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讲话中指出,推动制订中医药发展战略,要处理好改革与发展、政府与市场、继承与创新、战略与《若干意见》之间的关系。王国强从国家发展的大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卫生计生和中医药发展的实际三个角度,深刻分析了中医药发展战略面临的形势,并提出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王国强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这“三个性”既是改革的方法论,也是加强整体谋划顶层设计的方法论。制订中医药发展战略,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内伤论

    内伤一门。东垣先生辨之详矣。或劳役无节。或饥饱失时。或思虑过度。皆足伤其中气而发热焉。此与伤寒亦绝不相干。而治之者辄借口而妄治。真大可叹矣。诊其脉。不辨其气口弦大无力也。察其症。头疼。不辨其时作时止也。恶寒不辨其得就温暖即解也。发热。不辨其四肢乏力无气以动也。不食。不辨其口淡无味也。恶风。不辨其惟恶些小贼风也。喘急。不辨其气耗而乏也。不寐。不辨其心血不足也。神昏。不辨其神气浮越也。及用药。又乌信东垣补中益气汤。可止头疼。可除寒热。可进饮食。可定喘促。乌信济生归脾汤。可益心神。可调荣血。身虽大热。而投之辄应。其神妙有如是乎。彼犹且扬扬骄人曰。此太阳症也。此阳明少阳症也。汗之不愈。表未解也。下之不愈。里未清也。直至败坏。而医者病者。终不觉悟。尚忍言哉。尚忍言哉。但东垣补中益气汤。其加减法详。独兼外感者。则慎用黄兼停滞者。则渐进参术。惟在用之得宜耳。

    作者:怀远(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太子参传说

    春秋时期,郑国国王的儿子,年5岁,天资聪慧,能辨忠识奸,深得国王厚爱。但这位王子却体质娇弱,时不时生病,宫中太医屡治不效。后国王张榜遍求补益之药,并悬以重赏。一时间,各地献宝荐医者络绎不绝,但所用皆为参类补药,却并未奏效。一天,一位白发老者揭榜献药,声称非为悬赏,而实为王子贵体、国家大计着想。国王对老者说:“尔诚心可鉴,然若药不灵验,怕有欺上之罪吧。”老者呵呵笑道:“王子贵体稚嫩,难受峻补之药,需渐进徐图之。吾有一药,服百日必能见效。”于是,王子如法服用老者所献的这种细长条状、黄白色的草根。三个月后,果见形体丰满,病恙不染。此时,国王始信老者所言,大喜之余,晋封王子为太子,又急寻老者以封赏,但老者已行踪难觅。国王问老者所献之药何名,众皆摇头不知。近臣谏曰:“药有参类之性,拯挽太子之身,就叫太子参吧。”于是,“太子参”的美名就由此传开了。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治形论

    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使吾无身,吾有何患?余则曰:吾所以有大乐者,为吾有形。使吾无形,吾有何乐?是可见人之所有者唯吾,吾之所赖者唯形耳!无形则无吾矣,谓非人身之首务哉。第形之为义,其义甚微,如言动视听,非此形乎?俊丑美恶,非此形乎?勇怯愚智,非此形乎?死生安否,非此形乎?人事之交,以形交也。功业之建,以形建也。此形之为义,从可知也。奈人昧养形之道,不以情志伤其府舍之形,则以劳役伤其筋骨之形。内形伤则神气为之消靡,外形伤则肢体为之偏废。甚至肌肉尽削,其形可知,其形既败,其命可知。然则善养生者,可不先养此形,以为神明之宅,善治病者,可不先治此形,以为兴复之基乎。

    作者:张介宾(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