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远教授认为失眠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其病机核心是阴阳失交.张老论治失眠既吸取各家之长,又另辟蹊径,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特点,擅用经方(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并创制安神汤,验证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刘中勇教授临床30余年临床经验,自拟头痛方(川芎、天麻、丹参、杭菊花)为基础方,辨证论治各型头痛,并根据各个证型特点,加用适宜的药物,在临床屡收良效.
作者:唐娜娜;邹国辉;陈洪涛;刘中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恶性淋巴瘤属中医“痰核”等范畴.江苏省名中医奚肇庆教授从“虚”与“痰”论治本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文曦;奚肇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70余年,于治疗疑难杂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关于热病,裘老主张“伤寒温病一体论”,其中的方药运用不管是伤寒、温病,或内伤杂病完全可以融会贯通,“神明之妙,存乎一心”,贵在辨证和化裁.临床上常常有“轻剂起沉疴”或者“大方治杂病”,并应手取效的情形,屡见不鲜.
作者:王庆其;李孝刚;邹纯朴;梁尚华;王少墨;裘世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本文立足慢性胃炎临床常见证型,介绍陈国权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四法:益气健脾,化湿和中法;辛开苦降,滋补肝肾法;疏肝理气,健脾祛湿法;宣畅气机,利湿清热法.并附陈师治验四则加以阐释,以窥陈师所倡《金匮要略》脏腑相关理论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的灵活运用.
作者:谭志洪;邓小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郭为汀主任认为,肺心痛的病机多以肺气虚,肾阳虚,痰瘀胶结伏肺,加之外感风寒诱发,而致肺气壅塞,气机不利.缓解期治疗针对病因以扶正固本为主要原则,运用临床经验方结合辨证治疗,取得良效.
作者:蔡晓霖;吴志平;李英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防己黄芪汤是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一张治疗太阳表虚风水证、太阳表虚风湿证的名方,其临床治疗效果有目共睹.根据导师王付教授对该方的应用,通过诠释其用药要点,剖析用药配伍关系,权衡用药比例以及合方应用治疗临床疾病来探索防己黄芪汤的组方特点.
作者:关庆亚;王付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补元汤加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补元汤加味治疗组和西医治疗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GOLD方案规范用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补元汤加味,每两个月门诊随访1次.2组治疗半年后分析患者在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6分钟步行距离、急性发作次数及生活质量分值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上升,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随治疗时间增加而呈持续减少趋势,在后2个月内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存质量总分平均分值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补元汤加味治疗慢阻肺稳定期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机体运动耐力,并能降低急性发作风险,延缓慢阻肺进程.
作者:刘美年;刘敏;王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八神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八神汤治疗;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50mg tid.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状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86.54%,对照组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66.0%,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LDQ各项积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八神汤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梁惠卿;陈少东;吴耀南;陈一斌;黄敦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汤配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弱(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以健脾和胃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常规西药(奥美拉唑肠溶片、硫糖铝混悬液、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疗效和胃镜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和胃镜总有效率均无差异(P>0.05).但对临床症状有效的患者中,治疗组的痊愈率+显效率为90%,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胃镜痊愈率+显效率为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脾和胃汤配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弱(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与常规西药治疗相当,但在临床症状疗效和胃镜疗效中,治疗组痊愈+显效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常规西药对照组,并且健脾和胃汤配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弱(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耐受性好,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熊云;张旖晴;刘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自拟益气活血方对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12月期间80例糖尿病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均治疗30d后,观察心功能变化和对CRP、FIB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能够降低CRP、FIB和改善心功能,但观察组降低CRP、FIB和改善心功能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 (P <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可降低炎症因子CRP、FIB水平,对改善临床症状有较佳疗效.
作者:常晓;李惠林;王玲;黄若兰;张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益肾生精汤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70例,对照组70例,治疗组用中药益肾生精汤治疗,对照组用中成药五子衍宗丸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对两组精液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相比较,均能改善精子密度、a级精子、(a+b)级精子以及精子活动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精子密度、a级精子、a+b级精子和精子活动率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益肾生精汤对肾精亏虚型少弱精子症的疗效明显优于中成药五子衍宗丸,益肾生精汤是治疗少弱精子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邓龙生;邹强;金冠羽;欧阳洪根;陈君颖;蒋艺芬;卢太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法对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将入选的CHF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3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方药,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以及学者TNF-α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临床心功能级别、症状、体征、六分钟步行距离、中医证候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0.05,P<0.01),两组TNF-α值均有显著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温阳利水剂可有效改善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型CHF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可有效改善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型CHF患者的TNF-α水平.
作者:周平生;程仕萍;吴翔;刘新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本文对第四届广州国际经方班暨第十四期全国经方临床运用高级研修班的专家授课内容进行提炼和精缩,呈现各中医大家思想之精妙,系统总结了研修班专家们所传授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作者:李赛美;方剑锋;邓烨;刘超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1 少阴脉不至《伤寒论·平脉法》说:“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巨阙.”按尸厥病,在医学典籍上,首见于《素问·缪刺论》:“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史记·扁鹊传》记载,扁鹊欲救虢太子之尸厥,谓中庶子曰:“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故此文说“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也.
作者:李今庸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解读桂枝芍药知母汤组成如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方证辨析如权衡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以及辨治寒热病变的基本准则,方证辨病如肌肉疾病、关节疾病、腰胸颈椎疾病、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和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等,验案导读如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强直性脊椎炎等,以此用之则能取得佳治疗效果.
作者:王付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根据《伤寒论》六经辨证将便秘分为阳明“阳结”、少阳“阳微结”、太阴“阴结”、少阴“纯阴结”四种病证,分别对其内涵、证治、方药诸方面进行分析与整理,形成较为系统之学术思想,并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章浩军;范文东;李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风湿免疫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属WHO规定的现代难治病范畴.众多研究表明,中医药在RA治疗方面有独特的理念和优势,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内服法治疗RA的状况作一综述.
作者:徐国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1 验案举隅患者赵某,男,79岁,于2014年4月25日因“带状疱疹遗留瘢痕伴疼痛、牵拉感4年”来诊.4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上肢内侧带状红斑、丘疱疹并疼痛,于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带状疱疹”,予以静脉给药治疗后(具体不详),病情未予控制,左上肢反见肿胀,且皮损面积进一步扩大,累及前胸、左侧胁肋及肩胛部,皮损局部可见大片糜烂及溃疡,伴结痂、渗出.
作者:张敏;黄石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五辨”就是辨症、辨证、辨机、辨人和辨病,本文从中医临床思维的角度,探讨辨症论治、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机论治、辨人论治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应用,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李灿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本文选择《名医类案》辨治胁痛的医案进行分析,归纳为:痰饮流注,化痰散结;饮酒痰壅,涌吐建功;伏热瘀血,泄热破瘀;肝郁脾虚,补气疏肝;肝肾阴虚,滋水柔木.
作者:文钟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本文回顾了疑病的释义,浅析了与五神、七情的关系,结合古代医案对疑病病理、心理因素、个性体质的认识重新进行了梳理,确定了其发病模式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洪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本次“王琦讲堂”围绕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临床治疗焦虑症医案,从焦虑症的中医病因病机、与抑郁症的区别与联系、主病主方及用药特色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王琦教授分析了焦虑症“肝胆郁热,心神失养”的主导病机;阐述了疏肝安神汤的制方思想和配伍特点.通过讨论,大家对应用中医药方法治疗焦虑症有了系统的认识,学习领会了王琦教授论治焦虑症的独特处方思路和用药经验.
作者:王停;郑燕飞;王济;李英帅;张惠敏;李玲孺;白明华;俞若熙;张曾亮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