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药对的单味药功用的基础上,结合谢旭善教授运用各药对在临床上的实际诊疗效果,分析各药对的配伍功效及其适用的主要病症,从而为脾胃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际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艳;丁广智;谢旭善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本文对阮诗玮教授从“正邪辨证,通塞莫失”“气血通调,三焦不窒”等辨证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举相关案例加以阐述。
作者:陈雅文;阮诗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国医大师裘沛然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临床以善治疑难杂病著称,活人无数,医泽广被。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是一位通晓文史哲的学者和诗人,人称一代鸿儒大医。为更好地传承裘老的学术精华,应本刊的盛情邀请,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庆其教授领衔整理的“国医大师裘沛然医案”在我刊连载发表。本期试从皮肤病医案探析裘老的学术思想,以飧中医同道。
作者:王庆其;李孝刚;邹纯朴;梁尚华;王少墨;裘世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小儿生命之始,起于胚胎,应重孕前调养,调元与保胎;需注重养护与教育,包括饮食保健、起居保健、睡眠保健、体格保健、精神保健等,应以小儿之观,引其所思,教其所用;注重预防与调护,避免意外伤害、传染病;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应及时诊断,病后调理,顾护脾胃,治疗用药勿伤脾胃,饮食调理顾护脾胃,气血充盈,养正却病。
作者:王纳;侯江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 )是妇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女性的生活质量。赵可宁教授认为应将中医特色的治病求本原则及阴阳消长转化理论贯穿于本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补肾调周法的同时亦兼顾宁心安神。
作者:鲍粉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当时镇里有位名气很大的祖传郎中刘玉霍,他不仅以高超的医术治好了很多病人,而且常常解囊济贫、救助百姓,杜甫闻知,甚为感动,连说:好一位善良的郎中!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按:饮证数条,《内经》《金匮》皆责之太阴,吾故曰脾阳不足,积水停污所致也。而嘉言云:饮因于湿,有热有寒。言虽近理,实则模糊,不得不为之辨。天地江淮河汉,水行地中,振而不泄者,皆大气为之包举。人身之水注于经络,贯乎百骸,泽于皮毛,皆脾气为之摄运,苟中宫之阳一败,非泛滥则停污矣。即有湿热郁蒸,变而为败浊者,似属元阳为害,不得概指为寒然。讵知其为阳气困极,虚阳脱于外乎譬诸沟渠之水积而不流,有经寒冱而凝结者,有经烈日而秽浊者。经寒冱而凝结者,地之阳气不通于外也。经烈日而秽浊者,地之阳气尽浮乎外也。均谓之阳虚可也。然则饮症之属寒也,可知矣乎夫。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药当归活血合剂口服配合膏药三七散外敷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当归活血合剂并配合膏药三七散局部外敷,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并配合酮洛芬乳膏局部外涂,疗程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显效率及关节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为87.5%,对照组显效率为75.0%,治疗组优于观察组(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肿胀、关节功能情况等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口服中药当归活血合剂结合膏药三七散外敷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肿胀、疼痛情况,促进关节内渗出液的吸收,恢复膝关节的运动功能。
作者:龚春柱;张卫红;张军波;孙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温阳健脾化瘀行水法配合血浆、白蛋白输注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温阳健脾化瘀行水法配合静脉血浆、白蛋白交替输注,对照组应用利尿剂配合血浆、白蛋白治疗。比较两组症候积分、肝功能指标、腹水消失时间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 P<0.05);观察组腹水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温阳健脾化瘀行水法配合血浆、白蛋白输注治疗肝硬化腹水可有效降低症候积分,改善肝功能,缩短腹水消失时间,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赵竞秀;马春玲;阮永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胃萎方治疗胃癌前期病变(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相关癌基因表达的干预情况。方法: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使用胃萎方,对照组使用胃复春,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临床疗效及胃粘膜P53、CerbB-2、PCNA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胃黏膜P53、CerbB-2和PC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结论:运用胃萎方治疗GPL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直接影响其胃粘膜P53、CerbB-2和PCNA癌基因的表达,对GPL癌变的进程有直接干预作用。
作者:陈丽凤;吴耀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医宗金鉴》五淋散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的120例急性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五淋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磷霉素氨丁三醇散3 g Qd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93.3%,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淋散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疗效确切,且可避免使用抗生素。
作者:段传皓;王红;李云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四逆散是《伤寒杂病论》中著名治病用方之一,结合多年治病体会发现仅仅用四逆散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还有一定局限性,若能以四逆散为基础方再进行合方运用,常常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如四逆散与大黄虫丸合方辨治肝血管瘤;四逆散、半夏泻心汤与失笑散合方辨治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四逆散、下瘀血汤与小陷胸汤合方辨治多发性肝囊肿;四逆散、小柴胡汤与失笑散合方辨治肝纤维化;四逆散、桂枝茯苓丸与赤丸合方辨治肝癌复发;四逆散、茵陈五苓散与桂枝人参汤合方辨治酒精性肝损伤;四逆散、五苓散与桃红四物汤合方辨治脂肪肝、内分泌失调水肿、高脂血症;四逆散与大黄虫丸合方辨治肝血管瘤术后复发等。
作者:王付 刊期: 2016年第05期
1瘀血阴滞证之足痛案某某,男,42岁,湖北省枣阳市某区镇小学职工。1974年4月某日就诊。发病半年多,久治未效。左足疼痛,艰于行走,每行十几步则左足胫跗部即疼痛难忍,必须蹲下以手捏揉之始缓解,起而行走十几步又如是,且其足常感麻木,脉迟而涩。乃瘀血阻滞,经络不通。治宜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拟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0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桂枝10g,红花10g,桃仁(去皮尖炒打)10g,制香附10g,穿山甲(炮)10 g。以水煎服,日2次。药服10多剂而行走复常,疼痛麻木皆消失。
作者:李今庸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医防治高血压需遵循客观指征,采取审病求因,稳中求进,提高疗效的诊疗思维方法;遣方用药需明确病性,基于药理,以安全平稳降压为第一选择;注重掌握中药的药性、归经及配伍原则,借助现代药理研究,有助于促进中药疗效的发挥;同时注意扩大药源,老药新用。
作者:梁君昭;姜浩;马丽君;苏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脾胃作为气机升降枢纽,其生理特点及病理变化对人体生命活动影响重大。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胃升降失司,不但运化功能异常,更影响到各个脏腑的气机功能异常。证素作为辨证诊断中小的诊断单元,能精确地描述疾病的病位及病性,概括机体在某阶段的整体反应状态,揭示疾病的病理本质。因此,利用证素辨证的方法从理论上、临床上认识脾胃升降异常,对疾病的辨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书楠;刘霏;林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法分析、组方选药等4个方面,介绍清热活血健脾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思路与经验,并附验案2则。
作者:吴孝雄;陈挺松;罗明;万旭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柴郁地仙方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作用途径。方法:5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戊酸雌二醇组、柴郁地仙方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行假手术,其余行卵巢去势术后孤养并予以21 d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刺激,观察刺激过程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E2、FSH、LH水平。结果:柴郁地仙方能够维持大鼠Open-Field水平得分稳定,上调血清E2水平,抑制血清FSH、LH过度分泌,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柴郁地仙方能改善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行为,其机制可能与纠正HPG轴功能紊乱相关。
作者:李丽丽;朱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当。穴位贴敷是基于传统针灸理论基础的中医外治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主要对近年来穴位贴敷治疗心力衰竭的概述,为以后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提供临床指导。
作者:黄婷;曾建斌;万蝉俊;叶丽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本文简述了近10年国内对于从络病论治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近况,指出以化瘀、泄浊、通络作为用药要点已受到广泛重视,疗效确切。
作者:高匡嫣;于俊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栗锦迁教授抓住阳不入阴,阴不含阳为失眠之基本病机特点,随证化裁,灵活加减,疗效确切。本文分别从痰热扰心、气血虚弱、肝郁气滞3个证型论述其治疗失眠之思路及遣方用药特点。
作者:闫敏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张喜奎教授临证灵活应用桂枝汤治疗多种疾病,本文从皮肤瘙痒症、过敏性鼻炎、痤疮、痛风性关节炎、漏汗症等病案举例说明其应用的灵活性。
作者:吴天敏;范柳芳;张喜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胡希恕先生通过临床实践不断重新认识《伤寒论》,因此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注解,其中对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的认识具代表性。本文就胡希恕先生30年间对第147条和148条的不同注解,来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作者:冯世纶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明朝某知府之妻,病魔缠身,连日卧床不起,四处求医,未见治愈。正巧御医方勤之回乡度假,知府得知后,亲自登门求医。方勤之切脉后,提笔写了一首诗歌,他不作解释,便扬长而去。其诗曰:“妇家未真疾,女人必望喜。痛知心缓当,经时切转归。”知府接过一看大喜,以为妻子有孕。问妻,夫人又矢口否认。知府再细看其诗,琢磨了半天,终于看出了病因和处方。把诗的每行头一个字连起来就是病因:“妇女痛经”,把后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处方:“疾喜当归”。于是,知府夫人坚持用当归15g水煎服,1日1剂,连服1个月,就治愈了久治不愈的痛经。知府每谈及此事,都伸出大拇指称方勤之为“神医国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朱良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药学家、中医教育家、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大家,在八十年的医学生涯中,凭借过人的智慧、博大的胸襟、执着的追求、超常的努力,在医德医风、学术造诣等方面独树一帜,其学术水平和个人影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誉为“朱良春现象”。
作者:朱步先;朱建华;朱婉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本文撷取了张锡纯擅长运用的代表性对药,通过对其配伍依据、机理的探析,论述了一代宗师对药配伍运用的规律、特色。
作者:刘建;陈宝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罂粟,为罂粟科罂粟属植物,历代本草中的常用名有阿芙蓉、鸦片、阿片、罂子粟、御米、米囊等,早在六朝时期罂粟就已传入我国,初作为观赏和药用植物深受人们喜爱。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记载罂子粟时言“人家园庭多莳以为饰”[1];而作为西方早期的万应药底野迦,以诸胆及鸦片为主要原料制成,在隋唐时就已作为贡药传入我国,用于治疗各种动物咬伤所致的中毒症状[2]。其入药部位主要为种子、罂粟壳以及从罂粟壳中割取的生鸦片和经再加工的熟鸦片。
作者:林华坚;张金玲;金李;宫璞;刘新爱;李灿东;杨朝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围绝经期是大多数女性从成熟期向老年期过渡的必经之坎,其常见临床症状有:月经紊乱、潮热多汗、面红、烦躁易怒、情绪不宁、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皮肤萎缩、阴道干涩、尿失禁、关节痛等,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傅金英教授在治疗本病时,结合女性特殊的生理及心理变化,创造了一套非药物处方防治法,主要包括情志处方、运动处方、饮食处方、起居处方等。
作者:韩云霞;傅金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朱熹创立了伟大的理学哲学体系,其中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资源。本文将其养生思想整理归纳为:存理控欲,崇德修身;格物致知,穷理健身;顺道明志,尽心笃行;推崇静坐,益智养心;躬行孝道,彰显天理;劳逸结合,食饮有节等五个方面。
作者:余天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