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杂志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2-307
  • 国内刊号:1006-1703
  • 影响因子:0.97
  • 创刊:199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307
  • 全年订价:4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杂志   2007年4期文献
  • sTn抗原和CA242、CA19-9及CEA联合检测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价值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糖链抗原sTn、糖链抗原242(CA242)、糖链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价值.采用RIA对30例健康成人和60例不同的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胃癌和大肠癌患者血清sTn、CA242、CA19-9和CEA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大肠癌组CEA、CA19-9和CA242浓度显著高于胃癌组(P<0.01),而sTn浓度显著低于胃癌组(P<0.01).血清sTn、CA242、CA19-9和CEA的阳性率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Ⅳ期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P<0.01).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癌的敏感性较单项显著提高(P<0.05);对大肠癌敏感性较单项CA19-9或sTn显著提高(P<0.05).四种肿瘤标志物对于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不同肿瘤标志物组合后可以提高胃癌的检出率.

    作者:章万忠;陈智周;范振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盆腔良性病变血清CA125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评价血清CA125水平检测在妇科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意义.回顾分析了71例妇科良性病变患者,65例卵巢癌患者和53名正常对照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卵巢癌和妇科良性病变组血清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卵巢癌组CA125水平明显高于妇科良性病变组和盆腔结核组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妇科良性病变.结合临床其他资料,血清CA125水平检测有助于卵巢癌和盆腔结核病的诊断.

    作者:姚昊;叶一秀;欧阳晓辉;孙利群;杨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肌钙蛋白Ⅰ与肌红蛋白定时定量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疗过程中的临床观察

    根据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与肌红蛋白(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后的定时定量分析结果比较,为AMI的早期诊断提供更灵敏、更准确的监测指标.本文采集95例AMI患者于胸痛发作0~4h、8h、12h、24h、48h、3天、5天和7天的血清,以及对照组38名的空腹血清同步进行cTnI与Mb的动态检测和比较,结果发现,AMI患者的早期0~4h Mb的灵敏度明显高于cTnI;而8h后cTnI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Mb.

    作者:胡章学;张涛;王婷;孟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VEGFR3与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在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对99例术后结肠癌及其癌旁组织石蜡包埋标本构建组织芯片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测其表达强度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肠癌细胞表达VEGFR3与Duke's分期有关,Duke's C,D期结肠癌细胞表达VEGFR3较Duke's A,B期显著升高(P<0.01),与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癌与癌旁组织表达差异显著(P<0.01).分化良好者与分化不良者表达差异显著(P<0.01).结论:结肠癌随病情加重,肿瘤细胞表达VEGFR3与诱发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

    作者:董胜翔;黄钢;严惟力;朱长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六项性激素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探讨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六项性激素水平与骨密度(BMD)的关系.应用RIA检测49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和46例男性非糖尿病患者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垂体泌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和睾酮(T)的水平;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患者桡骨远端BMD,并按其BMD值分为骨质疏松(OP)组、骨量减少(L)组和骨量正常(N)组.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组中BMD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糖尿病组OP患者FSH、LH、PRL水平升高,E2、T、P水平降低,与非糖尿病组OP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BMD相关因素进行直线回归分析显示:OP患者BMD与FSH、LH、PRL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T、E2、P水平呈正相关.作者认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骨量丢失与垂体-性腺轴功能失衡有关,性腺激素缺乏更容易患骨质疏松.

    作者:杨希秀;赵鑫;毛红宇;迟流萤;肖正大;王淑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培养于TECA型生物人工肝的猪肝细胞生物转化功能的测定

    了解培养于TECA型生物人工肝(BALSS)中猪肝细胞活性和生物转化功能的变化.将新鲜分离的特种猪肝细胞培养于TECA-BALSS的生物反应器中,通过BALSS中空纤维管膜与含盐酸利多卡因的RPMI-1640培养液进行6h交叉灌流.对照组BALSS内无猪肝细胞.采用胎盘蓝染色法测定肝细胞活率.用高压液相法测定利多卡因浓度.结果显示:猪肝细胞在TECA-BALSS中培养6h时,其细胞活率达89.7%;随着交叉灌流时间的增加,其体液环路中的盐酸利多卡因浓度逐步下降,6h时的转化率达80%,显著高于无肝细胞对照组的转化率2.5%(P<0.01).这表明采用TECA-BALSS可大量的培养猪肝细胞,不仅肝细胞能维持较高的存活率,并能发挥肝细胞的生物转化功能.

    作者:罗芸;崔忻;陈小平;李雁凌;薛毅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KIR3DL1基因启动子亚克隆及表达调控载体的构建

    为研究KIR3DL1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亚克隆KIR3DL1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序列,并构建KIR3DL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采用PCR法从含有KIR3DL1基因转录起始位点5'侧翼区的质粒中扩增KIR3DL1基因核心启动子序列,产物纯化回收后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子经限制性内切酶BglⅡ和NcoⅠ双酶切后,插入同样经BglⅡ和NcoⅠ双酶切的用于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的pGL3-Basic报告载体,终获得了长度为254bp的KIR3DL1基因启动子克隆,构建了调控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酶切及基因测序的方法证实所构建的重组子是正确的,说明KIR3DL1基因启动子表达调控载体的构建是成功的.

    作者:高晓宁;于力;林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肿瘤相关糖抗原sTn的提纯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提纯肿瘤相关糖抗原sTn并研制针对它的单克隆抗体(mAb).取羊颌下腺经溴棕三甲铵沉淀,经Sepharose CL-4B等获取羊颌下腺粘蛋白(OSM),将OSM采用脾内注射、完全佐剂2种方法免疫Balb/C小鼠.常规方法细胞融合,用ELISA间接法筛选阳性细胞并测定效价,双抗体竞争抑制试验识别sTn表位,采用免疫组化检测sT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终获得2株可分泌sTn mAb细胞株(2F6,7E4),均为小鼠IgG1亚类,2株mAb抗相同抗原表位.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胃癌组织中sTn表达阳性率较高,可达71.4%,且与胃癌进程相关.本文成功提纯了sTn抗原并制备了2株杂交瘤细胞株,在胃癌的诊断和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章万忠;陈智周;范振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改良单管酸水解法高效合成18F-FDG

    通过应用改良的单管酸水解法合成2-18F-2-脱氧-β-D-葡萄糖(18F-FDG),提高18F-F-FDG的合成效率.采取不同反应温度、合成时间及其他生产条件,观察用单管盐酸水解法合成18F-FDG的合成效率,探索出佳生产条件.合成体系中的含水量是终影响合成效率的主要因素,通过有效除水可以缩短合成时间;调整盐酸用量,可以缩短水解时间,从而提高合成效率.通过对原有合成程序中某些生产条件的改善,可以大大缩短合成时间,提高18F-FDG合成效率.

    作者:袁梦晖;徐海峰;周润锁;周飞华;张王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用分离胶真空采血管保存血清对ALT测定结果的影响

    观察用分离胶真空采血管保存血清对谷丙转氨酶(ALT)测定结果的影响.采集静脉血,分别置于两管分离胶真空采血管中,分离血清,立即测定ALT后,用原管保存血清,一管放室温,一管放4℃冰箱保存,连续4天测定两管血清ALT,对两组下降率进行比较.表明第2、3、4、5天测定结果表明,分离真空胶采血管室温保存血清ALT明显下降,下降率平均为16.2%、32.2%、47.0%、57.6%;将第1天和第2、3、4、5天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测定4℃冰箱保存血清AST,平均每天下降率为6.9%、7.7%、10.2%、12.2%,下降率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这种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室温保存血清,不能用于第2天以后检查及复查ALT.

    作者:徐艳存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高血压患者血清IGF-1、IRI与Lep水平关系分析

    高血压的病因十分复杂,是多基因和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代谢性综合病.在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其生理变化亦有所不同.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通常伴随着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INS)血症.

    作者:沈建中;吴莉萍;金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不同时期脑脊液铁蛋白含量测定及其意义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于多种原因使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综合征,国内资料统计占脑血管病总发病率的9%~22.4%[1].

    作者:王雪鹏;赵长福;祈海文;张雪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检测降钙素原的临床价值

    儿童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疾病,60%以上由病毒引起,呼吸系统病毒通过损伤呼吸道上皮促进气道继发细菌感染.虽然病毒感染是主要原因之一,但儿童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是常见而又棘手的难题,其确诊主要依赖于血培养.

    作者:蒋长斌;刘玉文;崔邦平;戴宪国;罗春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血清肌钙蛋白Ⅰ用于化疗药物致心肌毒性的检测

    近些年来,心肌肌钙蛋白Ⅰ(cNnI)与心肌损伤关系的研究逐步展开,并已在心肌损伤疾病的诊断中得到肯定,是反映心肌损伤的敏感而且特异的生化指标[1-3].

    作者:卞光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层粘连蛋白和α1-微球蛋白测定的意义及评价

    层粘连蛋白(laminin,LN)是细胞外基质成分中的一种非胶原糖蛋白,主要存在于基底膜的透明层,与Ⅳ型胶原等共同维持基底膜的结构和功能.自从Timpl等人于1979年首次从EHS肉瘤中发现LN并命名以来,已相继发现LN在某些疾病中可以异常增多,如肝病[1]、肿瘤[2]及微血管病[3]等.

    作者:鹿勇;张丽华;王桂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前后Tg和TgAb的分析

    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131I治疗中的随访起重要作用,目前的检测方法中,Tg测定均受到Tg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干扰,本文分析116例DTC患者131I治疗前后Tg和TgAb的变化,初步探讨Tg和TgAb的关系.

    作者:袁孝军;柳卫;徐兆强;李建华;李永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抗-CCP抗体和RF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全世界大约有0.5%的人罹患此病[1].目前该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X线检查以及类风湿因子(RF)检查.

    作者:张玲;解松刚;王晓铃;吴天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胃肠道活检组织CEA含量与病理结果分析的比较

    癌胚抗原(CEA)是1965年由加拿大学者从结肠癌和胎儿肠中提取的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它是由癌和内胚细胞分化的一种大分子糖蛋白,分子量为200000左右[1].

    作者:宁建玲;李长华;李艳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甲鱼油对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采用高浓度胰岛素诱导建立胰岛素抵抗(IR)HepG2细胞模型,评价甲鱼油对IR细胞模型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利用甲鱼油处理IR细胞模型,通过葡萄糖氧化酶及3H-D-葡萄糖参入实验分别检测其葡萄糖消耗和3H-D-葡萄糖参入率.结果表明,HepG2细胞模型的葡萄糖参入率在各种浓度的胰岛素刺激下均低于对照细胞(P<0.05),并且HepG2细胞模型与对照细胞的3H-D-葡萄糖参入率随着胰岛素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前者升高的幅度低于后者.MTT(甲基噻唑基四唑)结果显示甲鱼油均具有促进对照细胞和IR细胞模型增殖作用.与对照组细胞相比,采用不同浓度胰岛素诱导的模型细胞经甲鱼油处理后其葡萄糖摄取和消耗显著增加(P<0.05).甲鱼油明显增加该IR细胞模型的葡萄糖消耗和3H-D-葡萄糖参入率,提高IR细胞模型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其糖代谢.

    作者:白晶;田亚平;郭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TNF-α,IL-18水平的临床意义

    探讨血清细胞因子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病变的关系.在不同时相点(IM发病期,恢复期)采用RIA检测TNF-α,采用ELISA检测IL-18水平.结果是IM患者血清TNF-α,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发病期IM患者血清TNF-α,IL-18水平高于恢复期IM患者,IM患者发病期间血清TNF-α,IL-18水平升高程度与病情有关.血清TNF-α,IL-18水平变化是判断传染性IM患者免疫状态,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洪青;宋士洪;张淑华;宗慧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嗜铬细胞瘤诊断进展

    嗜铬细胞瘤来源于交感-肾上腺系统的嗜铬细胞,其中80%~85%位于肾上腺髓质,15%~20%位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以分泌儿茶酚胺为特征,引起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症状与体征[1,2].

    作者:高云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瓜氨酸相关自身抗体谱与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性与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表现为外周动关节持续性和进行性滑膜炎,继而引起软骨破坏和骨侵蚀,造成关节畸形,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因此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刘暘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标记免疫分析实验方法学进展

    美国学者Yalow和Berson于1960年建立的RIA,使医学生物学检测进入了超微量分析(10-6~10-12g/mL),该技术利用抗体(Ab)作为结合剂,使反应特异性大幅度地提高,在临床疾病诊断和科研工作中应用甚为广泛.

    作者:沈丽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临床免疫检验自动化分析现状

    传统的免疫学试验通常为自配试剂的手工操作,以定性或半定量报告结果,试验步骤繁杂,影响因素多.近20年以来,临床免疫检验新技术、新方法不断问世,逐步摆脱了手工操作方法,经历了半自动化、完全自动化的发展过程,已经进入信息化的超微量分析时代.

    作者:李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方法进展

    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在心肌损伤相关疾病的诊断上,cTnI特异性强,Mb和CK-MB早期敏感性高,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临床广泛应用于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诊断、危险性估计和预后判断,心肌梗死后临床溶栓治疗效果判定,诊断各种心肌损伤和判断心肌缺血损伤面积,判断左心室功能以及某些治疗药物的l临床疗效观察等.

    作者:潘春梅;向定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测量精度与计算精度

    编者在编辑文稿时发现,有少数作者对误差理论与实验数据处理了解不够,常出现以下错误.

    作者:张增武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