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50例心绞痛住院患者进行了刺五加注射液加常规疗法的临床疗效观察,并与单纯使用常规疗法50例作对照分析,现小结如下:
作者:郭琪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我们采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0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聂瑜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对于COPD稳定期,笔者以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振明;丁云东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所选病例均为住院病例,心功能不全2级以上,随机分为参麦注射液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参麦注射液组总有效率80.43%,对照组总有效率67.6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家岭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严重的感染性眼病之一,发病率占角膜病的首位.其特点是多类型、易复发,发病机制与免疫状态有关.由于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往往因反复发作而严重危害视功能,临床尚无有效控制复发的药物,因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重要致盲原因[1].研究一种能抑制病毒增殖,对正常细胞毒性小又防止复发的药是眼科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自2002年起,我们采用中医治疗本病,反复筛选和临床观察,总结出了芩胡决明子汤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查娇;丁亚宁;易献春;卓小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因髋关节创伤或疾病而被破坏关节的一种人造关节更换术,能有效解除髋部疼痛,保持关节稳定,改进关节功能,调整双下肢长度,但也有副作用,如置换关节的松弛或脱落,继发感染等[1].术后功能锻炼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2000年元月~2003年7月,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6例,术后进行功能锻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爱香;吴锦荣;胡红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中药配合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居森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笔者自1992~2004年共收治新鲜孟氏骨折92例,除5例不稳定性骨折,1例骨不连手术治疗外,其余86例均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均达到满意疗效.
作者:钟久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近年来,笔者以中药口服与保留灌肠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附件炎性包块共90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玲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1990~1992年人口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胃癌死亡率分别为男、女恶性肿瘤死亡第一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63%,而胃癌死亡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的37%[1].随着胃癌现代外科治疗的发展,对胃癌的认识不断加深,已从单纯的肿瘤切除发展到以胃癌根治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我院1998年1月~2000年5月施行手术治疗胃癌76例.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许剑峰;刘合春;石志习;胡秋灵;梅保华;欧阳霆;高崇茂;敖志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特别是老年、昏迷、截瘫、坐轮椅者的常见并发症,病人一旦并发褥疮,不仅给身心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直接影响疾病的愈合,给护理方面也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我们自1999年以来自制疗疮康肤散治疗褥疮,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喜梅;魏菊萍;黄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笔者在临床中应用利咽饮治疗慢性咽炎6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符信高;毛寿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直接相关性.治疗高脂血症药物繁多,笔者经多年临床的验证,应用降脂活血饮治疗高脂血症52例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韩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1临床资料本组55例,男性40例,女性15例;年龄18~70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为跌伤12例、交通事故伤30例、重物击伤8例.单侧胫(腓)骨骨折48例,双侧胫(腓)骨骨折7例.闭合性骨折33例,开放性骨折22例.开放性损伤按Gustilo分类[1]Ⅰ型7例,Ⅱ型10例,ⅢA型3例,ⅢB型2例.本组病例不包括严重复合伤的病人.受伤到手术时间24小时~2天;手术时间35~90分钟,平均60分钟;住院时间3~28天,平均12天.急诊手术31例,其中闭合性骨折15例,开放性骨折16例,择期手术(包括Ⅱ期手术)24例.
作者:张学恒;叶润莲;郭筱秋;肖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致残率很高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笔者自1997年以来,用自拟补肾抗痹合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燕;熊燕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我院肛肠科自2004年1月~2005年1月采用自拟方治疗肛缘水肿2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易中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笔者采用痔疮外洗方加减治疗痔疮137例收效显著,兹报告如下:
作者:李正;王瑞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自2004年5月~2005年5月,本课题组共收治各型颈椎病52例,采用颈椎硬膜外封闭、牵引及推拿等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余平;孙勇;吕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芪斛楂颗粒由黄芪、白术、党参、山楂、石斛等中药成分组成,可调节脾胃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机体的亚健康状态.小儿机体正处于发育过程中,体内的免疫物质及免疫反应能力尚处于发展提高阶段,故较易受各种内因、外因的影响,发生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反复感染.为了解芪斛楂颗粒对小儿免疫力的影响,现对50例患儿进行临床试验,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胡新菊;谭丽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糖尿病并发症几乎均有瘀血表现,糖尿病并冠心病尤为突出,舌下脉络异常可作为瘀血的参考指标之一,冠脉瘀阻,不通则痛.尽早介入活血化瘀治疗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尧应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中医学认为,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和正常的分泌液.津与液虽同属水液,但津与液既相似,又不同,其性质、分布部位和作用各有区别.清而稀者为津,渗透浸润于肌肤腠理之间,有濡养肌肉、充润皮肤的作用.浊而稠者为液,流行灌注于关节、脑髓、孔窍等处,有润滑关节、滋养脑髓、濡润孔窍的作用.津与液就功用来说又同属一体,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实际上津、液皆是以水分为主体的,其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对人体有极重要的生理、病理意义.
作者:刘宝华;苏新民;马芝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本课题回顾分析2004年4月1日~2005年3月30日中医门诊治疗的小儿发热病例13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曹义斌;罗智敏;张火亮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以中医经典为依据,论述老年性眩晕的发病机理及五脏分治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并附验案.
作者:刘仁人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肾小球肾炎的发病与湿热病邪关系密切,湿热证普遍存在于肾小球肾炎各类型中,根据急、慢性肾炎湿热病邪的致病及病理演变阶段的病机特点,临床辨证施治如下:
作者:陈学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2001年2月~2003年12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效果比较理想,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冯静克;周建合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笔者近3年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采用中药内服、手法推拿及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9例,收到满意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敖宇空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输卵管阻塞约占女性不孕症病因的1/3,近年来由于放射介入技术的应用,对输卵管近端及中段梗阻的治疗效果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为了巩固介入治疗效果,减少再次粘连不通及宫外孕的发生机率,术后配合中西医疗法作为后续的巩固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欧晓青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视神经萎缩为眼科的一种疑难重证,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近年来在临床上摸索总结出一套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视神经萎缩,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小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3~2005年,我院共收治自愿要求接受戒毒治疗的患者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大的55岁,小的18岁.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心肺功能异常,均有明显的戒断症状,把他们随机分成二组,性别和年龄均无明显差异,分别用传统戒毒法和力月西、东莨菪碱复合中药法对他们实行戒毒治疗.
作者:曾珊珊;李淑琴;王思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我科于2003年4月~2005年3月,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爱西特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5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虹;刘智顺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难治性心衰是指经强心、利尿、扩血管三方面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心衰[1].这类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常反复住院或长期住院治疗,从中医学辨证来分析,该类患者主要为心阳衰微,气虚血瘀,单纯用西药疗效较差.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笔者观察到以温阳利水,益气活血之中药能使患者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现将2000年5月~2003年12月收治的38例难治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红;李建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本人近几年采用刺络放血加拔火罐方法治疗痤疮,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小儿遗尿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3岁以上儿童的发病率为5%~12%[1].笔者在临床中通过点压遗尿点、辅以药灸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春凤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近几年来,笔者在治疗产后尿潴留方面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兆兰;罗娟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补阳还五汤方出自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方中重用黄芪四两为主药.原方用于治疗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等脑血管意外所致后遗症.此方问世后,历代医家运用其治疗广大的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生活与生存质量,降低了致残率.近代医家逐渐扩大该方的使用范围,同样收到显著的疗效.
作者:高远明;肖黎玲;邱毅龙;郭诺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1蠲痹汤(自拟)组成与功效组成:海风藤12 g,木防己10 g,炒杜仲12 g,川牛膝12 g,当归12 g,独活12 g,桑寄生10 g,青风藤12 g,炙黄芪15 g,生熟地各12 g,炙甘草6 g,赤白芍各12 g,寻骨风10 g,仙灵脾10 g.
作者:喻玲;邹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少腹逐瘀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效.笔者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内科杂证,收效满意.现举验案如下,以借同道参考.
作者:柳鑫生;赵祖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妇女产后具有多虚多瘀的特点,尤其产后失血伤气,百脉空虚,腠理不密,卫外之阳不固,极易感受外邪,引发产后发热、头痛、身痛、关节痛、呕吐诸疾;某些产后病证亦常因兼感外邪而加重或缠绵难愈.笔者用小柴胡汤合生化汤加减治疗,以扶正祛邪,和解表里,活血化瘀,调理气血,常常取得满意疗效.兹举验案5则如下.
作者:谢慧明;刘丰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伍炳彩教授是我省享有盛名的中医专家,从医40载,活人无数.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尤其对疑难发热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侍诊于侧,目睹其治愈2例疑难发热之经过,深为其医理之精细、经验之丰富、问诊之详细、用方之灵活而叹服.现将病例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黄利兴;伍建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钟坚主任医师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浙江中医学院兼职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40余年,医识渊搏、治学严谨,笔者有幸成为其学术经验继承人,受益非浅,现将其治咳血经验作一总结,细述于此,与读者共享.
作者:王体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