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江西中医学院
  • 主办单位: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0411-9584
  • 国内刊号:36-1095/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51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44-5
  • 全年订价:235.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 中医学
江西中医药杂志   2018年3期文献
  • 阴阳平衡法治疗不寐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运用阴阳平衡法治疗不寐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8例不寐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88例.观察组采用阴阳平衡法分别依证予以潜阳安神汤或者育阴安神汤治疗;对照组予以艾司唑仑片2mg,睡前半小时服用;疗程均为4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2%和79.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阴阳平衡法在不寐病治疗上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广政;高霖;熊晓芳;沈海鹏;傅叶飞;郑晓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祛腐生新膏联合甲硝唑用于48例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肛周脓肿术后换药创面应用祛腐生新膏及甲硝唑的疗效.方法:将96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甲硝唑溶液冲洗创口后,观察组予以祛腐生新纱条覆盖创面;对照组予以依沙吖啶纱条覆盖创面.结果:观察组患者第10、18d疼痛评分、肉芽组织生长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21.96±3.83)d明显短于对照组(26.19±4.44)d(P<0.05).结论:祛腐生新膏联合甲硝唑有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并能积极缓解患者创面疼痛,缩短疗程.

    作者:李欣;陆杰;赵爱民;丁晓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加味苦参汤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加味苦参汤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创面疼痛、创面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肛窦炎患者150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苦参汤联合保留灌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两组治疗方法对患者创面疼痛、创面恢复的影响.结果:通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3%、65.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创面疼痛程度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创面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中,观察组患者中面色潮红、失眠、下肢浮肿和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加味苦参汤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创面的疼痛程度,缩短创面恢复时间,对提高治疗效果以及减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金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清气凉营汤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清气凉营汤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的临床干预效果,分析其对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80例住院患者参加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纳入对象按照观察组与对照组1:1进行分配,采用随机、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平行对照.结果:观察组第3天重型转归比例、退热时间、出血时间、肾功能恢复时间和第3、6、9天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第6天两组间CD3、CD4、CD8、CD4/CD8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观察组重型转归比例、退热时间、血小板复常时间、肾功能复常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淋巴细胞亚群干预有效,临床治疗安全且更为有效.

    作者:徐如龙;陈宏义;涂相林;王淑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麻杏苡甘汤合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小儿发热验案2则

    麻杏苡甘汤具有发汗解表,祛风除湿的作用,原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导致的以经络为主的疾病,临床跟诊中发现其对于手太阴风湿表证引起的小儿发热效果显著,阳明为两阳合明之经,外感风寒每易化热,而在临床中对于小儿发热中有诸如目合则汗等症提示阳明热邪偏盛的小儿,配合上葛根芩连汤,效果尤为显著;

    作者:陈林;肖文萍;石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247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型脑梗死患者中医证治规律分析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型脑梗死患者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对247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统计,分析其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主要规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变化情况,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基本证候分析中,瘀证和痰证分别以79.35%和54.66%的发生率高居前2位,实证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型脑梗死患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虚证的发生率;各证候组合中,出现率高的前5位分别是痰证+瘀证53例(21.46%)、痰证+瘀证+风证37例(14.98%)、痰证+风证34例(13.77%)、瘀证+气虚证21例(8.50%)、风证+火证19例(7.69%);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9.26±2.38)与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10.42±3.58)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痰瘀证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型脑梗死患者中出现率高,且与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有一定相关性,治疗上运用化痰通瘀法可对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作者:彭慧渊;林铎;杨楠;成峰;王秉道;吴宗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垂盆草颗粒剂对甲氨蝶呤致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垂盆草颗粒剂对甲氨蝶呤(MTX)致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对我院2014年8月—2017年9月接受MTX为基础化疗方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预防性使用垂盆草颗粒剂将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肝损伤的发生情况.每次15g,每日两次,5d一个疗程.结果:两组肝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垂盆草颗粒制剂不能有效减少MTX相关肝损伤的发生.

    作者:王楠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补气益精生血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疗效及对红系反式作用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气益精生血法对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患儿疗效及对红系反式作用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法将入选的β地贫患儿38例分为中药组19例及对照组19例,中药组口服黄芪、党参、龟板、当归颗粒及安慰剂片,对照组口服羟基脲片及安慰剂颗粒,疗程12周.观察两组血常规及胎儿血红蛋白(HbF)比例等指标,并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红系反式作用因子BCL11A、SOX6、Myb、KLF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值、HbF比例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中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中药组能显著降低BCL11A、SOX6、Myb蛋白表达水平,羟基脲则对上述蛋白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补气益精生血法治疗小儿β地贫具有较好疗效,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BCL11A、SOX6、Myb蛋白表达水平从而诱导胎儿血红蛋白生成有关.

    作者:张春红;卢焯明;杜广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龙氏八卦推腹法的操作手法和应用原理

    龙氏八卦推腹法是由江西南昌龙氏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整合成的一套适合临床和调理的方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按龙帅江老师说法八卦推可分为九段,本文将探讨第一段初级功法.八卦推可以调整整个身体的机能,从龙老师公布八卦推至今已经有数以万计的人们受益,本文主要对龙氏八卦推初级功法的操作程序和主要手法、注意事项、作用原理及作用作一些简单介绍.

    作者:王巧;陈晓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江西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已然迎来了又一次大好时机,中药材产业作为中医药事业的基础与关键组成,大力发展很有必要.本文就目前形势,对江西省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威胁进行战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本省中药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作者:张玉娇;章新友;谈荣珍;仵倚;周小玲;齐城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压疮动物模型及治疗进展

    本文概述了近10年内压疮常用的动物模型,并从物理、药物、针灸、手术等角度概括了压疮的治疗方法,以期为压疮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刘星晔;朱卫丰;金晨;吴璐;王万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乳液聚合法制备PMMA/CS壳核纳微球的研究

    目的:为了获得单分散和生物相容性好的PMMA/CS壳核纳米微球.方法:改良乳液聚合法,不使用任何乳化剂,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壳聚糖存在下使用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通过接枝聚合制备出PMMA/CS壳核纳米乳胶粒,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得优条件.结果: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0℃,APS含量为0.018g,MMA/CS配比为10,反应时间为3.5h.在上述工艺条件下PMMA/CS壳核纳米乳胶粒接枝率为88.1%,接枝效率为74.2%.其结构和形貌分别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得到证实.结论:该微球可以作为酶固定化或药物载体.

    作者:高淑婷;张媛媛;乾康;万喜;刘伟婷;尹小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红羚清散中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红羚清散中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5 TC-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水(49:5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44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35℃.结果: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分离良好;西红花苷Ⅰ在4.8915~39.1321μg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西红花苷Ⅱ在0.9684~19.3670μg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西红花苷Ⅰ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12%(n=6),RSD=2.15%.西红花苷Ⅱ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1%(n=6),RSD=2.22%.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法可用于红羚清散的质量控制.

    作者:袁娟丽;刘明智;张钰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GC-MS结合主成分分析比较茵陈干燥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干燥前后的茵陈挥发油进行提取,用GC-MS法对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同时进行谱库检索,并通过SIMCA+P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鲜茵陈、干茵陈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01±0.02%、0.05±0.01%;GC-MS法分别鉴定出34和23个成分,鲜品中含有16个独立成分,经鉴定有β-蒎烯,其含量为1.90%;β-波旁烯,其含量为0.34%;双环大牛儿烯,其含量为3.08%等.干品中含有5个独立成分,经鉴定有2-乙烯基萘,其含量为5.40%;正二十三烷,其含量为0.09%等.其中主要成分大牛儿烯D在鲜品和干品挥发油中含量分别为23.14%和18.44%,α-律草烯在鲜品和干品中的含量分别为17.13%和12.44%.经过主成分分析,新鲜组和干燥组之间有明显的组间差异.应加强对茵陈产地加工干燥过程的质量控制并进行工艺优化,保障药材的品质.

    作者:熊耀坤;胡吉贤;慕泽泾;刘建国;王学成;伍振峰;刘志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辨湿热用名方——伍炳彩治湿热杂病经验

    现今湿热疾病多发、病情复杂、病证繁多,笔者从病因病机、辨治要点与方药等方面总结伍炳彩治疗湿热杂病的经验,以阐释其对杂病从湿热理论辨治的精髓.

    作者:李嘉伟;宋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穴位敷贴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对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以来就诊的门诊及住院部高血压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上,观察组加用穴位贴敷(太冲、涌泉穴),观察治疗前、后3个月清晨血压的变化(剔除治疗过程中不良反映的患者,其中观察组3例,对照组2例).结果:血压晨峰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础治疗时加用穴位敷贴能更好的降低患者的晨峰现象.

    作者:林炎彬;乔红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电针对IBS内脏高敏感大鼠P2X3受体调节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和上巨虚穴(合募配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与脊髓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IBS的相关作用机制,为针刺治疗IB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公认的球囊刺激乳鼠结直肠法制备IBS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电针组选取双侧天枢和上巨虚穴,针刺后连接韩式经穴刺激仪进行治疗,西药组选用IBS常用药得舒特(水溶液)灌胃.观察各组大鼠组织病理学改变,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和脊髓P2X3受体表达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在不同直结肠扩张刺激强度下,IBS模型大鼠AWR评分显著增高(P<0.01),结肠黏膜和脊髓P2X3受体表达增强(P<0.01).电针和西药治疗均可明显改善大鼠一般状况,降低AWR评分(P<0.01或P<0.05).电针组和西药组均可降低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和脊髓P2X3受体表达阳性目标积分光密度(P<0.01或P<0.05),且结肠和脊髓的P2X3受体表达呈正相关.结论:IBS大鼠内脏敏感性增高,电针可降低其痛阈;IBS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和脊髓P2X3受体表达显著增加可能是参与IBS大鼠内脏高敏感形成的重要因子,电针治疗IBS大鼠内脏高敏感的作用可能与降低异常增高的P2X3受体表达相关.

    作者:董明;翁志军;吴焕淦;刘慧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旴江谢氏刺营微创疗法学术史考

    刺营疗法从新石器时代萌芽,到春秋战国时期确切提出,历经晋、唐、宋、金、元、明、清众多朝代的发展,延续至今.旴江谢氏刺营微创疗法是一种以针刺放血为主要目的的针刺疗法或针刀疗法,该法系谢强教授阐发经旨,根据家传师授以及结合五官生理病理特点所创新的专科适宜特色刺营微创疗法.本文提及的刺营微创疗法,是适用于咽喉科疾病的治疗,主要从刺营的起源及应用这两方面略考于下.

    作者:陶波;曾冰沁;谢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李铎《医案偶存》儿科学术思想探析

    分析李铎《医案偶存》中的儿科学术思想,理论上对小儿惊风病有独到见解,反对偏执于惊风一说,而滥用金、石、麝之属;诊断上重视指纹脉诊;治疗上,重视培补元气,顾护脾胃;辨治方法多样,除内治法之外,尚有灯火灸、针锋砭法、敷、搽、洗等外治方法.

    作者:冯倩倩;李丛;罗侨;赖微微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