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2-3208
  • 国内刊号:11-2261/R
  • 影响因子:0.47
  • 创刊:198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885
  • 全年订价:1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北京市优秀作品编辑奖(89)
  • 生物医学工程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08年6期文献
  • 基于虚拟人体的培训型医学超声成像仿真系统

    通过对人体器官超声特征的数学建模和软件设计,实现对医学超声成像过程的仿真,在此基础上研发可用于相关医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医学超声成像仿真系统.此系统可以避开只有在真实患者身上进行试验才能缓慢提高技能这一常规,以达到降低培训成本、缩短培训周期的目的.

    作者:朱玉云;史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利用力学方法建立囊状动脉瘤动物模型

    目的 提出一种力学方法,并设计一套实验装置建立囊状动脉瘤动物模型.方法 将自行设计的动脉瘤模具通过外科手术方式固定于兔腹主动脉上,通过负压吸引增大跨壁压差使动脉局部发生形变,从而形成囊状动脉瘤.结果 建立了形态学、组织学和病理学仿真的囊状动脉瘤动物模型,并且获得3枚囊状动脉瘤.结论 建立囊状动脉瘤动物模犁的力学方法是可行的,而且这套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

    作者:王小燕;张昆亚;朱立鸣;王晖;刘爱民;刘志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骨盆髋臼生物模板的快速成型制备及其重要作用

    骨盆髋臼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致残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它的临床治疗是一个难题.本研究通过采集患者的CT图像进行计算机处理,去除软组织图像,重建出骨盆的三维模型,将数据输入快速原型机,使用分层实体制造的方法,制造能够反映出骨盆髋臼骨折实际情况的生物模板.通过研究生物模板,可以做出准确的手术方案,完成钢板精确预弯和模拟手术,指导实际手术,并为手术复位与导航提供数据支持.

    作者:裴葆青;王晓红;徐声伟;王军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框架设计与开发

    为了方便研究人员快速理解和开发特定针对性的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本文基于VC构建了一个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设计框架.该框架在充分利用开源软件包VTK的可视化功能和ITK的图像处理算法的基础上,对参数管理与配置、功能对象和管道线设计等做了改进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框架为进一步开发完善的图像处理和可视化系统奠定了基础,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作者:杜建军;郝玮琳;刘有军;乔爱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80℃保存组织工程骨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保存方法对组织工程骨异位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骨髓基质干细胞(maffow stromal cells,MSC)复合部分脱蛋白骨培养制备组织工程骨,分别用添加或不添加冻存保护剂的保存液于-80℃深低温冻存3个月,3个月后复温.选择40只新西兰白兔,将材料植入动物脊柱旁的肌肉内,根据植入不同的材料实验分为A组,植入添加冻存剂保存的组织工程骨;B组,植入未添加冻存剂保存的组织工程骨;C组,植入未行低温保存的组织工程骨;D组,植入部分脱蛋白骨.术后4、8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术后4、8周,各组异位成骨组织学评估,A组与C组比较未见差异(P〉0.05),A组或C组分别与B组比较,A和C组异位成骨能力均好于B组(P〈0.001,P〈0.05);D组材料无异位成骨.结论 选择适宜的冻存保护剂对组织工程骨的生物活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蓝旭;梁军;葛宝丰;刘雪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良恶性肺小结节CT图像基于灰度共生矩阵10种纹理特征研究

    目的 建立多水平模型研究良恶性肺小结节CT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更好地描述肺小结节CT图像,达到辅助肺小结节鉴别的目的.方法 对185例2171张肺小结节CT图像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提取10个纹理特征,拟合多水平统计模型分析良恶性CT图像的纹理特征的差异.结果 在考虑患者水平的基础上能量、惯性矩等8个纹理特征,在良恶性肺小结节的CT图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一些纹理特征是反应肺小结节CT图像良恶性的有效特征参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早期肺癌的鉴别诊断.

    作者:王瓛;郭秀花;李坤成;梁志刚;姚新宇;何茜;王珍;程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基于纵向弛豫时间的低场磁共振无创测温技术的研究

    磁共振成像(MRI)的一些成像参数对温度变化敏感,通过测量成像参数平衡磁化强度M.和纵向弛豫时间T1,可以实现无创的温度测量,该方法尤其适合在低场MRI中使用.本文在介绍磁共振无创测温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低场磁共振无创测温技术中T1值的测量,M.与温度的关系及测温时佳TR值的选取等问题,提出了增加修正系数等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检验,结合仿真计算,验证了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作者:王莹;宋涛;王慧贤;胡丽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髂股韧带与股骨头韧带黏弹性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新鲜成人尸体髋关节髂股韧带和股骨头韧带的黏弹性力学性质,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方法 取正常国人髂股韧带和股骨头韧带各10个试样进行应力松弛、蠕变实验.结果 得出了应力松弛、蠕变实验曲线,以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了回归系数.结论 髂股韧带7200s应力松弛蠕变量显著大于股骨头韧带.

    作者:于涛;马洪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基于DM642的嵌入式实时细胞显微分析系统的设计

    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TMS320DM642的嵌入式实时细胞显微分析系统,采用高分辨率的CMOS图像传感器,经不同倍数的光学放大透镜,可以实现对血液细胞形态图像的采集.DSP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系统的薄膜液晶显示器(TFT LCD)实时地显示图像及数据处理的结果.本系统克服了目前实验室使用的显微镜装配数码相机对细胞成像的设备庞大、价格昂贵等缺点.本系统结构紧凑,配合微流控芯片系统,可以实现微流控芯片上细胞形态的实时检测,充分发挥了微流控芯片系统检验方便、快捷等优点.

    作者:周亚浩;冯曙;钱翔;叶大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基于新型微泵的人造肛门括约肌系统

    人造肛门括约肌系统可以模拟人体正常肛门括约肌的工作,解决肛门失禁问题,缓解直肠切除病人的生活和心理压力.研究了人造肛门括约肌系统中的核心装置,提出了一种基于螺母丝杆结构的新型微泵,根据微泵的功率要求设计了无线能量传输模块,并进行了样机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泵可以满足人造肛门括约肌系统的基本功能,该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肛门失禁问题.

    作者:罗念亭;颜国正;刘华;叶东东;暂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无界流场中单根纤维管膜外表面平均传质系数对流场的依赖性

    影响透析器整体传质性能的关键表征参数是纤维管外表面对流传质系数,流场大小对表面传质系数的影响已经有研究报道,本文主要研究流场方向对表面传质系数的影响.以无界流场中单根纤维管传质过程为物理模型,计算不同流动方向下无界流场中单根纤维管表面的平均传质系数;考察了周围纤维管有界流场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流场垂直纤维管表面时平均传质系数大,随着流动角度增加,平均传质系数逐渐下降.平行于纤维管轴向时平均传质系数小,约为大传质系数的1/3.因此,就纤维管表面传质系数而言,局部流场速度方向与大小的影响都不能忽略,即当用多孔介质模型简化和优化透析器结构时,所采用的局部表面传质系数依赖于局部流场大小和方向.

    作者:王邵健;何松;叶桃红;张海峰;高大勇;何立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基于MATLAB的FIR带阻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由于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过程中易混入50Hz噪声的特点,本文利用程序设计法和FDATool设计法,设计一带阻滤波器,并将设计的滤波器应用到一混和正弦信号,通过测试检验,该滤波器可以很好地消除50Hz的工频干扰.

    作者:邢国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微波激励热声信号采集系统

    为了能够成功采集和提取微波脉冲照射生物组织所产生的微弱热声信号,实现对组织的微波热声成像,开发出了一种热声信号数据采集系统.制作了增益105dB、带宽3MHz的可调增益信号预处理器,结合软件设计解决了四通道大数据量保存问题;通过对LabVIEW和C语言进行混合编程实现数字式平均计算,对强噪声背景中的信号进行消噪处理,解决了平均计算过程中的数据漂移问题,这种方法还能够去除奇异信号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后通过实验对微波激励的信号进行采集和分析.实验结果证明本采集系统完全可以满足微波热声成像中热声信号采集的要求.达到预期效果.

    作者:韦育森;朱新亚;王华;杨莺;焦腾;杨国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植入式神经电刺激器的螺旋电感设计

    针对植入式神经电刺激器的经皮能量传输对电感线圈小型化、集成化的要求,介绍了一种在PROTEL99SE中设计印制板无芯平面圆形螺旋电感的方法,并对该电感的电气特性参数作了计算与实际测量.结果证明其电感量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作者:黄华;吴宝明;冯正权;卓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一种基于完全匹配和分词匹配的混合分词匹配算法

    如何高效准确地进行酶的鉴别是代谢网络重构的难点和关键.由于基因标注文件中与ORF对应的蛋白质和酶信息都是采用自然语言描述的,重构中必须利用基因产物在酶数据库中寻找证据,从而进行与代谢相关的酶鉴别.针对目前通用的酶鉴别算法识别率低、效率低的问题,论文在对生物数据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完全匹配和分词匹配相结合的混合分词匹配算法对酶信息进行鉴别,实验结果和分析表明,该算法具有更好的鉴别能力和更高的效率.

    作者:李恒;郑浩然;钮俊清;李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新型胶原支架材料改性的研究

    针对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复合移植用真皮支架所存在的渗透性较差、降解速率慢、生物活性低等缺点,采用新工艺技术制备了天然三维网络结构的新型胶原支架材料,探讨交联、复合及其顺序和打孔对其理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成纤维细胞培养试验研究其生物相容性.理化性能检测结果显示:复合提高交联试样的孔隙率和延长降解时间;交联明显提高试样的孔隙率和拉伸强度并延长其降解时间;先复合后交联可以提高孔隙率和降解时间;打孔可以明显提高材料的透水汽性和孔隙率.成纤维细胞培养试验表明:成纤维细胞能在改性支架材料上黏附、增殖.新型胶原支架经复合、交联、打孔改性后,其透水汽性明显提高,达到(3372±83)g/(m2·d);孔隙率显著提高,达(94.20±2.5)%;拉伸强度较好,为(10.65±0.32)MPa;体外降解时间为(38.3±1.0)h,通过适当改变交联剂的用量在比较宽的范围,可以满足不同支架材料降解速率的要求;细胞相容性良好.新型胶原支架经复合、交联、打孔改性后有望作为复合移植用的真皮支架.

    作者:李文波;张春莲;曹成渡;吕荣晖;朱芳莲;李木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一种简便通用的超声工作站的设计和开发

    目的 为基层医院超声科提供一种廉价实用的超声工作平台,设计开发一种简便通用的超声工作站.方法 采用DirectShow技术和应用CxImage图像处理库完成图像的采集处理,在此基础之上构建超声工作站的基本功能.结果 将此工作站连接超声诊断仪GE-LOGIQ7、Phihip Sono 5500彩色超声诊断仪和ALOKA SSD-1000 B型超声诊断仪后运行稳定.结论 此超声工作站应用方便快捷,配置费用低廉,对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超声资料的保存,值得在基层超声科推广.

    作者:孙安华;徐家宴;李剑戈;牛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液电特性的研究进展

    血液组成结构的特点决定了血液的电特性,电特性的参数主要是电导率和介电常数.本文从红细胞流变性、血液结构,以及抗凝剂、存储时间和频率等环境因素方面,对血液的电学特性进行综述.

    作者:张蕊;田华;黄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慢性神经电生理实验中微电极的研究现状

    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几种目前广泛使用的神经微电极,比较了不同的制作工艺和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目前慢性微电极记录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从手工工艺生产的微电极及其推进系统到利用半导体技术和微加工技术生产的微电极阵列,每一种微电极都为慢性神经电生理实验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作者:槐瑞托;张发;于志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动脉壁力学性质研究评述

    动脉壁复杂的结构使其力学性质具有特殊性,残余应变是其一个很重要的力学性质.在描述动脉壁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质的基础上,给出了完整的动脉壁力学理论模型.后对动脉壁的残余应变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何凡;李晓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纳米银抗菌凝胶细胞毒性的研究

    目的 对纳米银抗菌凝胶的体外细胞毒性进行评价,为建立医用纳米材料生物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MTT方法和琼脂覆盖法对纳米银抗菌凝胶的细胞毒性进行测试.结果 纳米银凝胶的细胞毒性与银含量和接触时间以及测试方法有关.结论 评价纳米医用材料的细胞毒性时需要考虑其用途、使用方式以及细胞毒性试验的方法等.

    作者:母瑞红;曹红英;王春仁;奚廷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螺旋CT低剂量一体化扫描在多发外伤中应用的可行性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螺旋CT低剂量一体化扫描在多发外伤中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60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单个程序进行多发外伤的扫描,第2组为一体化程序扫描,第3组为低剂量一体化扫描方式,对3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第3组比第2组下降了67.3 mGy,与标准剂量扫描比较,低剂量扫描放射剂量下降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与第2组图像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低剂量螺旋CT图像对疾病的诊治无影响.结论 螺旋CT低剂量一体化扫描在多发外伤中是可行的,比传统CT扫描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又为抢救病人节约更多的时间.

    作者:赵海波;甘莉;廖明壮;杨伟江;潘忠诚;罗焕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Philips DDR系统及临床应用评价

    作为常规X线摄影直接数字化设备的品牌公司PHILIPS的DDR产品,本文对其系统结构、和性能作了介绍,并对其临床使用的状况进行评价,后阐述了针对两项使用缺陷进行技术改造、网络连接及购置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作者:宋正友;郝楠馨;诸静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西门子MRI系统可排除故障中文文献统计

    对1995年1月~2007年4月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西门子MRI系统可排除故障中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门子高场MRI1.5T的Magnetom Avanto、Magnetom Vision和Magnetom Symphony可排除故障率较低,仅有7次.中端产品有明显的可排除故障高发区:早期产品GBS-Ⅱ计算机子系统可排除故障突出,占所有型号同类故障的33.33%;后期的Magnetom Impact可排除故障达13次,其中射频子系统方面是该型号的高发区(69.23%);低场0.2T的Magnetom Open机型在磁体子系统方面的可排除故障是所有型号中所独有的.分析统计数据,高、中、低场MRI的可维修性差异间接地反映出公司对各类产品性能的需求侧重不同,也与产品的设计理念、当时的科技水平、装机数量和设备应用年限以及客户应用水平等因素存在着一定关联.

    作者:吴新淮;赵永华;韩周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浅谈CR系统的图像质量控制

    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CR技术,具有图像清晰、诊断准确率高和兼容PACS等优点,几乎达到了普及的状态.但是CR技术是通过IP板作为媒介的间接数字化技术,成像包括暗盒IP板曝光、激光扫描、荧光收集、光电倍增、图像处理和打印等关键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图像质量.

    作者:徐小普;王南耕;马旭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