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非接触性艾灸的温度场分布,为调控灸疗过程和提高灸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生物传热的相关理论,建立描述人体组织内部在非接触性艾灸时的温度场理论模型,并据此推导当艾灸强度确定时,影响该温度场分布的体内异常热源深度与施灸处皮肤温度的对应关系.结果 在不同艾灸强度下,根据对应关系计算出的结果与有限元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对体内异常热源深度的估测结果与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十分接近.而组织内部温度场理论模型的正确性也得到了物理实验的验证.结论 本文提出的根据人体皮肤表面温度和艾灸强度估计体内异常热源的深度信息,继而估计出组织内温度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将有助于临床灸疗的方案设计.
作者:陈志宏;江国泰;黄纯权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基于MR图像研究女性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海马纹理特征的改变.方法 取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组、老年和青年对照组各9例女性样本,提取海马和均值、灰度不均匀性等纹理参数和海马体积参数,测试各组间参数是否显著不同,并测试纹理特征和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AD组与老年对照组海马和均值、灰度不均匀性以及体积显著不同(p<0.05),纹理参数与海马体积显著相关(r>0.5,p<0.01).老年对照组和青年对照组各参数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纹理参数可能反映AD脑组织的病理改变,海马增龄性变化与AD病理改变有本质不同.此项研究可能为AD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周晓霞;张景;刘卓;童隆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为了实时监测婴儿尿床的信息,本文设计并研究了一种高性价比的医用数字无线监测系统.该系统由尿液检测模块和中央监控站两部分组成.当婴儿出现尿床时,检测模块经无线射频发送尿床信息到中央监控站,从而可以实时监测到婴儿尿床,大大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李继斌;吕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为了解决脑机接口(BCI)中不同意识任务下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的分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CA及SVM的识别方法.针对Hilbert-Huang变换和AR模型提取的脑电信号特征,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高维特征向量进行降维处理,然后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后将本方法分类结果和Fisher线性分类、概率神经网络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类正确率较高,复杂度低,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可用于脑机接口中.
作者:关俊强;杨帮华;马世伟;袁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呼吸机的压力控制是呼吸机控制的基础,是呼吸机安全、有效工作的重要保证.本文研究模糊控制技术对呼吸机压力的控制,并评估其控制效果.首先,根据常见呼吸机气路结构和压力控制原理,搭建一实验平台,用于控制效果评估.然后在实验平台上,分别利用传统的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分析两种方法控制下的超调量、控制误差和控制时间.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比传统的PID控制更能有效地抑制超调、减小控制误差,在控制时间上也有一定的优势.模糊PID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PID控制.
作者:冯小冬;汪家旺;林刘华;杨涛;翁羽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在肺气道树分割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容积效应和噪声污染的影响,容易出现支气管断裂和分割泄漏现象,因此不能分割出精确肺部气道树.为此本文提出一种优阈值生长和形态学结合的气道树分割方法.首先利用优阈值生长算法分割初略的肺部气道树,利用灰度重建的形态学算子提取潜在的精细肺气管区域,然后将上述两种分割结果合成一个完整的肺部气道树,后利用种子点区域生长法去除结果中的伪气管区域,得到包含第5级以及约60%第6级的支气管.本方法有效解决了高精度肺气道树分割中的支气管断裂和泄漏问题,有较好的鲁棒性.
作者:王昌;黄煜峰;王兴家;冯焕清;李传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针对CT肺图像中的血管分割,提出一种基于SMDC连接代价算子的分割方法.首先设计一种背景填充技术,对灰度变换范围有选择性地收缩或拉伸,有效地消除背景噪声对血管分割的影响,然后应用SMDC连接代价算子对肺部区域进行分割,后用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相似度分析表明自动与手工分割结果吻合率高于95%,并能较好地保留细节.
作者:黄煜峰;王兴家;赖凯;童同;李传富;冯焕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本文应用神经元房室模型,构造了一个由31个房室组成的海马CA1锥体神经元房室模型,用数值方法探讨海马CA1锥体神经元的放电波形特点.以持续钠电导、快速钠电导和胞体树突耦合强度为例,研究它们对放电波形的影响.结果:①放电波形对持续钠电导非常敏感,持续钠电导的微小改变也能导致放电波形的明显变化;②放电波形每个Burst中Spike个数与快速钠电导存在着明显的线性递增关系;③随着胞体树突耦合强度的增加,每个Burst中Spike个数在急剧减少.
作者:刘利华;刘深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通过观察肌电信号( EMG) 可以判断肌肉功能是否正常,这对利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肌肉痉挛性疾病十分有意义.EMG属于生物电范畴,信号微弱,并且易受干扰,针对EMG的特点设计信号调理电路.该电路采用两级隔离放大并经过滤波处理来提取肌电信号.对信号处理电路的特性分析表明,文中所设计的电路可以有效提取10~500Hz的肌电信号,并有效抑制工频干扰,因此该电路将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理想结果.
作者:朱显武;张东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应用NI-CampactDAQ提供的一个高效、灵活、高速的通用测试平台,及选择合适的电路与芯片和设计独立的信号调理硬件模块,并对输入生物电信号进行隔离和放大,对输出激励信号进行隔离驱动,实现了仪器和输入、输出信号间的电气隔离.通过采用Labview虚拟仪器编程语言,可以快速地构建用于生物电测量与治疗的通用实验仪器.该仪器具有很强的扩展和数据处理功能,可安全用于人体测试,为医学院校开展生物电测量与治疗的实验教学提供安全、开放、功能强大的通用测试平台.
作者:潘礼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LabVIEW开发的用于研究心肺交互作用的显示、分析软件.软件的核心算法封装在matlab生成的com组件中,LabVIEW通过调用com组件,实现参数的计算功能.此软件可实现多通道生理参数的显示和分析,方便研究者连续、反复信号观察,为生理数据的可视化提供了便利的工具,同时也为快速搭建类似的软件系统提供了开发思路.
作者:王步青;李开元;王卫东;张政波;昂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阻塞性呼吸睡眠障碍(OSA)的监护及诊断因过于复杂而主要限于在医院进行,大量就医已造成医疗机构压力增大.为简化操作、实现对OSA患者的日常监护和初步诊断,本文阐述了一种基于手机的睡眠监测和评估方法.通过Visual Studio 2008下的程序开发,实现了手机采集鼾声信号的功能,并在MatLab环境下,对音频信号进行初步处理,定位鼾声信号以及分析患者健康状况.通过计算机模拟鼾声信号的实验表明,该方法较好地实现了上述功能,对异常鼾声信号的诊断结果较为准确.本文为家庭化低成本呼吸睡眠障碍监测提供了重要且现实的技术途径.
作者:王昊;刘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简述了实时PCR仪中温度控制系统的软硬件构成以及实验结果.在荧光检测PCR(实时PCR)中,采用TI公司的DSP320F2812作为微处理器控制芯片,利用其速度优势、数据处理功能以及强大的控制功能, 实现温度信号的采集以及温度控制.实验证明,数据传输速度达15MB/s、精度大于4.87%;温控模块中升温速率为3℃/s时,温度精度为0.2℃.
作者:刘小雪;陈科;冯继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为了能够准确地检测P波,本文应用二次样条小波变换的方法,在特定的分解尺度上,寻找QRS波前搜索窗内的极值对信息,再在极值对之间寻找极值点即为P波的顶点,后根据P波的顶点位置,在其左右利用局部变换的方法实现对起止点的终定位.二次样条小波变化的方法,能够很好地避开漂移、高频等噪声的干扰.利用CSE标准数据库定量的衡量P波检测的准确度,平均偏差为-0.7ms,标准偏差为7.7ms,大大提高了P波定位的准确性,为心电图自动分析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作者:廖云朋;刘曼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针对局部二元拟合(local binary fitting,LBF)能量模型对活动轮廓曲线初始位置较为敏感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改进局部二元拟合的灰度非均匀图像分割模型.首先把水平集函数初始化为一个常数,然后在迭代过程中引入一个扰动项,从而引导目标区域的水平集函数值发生符号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模型能够有效地应用于灰度非均匀图像的分割.与LBF模型相比,本文模型无需人工选择活动轮廓曲线的初始位置,且避免了由于初始位置选择不当造成的分割错误.
作者:田飞;杨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医学图像的不同格式影响着图像融合性能,恰当选取合适的图像格式是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前提.本文首先选择常用的BMP、JPG、PNG图像格式,采用典型的小波变换进行小波融合,然后选用无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NSCT)进行融合对比验证.实验结果显示PNG格式图像无论在融合性能还是运行时间和存储空间都具有优势.
作者:胡俊峰;钱建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血液超声衰减系数(ultrasoundary attenuation coefficient,USAC)与其生物物理特性有关,其在体测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为USAC经典测量方法的插入替代法不适合在体测量,而由于血液自身散射较小,基于散射回波的在体测量方法也不适用于血液.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测量液体衰减系数的方法--双界面回波法(dual-boundary echo comparison,DBEC).该方法通过比较超声在液体和容器壁构成的界面上产生的前后两个回波的幅度比来估计液体的USAC.血管是血液的天然容器,血管壁回波比血液散射回波大,故DBEC方法有望克服现有方法的局限性.在通过体模实验验证DBEC方法的过程中,样品盒用有机玻璃制成,样品分别为蓖麻油和鸡血.实验所得到的蓖麻油USAC和参考资料的数值相差9.2%,而且观察到鸡血USAC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体模实验说明了DBEC方法的准确性和应用于血液的灵敏度,为DBEC的进一步在体实验打下了基础.
作者:王芳芳;郑政;赵智慧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磁共振成像已经成为临床医学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各种严重疾病具有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控能力,因此, 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现代医学的新领域,代表着影像医学的发展方向.本文阐述了磁共振成像的新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各种方法,并展望了磁共振成像的发展前景.
作者:李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骨组织细胞包括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和骨衬细胞.在体内生理条件下,流体剪切力可能是这些细胞受到的主要的力学刺激.近年来对流体剪切力影响骨组织细胞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流体剪切力引起骨组织细胞的细胞内信号分子、细胞内钙信号、细胞间隙连接和细胞骨架系统改变这几个方面,同时,流体剪切力会引起骨组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的改变.本文就这些方面的重要研究内容做简要综述.
作者:续惠云;瓮媛媛;安龙;张健;商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血管内超声图像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超声图像的边缘提取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超声频率的提高加大了噪声的影响,增加了血管壁内外膜边缘提取的难度.本文从预处理、检测模型以及算法实现三方面,回顾了近几年血管壁边缘提取的发展情况和研究动态,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作者:汪友生;舒毓;陈建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通过对目前医学数据资料状况的分析,提出了数据挖掘与医学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文章首先介绍了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决策树三个数据挖掘方法及实例.实例资料结果说明通过分析疾病的分类、疾病与药物之间的关联,可以为疾病的早期预测,为相关疾病的诊疗路径提供帮助.因此聚类分析、关联分析以及决策树是医学数据挖掘中的主要方法,三者的结合可以对某一类疾病进行系统的分析.
作者:陈功;范晓薇;蒋萌;邹建东;沈宫建;姜险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睡眠与健康、工作、学习等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由于脑电(EEG)是描述睡眠过程中显著和直观的信号,所以睡眠脑电是研究睡眠的重要且有用的工具.其中睡眠分期研究对评估睡眠质量重要.由于脑电活动自身的复杂性,因此采用非线性方法处理会有比较好的结果.本文简单介绍了睡眠与脑电的关系,重点介绍了几种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包括李亚普诺指数、复杂度、相关维数、近似熵等,并介绍了它们对睡眠脑电信号进行特征处理的情况,发现在不同的睡眠期,计算出的结果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作者:李玲;王瑞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本文介绍了威利(Valleylab)高频电刀的基本原理,重点阐述了Force-FX电刀几例常见的故障现象及解决方法,并强调了相关的安全操作要点.
作者:刘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本文从创新理念出发,提出了在医院临床工程师在医疗设备维修过程中,针对维修信息获取、机械部件替换、线路板维修和信息设备维修等方面的具体创新内容.本文工作对发挥工程师的技术特长,帮助工程师根据实际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提高医院自行维修能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作者:徐小普;戴思舟;王南耕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