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利用光电容积脉搏波法分析心率变异性,为通过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参数表征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方法对46个健康成年受试者分别同步采集自主呼吸状态下的心电信号和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利用二阶差分极大值提取心电图的RR间期,搜索脉搏波极大值提取脉搏波主波波峰间期PP,然后计算通用HRV参数SDNN、RMSSD和LF/HF,并利用回归的统计学方法结合Bland-Altman随机分析法对这两种方法获取的HRV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心率变异性参数结果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0.995和0.992,均显著相关(P<0.01),Bland-Altman分布图也均在一致性区间内,说明这两种方法在计算心率变异性上具有一致性.结论 利用光电容积脉搏波法分析心率变异具有可行性.
作者:李静;王步青;王卫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高血压大鼠视网膜眼底图像的采集与分析方法,以应用于血瘀出血机制研究.方法 实验分2组,对照组为2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模型组为20只雄性高血压大鼠(SBP≥140 mmHg),利用视网膜照相机及微循环显微镜采集视网膜图像;运用图像处理技术计算动静脉管径比(DA/DV)、出血面积等形态学参数等.结果 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数量减少,DA/DV明显减小,血液流速减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大鼠视网膜图像存在着明显的瘀血出血现象;经图像处理后,此病理变化的图像特征可以得到清晰的量化表达.结论 从微血管形态学角度,明确了高血压模型存在着血瘀出血的病理改变;同时,也为高血压血管损害与治疗效果的评判,提供了深入研究的有效方法及客观评价标准.
作者:张魁星;张方申;彭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体表子宫肌电信号的分析实现宫缩和非宫缩状态的识别.方法 利用MonicaAN24母胎监护仪采集10名孕期和10名临产期孕妇的子宫肌电信号,然后提取了子宫肌电信号线性和非线性特征参数及其变化率,特征参数包括均方根、峰值频率、中值频率、平均频率、小波包分解系数方差和时间可逆性.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提取的数据特征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了临产组和孕期组中宫缩段和非宫缩段信号的差异.结果 组内宫缩段信号与非宫缩段信号、组间宫缩段信号与非宫缩段信号的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电信号的研究为子宫收缩的识别与监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智挥;郝冬梅;刘俊涛;周希亚;张蕾;杨琳;张松;杨益民;郑定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名老中医曹玲仙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的中医用药规律,如统计性描述、关联规则分析、特征选择算法病因分析,为PCOS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曹玲仙治疗的62例PCOS患者的中医用药资料,主要包括中医用药数据和21个病因.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IBM SPSS Modeler对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得出PCOS的中医用药规律及重要病因.结果 62例PCOS患者共用药14729味,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分别为党参、仙茅、当归、知母、茜草;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葛根和肉苁蓉的置信度高,菟丝子和当归的支持度高;病因分析显示,乳房胀痛、月经经期长、烦躁易怒、闭经为重要因素.结论 中医药治疗PCOS的关联性较强的中药为当归-茜草、知母-葛根,重要的病因有乳房胀痛、月经经期长、烦躁易怒、闭经,为临床治疗PCOS提供了有价值的治疗思路.
作者:章浩伟;王子楠;刘颖;孙洋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自回归(autoregressive model,AR)模型和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在癫痫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识别中的应用,以期减轻医生工作量,减少人工识别主观因素的影响.方法 使用基于联合信息准则(combined information criterion,CIC)的佳阶数AR模型对脑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连续密度隐马尔可夫模型(continuous density hidden Markov model,CD-HMM)作为正常脑电和癫痫脑电的分类工具,对南京军区总医院的临床脑电数据(8组采样频率为512 Hz的16导正常、癫痫脑电信号)进行分析和识别.实验时对每一例样本选取T3、T4、FP1、FP2、C3、C4六个导联的数据.使用训练集中的15段样本进行HMM建模,剩下35段用作测试.结果 癫痫脑电的识别率可达90%.结论 AR模型结合HMM建模的方法对正常脑电信号和癫痫脑电的识别率较高,在脑-机接口设备的开发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飞;戴加飞;李锦;王俊;侯凤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将相位斜率指数(phase-slope index,PSI)算法应用在健康及癫痫患者的脑电数据上,分析导联间信息流的方向和强度,拟为临床医学研究癫痫提供借鉴方法 .方法首先在相位斜率指数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脑区间的信息流向的因果关系,并取合适的阈值2作为有效结果 ;然后对来自军区总医院采集的健康人和癫痫患者的新脑电数据进行分析,用t检验方法考量健康数据和癫痫数据所得到的有效结果百分比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左右区没有明确的方向,前后区在alpha频段有清晰的从前到后的方向;在宽带方法(所有频率)下,健康人数据所得到的有效结果百分比与癫痫患者数据所得到的有效结果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意义;在窄带方法(alpha频段)下,健康人数据所得到的有效结果百分比要高于癫痫患者数据所得到的有效结果百分比.结论 基于相位斜率指数的脑电信号研究方法得出两种信号的有效结果百分比的差异有统计意义,对临床医学分析癫痫数据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宋淑月;戴加飞;李锦;侯凤贞;王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体外构建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与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CMs)的融合细胞,探讨其细胞遗传学以及定向分化等生物学特点.方法 iPSCs与原代心肌细胞通过聚乙二醇(PEG-4000)诱导融合,检测融合细胞染色体数分布情况,融合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亲本细胞特异性基因和蛋白在融合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当融合细胞失去亲本心肌细胞表型时,其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能力.结果 融合细胞表现为iPSCs样的特点;融合细胞主要表现为四倍体或者近似四倍体的核型(超过75%的融合细胞染色体数目在76~80条之间);碱性磷酸酶的阳性率低于同时间点的iPSCs;干细胞特异性基因Oct-4和Nanog的表达量在融合细胞与iPSCs中没有差异,而心肌细胞特异性基因α-MHC和β-MHC在融合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心肌细胞;Oct-4蛋白在不同代数的融合细胞中均有表达,而随着时间的延长,cTnT蛋白逐渐呈阴性表达;失去亲本心肌细胞表型的融合细胞能够向心肌细胞分化,且分化率高于同时间点的iPSCs.结论 iPSCs与原代心肌细胞的融合细胞,初期表现出双向重建,P5代后完全表现出干细胞显型,并且能向心肌细胞分化.
作者:熊挺淋;张丽莎;张晓刚;刘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聚乳酸材料中乳酸单体的残留量,完善此类材料的质量评价方法 .方法用三氯甲烷溶解聚乳酸材料样品后,加入等体积磷酸二氢钾水溶液(20 mmol/L,pH=2.87)涡旋振荡,静置分层后取上清液,采用C18 Synergi 4u Hydro-RP 80A色谱柱,进样20μL,以流速0.6 mL/min,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为流动相,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210 nm,外标法定量并进行方法学研究,包括液相色谱系统适应性、线性范围、检出限、定量限、回收率.结果 本方法中理论塔板数为10660,拖尾因子为1.32,分离度为3.81,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为0.54%(n=5),乳酸在浓度1.05~105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79),检出限为0.42μg/mL,定量限为1.05μg/mL,萃取平均回收率为94.76%(n=6),其相对标准偏差为3.04%.聚乳酸样品中乳酸单体平均残留量为144.17μg/g.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乳酸中乳酸单体残留量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准确度高,重复性好,萃取回收率较高且操作简单,可用于聚乳酸材料中乳酸单体残留量测定.
作者:刘曦;林红赛;崔永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深入调研北京市医疗器械用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及产业化情况,探寻本领域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方法 2014~2016年,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师生结合专业学习,与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联盟合作,对北京市与医用材料产业化相关的企业、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及行业协会,通过问卷调查、参观、生产实习、座谈等形式进行调研,并对调研结果 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梳理了北京市医疗器械用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及产业化过程中,在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发及应用、技术开发及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为加速实现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产业化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结论 本研究对促进北京市医疗器械用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及产业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煜;刘洋;李鹏;张舰月;奚廷斐;张送根;王宝慧;董东升;王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选择一次性射频等离子手术电极灭菌方式,并对灭菌效果进行验证.方法 综合比较4种常用灭菌方式的特征和环境,基于一次性射频等离子手术电极材料及特性,选择环氧乙烷灭菌法进行灭菌.灭菌完成后确认一次性射频等离子手术电极的性能,并采用生物指示剂对产品微生物及环氧乙烷残留进行测试.结果 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方法对一次性射频等离子手术电极进行灭菌,灭菌器内灭菌参数为:预真空度60 kPa±5 kPa、灭菌温度50℃±5℃、相对湿度55%RH±20%RH、灭菌压力0~5 kPa、保压时间1 min、加药计量<895 g、灭菌剂作用时间6 h、排残真空度-60 kPa±5 kPa、排残次数3次、每次排残时间为30 min、有毒气体解吸时间为14 d.结论 环氧乙烷灭菌法是针对包装后一次性射频等离子手术电极可行且有效的灭菌方法.
作者:佟笛;王燕;刘志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基于微泵流体速度调节不准确、难以实现流量精确控制等问题,以无阀微泵为研究目标,设计了一种新型内置线弹性棒的无阀微泵结构.方法 利用线弹性棒的弯曲变形特性及Navier-Stokes方程组,使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新型无阀微泵的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通过参数扫描计算分析了在不同驱动振幅和驱动频率下对无阀式微泵输出净流量的影响.结果 在驱动频率相同的条件下,微泵输出净流量随着驱动振幅的增加而增加;当保持驱动振幅不变时,提升驱动频率对微泵输出性能的影响较弱.结论 该研究的计算仿真分析为新型无阀式微泵的结构设计提供数值参考并积累一定的经验.
作者:王瀚林;周腾;史留勇;葛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提出一种新型的微滴生成方式——油包水(W/O)包裹技术,为数字PCR实验过程中微滴的制备提供一种更便捷的方式.方法 通过配制一定比例的特定油相以及包含模板DNA等反应物的特定水相,在不同条件下形成W/O微滴,并进行PCR反应.结果 所形成的微滴粒径大小均匀,并且在进行PCR反应过程中热力学性能保持不变,微滴不会因温度升降而破裂,适合于数字PCR中微滴的制备.结论 生成的微滴可以有效地使模板DNA进行扩增反应.
作者:童石渊;冯继宏;白桦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对兔眼相干光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rnography,OCT)中的角膜边缘识别进行研究,以期从不具有较高清晰度的图像中自动获得角膜边缘以及相关形态学参数.方法 首先利用Otsu算法对兔眼OCT图像进行二值化,并以半径为5像素的圆盘形结构元素进行形态学去噪运算消除内部伪边缘,通过Canny算子获得角膜边缘图像;然后使用筛选过错误边缘点后的其余边缘点进行边缘的二次曲线一般方程的曲线拟合,求出各点曲率半径;后用克朗巴哈系数法与人工描绘的边缘获得的相应点的曲率半径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基于形态学去噪的Canny算法获得了较为连续平滑的角膜内外边缘曲线,与手工标点拟合曲线求出的曲率半径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Cronbach'sα=0.953,P<0.05).结论 基于形态学去噪的Canny算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对OCT图像中的兔眼角膜的形态进行识别.
作者:牛璐洁;贾博奇;张梦诗;武博;李林;张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家兔骨延长术中固定刚度对骨痂生长和骨愈合的作用效果,为临床骨延长术选择佳固定刚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骨延长动物模型截骨愈合的过程中,对模型动物使用外固定架固定.通过改变克氏针的直径(1.0 mm和1.5 mm),获得不同的固定刚度.截骨愈合后获取骨痂的HE染色片、X线平片、患肢与健肢负重力比值等,用自主开发的软件计算患足的侧位X线片上弱截面与强截面的惯性矩比值,计算正位X线片的骨痂总面积,分析这些参数与所采取的固定刚度的关系,描述不同的固定刚度对于骨痂形成及骨愈合所产生的作用效果.结果 截骨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患肢的侧位X片上弱截面与强截面的惯性矩比值先下降到0.15±0.10,随后逐渐上升到0.44±0.12;患肢与健肢负重力比值由0.49±0.04逐渐上升到0.81±0.06;正位X线片骨痂总面积由80.03 mm2±50.04 mm2逐渐上升到134.81 mm2±39.73 mm2.上述三项指标,在1.0 mm和1.5 mm直径克氏针固定组之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动物X线片骨痂总面积测量结果显示,1.0 mm克氏针固定组骨痂面积稍大于1.5 mm克氏针固定组;两组动物的骨标本HE染色结果显示,1.0 mm克氏针固定组新生骨组织活跃程度比1.5 mm克氏针固定组稍强.结论 使用1.0 mm和1.5 mm克氏针都能够使截骨端愈合;两种固定刚度对患肢的侧位X线片上弱截面与强截面的惯性矩比值、患肢与健肢负重力比值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使用1.0 mm克氏针固定可以使截骨端产生更多的骨痂,增强新生骨组织的活跃程度.
作者:王德龙;刘志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原发性脑损伤可导致病灶远端的锥体束发生华勒氏病变,基于磁共振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等成像技术对于华勒氏变性的检测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本文针对华勒氏变性各个阶段不同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综述,并对临床检测早期华勒氏变性做出了指导.
作者:李继刚;张述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在机体代谢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定期监测呼吸情况,能尽早发现并预防呼吸系统以及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病变.目前,呼吸检测技术主要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这两种检测技术各有优缺点,其中接触式检测方法能简单并快捷地测量数据,而非接触式检测方法则是利用某些技术手段通过无创测量获取人体的数据.本文对呼吸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各个新技术的现有产品,分析了呼吸检测技术的适用范围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严旭;刘洪英;贾子如;田森富;皮喜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UE)是以软组织的弹性参量为对象的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它弥补了传统超声成像技术不能提供生态学特性的不足,拓宽了超声图像在肿瘤探测及扩散疾病成像方面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详细介绍了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实现原理、 研究现状以及常用的临床衡量指标,如对比度传输率、 应变滤波器、 时间延时等,并对其发展做出展望.
作者:李斌;李德来;杨金耀;张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病情预测对帮助医生制定医疗方案、 配置医疗资源、 评估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临床和机器学习两个领域介绍了国内外ICU患者病情预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主要包括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简明急性生理功能评分(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SAPS)、 逻辑回归、 贝叶斯、 人工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Adaboost等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预测模型、 预测结果和不足,并对ICU患者病情预测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作者:卜小轩;诸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疾病.该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运动锻炼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和疲劳状况,提高运动能力、 肌肉力量和生活质量,还能减少住院率.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运动锻炼对COPD的干预效果存在差异,如步行锻炼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身体功能和运动耐受性,传统抗阻运动锻炼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上下肢肌肉强度和运动能力.本文综述了不同类型的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对不同病程COPD患者的干预效果,强调了运动处方个性化的重要性,并讨论了运动风险和规避方法,为慢阻肺患者的运动康复提供指导性建议.
作者:金丹;杨剑;孙怡宁;张永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故障现象与处理一: 开机后, 机器的平板探测器未处于准备状态, 探测器上的指示灯 ( POWER, SENSOR, BUSY) 不亮, 不能曝光. 首先判断为机器探测器供电存在问题, 由于探测器的开关在机器正前方, 经常磕碰, 需首先排除开关问题, 再检查探测器电缆. 经检查电缆出机器端已经磨损, 焊接后正常.
作者:高峰;张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故障现象与处理一: 空气压缩机发出刺耳的噪声. 拉斐尔呼吸机的空气压缩机采用了4根掉线把气泵悬空, 以减小由于气泵振动引起的空气压缩机振动. 当空气压缩机发出刺耳的噪声时, 可以断定是空气压缩机气泵的掉线出现问题. 打开空气压缩机, 发现气泵的掉线断裂, 气泵振动直接接触空气压缩机的内壁, 造成此故障. 更换气泵的掉线后, 问题解决.
作者:高峰;张胜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