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制复方洛美沙星阴道泡腾栓,观察其对阴道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建立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80例患细菌阴道疾病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A组40例,每晚将一枚复方洛美沙星阴道泡腾栓塞入阴道后穹窿部,7天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B组40例为对照组,用2%克林霉素阴道栓治疗,疗程同A组.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B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67.5%.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无不良反应.结论复方洛美沙星阴道泡腾栓对单纯性阴道细菌感染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孙安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 nodosa,PA)的病理、病因,提高对本病诊断能力.方法收集和复习20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同时石蜡切片做PAS、PTAH、VG、IgG、IgM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发现PA是一类以动脉坏死为主要特征,累及全层动脉炎性病变,一些对纤维素是特异性的染色,在其坏死区或多或少地呈阳性,并IgG、IgM免疫组化染色见棕色颗粒.结论 PA是以纤维素样坏死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疾病.其病因可能属变态反应性疾病.
作者:郭瑞华;卞国伟;韩蕴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和评估双矩形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双矩形钉内固定治疗42例肱骨干骨折;采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46例肱骨干骨折,观察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24(平均12)个月.手术耗时及出血量矩形钉组明显少于钢板组(P<0.05).矩形钉组及钢板组骨折愈合优良率分别为95.2%及80.5%(P>0.05),肩肘关节活动度优良率分别为88.1%及84.8%(P<0.05),术中桡神经误伤分别为0例及5例(P<0.05).结论应用双矩形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等优点,骨折愈合率高,术后可早期活动关节,并发症少.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前S2抗原、抗体与HBV M、HBV-DNA之间关系.方法对146例乙型肝炎患者用ELISA法检测前S2抗原、前S2抗体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 M);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变患者前S2抗原检出率分别为 8.33%、71.96%、77.07%;前S2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75%、9.34%、3.7%.前S2抗原在HBV-DNA、HBeAg阳性病例中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01).前S2抗体阳性病例HBV-DNA、HBeAg均为阴性.结论前S2抗原的检出意味着病毒有复制或有传染性.前S2抗体的出现标志着病毒被清除,在慢性肝病中检出并不意味病情稳定,同时发现该抗体可以在急性乙型肝炎急性期及血清HBV M全部阴性的患者中检出.
作者:游景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不同剂量的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时疗效对比及降低纤维蛋白原和血液流变学的观察.方法急性脑梗塞120例分为A、B两组,A组入院后用降纤酶20U,B组用降纤酶50U.全部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细胞计数、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肝肾功能,用药前及治疗后第1、3、7天重复检测纤维蛋白原、PT、KPTT和D-二聚体.结果全部患者临床症状均好转.A、B组显效率分别为51.67%和75%;总有效率分别为71.67%和91.33%,B组较A组有显著性差异.血液学检测除全血细胞和肝肾功能无显著性差异外,余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降纤酶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安全、有效药物.
作者:杨达信;吴祖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 1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用中药内服和外搽维甲酸霜治疗,对照组以聚肌胞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5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治疗扁平疣的有效方法.
作者:丁国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本组8例患者,年龄25~38(平均30)岁,均有孕产史.其中4例有人工流产史,2例有剖宫产史.前次异位妊娠距此次发病时间:3年内5例,3~5年内3例.其中3例入院前在外院就诊测尿HCG阳性即行药物或人工流产,3例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史,1例无停经史,所有病例有不同程度下腹痛,或为突发性剧痛,或持续性隐痛逐渐加剧,均发展为急腹症表现.8例患者术前诊断为异位妊娠,行剖腹探查术.术中5例发生在前次异位妊娠的对侧输卵管,2例发生在保守治疗后的输卵管上,1例发生在前次异位妊娠手术后残留部分输卵管上.1例因患者要求保留输卵管,行保守性手术;其余7例均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经病理证实为输卵管妊娠.
作者:王美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本组胃大部切除术后近期出血6例,年龄33~71(平均46.6)岁,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出血3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择期手术2例.手术方式:毕Ⅰ2例,毕Ⅱ4例.术后出血时间3小时~5天.所有近期出血病人均经纤维胃镜检查,发现吻合口粘膜下出血3例,吻合口小弯侧粘膜下出血1例,胃底部溃疡出血1例,应激性溃疡残胃出血1例.经积极抢救输血、输液等治疗,1例因出血凶猛,3天后再次手术.6例治愈出院.
作者:吴光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脑型血吸虫病近年发病率有增高倾向[1].现将我科近年所见5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27岁,农民,因反复发作四肢抽搐3月,加重伴右侧肢体乏力10天入院.居住地为血吸虫流行区,10年前患血吸虫病,曾治疗过.神经系统检查:表情呆板、失语、右侧鼻唇沟稍浅,右上肢肌力2级,下肢4级.血吸虫免疫试验:冻干血细胞间接血凝试验(IHA IgG)1∶20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IgM)1∶200(+).脑脊液常规糖、蛋白、氯化物正常.脑电图:以8~9低中波幅γ波为主要节律,调节差,左侧导联少量散在2~3C/s中波幅δ波.颅脑CT示:左侧额、顶、枕叶各见较大范围低密度影,大径线7.1cm,CT值20Hu,右额叶混杂密度影,增强扫描上述病灶内可见散在分布的点簇状、线状强化影,左侧侧脑室受压消失,中线右移.诊断:脑型血吸虫病(脑瘤型+癫痫型).入院后经抗脑水肿、抗癫痫、抗血吸虫治疗,言语清楚,无抽搐发作,肌力恢复正常,住院19天出院.
作者:毛祖逖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急诊ICU病房1996~2000年间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过程中有8例出现意识障碍,经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类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例中男3例,女5例,年龄42~74(平均61.5)岁,均为大咯血,咯血量240~1000ml,8例中支扩4例,肺结核2例,肺癌2例.应用垂体后叶素总剂量300~900U,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昏迷6例,嗜睡2例.8例肾功能均正常,未使用利尿剂,尿量均在正常范围.实验室检查:发病期血钠106~124mmol/L,血浆渗透压<270mOsm/L,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1.治疗方法:(1)停止使用垂体后叶素.(2)积极治疗原发病.(3)限制液体入量(<1000ml/d).(4)适当补充高渗盐水(10%氯化钠20~100ml/d),同时使用速尿或20%甘露醇.经上述治疗,除1例肺癌患者大咯血难以控制死亡,另1例肺癌患者放弃治疗出院外,其余6例随原发病的好转,血钠恢复至正常水平(135~145mmol/L),意识恢复正常.
作者:吴向东;吴向军;陈康林;宫翠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8岁,因大便变细1年,肛周疼痛5月就诊,无腹痛、坠胀、无便血.直肠指检:肛缘4~5cm右前方触及约6cm×5cm肿块,固定,光滑,直肠粘膜正常,超声所见:盆腔内可见一161mm×142mm×93mm囊实性包块,壁较厚、毛糙、与周围组织境界欠清,后声回声增强,后壁与深层组织间较固定,内部回声以液性暗区为主,暗区内可见细小光点散在,振动探头可见光点翻动.超声诊断:盆腔囊实性包块,考虑囊腺瘤伴恶变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外院(上海中山医院)CT示:盆腔内巨大囊实性占位(囊性为主),考虑来源于间叶组织可能性大.手术发现:盆腔内见一20cm×16cm囊实性包块,位于腹膜返折处,与盆底固定,来源于盆底骶尾骨.因肿块与盆底骶尾骨固定无间隙,无法完全切除.肿块呈囊实性,内有200ml左右黄白色较混浊液体.冰冻切片报告为囊腺瘤伴癌变.病理诊断为管状乳头状腺瘤,分化中等,伴囊肿形成.输精管组织正常.
作者:王燕蓓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概述近年来报道的有关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
作者:胡发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短暂性完全遗忘综合征是一种突然发生的、以短暂性近事遗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多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本文就其临床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辅助检查、治疗和预后作了简要介绍.
作者:朱晓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发生Ⅱ型糖尿病的必经阶段.它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及环境因素有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现比较公认的危险因素有增龄、肥胖、遗传因素、体力活动过少、饮食习惯不良等.近期一些研究提出出生时低体重、绝经期妇女的雄激素水平等也是IGT的危险因素.有目的地针对可能导致IGT的危险因素进行防治,及时在人群中筛检出IGT,对减少或延缓DM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文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综述了内皮细胞、血细胞、粘附分子、粘附蛋白、细胞老化、趋化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以各自方式参与CHD发病机制过程.
作者:曹泽玲;魏仁敏;高岚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综述了C反应蛋白对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急性胰腺炎、肝硬变和重症肝炎、感染性肾积水、肾积脓、腹腔肿瘤伴感染者以及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作用.认为其诊断敏感性优于白细胞、血沉和体温变化,其水平高低与疾病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吴柏林;周建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综述了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急性重症型胰腺炎等消化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旭;马军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用头颅CT对2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生后7天内行头颅CT检查,对其中CT表现异常者,于生后4周时进行复查.结果第一次CT表现异常的病例中,复查时有11例正常,仅7例表现异常.随访发现智能低下者与复查时CT持续异常关系密切.
作者:冯国祝;邱佩英;童小艳;周琴;全跃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分析了34例新生儿窒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特点,得出新生儿窒息后胃肠功能紊乱呕吐物含胆汁,多见于早产儿和重度窒息儿,多因过早开奶诱发,洗胃无效,大部分无阳性腹部体征.
作者:徐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对8例慢性进行性舞蹈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于不典型的临床表现或家族遗传特点者,要密切观察和进行必需的检查,确诊者劝告其不要生育.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α节律减慢是短暂脑缺血发作、脑血管病后遗症、闭合性颅脑外伤后综合征等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慢α节律比θ波更能说明脑机能退化,因此,应给予足够的临床重视.
作者:张玲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对7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有10种主要影响家庭结构稳定性的因素.稳定的家庭环境和家庭照顾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和预后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陶福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术中应用内镜检查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20例,全部明确了出血原因.
作者:项斌;夏惠治;刘鹏飞;孙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应用脑电图(EEG)检查对小儿腮腺炎与腮腺炎伴脑膜脑炎病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提示小儿腮腺炎急性期常伴随EEG异常所表达的无症状性脑损害.
作者:刘娟;鲁在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局部高压氧综合治疗肢体气性坏疽21例,与同期采用传统的全身高压氧治疗方法治疗的23例比较,结果前者能缩短疗程,疗效显著.
作者:厉运收;马智莲;曹玉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回顾急性损伤性颅内血肿143例的治疗,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作者:曾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老年前列腺良性增生(BPH)的效果.方法自1998年8月~1999年12月应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老年BPH 33例.服药前及服药7日后,比较患者继续服药并随访半年后前列腺大小状况,IP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1]评分有无进一步改善.结果服药7日后有效率88%.服药半年后随访结果表明,前列腺体积较服药前无明显变化,IPSS评分较服药7日后无明显变化.用药过程中除1例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外,未发现其他副作用.结论盐酸坦索罗辛对于老年BPH患者为高效安全药物.
作者:吴军;拓西平;郑家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法(IOS)测定指标在COPD的特征性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分析165例健康人,95例COPD患者的IOS指标(Rf、Zrs、R5、R20、R35、X5、Rc、Rp),同时测定传统通气功能(VC、FEV1.0、FEV1.0%、MMEF、MVV).IOS结果作t检验.结果 COPD组与健康组比较,IOS各项指标均明显增高(P<0.01).其中以共振频率(Rf)、周边气道阻力(Rp)、呼吸阻抗(Zrs)、气道总阻力(R5)、弹性阻力(X5)明显高于中心气道阻力(R20 Rc)及上气道阻力(R35).COPD组IOS测定结果输出图形具有特征性改变.结论 IOS方法能较好地全面反映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呼吸生理的改变,有较大的临床肺功能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但不能替代传统肺功能而应互补结合则为更优方法.
作者:赵明华;韩克斯;王芳;姜新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