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南昌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1-8174
  • 国内刊号:36-1160/R
  • 影响因子:0.73
  • 创刊:1990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江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44-60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02第三届)
  • 临床医学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年4期文献
  • 干化学法尿潜血假阳性标本细菌培养及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菌尿对干化学法尿潜血检测的影响、菌株分布及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对436例尿潜血阳性的住院患者标本中通过加热煮沸结果变为阴性的标本,作菌落计数、细菌培养鉴定,结合WBC酯酶试验结果作临床资料分析,并将鉴定后细菌与健康尿液配制成不同浓度菌尿,分别用尿分析仪测定潜血.结果 54例经加热煮沸后潜血试验转为阴性,其中31例菌落计数≥104/ml尿液(≥105/ml与104/ml,P<0.05);鉴定显示生长菌株为泌尿系统常见病原菌,不同菌株对潜血试验影响程度不同;31例假阳性标本与WBC酯酶试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干化学法尿潜血假阳性标本结合临床作进一步细菌培养及鉴定,对诊疗有较大帮助.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耐药谱变迁分析

    目的调查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近年来耐药谱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临床5年送检标本中分离的361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的敏感率约为70%;对复方磺胺、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敏感率低,约10%,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1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单一或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 )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89例脑梗死患者与42例非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两组间的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脑卒中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年龄[(70±4)岁]、患高血压病(61.8%)、糖尿病(42.7%)及甘油三酯(TG)水平[(1.8±0.6)mmol/L]非常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岁、28.6%、26.2%、(1.3±0.1)mmol/L](P均《0.001).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为8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6%(P均《0.001);以颈总动脉(CCA)多(77.4%),其次是颈总动脉分叉处(BIF)(15.1%),颈内动脉(ICA)颅外段少(7.5%);软斑多于硬斑;脑梗死组的CCA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结论 CAS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各种危险因素的叠加对脑梗死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伴或不伴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炎症标志物与2型DM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所有研究对象根据病史、冠状动脉造影及其它检查结果分为4组:A组:对照组19例;B组:DM组25例;C组:冠心病(CHD)组24例;D组:DM合并CHD组26例.测定各组研究对象血糖、血脂及血清hs-CRP水平.结果 (1)DM组和CHD组hs-CR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DM合并CHD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DM组和CHD组(P均《0.01);(2)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hs-CRP水平越高;(3)校正了性别、年龄、DM病程、高血压病史、吸烟史、体重指数(BMI)、血脂、血糖等因素的影响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hs-CRP水平仍显著相关.结论 2型DM和CHD都为炎症反应性疾病,二者并存炎症反应可能更重;血清hs-CRP水平与2型DM心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诱导幼鼠痫样发作的特征与评价

    目的探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诱导幼鼠痫样发作的特征,并评价它与人类婴儿痉挛症的异同.方法实验一:24只乳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注射不同剂量NMDA,观察行为变化及佳NMDA剂量.实验二:30只18天乳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于不同时间点注射NMDA(45mg/kg),观察发作高峰期并记录头皮脑电图.实验三:6只乳鼠分别于生后18~30天腹腔注射NMDA(45mg/kg),观察慢性点燃模型建立情况.实验四:4只成鼠及4只乳鼠分别腹腔注射NMDA, 观察NMDA引起的癫痫发作是否具有年龄依赖性.结果不同剂量的NMDA均可诱导乳鼠出现特异的屈曲样痉挛发作,发作期脑电图出现节律紊乱,表现为高幅慢波,夹有棘波.18天的幼鼠需要的佳NMDA剂量为45mg/kg,该量处理后20~40分钟为发作高峰. 乳鼠连续腹腔注射NMDA至生后27天开始无特异的屈曲样痉挛发作. 成鼠腹腔注射NMDA后不出现特异的屈曲样痉挛发作.结论 Wistar乳鼠经腹腔注射NMDA,其行为学表现与人类婴儿痉挛症的临床发作极为相似,提示可以作为一种建立婴儿痉挛症动物模型的方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十二指肠损伤手术治疗52例

    目的就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及引流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52例十二指肠损伤病例的疗效.结果一期治愈46例;并发小的肠瘘3例;并发腹腔脓肿2例,其中1例需手术引流;合并多器官损伤死亡1例.结论及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必要的引流减压是预防十二指肠损伤并发症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出量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出量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出率(UAER)将7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UAER 20~200μg/min)和大量白蛋白尿(UAER>200μg/min)3个亚组,并选择28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结果 2型糖尿病各组FPG及HbA1c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2型糖尿病三组之间FPG及HbA1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显示,4组间TG,HDL-C,LDL-C, LP(a) 的差异有显著意义(F分别为4.75,5.22,4.32,6.48;P<0.05或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尿白蛋白排出量与TG和FPG成正相关(r2=0.196).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异常与尿白蛋白排出率有一定的关系,血脂含量改变越明显,尿白蛋白排出率越高,血脂异常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早期再灌注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早期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MI患者胸痛发作12小时内成功再灌注者(38例)为试验组,未进行再灌注治疗者(22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于起病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行HRV检测.结果两组患者HRV随时间推移而提高,试验组SDNN、SDANN明显提高.r-MSSD、PNN50无显著变化.结论早期再灌注治疗明显提高HRV,使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得到纠正,从而抑制心律失常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Ⅱ度烧伤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治疗Ⅱ度烧伤的疗效.方法 80例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rh-bFGF,浓度为10000AU/ml,将此药液浸透干纱布覆盖在清创后的创面上,其上再覆盖一层1%磺胺嘧啶银霜纱布.采用包扎或半暴露方式.对照组除将rh-bFGF改为灭菌生理盐水外,余治疗同治疗组.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9.51±1.86天)明显短于对照组(12.43±2.03天,P《0.05),其中显效14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100%;治疗组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18.36±4.87天)也明显短于对照组(22.35±5.60天,P《0.01),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 rh-bFGF能明显促进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改善愈合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红斑狼疮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进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结果红斑狼疮患者脑血流速度明显增快,血管搏动指数(PI)降低.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变化.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初诊T2DM患者86例,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U)组和微量白蛋白尿(MAU)组.检测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结果初诊T2DM患者MAU发生率为32.56%,合并高血压者MAU发生率为40.00%. MAU组FBG、P2hBG和HbA1c均高于NAU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MAU组TG、TC均高于NAU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HDL-C、apoA1和apoB在两组间无差异.结论初诊T2DM患者MAU发生率主要与糖代谢指标和血压有关,早期诊断糖尿病并干预治疗对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十分重要.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银翘散结合微波治疗慢性咽炎临床观察

    用微波凝固咽滤泡及肥大的咽侧索,同时服用银翘散治疗慢性咽炎120例(治疗组),对照组100例用安必仙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77例,有效35例,总有效率93.32%;对照组分别为24、37例和61%.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微波结合银翘散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21例疗效观察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21例,在提高排石率、缩短疗程、降低手术率方面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异丙酚无痛人流致痉挛、抽搐 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21岁,体重48kg,因停经52天,诊断为早孕,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术前病人一般情况良好,无神经系统疾病及癫痫病史,进手术室后测血压、心率、血氧均在正常范围.开放静脉通道,以1.5~ 2mg/kg异丙酚于20s内静脉注射.在注入异丙酚100mg时,病人意识与睫毛反射消失,此时手术操作刚2分种,病人突然出现恶心反射、躁动、头颈后仰、四肢痉挛性抽搐、牙关紧闭及呼吸暂停.迅速予面罩供氧辅助呼吸,并静脉注射安定与地塞米松各10mg,约 1分种后病人逐渐恢复正常,手术后半小时病人神志清醒,继续观察 1小时,无异常情况,护送回家.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脑卒中伴低钠血症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65岁,高血压病史7、8年.2005年8月15日早6时因突感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10小时急诊入院.入院时血压190/110mmHg,意识清楚,精神高度紧张,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迟钝,右侧肢体肌力4级,病理反射巴氏征弱阳性,左侧肌力正常,病理反射阴性,初诊为脑卒中.急查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小量出血.电解质K+3.65mmol/L,Na+137mmol/L,Cl-97mmol/L.立即给予吸氧、降血压、降颅压、镇静、监测生命体征等综合治疗措施,患者病情稳定,头痛头昏逐渐减轻、消失,精神明显好转.入院第4天(8月19日)起,患者出现头昏、精神不振,渐感疲乏无力,不思言语.呈加重趋势.神经系统检查腱反射减弱,余未见特殊.20日复查脑CT示:出血部位无明显变化.急查血电解质:K+3.85mmol/L,Na+122mmol/L, Cl-84mmol/L.21日尿钠总量测定结果为160.4mmol/L(14稀释后).考虑伴发低钠血症,即予下列治疗措施:(1)控制摄水量为500ml/d;(2)补充氯化钠,按公式每日需补充的钠量(mmol)=[血钠正常值(mmol/L)-血钠测得值(mmol/L)]×体重(kg)×0.6,总量约为70g,先补给总量的一半(32g),即予3%盐水1000ml静滴,余量用生理盐水和口服补给,其他治疗同前.根据所测得的值及临床表现调整治疗方案.第20天血钠浓度139.10mmol/L,尿钠总量20mmol/L,停止补钠.观察2日,患者步行出院.随访3个月身体状态良好.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宫颈妊娠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36岁,孕4产0.因停经48天,阴道少量流血3天就诊.因患者前几次妊娠均自然流产,欲保胎治疗.尿妊娠试验(+).B超检查:子宫后位,增大,前后径5.0cm,切面内未见异常回声,子宫颈增大,前后径4.8cm,宫颈管处见孕囊2.0cm×2.1cm,提示宫颈妊娠,收入住院.妇科检查:宫颈紫蓝色,显著膨大,前后径5.5cm,左右径8.5cm,上宽,下相对较窄,子宫后位,增大约孕48天,质硬,双附件正常.入院后做好子宫切除术前准备,行刮宫术.术中用4号刮匙刮宫颈部,刮除组织共20g(病理检查结果查见绒毛组织).随后再刮除增厚的子宫内膜,术中失血量共80ml.碘仿纱布填塞宫颈及阴道穹窿部,次日取出.宫颈注射缩宫素20U,肛塞卡孕栓1枚.术后予抗感染、缩宫治疗,术后5天复查B超,宫颈前后径2.4cm,未见异常回声,子宫、附件正常.术后35天第1次月经,持续5天,量正常,无腹痛.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彩超诊断胎盘巨大绒毛膜血管瘤1例

    1 病例报告孕妇,25岁,孕33w.彩超检查:单胎,头位,双顶径8.4cm,股骨长径6.4cm,胎心规律,胎动正常,脊柱连续完整,羊水指数15.0cm,底右侧壁胎盘内可见一5.6cm×4.7cm的稍低回声团,呈类圆形,边界清晰,边缘光整,内部回声分布欠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类圆形低回声团,周边见较丰富彩带状血流信号环绕.脐动脉阻力指数0.47,收缩/舒张期血流速度大值2.8.超声提示:(1)晚孕(头位,单活胎);(2)胎盘实质性占位性病灶(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可能性大;(3)Ⅱ级胎盘.病理诊断: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孕40w剖宫产顺利取出一健康女婴,体重3000g,Apgar评分9分.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糖化白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糖化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糖基化产物,也是反映糖尿病血糖变化的敏感指标,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现从糖化白蛋白对基质功能的影响、与特异性受体作用等方面,对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为临床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树突状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

    树突状细胞(DC)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在这个方面受人瞩目的研究工作是应用抗原或抗原多肽在体外冲击致敏DC,然后将其回输或接种至荷瘤宿主,诱导DC产生抗原特异性抗肿瘤作用.随着DC对肿瘤抗原处理、递呈及识别的分子基础及DC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明,推动了以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DC抗肿瘤疫苗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男性不育发病原因的研究进展

    男性不育的发病原因很多,现根据WHO提出的男性不育诊断标准,分类概述了近年男性不育发病原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包括三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主动脉夹层分离、主动脉壁内血肿、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尽管此三种疾病有相似的临床症状,但其病理生理学基础、病程演变、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各异.现对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预后做一概述,重点对这三种不同类型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讨论,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综合征的认识,指导临床正确及时地处理好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