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7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治疗方法等资料进行分析; 使用Epi Info 20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镇静平喘、激素雾化、免疫治疗、中药等. 结果 197例患儿中农村患儿121例(61.4%),男孩144例(73.1%);发病季节以12月、1月、2月为多,共142例(72%),1岁以内168例(84.3%),病程10~15天110例(56.1%),有湿疹史158例(80.2%),咳喘197例(100%),呼吸发憋158例(80.2%);发热51例(25.9%);合并贫血121例(60.4%).此外还可以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腹泻、肝脏损害、心肌损害等并发症. 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在北方冬季好发,小于1岁男孩、居住农村、有湿疹史及伴贫血均为高危因素;除常规治疗外,激素雾化对缓解喘憋症状及预防哮喘发生有效.
作者:曹素芬;陈霞;刘更新;吴佳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术前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及早期诊断卵巢癌的新方法.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146例卵巢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CA125的表达水平.结果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CA125检测卵巢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4.6%、68.1%;81.0%、74.7%.联合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CA125检测卵巢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3.7%、91.6%.结论 利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CA125联合检测,将明显提高卵巢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洞云;邵旭;袁彤;王月云;郑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使用重组人α1b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轮状病毒肠炎观察其疗效.方法 轮状病毒肠炎3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0例、对照组14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程度上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给予干扰素肌注治疗[体重<10kg按10万U/(kg·d)、体重10~20kg按100万U/d、体重>20kg按200万U/d给予],qd,疗程3~5天;同时给予炎琥宁治疗,按8~10mg/(kg·d)静脉滴注,qd.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治疗,按10~15mg/(kg·d)静脉滴注,qd.两组常规均给予微生态制剂口服,并予退热、补液等对症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28.3±10.5h,止泻时间52.6±12.4h,病程97.2±21.9h,总有效率达97.2%,显效率达66.1%;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51.3±15.3h,止泻时间93.7±17.8h,病程134.4±35.7h,总有效率达62.9%,显效率达32.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α1b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明显优于病毒唑,值得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刘红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AMM)评价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后左室室壁运动的改变.方法 全组45例,为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 PTCA及支架植入的患者,在术前72h、术后72h及3个月时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AMM测量左室短轴基底段(二尖瓣水平)和中段(乳头肌水平)前间隔、前壁的收缩期增厚率及室壁运动幅度.结果 45例患者术后72 h及3个月检查显示,LAD对应节段(前壁和前间隔)的收缩期增厚率及室壁运动幅度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 PTCA及支架置入术能迅速改善狭窄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室壁运动.采用AMM测量对应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增厚率及室壁运动幅度能准确评价PTCA及支架置入术的疗效.
作者:蔡江涛;白梅;张越;危红莉;杨涛;刘超;岳鹏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尝试以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Ig)含量及其与血清相应成份比值鉴别脑脊液性质,为各种脑部疾病提供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方法 检测65例各类脑病患者脑脊液及血清Ig含量,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类脑病脑脊液Ig及其与血清相应成份比值存在一定的差异.以脑脊液中一定浓度的Ig设定范围,用本组资料衡量阳性预测值,则各类脑病诊断阳性预测值分别为非炎性、病毒性(97.0%),癌性(97.6%),化脓性(96.8%),结核性(94.2%),多发性硬化(77.8%).就脑脊液Ig与血清相应成份比值D而言,综合三种Ig比值设定范围,则各类脑病诊断阳性预测值分别为非炎性(92.5%),病毒性(89.4%),化脓性(87.5%),结核性(92.5%),多发性硬化(88.9%).结论 脑部各类疾病可能导致脑脊液中Ig含量的改变,通过对患者脑脊液中Ig含量检测及其与血清相应成份比值计算,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多类脑病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潘宝龙;孔繁林;张秀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母婴ABO血型不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血型分布及三项检测试验的重要性.方法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液抗体检测、放散液抗体试验. 结果 在366份临床新生儿溶血病中由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为239例,占送检标本的65.3%(239/366).以O型的母亲与A型的新生儿易发生新生儿溶血病,共132例,占55.23 %.结论 ABO血型不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以放散液抗体试验阳性为确认试验.开展新生儿溶血病血型相合的检测工作对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及优生优育很有意义.
作者:魏鹏;刘衍春;刘毅;刘洪莉;吴敏慧;郑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能量多普勒(CDE)超声在乳腺实质性病灶中的血流信号及超声特点,评价其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二维超声、CDFI、CDE对133例(196个肿块)乳腺实质性肿瘤进行了超声检查,分析病变的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包膜、纵/横比、有无钙化灶、血流信号分布等情况,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病理诊断良性肿瘤110例,恶性肿瘤23例.其中恶性肿瘤内部及周边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显示(21/23),穿通血管和分支血管居多(21/23),且内部可见大量散在钙化或簇样钙化(18/23);而良性肿瘤内彩色血流信号及穿通血管较少,仅2例肿块内部可见钙化.结论 二维超声结合CDFI、CDE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忠尧;刘管辉;王忠华;于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eAg、HBV-DNA含量与ALT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628例患者血清HBeAg含量,同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检测HBV-DNA含量,并对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作统计分析.结果 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组的HBV-DNA定量阳性率(94.78%)显著高于 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组(31.82%)和HBsAg阳性、抗-HBc阳性组(35.51%, P<0.01) ;HBeAg含量>4.0Ncu/ml患者中血清HBV-DNA含量>107组的阳性率(67.03%)显著高于HBV-DNA含量105~7组(44.45%)和HBV-DNA含量103~5组(7.69%),而HBeAg阴性患者HBV-DNA检出率仍较高;HBV-DNA(+)组与HBV-DNA(-)组的ALT异常率差异显著(P<0.01),HBV-DNA(+)组之间HBV-DNA含量高低与ALT无相关.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eAg含量与HBV-DNA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HBeAg阴性不能代表病毒停止复制;肝功能状态与血清HBV-DNA含量有关.
作者:江志兰;周少雄;谢伟贤;何山;邓爱红;卢国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总胆汁酸(TBA)、腺苷脱氨酶(ADA)、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α-岩藻糖苷酶(AFU)四项指标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91例各种肝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中TBA、ADA、LAP、AFU的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四项指标在各种肝病中均有升高,其中TBA和LAP在急性肝炎时显著升高,阳性率为90%和85%;ADA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升高显著,阳性率分别为80.0%和85.2%; 而AFU和LAP在肝癌中显著增高,阳性率各为71.4%和92.8%.结论 在急性肝炎时TBA、LAP应用价值较高;慢性肝炎时和肝硬化时,ADA应用价值较高;肝癌时,AFU、LAP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钟瑞雪;周少雄;沈永坚;谢伟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48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采用中西医治疗的情况.结果早期再灌注治疗率为21.8%;适宜溶栓率为35.0%,适宜溶栓者中37.6%未接受任何形式的早期再灌注治疗.使用阿司匹林者占99.2%、ACEI 83.3%、β受体阻滞剂 50.8%、低分子肝素 96.5%、调脂药 48.9%.98.7%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同时接受中医药治疗.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治疗AMI措施能够在中医医院临床应用,但与指南的要求仍存在差距.
作者:郭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体外侵袭能力及乙酰肝素酶(HPSE)mRNA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 SGC-7901细胞体外培养,以0.125、0.25和0.5mg/ml不同浓度苦参碱进行预处理48h后,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各组培养细胞HPSE mRNA表达的变化,应用细胞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能力的改变,Transwell小室检测侵袭及趋化能力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苦参碱处理组SGC-7901细胞HPSE mRNA的表达和细胞黏附侵袭能力均受到明显的抑制(P<0.01) ,其抑制效应与药物的浓度呈正相关,组间比较,P<0.01.结论 苦参碱可能通过下调SGC-7901细胞HPSE mRNA的表达而显著抑制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黄佳军;栾响;仇世钦;丁印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血管性眩晕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26例,观察组用纳洛酮加金纳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93.5% vs 81%,P<0.01),纳洛酮加金纳多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眩晕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勇军;唐新明;王伦;王海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针灸治疗组(60例)和西药对照组(60例)进行观察.结果针灸治疗组近期疗效高于西药对照组(P<0.05),尤其远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确切.
作者:韩海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病例报告患男,83岁,发现血糖高6年余,为调整血糖于2005年12月16日入院.1999年10月发现血糖高,空腹血糖5.1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9.54mmol/L.
作者:彭向丽;陈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24岁.因停经40+3周,抽搐10分钟于2006年9月25日9时急诊入院.末次月经2005年12月15日,未行定期产前检查,因下肢浮肿1月余,于9月14日门诊产检:血压160/90mmHg,尿蛋白(+),建议住院,但患者拒绝.
作者:余燕;王榕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增生性瘢痕由于目前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给矫形美容外科治疗病理性瘢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增生性瘢痕的治疗问题,国内外学者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就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开辟了增生性瘢痕治疗学上的新天地.现阐述近年来病理性瘢痕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陈胜辉;熊少云;万卫斌;熊国保;万德芬;罗明;胡科兵;谢立;张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染色体不稳定性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细胞的特征性改变,而细胞有丝分裂异常可以引起染色体不稳定.中心体作为细胞的主要微管组织中心,在细胞周期中建立有丝分裂纺锤体,调节细胞有丝分裂,从而对维持染色体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肿瘤细胞基因不稳定可能与中心体异常密切相关.中心体异常是恶性肿瘤细胞的普遍特征.现就有关中心体异常在恶性肿瘤特别是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进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孙继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脑出血后脑水肿是一种继发性病理状态,可使颅内压增高,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现阐述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目前治疗脑水肿的常用方法.
作者:鄢莉;许圆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从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的特点、疗法的分析、临床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田洋;马朝阳;范小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