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对传统治疗药物副作用的进一步认识,许多学者对传统治疗方案进行了补充与改进,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的反向添加疗法,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的剂量、用药周期的调整等.同时亦积极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如选择性雌孕激素受体调节剂、芳香化酶抑制剂、抗炎症、免疫调节剂、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等.本文对这些内异症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小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儿童及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宪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微创保胆取石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于术前2小时上腹前壁剑突下无毛区使用2.5mg(25μg/h)芬太尼透皮贴剂;对照组于术前贴3M心电图电极作安慰剂;(2)观察并记录术后6、12、24、48h的VAS评分,VAS≤3为镇痛效果满意;(3)记录不良反应:并每隔30分钟监护病人的BP、HR、RR、SpO2.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在各观察时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杜冷丁用量及用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75mg/次,人均187.5±37.5mg).结论 2.5mg(25μg/h)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能达到有效镇痛.
作者:董荟;周平义;黄尧文;郭锦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急救的理想方法.方法 对169例创伤患者采用多功能引流袋急救法,在急救的第一时间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外露肠管的保护性包扎、四肢及颅脑创伤的包扎.结果 多功能引流袋急救法操作时间平均50秒,除2例为严重多发伤,双侧血气胸因多功能脏器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临床治愈.结论 多功能引流袋急救法操作简易、安全可靠、有效地降低了创伤并发症,适用于医务人员平、战时急救使用,也可运用于非医务人员的自救互救.
作者:罗悦;钱锁开;许国安;曾小明;陈自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在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治疗)组40例,卡马西平(对照)组40例,均诊断为特发性三叉神经痛,用视觉模拟评分法给疼痛评分,通过治疗1月后显效率、总有效率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起效快,卡马西平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程度均较对照组低.结论 两种方法对特发性三叉神经痛均有效,但治疗组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更安全.
作者:朱军;谢林珠;叶兴荣;王鑫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D-Ⅱ聚体及其他止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20例单纯糖尿病及15例DKA患者D-Ⅱ聚体及其他止凝血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DKA患者血小板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下降(92.60×109/L vs 137.20×109/L,P<0.05);D-Ⅱ聚体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86% vs 15%,P=0.000023),并高于凝血酶原等指标;DKA组患者D-Ⅱ聚体异常水平高者,血小板及凝血指标异常更明显.结论 DKA组止凝血异常倾向大,D-Ⅱ聚体水平对预测止凝血变化有较大意义.
作者:郭玉琳;张加强;朱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洛汀新与吲达帕胺缓释片合用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以口服洛汀新10mg/d,吲达帕胺缓释片1.5mg/d,对照组予以口服洛汀新10 mg/d.监测用药16周前后的血压、心率、超声心动图及血生化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压、心率改善,心功能改善1、2级,左室射血分数(EF%)提高,但上述指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生化、不良反应、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心输出量(CO)等指标两组无差别.结论 对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洛汀新和吲达帕胺缓释片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傅金木;李征;王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试图找出临床实用的低毒、安全、高效的新失活剂.方法 通过对比研究,对6种失活剂杀灭包虫原头蚴效果进行了体外实验观察,药物作用时间分别为5、10、20分钟.结果 76%泛影葡胺、95%乙醇、人体尿液、75%乙醇、20%氯化钠和0.9%氯化钠在5、10、20分钟内直接杀伤力分别为:39%、63%、92%;43%、69%、95%;37%、52%、83%;35%、57%、80%;40%、72%、94%;0%、0%、0%.结论 较为理想的失活剂依次为76%泛影葡胺、95%乙醇、人体尿液、75%乙醇、20%氯化钠,而0.9%氯化钠在短期内效用不佳.
作者:朱马拜;阿尔新;古丽巴哈尔;王艳;丁木拉提;初伊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对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AIDS)综合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干预地区从事性服务的场所20家,对其场所内的女性性工作者采用综合干预法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安全套推广及提供规范的性病诊疗服务,采用问卷调查对干预前、干预中、干预后干预目标人群的AIDS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性病就诊行为进行调查,采用χ2检验比较3次的结果,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宣传,干预目标人群的AIDS知识率干预后显著高于干预前,与非商业性伴使用安全套的比较明显提高,就医行为态度出现了较好的变化.结论 通过这种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目标人群AIDS知识水平,形成良好的安全性行为和性病就医态度,但在与商业性性伴使用安全套的行为受经济利益干扰,效果不明显.
作者:肖红茂;符艳;熊志伟;徐丹;黎健;汤雪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4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n=26)和对照组(n=22),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后2周的HRV.结果 应用卡维地洛组2周后,HRV各项时域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恢复(P<0.05).结论 早期应用卡维地洛能提高AMI患者的HRV,改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改善AMI预后.
作者:李艳;孟宪刚;王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医认为功能性便秘是因肝脾不调所致,现就用调和肝脾法治疗功能性便秘作一简述.
作者:喻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以疏肝理气、化瘀软坚为主要治则,采用疏肝消症汤辨证加味治疗子宫肌瘤,并和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对照比较.结果疏肝消症汤辨证加味治疗子宫肌瘤的总有效率为94.60%,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总有效率为88.88%,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 0.01).疏肝消症汤辨证加味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疗法.
作者:胡文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阻断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结合,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有重要作用.现就国内外有关研究报道作一综述.
作者:陈坚;李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临床中的难题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效果多不理想.近年来,细胞因子已成为骨科研究中的热点,在股骨头坏死的研究中应用颇多,其作用日益显现.现介绍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有关的细胞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旨在使读者对其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和认识,并简要讨论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作者:张庆凯;张元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B细胞系并能够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恶性增生性疾病.我国骨髓瘤发病率为1/10万,约占恶性肿瘤的1%,发病年龄大都在50~60岁之间.MM尚无根治的方法.现对MM的联合治疗、干细胞移植、新型药物治疗及并发症的治疗进行论述.
作者:梁慧芬;罗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对老年人用药必须熟悉和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老年人生理特点,明确用药指证,遵循药物种类宜少勿多、个体化、小剂量、择时用药的原则.在用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并防止药物的不良反应,确保药物对老年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赖计浓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大肠癌发病率日渐升高.约75%临床所见病例已属中晚期病例.化学疗法在综合疗法中的作用日显重要.结合经验和文献作一阐述.
作者:徐采朴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