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右旋布洛芬片(清芬片)200mg,bid,对照组36例口服布洛芬片200mg,bid,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 两药均能显著改善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2.2%,显效率分别为32.5%和13.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48,P<0.05),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U=2.167,P<0.05).不良反应均较轻.右旋布洛芬片(清芬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布洛芬片.
作者:许正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舒利迭干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60例COP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沐舒坦30mg,tid;茶碱缓释片0.2g,bid,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按上述给药治疗同时加舒利迭吸入剂,bid.观察肺功能、动脉血气、临床症状评分对比变化.结果 治疗组肺功能、动脉血气、临床症状评分较对照组均有好转(P<0.05).结论 舒利迭吸入治疗是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长期吸入治疗能减缓肺功能的损害,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黄慧;黄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Sysmex CA 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价.方法 通过测定PT、APTT、TT、FIB进行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准确性试验、相关性试验、干扰试验评价.结果 批内、批间CV<3%,与手工法相关性良好,脂血、溶血、黄疸对测定结果影响度<3%.结论 该分析仪的检测结果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抗生物性干扰物影响力强.
作者:张学英;冯志军;李小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甘孜州藏区健康人全血细胞计数参考范围.方法 对5822名甘孜高原藏区健康成年人进行全血细胞计数检测.结果 红细胞(RBC)计数男性组(4.45~6.47)×1012/L、女性组(3.81~5.84)×1012/L,血红蛋白(Hb)浓度男性组(132.3~192.6)g/L、女性组(110.4~166.0)g/L,白细胞(WBC)计数男性组(3.4~10.0)×109/L、女性组(3.02~10.0)×109/L,血小板(PLT)男性组(92~265)×109/L、女性组(89~271)×109/L.结论 甘孜藏区健康成人的RBC和Hb值明显高于2006年颁布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中的值,WBC与PLT差异不明显.
作者:张勇棋;王伦;德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母婴垂直传播中的几个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及荧光定量PCR法对产前孕妇进行HBV两对半免疫学标志联合测定和HBV DNA载量检测;新生儿分娩后取脐血检测HBV两对半免疫学测定.结果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37.86%,阴道顺产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34.06%,剖宫产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42.86%;(2)血清HBsAg、HBeAg均阳性组88.57%孕妇血清HBV DNA≥105拷贝/ml;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组83.87%孕妇血清HBV DNA≤104拷贝/ml;(3)孕妇血清HBV DNA≥105拷贝/ml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65.45%,血清HBV DNA≤104拷贝/ml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17.58%.(4)HBsAg阳性孕妇在孕20周后多次肌注HBIG,一定程度上可降低HBV母婴垂直感染率.结论 (1)剖宫产并不能降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2)孕妇血清同时存在HBeAg阳性组血HBV DNA载量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3)孕妇血清HBV DNA拷贝数与新生儿脐血乙肝阳性率呈正相关,尤其当HBV DNA≥105拷贝/ml时新生儿脐血乙肝阳性率明显增高.(4)提倡对HBsAg阳性孕妇孕中晚期间隔4周多次肌注HBIG,孕期积极干预以降低胎儿宫内HBV感染.
作者:蔡素清;赵林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HBV-DNA、前白蛋白(PA)等含量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模式组的差别,比较血清PA与其肝脏酶的关系.方法 3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大三阳、小三阳、小二阳3组,分别进行了实验指标的检测,血清HBV-M定量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技术(TRFIA)法,血清HBV-DNA定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FQ-PCR),肝功能指标测定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 大三阳组HBV-DNA定量阳性率(92.59%),显著高于小三阳组(33.71%)和小二阳组(45.51%)(P<0.01);腺苷脱氨酶(AD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在小二阳、小三阳、大三阳组中浓度依次升高;大三阳组PA含量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与小二阳、小三阳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 联合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与PA、ADA、ALT,能早期反映患者肝脏合成功能及肝细胞的损伤情况,有助于慢性乙肝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判断.
作者:江志兰;周少雄;谢伟贤;邓爱红;钟瑞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结合外周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为以无创方法早期检出冠脉病变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7年7~11月拟诊冠心病的患者158例,分别测量餐后2小时血糖值和外周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餐后2小时血糖值结合外周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餐后2小时血糖值升高对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65.04%,特异性为51.43%;而外周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对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67.48%,特异性为42.86%;二者结合对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82.14%,特异性为83.33%,显著高于单独两种检测方法(P<0.05).结论 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结合外周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对冠心病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杨蓓;李建美;李易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联合检测CRP及T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在胃癌分期和炎症反应中的意义.方法 手术前及术后7天检测78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CRP水平,分析与胃癌临床分期及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 Ⅰ、Ⅱ期胃癌淋巴细胞亚群术前术后改变不明显,Ⅲ、Ⅳ期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术前明显下降,术后7天增高明显(P<0.05),Ⅲ、Ⅳ期感染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术前各期胃癌的CRP改变不明显,但术后7天Ⅲ、Ⅳ期胃癌上升明显(P<0.01),感染率也高于Ⅰ、Ⅱ期(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及CRP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胃癌的病期.病期越晚,CRP的免疫放大作用越明显,对组织免疫损伤程度越明显.
作者:王志;王占科;朱共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出血性烟雾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分析我科123例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证实、以脑出血(或脑室出血)发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123例病人中表现为单纯脑室出血112例,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10例,单纯脑实质出血1例.除9例死亡外,其余114例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93例,4分16例,3分5例;6例在6~10个月后再次出现脑室出血.结论 CT结合DSA是诊断出血型烟雾病的重要方法,同时为其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出血型烟雾病的预后取决于脑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血管重建术能否预防或减少再出血尚有争议.
作者:刘小年;钱锁开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4月~2008年2月间7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例的DSA造影及治疗结果.结果 76例中DSA造影阳性64例,占89%;阴性12例,占11%.阳性病例中经介入灌注或栓塞治疗48例,一次止血成功41例,复发7例,止血成功率85.1%,无肠管坏死、穿孔等并发症发生.10例经内科保守治疗,8例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DSA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能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并能对部分病例进行即时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玉伟;张富强;李云辉;袁亮;斯光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老年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4个月,治疗前后测定粥样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脂、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肝肾功能、肌酸磷酸激酶.对照组同时也测定IMT和血脂、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结果 70例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4个月后,粥样斑块的IMT由1.87±0.25mm降为1.31±0.22mm,下降幅度为29.9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通过降低LDL-C、拮抗炎症反应等,可以稳定、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
作者:袁云波;任海赢;周红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O2气腹手术动脉血气CO2分压(PaCO2)的变化以及不同潮气量对动脉血PaCO2的影响.方法 选择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或子宫切除术病人56例,ASA分级Ⅰ-Ⅱ级,所有病例分成两组(Ⅰ、Ⅱ组),每组28例.Ⅰ组潮气8ml/kg体重,Ⅱ组潮气量10ml/kg体重,全麻后分别于气腹前和气腹后30、60和120min抽动脉血检测PaCO2.结果 Ⅰ组病人气腹后动脉血PaCO2明显上升且随着气腹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其中有2例手术时间超过2h,气腹后120min动脉血PaCO2达62mmHg,其变化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Ⅱ组气腹前后动脉血PaCO2略有升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O2气腹后动脉血PaCO2升高,且随着气腹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但并非线性升高;10ml/kg体重潮气量可有效地防止CO2气腹后动脉血PaCO2升高,使腹腔镜手术更安全.
作者:黄远裕;刘金兰;陈海兵;彭士彬;郭丽萍;钟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或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 85例患者分为3组:A组予MTX单次肌肉注射并口服米非司酮;B组予MTX单次肌肉注射并口服中药;对照组予MTX单次肌肉注射.定期监测血β-HCG水平及阴道B超监测包块情况直至正常.结果 治愈率A组82.1%,B组81.2%,对照组72.5%;A、B两组血β-HCG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住院日减少(P<0.01);A、B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副反应明显比A组少(P<0.05).结论 MTX单次肌肉注射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好、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庆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34岁,农民工.因左季肋区不适5个月,伴疲软、乏力、巩膜黄染、贫血2个月入院.2005年2月下旬开始感左季肋区不适,曾在多家医院检查血常规、B超,均示脾轻度肿大,其余未发现明显异常.
作者:杨荣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超声造影剂注入人体后,主要是提高低流量,低流速的血流信号,因此可提高超声区分各组织,包括正常和病变组织的能力,目前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已日趋成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其它脏器中也可应用连续的观察来进行动态研究.现对超声造影剂在肝脏、胆囊、胰腺、脾及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纪振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嗓音声学测试,近十年来临床研究和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嗓音声学客观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一种客观、无创和能提供较准确可比临床资料的嗓音质量评估方法.目前应用的主要参数有基频、振幅、微扰值(频率微扰、振幅微扰)、噪声谱(谐噪比、信噪比、标准化噪声能量)等.现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丽华;沈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主要由出血或感染诱发,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全身血液动力学改变、免疫麻痹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慢加急性肝衰竭病例有部分与慢性肝衰竭相似,慢性肝衰竭应分为肝实质细胞损害为主型和间质细胞损害为主型两类,慢加急性肝衰竭类似于慢性肝衰竭间质细胞损害为主型.
作者:魏连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不是来自循环而是由特殊组织产生,其产生的AngⅡ并不作用于远处,而是直接作用于局部或其邻近组织.RAAS广泛存在于包括肾脏、胰腺、心脏、视网膜等多种器官和组织.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局部RAAS水平升高,且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密切相关.
作者:李季;杜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常见于小儿,其发病率逐渐增加.现就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情况作一简要分析.
作者:裴雪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收集国内外有关胃癌靶向化疗及与化疗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文献并作一综述.胃癌靶向化疗及相关治疗能提高靶向区域内化疗药物的疗效.胃癌靶向化疗及相关治疗作为胃癌综合治疗一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姬俊成;徐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水通道蛋白为通过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转运水分子的一种膜蛋白,AQP4(Aaquaporin-4)为11种哺乳动物水通道蛋白之一.脑水肿是脑血管病、颅脑损伤、炎症和颅内占位等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目前发现AQP-4参与了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形成, AQP-4除了参与水的代谢转运外,也被发现能够影响星形胶质细胞的迁移和神经元的兴奋性.现介绍AQP`-4在脑内的分布、功能及其在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通过对脑组织中的AQP-4进行结构修饰或表达水平调节,对脑水肿、脑积水、中风、肿瘤、感染、癫痫及创伤性颅脑外伤等脑病的治疗将产生新的希望.
作者:钱锁开 刊期: 2009年第01期